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深度点评
钉钉成立于2014年,提供PC版,Web版和手机版,支持手机和电脑间文件互传。在其成立之初便被阿里定位为企业移动服务平台,为企业沟通和协同效率提供服务和支持。
但从成立到现在,钉钉的业务水平始终都是小打小闹,是中小企业的“钉子户”,但却一直不能入大客户之流的眼。随着阿里、腾讯的To B 业务挑起大梁,钉钉也宣布将转型布局到企业数字化、科技化转型的浪潮之中。
黔驴技穷?难以撼动大客户的窘境
虽然钉钉自问世以来就定位为企业服务,可是一直以来的“敲门砖”都只是靠“IM”和“打卡”两个基础功能服务于各个企业,其中又尤其是中小企业。
缘因中小企业对互联网平台的需求比较浅,一般只需要满足日常沟通、打卡、基础工具等功能;另外在市场战略上钉钉采取的是软硬件免费的策略,即便在C端的用户体验感上褒贬不一,钉钉还是斩获了一波因“免费”吸收到的流量顺利在市场上推开了。
但对于效率高于一切的大型企业来说,“免费”算不上诱人的条件;此外就功能上而言,钉钉已有的也说不上亮眼,“打卡”只能算是入门级需求,虽然钉钉还有文档、OA在线、会议协作等功能也都只算是基础工具的范畴。
由于钉钉整体能提供的服务都停留在了初阶阶段,所以功能也都比较基础薄弱,与市面上的平台基本趋于同质化。
企业微信早在2018年就宣布已覆盖了超过八成的500强企业用户。相比之下,钉钉起初靠着免费噱头“拉拢”到的B端客户中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
虽然2020年钉钉就推出过面向大企业的专属版,但由于钉钉的轻量级和标准化的特点也始终难以满足大客户需要的定制化需求。因此就To B面而言,钉钉和大企业间也一直也激不起火花。
不过可替代性很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钉钉被大企业拒之门外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毕竟其根本的逻辑定位就已经决定了其无法往对平台功能要求更高的大企业“深水区”渗透。
资本发力,进驻校园
根据国务院、教育部出台的政策要求和统计数据,教育信息化经费在2018年已经达到2959亿元,2019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
2019年,钉钉正式被并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从一款独立的应用变成了配合阿里云的中台,钉钉的开放生态开始进一步得到释放。
在19年疫情爆发后,学生面临返校上课难的问题。阿里云抓住契机通过阿里巴巴教育产业资本的运作,顺利将钉钉布局进入了校园。钉钉此次瞄准的学校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千亿规模市场。
不过强推钉钉的结果也是诸多老师学生和家长“强烈反感”。钉钉不仅操作复杂,除了家长注册成英语老师的新闻外,钉钉还经常被爆出系统崩溃的问题。
今年3月23日的,新浪微博上“钉钉崩了”的阅读量过亿。此外还出了相关的超话,可见这钉钉技术支持滞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常态了。网友对此表示:“没想到的是,两年过去了,钉钉还是那个说崩就崩、一崩再崩的钉钉”。
虽然教育市场潜力还是一片蓝海,但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包括科大讯飞、拓维信息、小米等多家企业已经先入为主、抢占布局,已形成多个地方龙头割据的局面。
另外对于要完善对全国每个地区学生个性化使用习惯的定制,也绝非钉钉能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赛场上同样盯梢这教育这块“香饽饽”的对手们能留给钉钉的时间应该也不多了。
大刀阔斧去C端化,能否博回大资本青睐?
据悉,每年春季发布都是钉钉最重要的年度战略发布会。今年同时期,钉钉在会上发布了to B产品形态“酷应用”,以及钉钉6.5版本,宣布将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钉钉总裁叶军在会上表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每一家企业都应该被数字化普惠。”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22日这一天钉钉还更换了自己的Logo,并在官微上解释到形象的更替代表了钉钉将从过去以效率为的重心的时代转换升级到了以“数字化”为导向。
去年,钉钉以SaaS领域为推动数字化的切口,到了今年钉钉将商业化的期许寄托在了PaaS化上。简单来说,钉钉在未来要做的是继续深化数字化管理方向,去C端化大力转型ToB模式,定位将主要精力用在大企业用户身上。
但战略的调整也不能代表钉钉就能夺得资本的抬爱。毕竟除了阿里系,马化腾的企业微信和飞书也在一旁对整个市场虎视眈眈。
除了微信的高占率,强调垂直效率的飞书较执着于把自己打造成全面的生态体系的钉钉而言,又多了精准灵活的体验感。虽然阿里资本雄厚、家大业大,但谁输谁赢,仍终局未定。
遥想当年,钉钉也曾壮志凌云的进入ToC赛道。其最早的标语是“钉钉,是一个工作方式”,对标了微信的“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钉钉曾发表豪言壮语“要帮助中国4300万家企业进入云和移动时代”,现在来看钉钉连一半的目标都没达到,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披露,截止目前钉钉覆盖的企业仅仅2100万家,而微信的月用户已达12.99亿人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