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品牌杂志 龙悦
我国对自动驾驶早已布局,2015年就将智能网联列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2020年,11个部委联合下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加速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不久前,《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截至目前,在中国允许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城市已有23个,面向公众提供载人服务的城市有12个。
但自动驾驶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人们最关心的依然是安全性。前不久,辅助驾驶状态下的小鹏P7突发致命车祸、理想ONE在开启NOA(导航辅助驾驶)时撞上高速公路工程车、零跑汽车高速上半自动驾驶追尾前车……
这些事故严格意义上属于“辅助驾驶”,但后者经常在面向用户的车企广告、车辆销售时被混淆概念,可以说是披了一层“自动驾驶”的外壳来吸引关注。但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不能混为一谈,辅助驾驶是以人为主,车辆智能系统只是起到辅助驾驶员的作用;而L4级自动驾驶则是“全无人”。
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强劲发展的势头,但随着产业向着示范应用和规模部署阶段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现有政策法规之间的不适用性矛盾愈发突出。
针对自动驾驶发生事故的权责划分问题,国家和地方层面都有相关规定。在国家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在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确定损害赔偿责任。
地方层面,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下称《管理条例》)施行,这是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地方性法规,也是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代表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逐步进入有法可依时代。
根据《管理条例》规定,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可以由自动驾驶系统替代人的操作在道路上安全行驶的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别)、高度自动驾驶(L4级别)和完全自动驾驶(L5级别)三种类型。
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动态驾驶任务,在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高度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所有动态驾驶任务,在特定环境下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完全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完成驾驶人能够完成的所有道路环境下的动态驾驶任务,不需要人工操作。
从技术标准来看,根据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L3级别及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涉及驾驶权转移,自动驾驶系统逐步取代人类驾驶员执行驾驶任务,其中L4级别、L5级别已经完全脱离驾驶员,全权由自动驾驶系统执行驾驶任务。
当自动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涉及到产品责任、侵权责任、交通肇事刑事责任、交通违法行政责任等多种责任,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责任主体是由汽车制造者、销售者、程序开发者、汽车所有者、实际操作者等多方主体组成,这导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定责原则很大程度不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难以按照过错责任原则进行归责。
理性看待自动驾驶
当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自动驾驶已成为展现国家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配套水平的新名片。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各国积极推进自动驾驶发展,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高地。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战略、政策或法律法规。美国以交通部为首的联邦政府探索建立监管制度,州政府加快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中国通过实时先行策略,探索自动驾驶商用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欧盟高度重视和推进高级自动化和网联化的技术研发,在自动驾驶方面出台了明确的时间表,如2020年实现高速公路、城市低速行驶等部分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2030年迈向全自动化出行。
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里程碑不断被刷新,政策东风助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驶入“快车道”。7月,北京亦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迎来无人化商业试点,将安全员从主驾移到了副驾。8月,《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施行,明确了不同级别自动驾驶事故,特别是无人驾驶的责任主体。此外,重庆、武汉两地又率先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并向百度发放了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我国自动驾驶商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该做的,是一方面对自动驾驶保持积极研发的耐心和定力,另一方面也要讲究谨慎的实践和稳健的应用。当前,中国作为世界领先的汽车市场大国、交通大国正向世界交通强国迈进。自动驾驶背后是万亿级市场,其发展可以借助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城市复杂道路场景、民众接受度高、产业链丰富等优势,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技术进步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否定自动驾驶的价值。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可达2800亿元以上,愿各方共同努力,让自动驾驶早日惠及更多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