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频道
在欠薪、停产、资金链断裂之后,“天才巨头”柔宇等来了更惨的关键词:
查封。
最近,柔宇科技价值3714万多万的财产被法院查封、冻结,被强制执行超过1亿。
2017至2020年,无数人见证了曾经估值500亿的柔宇一步步走向衰败:从亏损3.59亿,亏到了8.02亿,再到10.73亿,三年半累计亏损31.95亿。
这样“离奇”的衰败,其实并不多见。看看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就知道起点有多高:
21岁,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23岁硕士;
26岁,他拿下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他还担任过美国IBM全球研发中心顾问级工程师,创立柔宇后,更是直接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一个天才创始人,外加一个拿下无数全球首创的公司。
“天才巨头”,到底被谁逼上了绝路?
世界最顶级的团队,为了“掰弯世界”拼命10年
别人创业是抱投资人大腿,但柔宇做到了让人抢着送钱:
因为错过柔宇,投资人气到拍大腿。
先说个数据,柔宇从创立到2021年9月这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债权融资约36.53亿,加起来至少融到了90亿。
资本和政府的一路输血保驾护航,估值一路膨胀到500亿。
投资人徐小平曾因错失柔宇早期投资而感到懊悔,他形容柔宇创始团队是:
“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
柔宇高调的资本,是因为柔宇从一开始研究的确实是硬科技——柔性屏。
八年前,2014年8月1日,柔宇发布了一个震撼世界的消息:
全球最轻薄、可直接用于智能手机领域的彩色AMOLED柔性显示器,可以自由卷曲伸缩,其厚度仅约0.01毫米,不足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
紧接着,刘自鸿提出了“柔性+”的概念。
说直白点,就是柔宇计划在未来五年,把“柔”干到变态级,应用到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各行各业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8年10月最后一天,正式面向全球发布首款可折叠屏手机——柔派。
虽然这个名字让现在很多人感到极其陌生,但当时却相当高调:地点定在了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集成了柔宇的11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售价8999元起。
不过戏剧性的事情来了。
半年后,在2019年4月,柔宇对外宣称第一批柔派手机售罄。但有报道显示,当时柔宇天猫销量还不足700台。
2020年9月,柔宇继续在屏幕上死磕,推出了柔派2。
在发布会上,刘自鸿大谈柔派2屏幕能够承受超180万次弯折,独创3S全闭合线性转轴,可实现180°完全无间隙闭合,跟柔派1相比,可以做到无缝折叠。
结果,柔宇又开始在销量上“注水”。
柔宇放话早在柔派2预售前两天,在京东的预约用户就接近30万人,甚至首批开售仅1.8秒京东平台就宣布售罄。
但问题是,柔宇2在天猫上的柔宇产品旗舰店月成交数仅有190笔。
于是,在柔宇身上一直存在着很“拧巴”的现象:
柔宇一直宣传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硬科技”,有世界级的平台型技术,而非普通的应用型技术。
但市场上对柔宇推出的柔派手机普遍不看好,IT届甚至将这款手机评价为评价为:
“不成熟、实用性不强的产品”。
从发奔驰到发不出工资,逼辞职员工写感谢信
在外界眼里,柔宇科技的标签,是特别“高端”、“高逼格”、“高科技”。
巅峰的时候,柔宇拥有约2000人规模的团队,以技术人员为主,同时全球拥有4个研发基地,已经显露出了一丝大厂的风范。
深圳机场里,挂满柔宇屏幕的树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但到了2021年,柔宇就从年会发奔驰惨到连工资也发不出了。
1、拖欠工资,逼员工写感谢信
一份人民网上的求助留言,掀开了柔宇欠薪的冰山一角。
一位自称在柔宇从事人力方向管理工作的员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爆料,柔宇已拖欠近千人薪资近半年,从保洁、保安,到管理人员。
当然,柔宇还给了员工“第二种选择”。
如果员工愿意信任公司、愿意与公司共同发展,可以选择先不要这次工资,等到2022年2月再发,到时公司会一次性多发50%的月薪作为利息。
但内部员工爆料,直到现在,选择第二种方案的员工也没收到利息和工资。
柔宇科技对于主动离职的员工,要求签一个辞职信,“由于个人原因,无法继续为集团服务……对此为集团带来的不便,我深感抱歉。”
这么傲慢的离职操作,伤透了无数老员工的心。
柔宇掌门人刘自鸿因经常画饼,甚至被员工暗地戏称为“邮总”,他的邮件内容被员工截图传播出去,被广泛调侃成“邮件发薪”。
2、拖欠供应商,连总部大厦都保不住
一边是遣散员工,一边是现金流遭遇了大危机。
2021年10月13日,因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柔宇科技存在未履行金额9503万元,创始人刘自鸿被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供应商们集体聚集在深圳龙岗的柔宇办公楼下,要求柔宇偿还尾款。
直到2022年2月底,柔宇位于深圳南山的总部大厦因为租金问题退掉了一层办公场地,由原有的两层收缩至一层。
关闭的门面目前仍有柔宇的标志,但内部已无人员办公。
自嗨的天才公司,把自己逼向了“死路”
拿着一手王炸好牌,技术、资金、人才都不缺,柔宇是怎么亏成这样的?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
柔宇的产品很多,但真正赚钱的一个也没有。
先拿柔宇引以为傲的折叠屏来说,用户根本不买账。
从2018年柔宇发售“全球首款真正的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起,到现在,谁都不知道,柔派手机有没有真正量产。
空有一个“全球首发”的名头,用户体验却BUG百出。
如今华为、三星、小米都卖起了折叠屏手机,柔宇只靠屏的优势越来越小。
不仅用户不买账,手机厂商们也不愿意采购柔宇的屏幕。
比如这几年经常被柔宇拿出来说的“超低温非硅技术”,虽然被柔宇吹的天花乱坠,但并没有受到其他手机厂商的认可以及应用。
这个技术虽然听起来挺牛,但它多数时候也仅仅存在于柔宇自己的介绍中,这个由柔宇独家研发的“秘方技术”,甚至找不到产业链合作方。
截止到去年,只有中兴一家手机企业与柔宇达成战略合作。
除了技术问题以外,产能也是致命伤。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6代线产能中,柔宇的产能仅为15K/月,而京东方每条6代生产线产能均为45K/月,和辉光电6代线产能为30K/月,相比之下,柔宇科技的OLED面板产能竟然是最差的。
所以,在技术和产能都得不到市场认可的情况下,柔宇科技的柔性屏始终无法打入主流手机厂商。
柔宇造出的手机用户不买账,又拿不到B端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的订单,融到的钱慢慢消耗完,又没有足够的赚钱能力,还要养活上千人的团队,自然越亏越狠。
外界很多人对柔宇的评价是“卖概念”,称呼为PPT公司。
结语:
有人说,错过历史机遇的柔宇科技,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着国内“概念公司”们的一次次空想。
除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全球首款开发套件,甚至在LV大秀上,柔宇还亮相了全球首款柔性屏包。
但从始至终,都没有抓到用户的痛点,更没有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把柔宇逼上绝路的并不是友商和同行,而是自嗨的后果——从融不到钱,到卖不动产品,更跟不上产能,一步步陷入恶性循环。
再天才的技术,也将败给自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