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发布《2021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称,数字支付在中国使用广泛,超过85%的受访者使用数字支付,其中月收入5000元及以上使用数字支付比例相对较高。
为监测评估2021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人民银行在2022年4月至6月组织开展了普惠金融问卷调查和指标填报,并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共采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岁以上人群调查样本19余万份。
调查显示,超过85%的受访者使用数字支付。分不同年龄的受访者看,20-39岁的受访者使用数字支付的比例相对较高,老年受访者使用数字支付的比例相对较低,低于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
分不同收入的受访者看,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受访者使用数字支付的比例相对较高,且5000元及以上不同收入段的受访者使用比例差距不大,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受访者使用数字支付的比例相对较低。
分城乡受访者看,农村受访者使用率比城镇受访者低15个百分点。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世界银行全球普惠金融调查发现,全球接受或进行数字支付的比例持续提升。在发展中经济体,成年人进行或接受数字支付的比例从2014年的35%增长到2021年的57%,快于账户拥有率的增长。2021年,在发展中经济体,18%的成年人直接使用账户支付水电费等账单,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才开始这么做,在中国超过1亿成年人是在疫情开始后首次尝试数字支付。
央行在报告中还表示,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稳妥推进。截至2021年末,数字人民币在“10+1”试点地区有序开展试点应用,“10+1”试点地区包括: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景。各试点地区围绕“促进消费”“抗击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题,累计举办18次面向公众的试点活动,向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红2.9亿元。
此外,从银行卡使用情况来看,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也有较快增长。2021年,人均银行卡交易笔数303.71笔,同比增长24.13%,增速比上年高17.74个百分点。随着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旅游、餐饮等持续复苏,消费者支付需求进一步释放。
从个人金融资产来看,近六成受访者办理过定期存款,老年受访者办理比例高于平均水平。超四成受访者购买银行理财、国债、基金、股票等金融资产,购买者中六成左右的购买方式以线上居多。
央行指出,综合指标数据和相关情况来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同步提升,普惠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