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车市物语
“妖怪天天有,今年特别多!”知名投资人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日前发朋友圈感慨。
在上述人士眼里的“妖怪”,指的正是威马汽车创始人的酬金之天价现象。在威马此前对外披露的招股书中显示,2019-2021年之间,威马亏损数额持续增加,其中2021年亏损达82亿元。但其创始人沈晖2021年薪资就高达12.6亿元,占据了威马当年收入的近三成。
宋向前指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威马都不能算是经营得好的企业。若CEO真拿了12.6亿元薪酬和股权激励,且占到营收的30%以上,这背后依据何在?难道威马汽车创造了比肩华为、谷歌、脸书、特斯拉的商业成就?”
图源:微信朋友圈
随着企业敲响IPO的钟声,高管财富激增似乎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今年2月,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个人年薪4.35亿元的消息也迅速刷屏,虽然小鹏官方回应,薪资有99.5%以上为多年累积的股权激励,并非一年中的收入,但数额之大仍然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
而近日理想汽车陷入舆论风波之时,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因连续抛售理想汽车股票,套现超9000万登上热搜,引发用户不满和业内热议。
为何新势力车企CEO和高管的薪资,动不动就过亿,靠期权真能讲好“造富故事”?
01 12.6亿元背后的玄机
仔细研究威马汽车的招股书就会发现,12.6亿元并不可以视为“年薪”,更多的是未来潜在收入。
“这纯粹是会计处理问题,股份支付也是披露的一部分,属于人工成本。”某知名咨询公司汽车行业审计主管王彦(化名)对车市物语称,“大家解读起来会比较惊讶,其实这个数额更多的是股权价值,在这家企业未完成上市或者未履行一些限制条件之前,本人实际是拿不到真金白银的,后续是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
在招股书中,沈晖2021年度的酬金为12.617亿元中,其中薪酬及花红为201.1万元,12.597亿元均为“受限制股份/购股权开支”。如果说未来沈晖并不能达成目标,那他也只能拿到201.1万元年薪这一部分,这在王彦看来是“合理”的。
横向对比其它新势力企业CEO的2021年薪酬会发现,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薪酬为135.2万元,理想创始人李想的薪酬为150.4万元,零跑汽车朱江明2021总薪酬为954.6万元(年薪为166.7万元,股份付款为779.5万元)。
无论是沈晖的12.59亿元,还是朱江明的779.5万元,都属于股权激励的范畴。只是对比零跑,威马创始人的股权激励金额相当高。
当然,12.6亿薪酬合规也合法,沈晖也在朋友圈发文称,“有些事情,脚指头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时间解释。”但沈晖需要解释的是,作为新势力中曾经的第一梯队,威马已明显掉队,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如何夺回失去的优势。
沈晖曾在2018年称:“威马的小目标是今年年底前交付1万辆,明年争取交付10万辆。”但是,时间已经过去近四年,蔚小理早已闯过10万大关,而威马从2018年到2021年的累计销量仅为83485辆。今年,威马的销量更是输给了零跑、哪吒、问界、极氪。
近三年,威马合计亏损额达到174.35亿元。业内人士称,威马汽车很有可能遭遇因募资困难而被迫大幅降低募资条件,或募资不及预期的情况。至于沈晖最终能拿到多少股权,还要看IPO后未来威马的市场表现,根据威马汽车的股价才能算出来这笔钱到底有多少。
通常而言,为了鼓舞士气,提升公司业绩,公司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比如,2018年小米上市时,当年Q2的行政支出高达104.57亿元,同比暴增4469.6%,其原因就是董事会给雷军奖励了一笔高达99亿元的股权激励,奖励其为上市所做的贡献。
不过,这笔钱也不容易拿到。通常,CEO需要在上市目标完成之后,并完成一定的附加KPI目标,多年分段才能解锁对应的股权。
2021年3月,理想汽车也制定了2021年最新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CEO李想约1.086亿股、价值15.9亿美元期权,但前提条件是实现年交付量目标。股份被分为六等份,需要于任何连续12个月内的车辆交付总数分别达到或超过50万辆、100万辆、150万辆、200万辆、250万辆及300万辆才能获得。
自交付以来,理想汽车的累计交付量已达约19.95万辆(截至2022年8月31日),看起来李想要拿到这些期权还有一段时间。
最终,CEO能拿到多少还是要看市场表现,这和企业的业绩息息相关。
02 谁站在薪资链顶端?
如果把视野放到全球市场,国内造车新势力CEO的薪酬也并不让人惊讶。
2021年,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总薪酬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23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1575亿元,相当于马斯克一天净赚4个多亿。
实际上,马斯克作为特斯拉的创始人,从未从公司领过一分钱“工资”,但0工资的背后是天文数字的股权激励。
据了解,2018年特斯拉特别股东大会批准了马斯克未来十年的股权激励,平均分为了12个批次,对于这12个批次期权的成熟机制,特斯拉给马斯克制定了市值与营收利润的双重考核标准。在严苛的考核下,这笔天文数字也不是谁能轻松赚到的。
除了特斯拉,据统计发现,欧美车企CEO的薪酬也普遍偏高。据Stellantis披露的数据,CEO唐唯实2021年的薪酬总计1900万欧元,再加上高额股票奖励以及长期薪酬奖励,全部薪酬高达66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65亿元)。
通用汽车的玛丽·博拉(约合人民币2亿元)和福特汽车的吉姆·法利(约合人民币1.5亿元)也年薪过亿。
作为市值排在特斯拉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车企,丰田汽车集团CEO丰田章男显得略微逊色。在2021财年,丰田章男的薪酬为6.8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00万元),包括固定薪酬2.04亿日元,以及股票薪酬4.81亿日元。
相比新造车的速度,传统车企CEO一般需要长达十几年的奋斗才能拿到真金白银。
国内传统车企中,最励志的故事当属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贫寒身世的王传福,从一家深圳小厂,做到行业翘楚。比亚迪2021年财报显示,王传福的年薪是579.8万元。
同时,多年来,王传福一直稳定持有比亚迪,持股数量约为5.1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81%。今年3月发布的“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王传福以1400亿元财富位列全球富豪榜第73名,在中国富豪榜则位列第19名。
作为比亚迪副总裁,李柯的年薪是796.2万元。2021年1月,李柯以个人资金需求为由,计划减持比亚迪A股股份不超过100万股。按照当时收盘价254元计算,李柯此次减持套现约2.5亿元。
除了比亚迪,A股汽车行业的整车企业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福田汽车董事长常瑞位的2021年薪酬分别为579.8万元、574.78万元、354.5万元。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2021年薪酬分别为194.4万元、119.4万元。
从国内传统车企看,国企汽车公司的CEO薪水要远低于民营汽车公司,最大相差400多万元。如果算上上市公司每年分派的利息和分红,民营汽车掌门人的薪酬十分可观。
比如,吉利汽车虽然未在财报中披露李书福的具体年薪,但作为持有吉利汽车40.43亿股的大股东,2020年李书福获得股息约10亿港元(每股派息0.25港元)。李书福有钱是众所周知的,他还于2018年豪掷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
相比传统车企,目前国内几大造车新势力均未实现盈利,CEO的薪酬没有分红和派息,主要看股权激励。但正如之前所述,由于设置了履行条件和标准,并非一定能够实现兑付。
03 高管们的造富故事
对于一些造车新势力创始人而言,他们不是第一次创业,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已经进入了自我实现阶段,讨论收入的高低对他们来说或许是“具有低级趣味儿”的事情。
所以翻阅各家新势力的财报,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CEO的薪水普遍低于“二把手”或高管。
在汽车行业“招人难、留人更难”的现状中,很多创始人为了挖人,应对“人才打劫”,除了开出高额的基本薪资外,还给出了期权和股票等更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的薪酬高达8750万元,而CEO李想的薪酬只有150万元;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的薪酬也要远高于CEO何小鹏。
理想汽车高管薪酬
小鹏汽车高管薪酬
蔚来汽车虽然未公布具体高管薪酬,但在股份支付方面的数字不容小觑。2021年蔚来全年的股份激励费用为10.101亿元,而上一年度为1.871亿元。2020年末,蔚来汽车对7位高管授出了合计1000.96万股股权激励。按照当前股价计算,平均每人被激励的市值高达3.45亿元。
对于高薪挖人,一位新势力企业的负责人对车市物语坦言,“该烧的钱还是要烧,跟不上时代就死了。”伴随着蔚小理三家车企成长,高管们持有期权的财富故事正广泛传播。
不过,新势力的造富拉开了社会上的薪酬差距,这种不公平的感觉也较容易扩散到社会中去。比如,学术界提出,公司净利润或者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同行业均值,高管的薪酬却高于行业均值,显然就是不合理的。也有不少网友评论,“一个季度就亏几亿利润,高管却赚得盆满钵满,把这钱用来搞研发是不是更好?”
对此,王彦对车市物语称:“这是战略问题,到底是追求先占领市场还是追求先赢利。蔚小理等车企单车成本都挺高,但他们还是在持续引领乘用车的电动化以及智能网联化,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还是作出贡献的,资本市场也是认可的,这可能还是要留给时间评判。毕竟,最终整车制造还是要靠盈利。”
实际上,股权激励可以帮助车企节省工资成本,因为本质上,它是用明天的钱来激励现在的人,是用资本市场的钱来激励本企业的人,并非很多人都获得这笔钱。
比如,根据蔚来汽车的规定,所有员工股权激励的25%会在授予日之后的12个月内归属,其他的75%将在之后的36个月内按月分期归属。
“很多人由于自身原因,还没等到期权解锁就离职了,或者公司迟迟不上市,期权得不到兑现,他也只能跳槽再重新寻找机会。”一位猎头对此表示。
“真正能兑现这部分数字标注的期权,还是要看未来,看这家企业到底能够走到什么程度。”王彦补充道。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风口上,企业入局容易存活难。股权激励只是留住人才的手段,但如果过于放纵,毫无约束,那受损的还是员工和投资者。在如今“去浮躁”的发展阶段,注重人才战略的全面性,方可走得更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