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王鑫
无论从总量、结构还是制度建设进程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在2012-2022这十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2年9月19日,A股共有4925家上市公司,较2012年底增加了2239家,股票总市值达84.6万亿元,相比2012年底的23万亿元翻了近两番。而在公募基金资产净值、IPO融资额、沪深日均成交金额、期货市场资金总量、交易所债券市场托管面值等数据上,也都呈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
十年来,资本市场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毫无疑问是注册制改革,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真正步入市场化时代。作为“牛鼻子”工程,注册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再到退市,每一个环节都在向市场化和法治化自动对齐。
注册制改革叠加经济发展范式转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得到重塑。2019年,科创板横空出世,率先实行注册制改革,为“硬科技”公司提供资本动能;两年后,北交所应运而生,一批“更早、更小、更新”的“专精特新”企业进入到资本市场。
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沪深港通、沪伦通、中瑞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先后开启,证监会全面放开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外资股比限制后,目前已有12家外商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获批,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日益加大。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过去十年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2012-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注册制改革运行至今,组织安排、制度设计、技术衔接方面运行平稳顺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愈发完善,资本市场开放通道越来越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
赵锡军自1990年起正式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任教,这一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开端,三十载与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发展。赵锡军曾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他还于1994-1995年在证监会国际部担任研究员,并曾在华为、摩根大通、双鹤药业等知名企业担任金融顾问,是兼具理论储备与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
“下一个十年,中国资本市场要在法律执行上下更多功夫,不断提升各市场主体的能力和素质,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金融基础设施要适配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为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支持。”赵锡军指出。
以下为专访实录,文字略有调整和修改
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制度安排逐渐明确,债券市场仍有欠缺
界面新闻:十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再进一步,科创板和北交所相继设立,深交所合并主板和中小板,您如何评价当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赵锡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经历了较长时间,建设过程有一些复杂,特别是涉及到主板之外的市场建设,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到目前为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
三年前,上海创建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创业板在两年前进一步试行和完善注册制改革,北京则在一年前新建了北交所,主板以外的市场更加丰富,制度安排也更加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接下来主板市场要完成制度改革,这样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就跟成熟市场保持一致。
此外,资本市场前端的体系和层次也愈发丰富,包括各种各样的创投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为整个资本市场的全链条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前端条件和基础;衍生品市场的构建也有很多进步,新建了广州期货交易所,加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衍生品市场体系逐步确立,它能够为核心市场的风险对冲和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场外市场方面,各个地方的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和股权债权交易平台也在不断规范。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层次、架构、制度安排逐渐明确和确定,相对而言,债券市场略有欠缺。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一直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债券市场仍然是一个分割的状态,有交易所和银行间同业两个市场,目前正在推进债券市场融合,但是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债券市场。
全面注册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不是制度建设完成后就丢给市场
界面新闻:科创板注册制已经运行了三年,创业板和北交所也先后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您如何评价注册制运行的成效?
赵锡军:注册制改革结果富有成效,自科创板三年前实施注册制改革运行至今,组织安排、制度设计、技术衔接方面运行平稳顺畅,没有出现大问题。
从上市公司来看,注册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上市机会,注册制下发审效率比主板市场高,主板有很多企业IPO需要排队,但是注册制下交易所的审核效率大大提高。
从制度安排而言,相较主板单一的上市标准,注册制更加宽容和灵活,能够让各种新业态企业、创新型企业满足上市门槛,吸收更多新鲜血液和有创造力的企业进入到市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
从投资角度来讲,注册制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对于注册制下的IPO公司的评价更高。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比较高,这也说明通过注册制上市的公司能够更多的获得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同。
主板是资本市场改革很重要的一环,目前几乎所有注册制改革准备都已经完成就绪,注册制在主板的落地没有太大问题。
界面新闻:您对全市场注册制有何期待?
赵锡军:从1990年上交所正式建立至今,制度安排从最早带有强计划经济色彩的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最后注册制,整个过程表明资本市场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全面注册制的实现是资本市场从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注册制铺垫好以后,中国与国际成熟市场的制度安排接轨,接下来制度架构上的各运行主体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断的进步,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服务机构等。
上市公司从治理架构的完善、经营管理的提升,到最后变成一个真正对投资者和市场负责任的一个公司,并非一蹴而就,有一个进步和完善的过程。实行注册制以后,投资者要转变投资思维和理念,要有一个更高的视野,特别是在注册制之下,很多上市公司股价波动性加剧,投资者难以把握,这方面能力要提升。中介机构同理,注册制下中介机构的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在核准制下,中介机构对证监会发审委负责,现在则转向交易所,向市场负责,中介机构的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面注册制下,这些市场主体行为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个人觉得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市场主体非常多,光上市公司就接近5000家,中介机构和投资者更多,有很多的工作要推进,并不是说制度建设完成以后就丢给市场。
北交所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
界面新闻:北交所设立一年了,如何评价北交所的运行成果?
赵锡军:北交所设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北方地区有了金融资源配置平台。此前中国两个交易所分别在上海和深圳,重要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都在南方,北方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地方,南北之间在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方面不平衡,不利于北方地区通过市场化配置资源。
沪深交易所建立以后,无论是华南地区还是华东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经济发展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但是华北、东北、西北、西部缺乏上市公司。北交所的设立为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有利于北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像北京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对于科研机构创新性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机制。
交易所要解决交易价格的确定和流动性提升这两个方面的事情,相较而言,发行上市工作更加重要。交易所首先是一个价值展示平台,能否给上市公司一个合理的定价,确定公允的交易价格,这是核心工作,从这一个角度来看,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能够给出合理定价。
流动性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考量。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股价变化以及由价格变化带来的价值的波动,存在差异。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更小、更前端,股价变动更加频繁,投资者更难把控,需要承受更多风险。
下一个十年,继续坚定走向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界面新闻:这十年,沪深港通、沪伦通、中瑞通先后开通, QFII、QDII、RQFII制度也不断完善,开放水平的提高对中国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证监会在2020年放开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的外资股比限制,到去年末有12家外商控股的或者全资的证券基金公司获批,外资金融公司对内资金融机构有什么影响?
赵锡军:资本市场发展,首先强调法治化,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是支撑资本市场的最基础的制度安排,有了完备的法治,大家才能信任你,才来中国上市和投资。第二个是市场化,从原来的额度制、审批制走向核准制,再走向注册制,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机制逐渐市场化,行政性的干预会干扰市场的定价。第三个就是国际化,跟国际市场之间保持联通的关系,甚至将来发展融入到国际市场,表明市场动员、配置资金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中国经济的发展证明了一点,我们是通过改革开放来发展自己,开放对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开放要不断进步,资本市场的开放是更深一层次的开放的安排,它表明国家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调节全球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强,能动员全球资源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这跟中国经济的发展相一致相吻合。
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资本上开放的要求,从发行B股(人民币特种股票)到开通沪深港通、中瑞通、QFII、QDII、RQFII等双向通道,这是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探索出来的通道。随着通道越来越多,国内市场和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从短期来看,能够引进很多投资者,让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并提升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引进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会带来新理念和新做法,能够让国内市场主体更好的借鉴投资理念和投资管理方式,逐渐适应成熟市场的制度安排,同时也使得证券服务市场的竞争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国内证券服务行业总体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从长期战略角度来考虑,中国市场是全球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发展制造业离不开很多资源的支持,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动员资源,资本市场是资源动员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
界面新闻:您对资本市场下一个十年有哪些展望?
赵锡军:经过这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法治化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不断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当前所面临的压力是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制度要落实好,相应主体的责任约束机制要到位,这关乎各市场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如果上市公司没有真正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能力和素质,就有可能踩红线,出现各种违规违法的事情。所以主体行为能力的提升是这些法规法律制度能够落到实处的前提,中介机构、投资者都要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其次,要继续坚定走向国际化。不仅是资本市场,还包括整个金融领域的开放,其中两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虑。
第三点在于技术进步的影响。现在科技进步非常快,在资本市场领域,像交易系统、报价系统、清算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会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前的投资更多依靠人力去管理,现在量化投资越来越风行,工作更多依赖系统、机器、程序起来完成,市场如何适应新技术以保证健康规范运行,保证不出现系统性风险,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最后,将来的资本市场如何为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中国之所以要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建立科创板和北交所,实际上是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需要更多的原创性成果和力量来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怎么样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长远来看非常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