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健道
在商业健康险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之时,“保费饥渴症”的论断偶有出现,倘若没有真实的需求,谁又会有动力从无到有构建这块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新市场?
惠民保、慢病可投保的百万医疗、带病体可保可投的重疾险、肿瘤复发专病险……每一类健康险的产品创新都精准打到痛点,覆盖急需保障的群体。
细究会发现,横亘在唱衰健康险与为健康险唱赞歌论调中的,是健康险产品在不断创新探索过程中的“变化”,和医学研究一样,它刷新着人们原有的认知并不断向前发展。商业健康险,让保险与医疗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对医学研究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健康险产品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创新”成为二者衔接的密钥。
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仅需要持续创新医疗支付体系,还要更多丰富的创新健康险产品。为设计出“民众所需”、“可支付”的健康险产品,围绕健康险的设计到落地的险企、药企、TPA公司、药店、医院等多方都在与时间赛跑。磨合期间,会通过互相配合,提供优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深度融合。只是,成熟市场的形成需要时间。
从全球范围来看,有关创新支付的探索从未停止。以大数法则、射幸原则为基础的商业健康险在医疗保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了解,强生首次提出了疗效险,主要应用在对淋巴瘤和骨髓瘤的治疗,首次连续使用该药物三个月后,若无效可以全额退款。此后罗氏制药治疗结肠癌的药物,瑞尔生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产品,辉瑞的乳腺癌药物都曾采取“疗效险”模式,即让疗效好的患者付一部分钱,疗效不好的患者可以少付钱。
在中国,除了保障新特药的疗效险产品,针对CAR-T等高价创新疗法的医疗保障,商业健康险也给出了解决方案,“苏惠保”、“沪惠保”等惠民保产品都将该创新疗法纳入其中,更为多元的支付模式得以出现。
创新支付的边界仍在持续扩围中,孕育出慢病可投保的百万医疗、带病体可保可投的重疾险、肿瘤复发专病险等创新产品。
有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肿瘤治疗费用已经升至3924.62亿元,其中肺癌、乳腺癌、胃癌治疗费用位居前三,在人均治疗费用上,肺癌24524元、胃癌22204元、食管癌19280元位居前三。不同于传统重疾险,已经患有肿瘤的患者仍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适合的保险产品,来保障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风险。
以8月24日上线的带病体保险“好效保·全能卫士”为例,该产品对100种重大疾病进行了分组。目前共有5个疾病组,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或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及神经系统疾病、其他重大疾病,以及特殊重大疾病。据悉,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非标人群,都将适用该分组。
这类带病体保险的诞生是一次行业革新,不仅在短期健康险市场成为重要补充,还成为传统重疾险市场的重要差异化产品。
那么,患有某一肿瘤后,上述带病体保险可以解决保障患者另一种原发性肿瘤的理赔,但倘若所患肿瘤复发,这部分群体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呢?
针对这部分需求,肿瘤专病险产品的推出为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提供了解决方案。目前,市面上会有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专病险,给已经受到身心打击、承受着经济负担的患者提供多一份保障。
早在2020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适应群众对健康保障的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或许多给一点时间和期待,就会有更多解决方案出现。
此外,针对健康险产品赔付率的争论一直都在,该如何达到一个平衡点?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统计,截至今年8月初的122家保险公司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总体上并不高。122家险企赔付率平均数为50.89%,中位数为37.77%。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公司的赔付率的变动仍在合理范围内。
随着多元化的产品陆续出现,医疗保障的广度和深度都能满足现有需求,商业健康险的赔付率终会达到一个平衡。对于商业健康险这一要与基本医疗保障一同完善基础架构,在中国特有制度下生根发芽的全新市场,需要各方声音,才能让一线的参与方在合作中斩掉荆棘,走向更远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