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周六表示,香港在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需要打造高端产业中心,二者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成为国际金融的引领者。
他在当天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专题研讨会上表示,近几年香港经济出现的波动让外界对其未来的定位高度关注。2017年,新加坡管理的全球资产规模超过香港;2018年,深圳GDP总量首次超越香港;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两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香港排名持续下降,去年已经下滑至第七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对香港未来定位的讨论明显增多,特别是对于香港的转向,这种转向,一方面是香港要向大湾区进行全面靠拢,二是在产业布局上要进行重构,形成北科创、南金融的模式。”他说。
刘元春认为,尽管这些讨论很有意义,但是对于香港本身来说,还是要从全局角度来思考。在思考香港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时,需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未来金融功能的深化趋势两个维度出发。
根据其带领的团队所做的一项研究,2025年,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将下降到22%,印太地区的比重将上升到35%,欧洲可能跌到20%。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香港能不能成为大国博弈之间的桥梁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刘元春表示,如果把地缘政治因素、逆全球化因素剔除,只考虑金融本身,作为世界金融资源配置中心,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能够对前沿风险进行全面定价,这是决定金融中心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如果主要是一般的金融交易,比如结汇、财富管理,而没有与最前沿的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生产边界扩展所产生的风险定价密切联系,这种金融中心注定会衰落。”他说,纽约之所以能超越伦敦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美国作为生产力前沿的功能。
刘元春还表示,科技创新、风险定价和金融中心的全面结合不仅需要前沿技术的突破,以及前沿技术实现商业化转型应用,还需要对城市的生产成本、生活成本进行控制。“这些年,香港最为失败的就是生活成本问题,尤其是房地产政策和政府的财税体系,与其新的定位存在明显冲突。”
他最后表示,香港向科创中心、前沿科技中心转化可能会经历很漫长的过程,不能简单复制深圳和大陆地区发展模式。“对于香港的新定位,一定要符合金融深化的基本规律,同时还要服从向世界科创中心、世界前沿技术生产中心演进的规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