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美商
据互联网声量显示,“刷酸”概念从2020年4月开始大幅度走高,环比增长229%,5月持续高涨环比增长40%。
此外,从小红书平台搜索“刷酸”一词,相关笔记显示结果高达23万+。
刷酸的媒体舆论规模不可小觑,市场规模也十分亮眼: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刷酸”线上市场规模近7.5亿元,月均销售增长率约为13%,2021年Q1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104%。
但火爆的刷酸给消费者带来一股潮流的同时,也逐渐使市场走向偏移。
国家药监局在去年8月发布《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科普文章,抖音电商也在8月26日发布《关于“含酸类化妆品”发布/宣传规范及专项治理公告》,规定含酸类化妆品不得使用“刷酸”、“刷酸治疗”等词语,对违规行为将采取商品下架、警告等处理措施。
政策和平台陆续收紧,刷酸在市场上却未减火热,被众人捧上神位的刷酸,何时跌落神坛?
从成分变成标签
刷酸一般可以分为“医疗刷酸”和“护肤品刷酸”。
医疗刷酸也叫化学剥落术,是通过高浓度的酸涂抹于肌肤上,剥落不同的深度的皮肤,造成可控损伤并促进皮肤再生。
医学刷酸需要在正规的机构进行,因为对“酸”的浓度一般要求较高,“刷酸祛痘”治疗时果酸常用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
这种化学剥脱术治疗的医护人员须具有皮肤科执业医师或护士资格,护士需在医师指导下操作。
“护肤品刷酸”是通过涂抹不同浓度符合国家标注的果酸或水杨酸产品,达到基本的清洁,去角质,清洁毛孔堵塞加速新陈代谢等效果。
化妆品中对酸的管理要求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且对于酸的浓度是有添加限量要求的,比如水杨酸在淋洗类化妆品中添加上限是3%、驻留类产品中添加上限是2%。
添加在化妆品中的酸一般来说是安全的,这类产品在市场上也颇受消费者欢迎。
在当前热卖的刷酸产品中,棉片类因为酸类浓度低、方便操作、性价比高备受用户欢迎。
美国品牌stridex水杨酸棉片是目前含酸类化妆品中销量最高的产品,根据天猫平台公开销售数据,这款水杨酸棉片月销量已超20万。
除了水杨酸棉片之外,含酸类护肤品中还有一个超级大单品,就是刷酸面膜。
目前,博乐达、毕生之研、润百颜等功效护肤品牌,自然堂这类传统纯净护肤品牌,以及芙清密钥等院线护肤品牌都纷纷推出含酸类护肤品。
在众多含酸类面膜当中,博乐达水杨酸面膜在天猫平台月成交量超5万,并且通过“刷酸搭配”推荐,带动水杨酸洗面奶和水杨酸凝露热卖。
芙清密钥的水杨酸面膜在美妆头部博主骆王宇以及众多达人的推荐下在抖音上爆火,抖音电商平台显示,这款面膜总销量已超百万,并且品牌店铺口碑评分高达4.91分。
多年以前,刷酸就开始在国内流行,从专业医院到医美企业,再到如今日化护肤品全面开花。
刷酸这个概念实际上已经深入人心,大家对于刷酸的认知几乎就等同于“祛痘、去闭口、去角质”。
所以,即使抖音这类电商平台禁止商家使用“刷酸”宣传字样,含酸类化妆品也并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水杨酸、果酸等成分变成了“祛痘去闭口”的标签,由此带来的后果也只能是消费者买单。
变了味的刷酸
在天猫平台搜索“刷酸”,目前仍然显示有近2000件商品,种类覆盖了面膜、精华、水杨酸棉片等多个产品。
黑猫投诉平台上不乏消费者对“刷酸”产品的投诉,以下截图中对淘宝、拼多多、京东的投诉描述均为买到的是假货。
而最近在抖音和小红书十分火爆的“MDB微酸小气泡积雪草面膜”,号称“李佳琦推荐”,并且凭借许多美妆博主的推荐迅速出圈。在天猫旗舰店官网可见,该店铺粉丝20多万,面膜排名第三,月销4万+。
但是在小红书上搜索相关产品,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消费者的差评避雷帖。“烂脸”、“爆痘”、“过敏”、“刺痛”等等问题不在少数。
在产品的详情页面可见,该产品包含水杨酸、乳酸和果酸三种酸,天下美商分别询问天猫旗舰店和淘宝旗舰店的客服,三种酸的含量分别是多少时,但是两家客服给出的回答并不一致。
此外,删除品牌名搜索“微酸积雪草面膜”会发现许多同样包装的产品,而官方通过昆凌参加的综艺的《生活真美好》和李佳琦背书,但是在《生活真美好》中未曾发现该产品为节目赞助,李佳琦的直播推荐视频也是拼接而成。
黑猫投诉也不乏相关投诉该产品的安全问题。
除了上述提到的“MDB微酸小气泡积雪草面膜”以外,在天猫可见到另一款刷酸产品The Ordinary精华,其宣称产品本身包含30%的果酸,但这与国家药监局要求的“跟化妆品α中-羟基酸及其盐类和酯类(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果酸)的含量不得超过6.0%”相悖。然而该产品在旗舰店的销量居于第二,有着20万+的评价。
刷酸产品的火爆,一方面代表着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同质化竞争的可能性加剧。
可以被用来刷酸的“酸”种类并不多,其作用也是为了改善肌肤状况,多数为缩小毛孔、白嫩肌肤等,因此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别可能并不大,各个品牌之间也很少具有能够拉开差距的核心要素。
由于消费者之间的皮肤状况存在差异,所以不同产品带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皮肤敏感者在使用不适合的产品后更可能出现炎症反应,由此来看,消费者的刷酸需求与市场产品的不断迭代是否成正比还尚不明显。
去年8月,国家药监局发文《科学认识“刷酸”美容》,而#刷酸美容需在医疗机构开展#的话题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高达4000多万。
两者的联动带动更多人理性看待刷酸并且科学刷酸,一方面强调了日常自行护肤可能存在的风险来提高安全意识,促进了刷酸行为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规范了刷酸的市场,为含酸类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合适的环境。
在#刷酸美容需在医疗机构开展#热搜词条下,有网友指出,“刷酸需要慎重,许多人自己在家刷酸,掌握不好浓度反而烂了脸”。所以专家称,专业的刷酸还是要去正规的医美机构。
时至今日,刷酸市场的“疯狂”未减,局部地区的“雷雨”也从未断绝。
除了配合国家和平台的相关管理,品牌方也应迅速扩大自身独特优势以领先市场,消费者也应该树立正确的需求观和消费观,选择合适的刷酸产品或刷酸项目,多方合力使刷酸朝着合规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