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黄月
走进上海明当代美术馆的展厅一楼,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织物构成的缤纷世界。从一盒盒的大葱、用铁钩挂起的半扇猪和泡菜坛子,到各色各样的比基尼套装、门神招贴画和“清扫中”警示牌……一件件物品,用五彩毛线编织而成,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在艺术的语境内被极大地陌生化,新奇之余流露出一丝怪诞的幽默感。进入展厅二楼,则像是潜入了一座艺术品商店的仓库,木架上陈列着各种雕塑摆件。乍看之下它们似乎是某种大规模生产的装饰消费品,可若仔细端详,亦会发现创作者对人与世界的观察和体悟影影绰绰地浮现。
这是艺术家胡尹萍首个美术馆个展“胡小芳和乔小幻”的现场。这位出生于四川的艺术家自2015年启动了“小芳”项目。有一次回老家,她发现母亲尹三姐和镇上阿姨们都在织一种毛线帽子,并被廉价收购。之后她委托朋友假扮商人“小芳”,以较高的价格收购母亲织的帽子,母亲的信心和创造力也因此被激发。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阿姨加入了这个由甜蜜谎言织造的生产网络中。在“小芳”种种千奇百怪的“收购请求”下,阿姨们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力和编织技巧,创造出“比基尼”(“雪白的鸽子”系列)、“假想敌和武器”(“安全感”系列)、“家旗”(“联合国”系列)、“标准配置”(“标配”系列),她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胡小芳”是胡尹萍虚构出的一个身份,展览的第二部分“乔小幻”则是她首次揭露的另一个分身——一位商业艺术家。以“乔小幻”的名义,胡尹萍得以保存和延续她在美院接受多年的艺术训练,通过制作和销售符合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的雕塑作品,既维持了生计,又反哺了持续生产的“小芳”计划。
“小芳”项目曾在北京箭厂空间展出过,策展人钱诗怡自那时起就注意到了胡尹萍。2020年底她们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钱诗怡才知道胡尹萍一直在持续经营着小芳的公司,依托小芳公司和镇上阿姨们的联系来产生作品。随着(项目)第三、第四阶段的推进,参与人数在增加,命题在变大,这让钱诗怡产生了为胡尹萍策划个展的想法。她说,“在疫情之后,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进度和时间感肯定与之前非常不一样,他们能获得的艺术养分、创作动力和交流机会其实都在减少。胡尹萍在艺术圈和大众的识别度都不够,我希望她这么独特的一种创作方式能够被比较完整地叙述。”
“胡小芳”与“乔小幻”
艺术和商业的某种共生关系是此次展览最值得玩味的部分。一方面,在“小芳”项目中,阿姨们根据商业的运作逻辑在生产织物,她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其实是艺术品;另一方面,“乔小幻”项目则在用艺术品交易的盈利来支撑着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众所周知,艺术品可以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标榜自己毫无功利心的艺术家其实也有可能积极参与商业运作。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就曾在《画家生涯》一书中戳破了文人画家“寄情笔墨、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考察从元至清文人画家如何应对赞助人、收藏家和主顾的需求,通过画作维持生计。但当一位艺术家在展览中直白地承认,商业就是其艺术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依然像挑衅常识般在观众心中唤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受。
钱诗怡告诉界面文化,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将关注重点放在艺术家的作品本身,但当代艺术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体系、一个产业,一定是因为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商业面向,艺术不可能脱离商业独立存在。因此,如果不在此次展览中展示“乔小幻”,就无法向观众解释清楚胡尹萍如何能持续投入“小芳”项目的创作。在钱诗怡看来,胡尹萍的特别之处,在于她对艺术的商业性质有着非常早熟清晰的认识。她早年曾从事小组创作,因为认为“一件好作品就是好作品,跟是谁做的没有任何关系”。而在回归独立身份后,她也曾有过一段困惑于“用胡尹萍这个名字去创作什么”、纠结于纯艺术和商业雕塑究竟哪一部分是“真正的创作”的时光。在摸清了市场的体系后,胡尹萍正式地把两者切割开,确立“乔小幻”的美学分身,利用艺术与商业的关系来进行创作。
与此同时,钱诗怡认为“乔小幻”不仅是胡尹萍在艺术追求和生存所需之间达成和解的手段,其在艺术市场中的成功也映射出自由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系统中的复杂处境。“如果不是‘乔小幻’的生产和销售,胡尹萍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创作困境。她这种以事件(或广义上的行为)为创作核心的作品,没有进入收藏的核心体系中,她在此之前获得的关注度也不算很高,2021年以前都没有商业画廊代理。一个普遍现实是,大部分艺术家没办法通过这份职业养活自己。”钱诗怡认为,“全职艺术家可能意味着一种优越感:这证明了自己光靠作品创作就可以养活自己和家庭,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艺术家还是会需要依靠一些商业手段,做一些其他工作,有些工作可能跟艺术本身完全无关。”
观念和实践是此次展览浮现的另一组关键词。“小芳”项目始于艺术家的观念,如策展陈述所言,“(胡尹萍)通过事件、角色、身份的制造和转化来推动关系网络的建立和生产,并从中激发出人未经训练的能动性,通过一种诙谐的、行动式的语言来表现她对于周遭环境的回应。”钱诗怡注意到,2000-2015年,“捏造”(fabrication)的创作方式在当代艺术圈中非常流行,即艺术家创造一些事件,制造某种社会关系,如参与游戏般进行创作,并在一定程度上从创作中拒绝某种展示空间的设定(比如对美术馆“白盒子”展览空间的抵抗)。近年来,这些形式的创作逐渐式微,但胡尹萍是为数不多的、依然在通过这种行为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一。她提醒我们注意,胡尹萍的创作其实不是我们在展厅中看到的那些东西。
展厅中琳琅满目的物品,是由阿姨们的思考与双手创造的。钱诗怡认为,“小芳”项目鼓励观众思考女性在中国家庭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以这些参与项目的阿姨来说,她们是维持家庭运转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唯有把家务安顿好了,她们才有余裕做织物,赚零花钱。但恰恰是在编织中——这一传统意义上与女性劳动和女性气质深度绑定的活动——她们的思想、情感和生命经验才被更多的人所看见。“女性之间非常纯真、真实的交流也好,她们反馈出来的创造力也好,这种感动是非常直接和真实的。”钱诗怡说。
胡尹萍自述
一楼的“胡小芳”是我从2015年9月开始做的一件作品,二楼是我从2009年开始做的“乔小幻”,这两件作品都在持续进行当中。展厅里呈现了“胡小芳”的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芳”,2015年我回老家时看到母亲在做一个帽子打发时间,我希望她能够把帽子卖给我,但被拒绝了。回北京后,我找到一个大学同学化名为小芳,替我去收藏我母亲的帽子。每年我都会为母亲定制一个箱子储存这些帽子。2016年我在北京箭厂空间做了“胡小芳”的展览后,发现在家乡小镇上很多阿姨也在做,我就让“小芳”去问问其他的阿姨是不是也有兴趣参与,之后我们就成立了胡小芳当代艺术有限公司,开始了这一系列的工作。
第二个阶段是“雪白的鸽子”。我让“小芳”告诉阿姨们,我们在法国有一场毛线比基尼大赛,希望阿姨们都能参与。一开始大家是比较抵触的,她们会觉得比较尴尬,我们说服了一位年轻的妈妈织了第一套毛线比基尼,用金钱和话语鼓励她们。随后其他的阿姨慢慢加入进来。比较有意思的是,四川小镇的阿姨可能都没有见过大海,但是她们想象了一片大海,为自己和家人编织比基尼,我觉得这个事儿挺浪漫的。
比基尼活动持续了两年多,我筛选了85套,目前展出了50多套。我觉得这些比基尼都挺好看的,应该穿在人身上,我就去找模特,但模特特别贵。我就在淘宝上买了85张全球顶级模特的图片,把这些比基尼P在这些模特身上,做了一个LED屏的毛线比基尼走秀。
2015年,我的工作室遭遇房东强拆,他们暴力入室让我对安全性产生了很大的质疑——面对这种暴力,我们其实是无能为力的。我当时就想,小镇阿姨们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或者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用怎样的方式去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伤害?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三个阶段“安全感”。一开始阿姨们因为受到电视剧的影响,织了很多枪支弹药。我说,在中国其实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希望你们能更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我就让“小芳”去引导她们想象真实的坏人进入她们的家庭,她们要怎么办。她们就做了这些源自日常生活的东西。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了两年多。
我特别好奇,这些阿姨在做“防御性武器”的时候,她们想象中的坏人是什么样子的。墙上展示的是她们想象中的坏人。我个人特别喜欢、让我触动特别大的一件,乍一看挺温柔的,和其他“坏人”不一样,我就让“小芳”问一下阿姨为什么这是坏人。后来我了解到,阿姨做的是她自己,因为她身上有很多刀疤,所以她从不穿短裤和裙子,因为当她露出这些刀疤的时候,别人会以为她是坏人。我让“小芳”不要再问下去了,我觉得这挺残酷的。
有一个阿姨特别有意思,当别人都在做“武器”的时候她什么都没做,她告诉“小芳”,如果坏人来了我就把他骂出去。她录了一段录音给我,我觉得她骂的脏话像冲击波一样。我们就鼓励她把想骂坏人的脏话织出来,这就是“脏话冲击波”。
第四个阶段是“联合国”。我认为一个家庭的质感源于家中的女性,比如说爱干净的妈妈家里会收拾得特别干净,一个爱读书的妈妈家里就非常有书卷气。我就让“小芳”去让阿姨们织一面属于她们自己家庭的旗帜。在我看来,这一面面旗帜就组成了一个联合国,目前这个项目还在进行当中,我们呈现了32面旗帜。
第五阶段是“标准配置”。我觉得很多人对自己的理想生活是有一定诉求的,比如一个男生会想有一个妻子、一座房子、一部车和一个孩子。每个人对理想生活的想象不同,我希望了解阿姨们的标准配置中都有什么。展出的一座异形的白色房子是我们的一位阿姨做的,她从来没有上过班,她的理想生活就是去一座特别奇怪的写字楼上班,成为一个职业女性。这个项目我希望能持续进行下去,我之前认识了一个朝鲜阿姨,她告诉我她的理想生活是能拥有一段河流。我希望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能参与,分享他们各自眼中的理想生活。
在展厅二楼,我用仓库的形式来呈现“乔小幻”的作品。从2009年至今,“乔小幻”持续了13年,这个项目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我是美院雕塑系毕业的硕士,开始自己的创作后,我发现当作品市场表现不太好、艺术家要如何生存是一个我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就塑造了一个商业艺术家的身份,用这部分的工作来养活我和其他的作品——包括楼下的“胡小芳”,我其他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乔小幻”反哺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呈现“乔小幻”的作品。其实我母亲和阿姨们都以为我是个雕塑家,“胡小芳”这整件作品她们都不知道。
2022年9月3日-12月25日,“胡小芳与乔小幻”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展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