文|化妆品财经在线CBO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这句诗来形容处于迷茫期的化妆品店再合适不过。
疫情三年,整个化妆品行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甚至被重塑,这种变迁对于那些成长于化妆品“黄金年代”的CS门店老板来说,是如此猝不及防。他们在等,等那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归来,但他们也知道,行业红利期已经过去,疫情不过是导火索,催化了行业产生变革。
《化妆品财经在线》在湖北襄阳下属市县采访时,有店主表示,在疫情来临前,单个店铺能维持每天200多单的业绩,而现在每天只有30左右的出单数,平均客单价在80元附近,维持店铺正常运转都举步维艰。曾经辉煌时,该店主将店铺开在十字街的各个路口,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家自己的店铺,如今市场不景气,7家只剩下3家。
线下实体店的经营者们并不是没想过转型,但遇到的重重阻碍让他们对转型失去信心,逐渐躺平。在走访中,《化妆品财经在线》发现,转型成功的店铺无非强调产品和服务。但“知道”和“做到”是两个维度,更多处于迷茫期的县城美妆店还在“病急乱投医”。
01 将盈利过度寄托于“后院”
《化妆品财经在线》走访发现,目前转型成功或经营不错的店铺均开设了自己的后院服务,将服务以附加值的形式提供给客户,以此来增加用户黏性。只要消费者在店内购买相关产品,就可以让店员为自己做面部护理,且这些服务并不收取额外费用。消费者进店尝试,对这种服务表示认可,就会转化为忠实客户,并在朋友圈中进行口碑传播,提高店铺的知名度。
但也有一些转型未成功的店铺,将后院服务作为盈利的主要来源,并没有看清服务体验的本质,出现被末倒置行为,甚至伤害了消费者对门店的感情。
有关从业者表示,这种方式或许并不能长久维持,一方面由于服务付费,让顾客产生了较高的心理期待,这就需要专业的店员来做,无形中提高了店铺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服务付费如果价格过高,就会伤客,导致消费者不会再进店。
在采访中,有人表示,将服务作为盈利主要来源,对店员的培训需要投入很多,这让自己前期有些难以承受。而将其作为附加值的店铺仅需半个月的简单培训,就可以对用户进行简单护理工作。
02 门店视觉风格落伍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与人交往注重第一印象,店铺的经营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翻新,让消费者能够耳目一新。各种商场装修得时尚潮流,消费者在逛遍了各种精装店铺后,自然会对店铺的装潢产生印象,对于装修风格还停留在许多年前的店铺,难以产生亲近。
有店老板表示,自己的店铺基本都在最近两三年进行翻修,“目前大家都在调整店铺的装修风格,学习商场的形式,而自己也是一个比较爱学习的人,在学习中不断改进。”
《化妆品财经在线》在走访中得知,各地经营还不错的CS门店,基本都在疫情后重新装修过,无论是货物摆放、产品陈列还是灯光、门面,总体都随着消费者喜好在变迁。而业绩下滑严重的县城美妆店,其门店装修风格,往往还停留在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审美。
03 不重视发展忠实会员
某县城店主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我在当地做了近30年的化妆品,走在大街上可能10个人中就有5个认识我,但当时没有着重去培养自己的核心用户,以至于当线上渠道出现的时候,客户一下子就流失了。”
在以往电商弱势,流量容易获取的时代,门店经营者可以轻松享受行业红利。有采访者表示,那时只要开店就会有流量,也很少考虑店内的装修和摆设,许多商品包装来不及打扫就堆在店内,依然会有顾客上门。
但如今,一家店铺想要持续生存,就需要与消费者建立密切的沟通合作关系,以往的买卖双方是针对所有用户群体,如今更多的应该是对用户群体细分,进行个性化服务,找到痛点,培养忠实会员。
04 未能充分利用线上渠道
在2020年疫情封城期间,湖北某县城日化店老板也曾尝试做线上电商、同城送货上门,在微信群运营自己的业务,也做到2万左右的业绩,但在疫情结束后,效果并不理想,且还需要专人运营,索性也将其放弃。
其原本运营的微信社群,也只有节假日做促销活动时才会短暂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而对于抖音、快手等社交性较强的电商平台,该店也没有布局,一方面由于专人负责运营需要耗费成本,另一方面就是平台规则太多,容易受到各种规则限制。
如今,实体店生意难做,许多店铺被困在风暴之中,难以看清前行的方向,在踟蹰徘徊中等待。但就像开头诗句的下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街上有人,实体店就不会消亡。门店要及时发现自身症结所在,做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调整,才能在每一次风暴中活下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