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随着电子支付成为最流行的交易方式,数码货币已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9月2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发表《“数码港元”迈出新一步》,再次透露金管局对零售层面央行数码货币(CBDC,即“数码港元”或e-HKD)的政策立场及未来发展路向。
数码港元将以三轨道推进。第一轨道以奠定技术及法律基础为主,使数码港元成为法定货币。第二轨道将围绕数码港元的应用、执行及设计事项展开。第三轨道关乎正式推出数码港元,会订下推出数码港元的时间表。
“进展将视乎第一及第二轨道工作的实际进度,以及本地及国际市场的相关发展步伐。”金管局表示。
第一、第二轨道会于今年第四季度同步进行,东亚银行料将参与第二阶段工作,包括应用场景方面的跨境沙盒研究、区块链应用及智能合约等。
更便捷的法定货币
作为金管局“金融科技2025”策略的其中一个方向,2021年6月金管局就透露将开始研究本地零售数码货币“e-HKD”,并在同年12月完成以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在香港的技术测试首阶段。
文件显示,金管局认可数码港元本质上是数码版港元现金,应具有法定货币地位,并将适当修订法例,确保所有形式的香港货币都是在一致的法律基础上发行。
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于记者会上表示,推出数码港元并非为取代实体货币,而是类似现时的电子支付,让市民在支付上有多一个方便的选择,不过也不会强制数码港元作为付款方式。
不过,由于涉及法律问题,不论修改现有法例还是设立新法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一年半载的研究。“故此属于‘数以年计’的项目。”李达志提到。
“数字货币基于节点网络和加密算法,在主权货币发行机构的支持下,也拥有了法币信用的背书,同时实现了不可伪造篡改、全程可追溯、不受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影响的特点。”洛克资本投研部董事总经理李音临告诉记者。
位处“一带一路”中心,香港拥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成熟完善的香港交易所和国际投资者群,此外还有RQFII、沪深港通、债券通等投融资渠道。这些全部都构成香港推进港元数字化的资本。
但是近年港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却出现走下坡的状况。据SWIFT资料统计,截止2021年8月,港元在国际支付中占比约为1.28%,排名第七名,相比上一年占比稍有下降(1.48%)。今年1月,这一比例再下滑至1.13%,跌至第八名。
研究推广数码央行货币乃国际大趋势,金融科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互相角力的重中之重,数码货币也正是香港从国际金融中心转型为“数码化”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所在。李达志在会上也表示,希望数码港元能够帮助稳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目前,香港的电子支付系统包括八达通、支付宝、转数快等,这些平台需要一定的中介费用,且不支持离线支付。
去年以来,港府陆续发放电子消费券,作为试验数码法定货币应用的预演。不过这一过程并不顺利,存在因填错或填漏数据未能领取电子消费券、派发时间长等种种问题。
而具有“可编程性”的数码港元则可以避免以上缺陷,进一步提升支付效率。依靠程序设计,政府得以明确补贴的使用用途、期限,快速、精准地“派钱”,也能省去中介费。
走在前头的数字人民币
相比港元,人民币的数字化走在了前头。过去两年,国内已相继启动多个数字人民币试点。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达到875.65亿元。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及其他央行已在m-CBDC数码港元Bridge项目中展开合作,香港金管局已经开启数码人民币在港的跨境支付试点,上半年来香港政府已经引导香港居民在内地使用数字人民币。
先行的数字人民币也为数码港元提供不少经验。2021年10月,金管局发布《e-HKD:数码港元A数码港元technical数码港元perspective》,即关于零售层面央行数码货币的技术白皮书。其中提出的CBDC系统设计与数码人民币的机制设计基本相同,均采用双层运营体系。
由于香港本身采用发钞行制度,即港元由三家发钞行发行,因此e-HKD可以仍然沿循这一制度,金管局负责CBDC的研发设计,同时将三家发钞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向公众开放承兑e-HKD。
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应用也是数码港元参考方向之一,比如为市民安装法定数码钱包、发放交通津贴及账单支付等。
目前,数字人民币主要应用在消费端,起代替流通现金的作用,国内各家主流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都已经为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搭建了系统平台。
李音临表示,数字人民币为“中心化管理”+“分布式记账”的数字货币体系,与海外虚拟货币完全去中心化的模式截然不同,数字港币和数字人民币的设计理念或会保持一致,摒弃海外虚拟货币去中心化的思路,而强调可追溯、可查验,不受金融机构风险影响。
“对于香港这种金融牌照市场化发放的地区,保证居民资金不受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影响,更有吸引力。”李音临说。
密切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
此前,金管局分别就高层次技术设计及主要政策与设计事项进行了两轮市场咨询,合共收到75份回应。回应显示,数码港元互联互通的程度及可兑换程度为大众的两大关注点。
互联互通方面,包括与各种支付方式及交易系统。回应者表示,数码港元与数字人民币的互联互通很重要,亦应与现有支付系统(例如转数快、支付卡系统等)兼容,以助推广其使用。
此外,数码港元的脱机支付和跨境支付结算也是两大焦点。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央行数码货币进行跨境支付能够降低至少一半的中介成本,而支付时间也从原先的3-5天降低至2-10秒。
同时对零售层面数码港元,回应者亦指出,需保障用户私隐,要达到最高网络安全水平以维持公众的信心。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整体而言回应者支持数码港元项目,并认为数码港元具备潜力,能够令支付更具成效,同时可推动数码经济发展。
假如数码港元能够为香港和内地居民提供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既能推动当地电子商贸,也将进一步密切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联系。去年9月,港府和内地政府已在“跨境理财通”上展开合作,为大湾区内居民拓宽跨境投资的渠道。
对于数码港元的应用,金管局此前在公开文件已有设想,包括可与内地合作,发展双币电子货币包,方便内地和香港居民的跨境工作与生活;并配合国家政策,先在大湾区试行,推动金融互联互通和资本流动。
随着数码港元带来更快捷简便的跨境支付及汇款方案,香港得以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落户,“捍卫”亚洲金融一哥的地位。
“香港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也有责任打击各类犯罪的隐匿洗钱行为,而数字港币可穿透追溯的特性,非常适合达成这一目的。”李音临表示。
目前,金管局已从技术及政策层面审视在香港发行数码港元的可行性。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两个层面上仍有不低的门槛。
首先由于数码港元涉及不少法例问题,比如目前的法定货币条文尚未有包含数码形式发行的货币。金管局助理总裁金融基建鲍克运曾表示,在法例支持上,探讨是否需要修改现有法例等,这可能需要花费几年时间。
也有回应者表示,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去中介化”的风险。如果数码港元用户将资金从商业银行存款转为数码港元,可能会对银行存款构成影响。
“我们对应用数码港元以进一步提升香港目前的零售支付环境持开放态度。然而,因应市场急速数码化及全球支付环境日渐融合的趋势,我们会更聚焦于可能出现的新用例,并为此作周全的准备。”金管局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