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超550亿出价击败亚马逊和联合健康,连锁药店CVS在这样转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超550亿出价击败亚马逊和联合健康,连锁药店CVS在这样转型

连锁药店巨头CVS的成功转型给我们什么启示?

文|动脉网

9月6日,以连锁药店著称的CVS Health(下文简称CVS)宣布以每股30.5美元的现金收购Signify Health,总交易价值达到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58亿元),成为了这场收购大战的最终赢家。这比Signify Health原先的市值有不小的涨幅——其在8月底时的市值仅为66亿美元。

这场牌局颇为激烈——要知道,CVS在牌桌上的对手包括亚马逊、联合健康这样的巨头。甚至在8月底的时候,有知情人士称联合健康的报价最高,每股报价超过30美元;亚马逊则紧随其后。未曾料,CVS最终笑到了最后。

这也是CVS和亚马逊在短期内的第二次交手。当然,上一次是亚马逊取得了胜利——亚马逊在7月以39亿美元收购One Medical,对手之一就是CVS。

借助这次收购,CVS不仅成功扳回一城,也通过Signify Health所提供的家庭护理网络对用户实现更好的触达。通过多年的努力,CVS原本为人熟知的“连锁药店”的标签可能已经不再合适,一个庞大的医疗健康帝国已经隐然成形。

CVS、亚马逊和联合健康疯抢的Signify Health究竟是什么来头?

CVS本次的收购对象Signify Health是一家医疗保健服务公司。2021年2月,Signify Health在纽交所上市,上市当日股价大涨,市值达到了70亿美元。不过,仅仅一年后,其市值已经跌去了一半以上。

Signify的核心竞争力是遍及美国50个州、由约10000名医生、护士和医生助理组成的全国性医疗服务网络。这些家庭医生会定期前往签约患者家中探访,并为其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不限于医疗,这些服务人员还关注这些患者的社会和行为需求,可将患者与适当的后续护理和社区资源联系起来,从根源上解决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比如,食物不足、交通不便、社交缺乏及贫困等等都是其关注的范围。根据统计,Signify Health与超过600家医疗及社会护理组织和200家社区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根据财报,2021年,Signify为客户提供了约190万次的家庭上门服务。

为了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对直接上门服务的影响,Signify Health也在2020年提供了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虚拟访问。根据统计,2020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访问占总访问数的38%还多。不过,随着对社交管控的放松,2021年虚拟访问的占比逐渐下降到了17%。

提供价值医疗服务是Signify最初的愿景,数据则是重要依据。根据介绍,其每次访问可采集多达240个数据点的详尽报告。截至2021年,其数据库中包含了大约4000万会员的数据。

这些数据又反过来形成了Signify独有的决策支持和分析工具,为合作医生和客户(医疗服务提供者、政府、健康管理计划等)提供包括临床工作流程及家庭诊断筛查在内的一系列护理计划的指导,并帮助其管理患者护理期间的服务。

从Signify的业务来看,这是一个天然的“流量入口”。不仅可以帮助CVS进入家庭护理和托管健康管理的目标,更可助其以与以往不同的服务触达更多的用户,并与社区资源建立更广泛深入的联系,将之与遍布全美的近万家门店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基层服务网络。

这对CVS在2019年提出的CVS HealthHUB创新业态是一个极好的补充。这一计划的本质是打包CVS目前拥有的各项业态和服务能力,建立一个集便民医疗、慢病管理、健康管理、传统药店商品销售和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商品和服务实体门店。从而提升用户粘性,带动进一步的服务。

这一概念自推出以来扩张迅速。2021年报显示,CVS仅在当年就将大约300家门店转换为CVS HealthHUB,为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Signify则将借助CVS的资源实现更为快速的扩展。按照计划,Signify将在今年将家庭访问次数从190万次提升到250万次的水平。CVS的资源显然将助其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

在激烈的并购竞争中笑到最后并不容易,尤其对手还是亚马逊这样在医疗健康领域志在必得且不差钱的大户。就在前不久,有消息传出亚马逊将在明年电子处方在日本合法后与当地中小型药店合作建立处方药销售平台。患者在线通过入驻的药店开方买药,并由亚马逊为其提供配送服务。同时,平台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有关如何服用药物的在线指导。

亚马逊近年来一直在医疗健康领域寻求突破,陆续组建了主要为雇主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的Amazon Care和Care Medical——不过,这项服务的反响并不如预期,并在今年8月底宣布关闭。或许,这也是为何亚马逊想要收购Signify Health的一个重要原因。

亚马逊还收购了PillPack,并在此基础上完成Amazon Pharmacy(亚马逊药房)的组建,与连锁药店起家的CVS形成了直接竞争。此外,不久前亚马逊刚刚完成对One Medical的收购,击败的也是CVS。亚马逊给CVS造成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在Signify Health的收购上,CVS总算是扳回一城。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CVS还在谋求其他领域的突破。在其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CVS的高管表示未来将把初级保健作为扩张工作的重点。

或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又能看到CVS和亚马逊这样的巨头扳手腕的场面。

从连锁药房变身,CVS的转型之路

如果你还在将CVS认为是一家连锁药店,可能需要转变一下看法了——事实上,为了应对竞争,CVS一路走来已经完成了转型。如今,CVS已经转变成为一家跨多个领域的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CVS目前拥有多达30万名员工,旗下除了9900家线下药店,还包括近1200个MinuteClinic便民诊所,是当之无愧的连锁药店巨无霸。除此之外,CVS还拥有约1.1亿PBM会员,每年为超过100万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同时,CVS还拥有保险业务,已覆盖全美约3500万人,其中也包括Medicare Advantage及Medicare Part D处方药计划等公立项目。

依据业务的不同,CVS内部划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医疗保健福利(Health Care Benefits)、药房服务部门(Pharmacy Services)、零售及长期护理药房(LTC)和企业/其他业务。

医疗保健福利是CVS最年轻的部门,主要为雇主、个人、大学生、兼职打工人、健康计划及医疗服务提供者、政府、劳工团体等一系列客户提供全面的与保险相结合的服务。

这些服务分为商保业务和医保业务。商保业务涵盖定点服务计划(POS)、优先提供者组织(PPO)、健康维护组织(HMO)和补偿性福利、健康储蓄账户(HSA)等一系列健康计划。医保业务则在部分地区提供Medicare Advantage、Medicare Supplement及处方药计划,并参与了Medicaid及有补贴的儿童健康保险计划(CHIP)等一系列医保方案。

药房服务部门则为客户提供全面的PBM解决方案,大体分为方案类服务、增值类服务及管理类服务三类:方案类服务提供PBM方案的设计和管理;增值类服务包括处方管理、邮购药品服务、针对罕见病和复杂疾病的专业药品服务、输液服务及临床医疗服务;管理类服务则主要是为Medicare Part D计划、零售药店网络提供管理服务,同时也提供处方管理、疾病管理和医疗支出管理等服务。

根据CVS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的PBM业务开具或管理了多达22亿张处方,展示了强大的业务能力。

零售及长期护理药房部门是CVS的传统业务。零售部分主要销售处方药、各种保健产品及一般商品,并通过其步行可达的MinuteClinic便民诊所为患者提供诸如医疗诊断测试、流感管理、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传染病疫苗接种等服务。长期护理药房则主要分销处方药并为长期护理提供药房咨询和其他辅助服务。2021年,这一业务板块开具了多达16亿张处方,处方总额占全美零售药房总额的比例达到26.4%。

由于CVS的门店并不只销售药品,年报也对零售及长期护理药房部门的业务进一步拆分,可分为药房、前端商店及其他两块业务。其中,药房部分主要包括处方药零售业务;前端商店及其他则包含了前端商店(包括会员优惠卡及预售卡、CVS品牌保健及美容产品)、步入式诊所、现场药房、医疗诊断测试及长期护理药房运营。

按照销售比例来看,零售处方药业务占据了绝对份额,数年来维持在约接近8成的水平。

最后则是企业及其他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包含未被包含在主要业务板块的部分,主要是处于维持状态,不再开拓新业务的大案养老金及长期护理险业务,以及支持企业内部整体运营的管理及行政的开销。从历年该部门营收来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1963年成立开始,CVS经过数十年的跑马圈地,包括自开或并购,成为了美国首屈一指的连锁药店。1999年,CVS收购了线上药店Soma.com,并将其更名为CVS.com。2005年,CVS超越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Walgreens,以超过5400家线下药店成为全美最大的连锁药店。而在1994年,其还只有约1000家门店。

随后,CVS开始了与其主要竞争对手Walgreens不同的发展路径。后者主要采用横向扩张的形式,通过国际化扩大市场规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本质上与国内的跑马圈地相同,可以轻车熟路地将其已有的产品组合、供应链及运营能力迅速复制到国际市场,并进一步互相协同整合,降低集团整体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与之相反,CVS在成为美国连锁药店老大后,没有采用横向国际化扩展的形式,而是采取了垂直发展的策略,向产业上下游延伸——2006年,CVS收购MinuteClinic步入式便民诊所成为CVS垂直扩张的标志。借助这次收购,CVS开始向上游的医疗服务渗透。

MinuteClinic诊所的执业护士和医生助理均持有执业许可,可以为社区提供基层医疗保健业务,包括各种检验检查服务、慢病管理服务及简单的诊所小手术等。同时,它们还可为周边社区提供常见的疫苗接种服务,并与社区中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密切协同。

这一想法并不让人意外——根据统计,70%的美国人生活范围5公里内至少有一家CVS药店。这些社区门店的布局为CVS各种社区服务、家庭上门服务、便民诊所等提供了线下场所。因此,通过有效协同各业态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可以提升用户粘性,实现了“1+1>2”的结果。

PBM则是CVS第二个拓展方向。早在1994年,CVS便开始了PBM业务的尝试,想要打造一个以线下零售药店为基础,以PBM为动力的双核发展策略。不过,这种跨行业探索并不容易,其PBM业务在收入中的占比一直很小。

即使在2005年通过收购Eckerd Stores获得了其PBM业务,并在2006年实现了36.83亿美元的收入,也只是当年438亿美元总收入的8.3%。

2007年成为了转折点。通过合并当时美国PBM龙头Caremark Rx,CVS的PBM业务实现了飞跃。当年其PBM业务营收就达到了434.5亿美元,几乎追平了连锁药店450.9亿美元的营收。总营收也达到了763.3亿美元的新台阶,较前一年大幅提升了74%。

CVS之前为何对PBM业务一直向往也就不难理解了。

借助强大的零售网络,PBM业务的收入在随后几年飞速增长,并在2012年首次超越了零售药店业务。从那时起,以PBM业务为代表的药房服务部门就一直是CVS第一大营收部门。

当然,在此期间,CVS也并未放松对门店业务的巩固。通过收购特种输液服务Coram、长期护理药房Omnicare以及百货零售巨头Target旗下1600多家药房和诊所,CVS的网络比以往更加密集,且可提供更多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CVS的胃口越来越好:收购Omnicare花费127亿美元,收购Target旗下药房业务花费190亿美元,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消化。

有了这样的基础,CVS开始了进入万亿级别保险业务的谋划。2010年,CVS收购UAM联邦医疗保险处方药服务部门,开始试水。

2017年,CVS获得美国司法部的批准,以6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安泰保险(Aetna),震惊全球。

安泰保险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健康险公司之一,也是当时美国第三大医疗保险公司,在2018年《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154位。当时,安泰保险为2220万的人群提供医疗保险计划和其他保险服务,尤其在医疗、牙科、药物及人寿和团体残疾保险领域位居前列。

合并交易后,安泰保险的2300万会员将成为CVS的“流量来源”,而安泰保险也将享受到CVS提供的更精细的药品福利管理和控费。更重要的是,两者的结合将形成强有力的议价联盟,对药企、医疗机构等的议价能力将更强,有助于进一步削减运营成本。

在当年第3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CVS预计这次收购将帮助两年内至少节约7.5亿美元的成本。

安泰的加入对CVS的影响有多大从CVS医疗保健福利部门的营收不难看出。2017年,刚刚组建的该部门营收为35.9亿美元。2018年,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多,达到了89.6亿美元。对于一个新部门而言,已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不过,比起安泰这只是小巫见大巫。2019年,安泰的营收并表到财报,该部门营收直接飞升到了696亿美元。CVS总的营收也较上年大涨3成,达到2567.8亿美元,突破了2000亿大关。

在最新的财报中,医疗保健福利部门的营收已经达到了820亿美元。虽然在几大部门中仍然排在最后,但距离药店业务的1000亿美元已经相差不远。按照两条业务线近年的增长趋势,若无意外,医疗保健福利将在几年内超越零售药店。

至此,CVS完成了垂直产业链的布局,通过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优秀公司甚至龙头企业,成功跨入上游医疗服务、下游支付服务(PBM、保险服务)细分行业。

CVS的转型对国内有何启示

尽管中美两国的医疗体系有所区别,但CVS的成长之路对于国内显然也有着明显的参考价值。首先便是行业整合的趋势将愈发明显。

早在2018年,美国的连锁药店集中度就达到了40%以上。而在国内,根据最新的年报,6家最大的上市连锁药店也不过只覆盖了全国14亿人口中的2.6亿多人。即使覆盖范围最大的也尚未完成除港澳台外全国所有省份的覆盖。

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全国药品零售企业零售连锁率达到57.2%,相比2011年的34.3%的确已有大幅提升;但行业前10位销售总额1147亿元,仅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21.1%。对比美国的数据,其排名前三的企业占总市场份额超过80%。这意味着在市场集中度上,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CVS早期扩张的跑马圈地无疑是国内连锁药店行业的共识。近年来,各大连锁药店纷纷加强了行业整合。在大规模并购整合下,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的连锁率势必迅速提升,尤其是头部企业的市占率增加将显著增快。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不光是连锁药店本身在试图提升行业集中度,专业投资机构和制药企业等新玩家也在积极投身医药零售行业的投资并购。此外,以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从线上切入,也在试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网络闭环。

一位在医药电商行业从业多年的资深从业者认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被动的情况下接触到线上买药及看病的服务模式,并了解了其便利性所在。因此,即使在疫情管控放松的背景下,这些用户仍然会选择使用线上服务,行业整体数据仍然在呈现增长趋势。

在这些利好的持续推动下,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将线上线下一体化作为未来规划。根据各自布局的需要,选择自建或者通过并购的形式建立相应的线下门店或许将成为线上巨头们的一个选择。但相对而言,并购显然是一条更加方便快捷的路径。

当然,即使是线上医疗,仍然不能小看线下药店。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医疗的特殊性。在传统零售行业,线上电商通过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以对线下传统零售行业形成降维打击。但CVS的例子告诉我们,药店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药店,更有可能成为一个节点,为周边人群提供基层医疗服务,从而方便患者。

通过长期的努力,CVS的门店开始集便民医疗、慢病管理、健康管理、传统药店商品销售和服务于一身。最近对Signify Health的收购完成后甚至还可以为周边用户提供上门的家庭护理。

在国内,行业也已经意识到门店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将单一的药品售卖变成如今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体系。除了售卖药品,门店还可为周边患者提供慢病健康档案、检测、安全用药信息、用药指导与跟踪、并发症管理等一系列服务。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连锁药店也在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与更多业态的融合。比如,将经营品类从单纯的药品扩大到健康、美容产品。又或者,与商业保险结合,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医疗支付体系与服务。

随着政策及产业环境的不断进展,比如医药分离的持续推动,以电子处方为基础的医院药店处方共享平台的搭建,商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等等。行业必将迎来更进一步的发展。

那么,未来我们能否看到国内的“CVS”?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超550亿出价击败亚马逊和联合健康,连锁药店CVS在这样转型

连锁药店巨头CVS的成功转型给我们什么启示?

文|动脉网

9月6日,以连锁药店著称的CVS Health(下文简称CVS)宣布以每股30.5美元的现金收购Signify Health,总交易价值达到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58亿元),成为了这场收购大战的最终赢家。这比Signify Health原先的市值有不小的涨幅——其在8月底时的市值仅为66亿美元。

这场牌局颇为激烈——要知道,CVS在牌桌上的对手包括亚马逊、联合健康这样的巨头。甚至在8月底的时候,有知情人士称联合健康的报价最高,每股报价超过30美元;亚马逊则紧随其后。未曾料,CVS最终笑到了最后。

这也是CVS和亚马逊在短期内的第二次交手。当然,上一次是亚马逊取得了胜利——亚马逊在7月以39亿美元收购One Medical,对手之一就是CVS。

借助这次收购,CVS不仅成功扳回一城,也通过Signify Health所提供的家庭护理网络对用户实现更好的触达。通过多年的努力,CVS原本为人熟知的“连锁药店”的标签可能已经不再合适,一个庞大的医疗健康帝国已经隐然成形。

CVS、亚马逊和联合健康疯抢的Signify Health究竟是什么来头?

CVS本次的收购对象Signify Health是一家医疗保健服务公司。2021年2月,Signify Health在纽交所上市,上市当日股价大涨,市值达到了70亿美元。不过,仅仅一年后,其市值已经跌去了一半以上。

Signify的核心竞争力是遍及美国50个州、由约10000名医生、护士和医生助理组成的全国性医疗服务网络。这些家庭医生会定期前往签约患者家中探访,并为其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不限于医疗,这些服务人员还关注这些患者的社会和行为需求,可将患者与适当的后续护理和社区资源联系起来,从根源上解决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比如,食物不足、交通不便、社交缺乏及贫困等等都是其关注的范围。根据统计,Signify Health与超过600家医疗及社会护理组织和200家社区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根据财报,2021年,Signify为客户提供了约190万次的家庭上门服务。

为了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对直接上门服务的影响,Signify Health也在2020年提供了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虚拟访问。根据统计,2020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访问占总访问数的38%还多。不过,随着对社交管控的放松,2021年虚拟访问的占比逐渐下降到了17%。

提供价值医疗服务是Signify最初的愿景,数据则是重要依据。根据介绍,其每次访问可采集多达240个数据点的详尽报告。截至2021年,其数据库中包含了大约4000万会员的数据。

这些数据又反过来形成了Signify独有的决策支持和分析工具,为合作医生和客户(医疗服务提供者、政府、健康管理计划等)提供包括临床工作流程及家庭诊断筛查在内的一系列护理计划的指导,并帮助其管理患者护理期间的服务。

从Signify的业务来看,这是一个天然的“流量入口”。不仅可以帮助CVS进入家庭护理和托管健康管理的目标,更可助其以与以往不同的服务触达更多的用户,并与社区资源建立更广泛深入的联系,将之与遍布全美的近万家门店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基层服务网络。

这对CVS在2019年提出的CVS HealthHUB创新业态是一个极好的补充。这一计划的本质是打包CVS目前拥有的各项业态和服务能力,建立一个集便民医疗、慢病管理、健康管理、传统药店商品销售和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商品和服务实体门店。从而提升用户粘性,带动进一步的服务。

这一概念自推出以来扩张迅速。2021年报显示,CVS仅在当年就将大约300家门店转换为CVS HealthHUB,为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Signify则将借助CVS的资源实现更为快速的扩展。按照计划,Signify将在今年将家庭访问次数从190万次提升到250万次的水平。CVS的资源显然将助其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

在激烈的并购竞争中笑到最后并不容易,尤其对手还是亚马逊这样在医疗健康领域志在必得且不差钱的大户。就在前不久,有消息传出亚马逊将在明年电子处方在日本合法后与当地中小型药店合作建立处方药销售平台。患者在线通过入驻的药店开方买药,并由亚马逊为其提供配送服务。同时,平台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有关如何服用药物的在线指导。

亚马逊近年来一直在医疗健康领域寻求突破,陆续组建了主要为雇主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的Amazon Care和Care Medical——不过,这项服务的反响并不如预期,并在今年8月底宣布关闭。或许,这也是为何亚马逊想要收购Signify Health的一个重要原因。

亚马逊还收购了PillPack,并在此基础上完成Amazon Pharmacy(亚马逊药房)的组建,与连锁药店起家的CVS形成了直接竞争。此外,不久前亚马逊刚刚完成对One Medical的收购,击败的也是CVS。亚马逊给CVS造成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在Signify Health的收购上,CVS总算是扳回一城。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CVS还在谋求其他领域的突破。在其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CVS的高管表示未来将把初级保健作为扩张工作的重点。

或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又能看到CVS和亚马逊这样的巨头扳手腕的场面。

从连锁药房变身,CVS的转型之路

如果你还在将CVS认为是一家连锁药店,可能需要转变一下看法了——事实上,为了应对竞争,CVS一路走来已经完成了转型。如今,CVS已经转变成为一家跨多个领域的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CVS目前拥有多达30万名员工,旗下除了9900家线下药店,还包括近1200个MinuteClinic便民诊所,是当之无愧的连锁药店巨无霸。除此之外,CVS还拥有约1.1亿PBM会员,每年为超过100万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同时,CVS还拥有保险业务,已覆盖全美约3500万人,其中也包括Medicare Advantage及Medicare Part D处方药计划等公立项目。

依据业务的不同,CVS内部划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医疗保健福利(Health Care Benefits)、药房服务部门(Pharmacy Services)、零售及长期护理药房(LTC)和企业/其他业务。

医疗保健福利是CVS最年轻的部门,主要为雇主、个人、大学生、兼职打工人、健康计划及医疗服务提供者、政府、劳工团体等一系列客户提供全面的与保险相结合的服务。

这些服务分为商保业务和医保业务。商保业务涵盖定点服务计划(POS)、优先提供者组织(PPO)、健康维护组织(HMO)和补偿性福利、健康储蓄账户(HSA)等一系列健康计划。医保业务则在部分地区提供Medicare Advantage、Medicare Supplement及处方药计划,并参与了Medicaid及有补贴的儿童健康保险计划(CHIP)等一系列医保方案。

药房服务部门则为客户提供全面的PBM解决方案,大体分为方案类服务、增值类服务及管理类服务三类:方案类服务提供PBM方案的设计和管理;增值类服务包括处方管理、邮购药品服务、针对罕见病和复杂疾病的专业药品服务、输液服务及临床医疗服务;管理类服务则主要是为Medicare Part D计划、零售药店网络提供管理服务,同时也提供处方管理、疾病管理和医疗支出管理等服务。

根据CVS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的PBM业务开具或管理了多达22亿张处方,展示了强大的业务能力。

零售及长期护理药房部门是CVS的传统业务。零售部分主要销售处方药、各种保健产品及一般商品,并通过其步行可达的MinuteClinic便民诊所为患者提供诸如医疗诊断测试、流感管理、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传染病疫苗接种等服务。长期护理药房则主要分销处方药并为长期护理提供药房咨询和其他辅助服务。2021年,这一业务板块开具了多达16亿张处方,处方总额占全美零售药房总额的比例达到26.4%。

由于CVS的门店并不只销售药品,年报也对零售及长期护理药房部门的业务进一步拆分,可分为药房、前端商店及其他两块业务。其中,药房部分主要包括处方药零售业务;前端商店及其他则包含了前端商店(包括会员优惠卡及预售卡、CVS品牌保健及美容产品)、步入式诊所、现场药房、医疗诊断测试及长期护理药房运营。

按照销售比例来看,零售处方药业务占据了绝对份额,数年来维持在约接近8成的水平。

最后则是企业及其他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包含未被包含在主要业务板块的部分,主要是处于维持状态,不再开拓新业务的大案养老金及长期护理险业务,以及支持企业内部整体运营的管理及行政的开销。从历年该部门营收来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1963年成立开始,CVS经过数十年的跑马圈地,包括自开或并购,成为了美国首屈一指的连锁药店。1999年,CVS收购了线上药店Soma.com,并将其更名为CVS.com。2005年,CVS超越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Walgreens,以超过5400家线下药店成为全美最大的连锁药店。而在1994年,其还只有约1000家门店。

随后,CVS开始了与其主要竞争对手Walgreens不同的发展路径。后者主要采用横向扩张的形式,通过国际化扩大市场规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本质上与国内的跑马圈地相同,可以轻车熟路地将其已有的产品组合、供应链及运营能力迅速复制到国际市场,并进一步互相协同整合,降低集团整体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与之相反,CVS在成为美国连锁药店老大后,没有采用横向国际化扩展的形式,而是采取了垂直发展的策略,向产业上下游延伸——2006年,CVS收购MinuteClinic步入式便民诊所成为CVS垂直扩张的标志。借助这次收购,CVS开始向上游的医疗服务渗透。

MinuteClinic诊所的执业护士和医生助理均持有执业许可,可以为社区提供基层医疗保健业务,包括各种检验检查服务、慢病管理服务及简单的诊所小手术等。同时,它们还可为周边社区提供常见的疫苗接种服务,并与社区中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密切协同。

这一想法并不让人意外——根据统计,70%的美国人生活范围5公里内至少有一家CVS药店。这些社区门店的布局为CVS各种社区服务、家庭上门服务、便民诊所等提供了线下场所。因此,通过有效协同各业态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可以提升用户粘性,实现了“1+1>2”的结果。

PBM则是CVS第二个拓展方向。早在1994年,CVS便开始了PBM业务的尝试,想要打造一个以线下零售药店为基础,以PBM为动力的双核发展策略。不过,这种跨行业探索并不容易,其PBM业务在收入中的占比一直很小。

即使在2005年通过收购Eckerd Stores获得了其PBM业务,并在2006年实现了36.83亿美元的收入,也只是当年438亿美元总收入的8.3%。

2007年成为了转折点。通过合并当时美国PBM龙头Caremark Rx,CVS的PBM业务实现了飞跃。当年其PBM业务营收就达到了434.5亿美元,几乎追平了连锁药店450.9亿美元的营收。总营收也达到了763.3亿美元的新台阶,较前一年大幅提升了74%。

CVS之前为何对PBM业务一直向往也就不难理解了。

借助强大的零售网络,PBM业务的收入在随后几年飞速增长,并在2012年首次超越了零售药店业务。从那时起,以PBM业务为代表的药房服务部门就一直是CVS第一大营收部门。

当然,在此期间,CVS也并未放松对门店业务的巩固。通过收购特种输液服务Coram、长期护理药房Omnicare以及百货零售巨头Target旗下1600多家药房和诊所,CVS的网络比以往更加密集,且可提供更多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CVS的胃口越来越好:收购Omnicare花费127亿美元,收购Target旗下药房业务花费190亿美元,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消化。

有了这样的基础,CVS开始了进入万亿级别保险业务的谋划。2010年,CVS收购UAM联邦医疗保险处方药服务部门,开始试水。

2017年,CVS获得美国司法部的批准,以6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安泰保险(Aetna),震惊全球。

安泰保险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健康险公司之一,也是当时美国第三大医疗保险公司,在2018年《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154位。当时,安泰保险为2220万的人群提供医疗保险计划和其他保险服务,尤其在医疗、牙科、药物及人寿和团体残疾保险领域位居前列。

合并交易后,安泰保险的2300万会员将成为CVS的“流量来源”,而安泰保险也将享受到CVS提供的更精细的药品福利管理和控费。更重要的是,两者的结合将形成强有力的议价联盟,对药企、医疗机构等的议价能力将更强,有助于进一步削减运营成本。

在当年第3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CVS预计这次收购将帮助两年内至少节约7.5亿美元的成本。

安泰的加入对CVS的影响有多大从CVS医疗保健福利部门的营收不难看出。2017年,刚刚组建的该部门营收为35.9亿美元。2018年,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多,达到了89.6亿美元。对于一个新部门而言,已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不过,比起安泰这只是小巫见大巫。2019年,安泰的营收并表到财报,该部门营收直接飞升到了696亿美元。CVS总的营收也较上年大涨3成,达到2567.8亿美元,突破了2000亿大关。

在最新的财报中,医疗保健福利部门的营收已经达到了820亿美元。虽然在几大部门中仍然排在最后,但距离药店业务的1000亿美元已经相差不远。按照两条业务线近年的增长趋势,若无意外,医疗保健福利将在几年内超越零售药店。

至此,CVS完成了垂直产业链的布局,通过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优秀公司甚至龙头企业,成功跨入上游医疗服务、下游支付服务(PBM、保险服务)细分行业。

CVS的转型对国内有何启示

尽管中美两国的医疗体系有所区别,但CVS的成长之路对于国内显然也有着明显的参考价值。首先便是行业整合的趋势将愈发明显。

早在2018年,美国的连锁药店集中度就达到了40%以上。而在国内,根据最新的年报,6家最大的上市连锁药店也不过只覆盖了全国14亿人口中的2.6亿多人。即使覆盖范围最大的也尚未完成除港澳台外全国所有省份的覆盖。

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全国药品零售企业零售连锁率达到57.2%,相比2011年的34.3%的确已有大幅提升;但行业前10位销售总额1147亿元,仅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21.1%。对比美国的数据,其排名前三的企业占总市场份额超过80%。这意味着在市场集中度上,我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CVS早期扩张的跑马圈地无疑是国内连锁药店行业的共识。近年来,各大连锁药店纷纷加强了行业整合。在大规模并购整合下,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的连锁率势必迅速提升,尤其是头部企业的市占率增加将显著增快。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不光是连锁药店本身在试图提升行业集中度,专业投资机构和制药企业等新玩家也在积极投身医药零售行业的投资并购。此外,以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从线上切入,也在试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网络闭环。

一位在医药电商行业从业多年的资深从业者认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被动的情况下接触到线上买药及看病的服务模式,并了解了其便利性所在。因此,即使在疫情管控放松的背景下,这些用户仍然会选择使用线上服务,行业整体数据仍然在呈现增长趋势。

在这些利好的持续推动下,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将线上线下一体化作为未来规划。根据各自布局的需要,选择自建或者通过并购的形式建立相应的线下门店或许将成为线上巨头们的一个选择。但相对而言,并购显然是一条更加方便快捷的路径。

当然,即使是线上医疗,仍然不能小看线下药店。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医疗的特殊性。在传统零售行业,线上电商通过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以对线下传统零售行业形成降维打击。但CVS的例子告诉我们,药店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药店,更有可能成为一个节点,为周边人群提供基层医疗服务,从而方便患者。

通过长期的努力,CVS的门店开始集便民医疗、慢病管理、健康管理、传统药店商品销售和服务于一身。最近对Signify Health的收购完成后甚至还可以为周边用户提供上门的家庭护理。

在国内,行业也已经意识到门店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将单一的药品售卖变成如今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体系。除了售卖药品,门店还可为周边患者提供慢病健康档案、检测、安全用药信息、用药指导与跟踪、并发症管理等一系列服务。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连锁药店也在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与更多业态的融合。比如,将经营品类从单纯的药品扩大到健康、美容产品。又或者,与商业保险结合,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医疗支付体系与服务。

随着政策及产业环境的不断进展,比如医药分离的持续推动,以电子处方为基础的医院药店处方共享平台的搭建,商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等等。行业必将迎来更进一步的发展。

那么,未来我们能否看到国内的“CVS”?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