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疫情下的影视幕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疫情下的影视幕后

日薪三百,赔本打工,连续工作40小时。

文|财经故事荟  何惜金

编辑|陈纪英

“上个月,我认识的一位选角导演因为过劳猝死。这样的意外,不知什么时候会落到我头上,也许是明天,也许是下一部戏。”

这已经是黄雨欣今年听说的第三起幕后人员猝死事件。物伤其类,她叹了口气,声音难掩悲戚。

行业寒冬来袭,各大平台降本增效,立项难,利润低,不少影视幕后人员纷纷向《财经故事荟》反映,他们的工作强度堪比007,工作日薪却一再调低,甚至遭遇拖欠,合法权益难保障,生存环境日趋恶劣。

聚光灯下,有明星为数千万收入如何避税焦虑;幕后片场,兢兢业业的螺丝钉们,有人正在赔本打工。

我保障艺人的休息,谁保障我的睡眠?

黄雨欣 影视统筹 从业十四年

“多大个戏有那么难吗?这次都是大家来帮我撑场子,不是他妈来跟我闹的,别他妈给脸不要脸!”

制片组讨论群里,制片人Y发飙,对着黄雨欣劈头盖脸就是一阵三字经输出。

黄雨欣没想到,连续一周,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超负荷工作,得到的却是轻视和辱骂,那一刻,她绷紧的弦彻底断裂,情绪失控,一把将手里的生脉饮砸到地上,不干了!

纷争缘于拍摄计划的调整,但也不止如此。

“也许还要从我做的这个工种说起。”黄雨欣捋了捋思路,娓娓道来,“影视拍摄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筹备,包括剧本、立项;拍摄中期,除了导演、制片、摄影外,还会有场记、美术、服装、化妆、置景、道具等部门参与;拍摄后期,主要涉及剪辑、音效、配音等人员。我的工作是统筹,属于拍摄中期的幕后职位。”

影视统筹,主要负责拍摄期间的工作计划,规划各部门的工作时间,以确保项目高效运转。这份工作听上去举足轻重,在剧组中却被弱化为“发通告的那个人”,成了导演的传话筒,剧组的背锅侠。

“实际上,我们的工作远不止出拍摄通告这么简单。一般来说,项目确定开拍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我们会第一时间拿到剧本,根据剧本分解出一份顺场表,列出每一场戏的主要内容、演员、服化道,再列出一份分场表,将同一个场景的戏安排在同一天,统一拍摄完成。只有这两份表格出来了,剧组各部门才能正式展开工作,所以开拍之前,压在我这里的任务量相当繁重。”

一部剧前期给到统筹的时间,平均下来大概也只有十五天左右,而短剧兴起后,这个时间被压缩到更短。

一部短剧,投资二十万左右。过去一个月的拍摄时间,被压缩到半个月以内,黄雨欣的时间安排自然更为紧张。

“上个月,我接到了一部短剧。这部短剧20集,差不多是5-6集电视剧的体量。预计12号开机,给我的前期准备时间只有两天。7号晚上八点半我见了制片人,拿到电子版剧本后,就马不停蹄,赶去朋友剧组打印。回到家立刻赶顺场表、分场表,熬到早上七点半,坚持不住,睡了四个小时左右,爬起来工作,直到8号晚上十一点才捋完表格。10号进组筹备开机,我拿到最终版剧本,重新修改顺场、分场表,赶做预备通告和拍摄计划,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到12号晚上十点,我已经累到看不清东西,只能靠生脉饮和乌鸡白凤丸顶着。”

计划牵一发而动全身,统筹在片场时刻神经紧绷。

拍摄天气、演员时间安排出问题、服化道未能如期赶制完工,都会影响拍摄。遇到突发状况,就只能立刻调整计划,因此统筹需要盯紧每一个部门的进度,以防出现意外。

但这次意外出在了主创团队这边,制片人突然要求将之后两天的拍摄计划对调。

“在他看来,这是无关痛痒的调整,同一个场景的内外景而已,实际上,这两天的戏,日戏、夜戏占比完全不同,第一天夜戏多、日戏少;第二天日戏多、夜戏少,第三天拍摄则需要早起,如果调整,会直接影响到第三天剧组人员休息安排。”

比起超负荷的工作,更让黄雨欣难以忍受的是从业者缺乏专业素养。“他完全没意识到,随意调整会给整个剧组带来多大的压力!”

作为统筹,黄雨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确保剧组人员的休息时间。“艺人们签订的合同,规定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他们的工作时间从进入化妆间开始算起,如果今天赶大夜多熬了几个小时,第二天就会补充相应的休息时间。”

可是幕后人员的休息时间却无法保障,尤其是统筹,往往在剧组收工后,他们还需要去和各部门协调通告,沟通量巨大,但这部分工作时间却无法被量化。“剧组的规矩,统筹工作结束就可以休息,问题是工作从来没结束过。”

赶工是常态,差别待遇同样如此。

“我们这些幕后人员通常都是单打独斗,跟着项目走,哪个剧组有活就去哪里,没有五险一金,剧组通常给我们买意外险,保额15万,好一点的再补一份猝死险,保额30万。有名有姓的艺人,他们的保额通常都有要求,至少150万以上,他们的话语权大,命也比我们贵。”

寒夜来临,不想离开的从业者为了吃饭却也只能咬牙忍耐。“目前,行业内有五年以上从业经验的统筹,中等收入日薪五百。因为疫情影响,价格一降再降,现在日薪三百的工作还要求你去面试。中国不缺人,你不想做,有的是人来做。”

我的工作无人替代,我的病痛无人知晓

沈静彤 场记兼统筹 从业五年

“平台降本增效,制作费减少,那从哪里省钱呢?自然就抠到了幕后人员身上。这是可以说的吗?”沈静彤说到这里,捂了下嘴,戏谑地模仿了下某位女明星。

她在剧组堪称全才,既能负责场记,又能兼任统筹,据说有一次临时赶工,她还赶鸭子上架,做了回编剧助理,现场飞页改剧本。

谈到片场工作,沈静彤苦笑了一下:“你不该问我工作时间,你应该问我睡眠时间。拍摄前期做统筹,我一天睡两三个小时,拍摄中期,我一天能睡四五个小时,就已经谢天谢地。”

不过她自认还年轻,又是夜猫子体质,熬夜对她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真正推着你往前走的是片场的压力。”

外行提到场记,总会想到那句“3,2,1,Action!”伴随着清脆的打板声,拍摄开始。

看似简单,实则极度考验细心度和记忆力。

“场记最基本的工作是记码,简单来说,就是给每条镜头编码,记住哪些镜头是导演最喜欢的,适合剪辑的,好跟剪辑部门进行沟通。每天的素材量都非常大,一般来说,拍摄一天,内容量多的情况,256G内存卡,能消耗掉10张。”

比起记码,更具挑战的是接戏,要注意保持镜头间的连贯性。

拍戏时,场记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双眼睛锁死在片场,留心拍摄细节,比如说要关注这场戏演员是用左手端茶杯,还是右手端茶杯,以防镜头衔接出现穿帮。“有时候两个场景的戏并不在同一天拍,你要记住断开的这场戏涉及的服化道,下次拍摄时需要和各部门沟通。”

场记跟着剧组拍摄走,工作时常连轴转。

“有一回拍网络大电影,剧组赶大夜,早上六点半出工,脑袋绷紧了弦一直没敢松,拍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才收工,我刚准备和导演组一起走。导演一回头,跟我说,接下来换另一个组拍武戏,没多久,你坚持一下。他简直拿我当小孩儿哄,武戏剧本上是没几行字,拍起来却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有一部剧两个字拍了一个月,你知道哪两个字吗?”没等反应,沈静彤已经给出了答案,“攻城。”

她说完笑出声。但那天武戏熬到下午一点,她在片场崩溃到大哭。

作为最了解现场状况的人之一,场记很难被取代,而有些小剧组,场记人员通常也只有一个,一旦突发急病倒下,很可能没有人能够接替,沈静彤说她连病都不敢生。

即便有一回在片场,她急性肠胃炎发作,也照样得跟着剧组熬了两天,到晚上十点收工,才给生活制片打电话,让对方将自己送到医院打吊针。

剧组里,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忙得不可开交,生活制片把沈静彤放下后,就匆匆离开。

沈静彤又累又困,极度虚弱,挂了吊瓶后就沉沉睡去,再醒来时,三瓶药水挂完,自始至终陪着她的,是一起输液的陌生大叔,他看沈静彤睡得太沉,没忍心叫醒她,就一直在旁边默默守着,帮她换吊瓶。

这件暖心的事,深深慰藉了沈静彤,让她始终对人生旅途保持着热情。

但也难免有灰心丧气的时候。

“其实,我有想过进厂拧螺丝的。”沈静彤语气平静,顿了顿,又补充道,“不只是因为工作待遇,更多的是对行业的失望。根本不尊重创作,剧本说推翻就推翻,现场飞页。有一部戏,我拍到杀青那天,才知道完整版剧本到底啥样,这样的环境,能出来好作品吗?”

转行也同样艰难,幕后人员就像无脚鸟,习惯了奔波不歇,步履不停,便很难接受落地的安稳。

“行业不景气,卷得厉害,有一个戏找到我,三千块一个月,对方居然跟我说,这是给我大平台的机会,我当时气得笑出了声。到目前为止,今年我也就接了两个戏,有朋友劝我说,今时不同往日,有活就得接,因为谁也说不好明天项目会不会就黄了。生存面前,不谈梦想。”

24小时手机不离身,赔本工作贴钱应酬

关鹏飞 选角导演 从业七年

每一个爆红实力派,似乎都碰见过一个有眼无珠的选角导演。

一提选角导演,不少观众的第一反应是“那个把演员简历丢进垃圾桶里的人”。

“其实那是比较大的剧组工作人员才有的权力,像我们的话,得和演员搞好关系才行。”

关鹏飞半路出家,从群演误打误撞成了选角导演。“我们的工作听着轻松,联系演员就够了,实际压力山大。在项目筹备期,你要充当制片方和演员之间的桥梁,一般来说,开拍前,制片方就已经有中意的演员了,但对方的档期、片酬未必合适,我要先试着和经纪人沟通,如果不合适,我就只能尝试说服制片方改变主意。”

这只是选角导演前期工作极小一部分,演员表上有名有姓的演员,关鹏飞都需要联系面试,和制片方面沟通,敲定人选。

开拍前的工作时间虽然是早八晚六,但下班后工作也从来没有停过。“手机需要二十四小时开机,以防拍摄突然有变,比如说演员因意外无法进组,那就连觉也顾不上睡,连夜找人顶上。”

和统筹、场记这两个工种一样,选角导演的工作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极高。

“沟通占了绝大部分的工作量。开拍前,我们要联系服化道部门,告知他们每个演员的身高、体重、三围,偏爱的颜色,确定服饰、妆容。定妆之后,我们要和演员经纪团队、宣发部门商定海报、物料。”

拍摄期间,选角导演也不能放松,他们不仅需要在片场和演员们共进退,安排演员们的衣食住行,还要懂得安抚演员情绪,让大家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拍摄。

“片场的群众演员也归我们管,开拍前得教他们怎么演戏。有时实在找不到演员,就得自己上。”

短剧兴起之后,关鹏飞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方式也在改变。

过去,一部戏在筹备阶段找上他的团队,他有相对比较充足的时间作准备,小成本的剧集选角费用大概三万块,大一点制作大概有十几万。

但现在,同一制作班底的短剧,六部戏连拍,打包价三万。

“这样的戏,前期筹备时间几乎没有。只能发一条朋友圈,发一个组训,定下主要演员就开机。拍摄周期短到只有五天,主演能接这个戏,完全是看交情。”

交情需要维系,应酬自然少不了。影视圈看似现代,实际却是最讲关系的人情社会。

“入行之前我社恐,跟演员打交道犯怵,现在能跟他们推杯换盏,推心置腹。和技术工种不一样,选角导演靠人脉,得通人情世故。只有和演员建立感情基础,下回遇到急活,人家才乐意帮你。但是现在接到的项目太少,我的收入甚至无法覆盖人情开销。”

要混得好、吃得开,情分是其一,作品是其二。

在影视圈,活儿和作品有很大的区别。“有导演看过我的履历,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他说别看你参与的戏很多,一年有二十部,但都是网剧、网大,只能糊口,不能叫作品。”

从那之后,关鹏飞不想再接网大,可是职业航向已定,调转船头并不容易。

“从业人员多了,水平也参差不齐,拍过抖音就能叫自己导演,当过群头就能叫自己选角导演。里面的水深,有时我也会被骗。之前朋友介绍我接一个戏,说是国际大导执导的文艺片,机会难得,我立马说不要钱都去。到现场一看,发现大导远程监制,根本不在现场,真正的导演据说是他徒弟,第一部戏,比较自我;演员嫌片酬太低,没什么干劲,只想在电影里露个脸,所以大部分时间我要充当润滑剂,协调拍摄,那时候一连拍了十七天,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转型不易,关鹏飞对未来也有些悲观。

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圈子,但是回头看时,身边已经有不少同行转身离去。“我师父带了六个徒弟,四个都转行了。前段时间,合作过的演员喊我去做直播,她开了娱乐公司,招募了一批女演员转行做主播,每个人一个月能赚十多万,说实话,有些心动。”

产业链冗长,越往后端越易被挤压

张彬 制片人 从业十年 已转行

幕后人员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制作方知道吗?

“超负荷工作四十小时,连轴转,这种情况行业里相当普遍,甚至可以说是‘正常’。”制片人张彬确认了这点,他告诉《财经故事荟》,“在片场,时间就是金钱。剧组人员的薪资、场地租金,都是按天来计算,停工一天就意味着有十几万、几十万费用在流失,所以一旦开机,大家都在抢时间。”

抢时间,抢的只能是整个剧组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

“没办法,毕竟我们的经费相当有限。像《聂隐娘》这样的大剧组,他们不用担心钱,冲着侯孝贤老师的名字,就有投资人抢着送钱,预算充足,他可以带着剧组的人等天光,一个星期拍一个镜头,我们做不到。我们这些剧组,很可能拍到一半,导演发现原本的一千万花光了,还得拉着团队去找投资,再找一千万回来,所以控预算是必须的。”

赶大夜也是控制预算的一种方式。“上班族朝九晚五,到点下班,剧组拍摄不可能如此,因为人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大。比如前两个小时演员一直没有进入状态,那么留给我们的拍摄时间就不多了,所以必须得趁着他状态比较好时,尽可能多拍、加拍。”

熬夜赶工是常态,但给幕后人员的工作时间制片方也会有自己谨慎的考量。

“一般来说我们在筹划时,会给统筹、选角比较充足的时间,比如说去年我们在厦门拍摄的电影,拍摄时间一个多月,我们给到统筹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多星期,这是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时间。”

可是为什么相当多幕后人员反映自己的工作时间被压缩到两三天呢?

对此,除了上面谈到的从业人员不专业外,张彬还给出了一个较为接近问题本质的回答——影视产业链冗长,层层外包,导致后端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剧组部门繁杂,作为制片,我们无法对接所有的工作人员。一般来说,我们会采用的方式是将项目打包给专业团队,让他帮助我们解决掉外地拍摄可能存在的问题。至于他是如何解决的,中间转手了多少人,最后这事由谁来解决,我们不会过多追问,我们只在乎最后呈现的效果。”

张彬将影视制作和施工进行了类比,在前期筹备拍摄阶段,他们会预先估算,保证作品质量。有合理利润空间的情况下,大概需要多少成本,但这部分预算花出去后,每个制作环节为了有利可图,都会适当压缩,层层挤压下,中后期的制作压力就会很大。

“因此如果想要在这一行有所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往前端走。越到后端,技术含量越低,工作强度越高。”

张彬虽然是这么建议的,但他已不打算继续从事影视行业,因为投入产出比太低。

“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一是外界压力迫使你不断修改创意,你逐渐失去创作欲,对作品没了责任感,只想把它当做吃饭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对观众负责;二是市场变化很快,你不知道观众会喜欢什么;三是政策、演员方面的风险。”

其实,即使是在影视工业化较成熟的好莱坞,影视幕后人员生存境遇恶劣情况也不少见。

有制片助理就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我们经常连续工作16、17小时,而且吃午饭的时间也会被推迟到实行午餐补贴的时间点,因超时只能发放给幕后人员的午餐补偿金往往比提供一份午餐花费更低。”

因薪资待遇问题,去年10月份,美国好莱坞国际舞台从业人员联盟(IATSE)就曾向美国电影与电视制片人协会(AMPTP)施加压力,要求提升幕后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否则将发动六万人的大罢工,迫于行业停摆危机,AMPTP与IATSE经谈判达成一致,承诺保障工作人员每年3%的追溯性工资增长,每天10小时的休息时间等等。

然而中国的幕后人员却没有相关组织,因此在过劳压力面前,他们要么承受,要么转行,而没有反抗余地。“我希望外界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提到行业不会只想到208万们。”

(文中,黄雨欣、沈静彤、关鹏飞、张彬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疫情下的影视幕后

日薪三百,赔本打工,连续工作40小时。

文|财经故事荟  何惜金

编辑|陈纪英

“上个月,我认识的一位选角导演因为过劳猝死。这样的意外,不知什么时候会落到我头上,也许是明天,也许是下一部戏。”

这已经是黄雨欣今年听说的第三起幕后人员猝死事件。物伤其类,她叹了口气,声音难掩悲戚。

行业寒冬来袭,各大平台降本增效,立项难,利润低,不少影视幕后人员纷纷向《财经故事荟》反映,他们的工作强度堪比007,工作日薪却一再调低,甚至遭遇拖欠,合法权益难保障,生存环境日趋恶劣。

聚光灯下,有明星为数千万收入如何避税焦虑;幕后片场,兢兢业业的螺丝钉们,有人正在赔本打工。

我保障艺人的休息,谁保障我的睡眠?

黄雨欣 影视统筹 从业十四年

“多大个戏有那么难吗?这次都是大家来帮我撑场子,不是他妈来跟我闹的,别他妈给脸不要脸!”

制片组讨论群里,制片人Y发飙,对着黄雨欣劈头盖脸就是一阵三字经输出。

黄雨欣没想到,连续一周,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超负荷工作,得到的却是轻视和辱骂,那一刻,她绷紧的弦彻底断裂,情绪失控,一把将手里的生脉饮砸到地上,不干了!

纷争缘于拍摄计划的调整,但也不止如此。

“也许还要从我做的这个工种说起。”黄雨欣捋了捋思路,娓娓道来,“影视拍摄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筹备,包括剧本、立项;拍摄中期,除了导演、制片、摄影外,还会有场记、美术、服装、化妆、置景、道具等部门参与;拍摄后期,主要涉及剪辑、音效、配音等人员。我的工作是统筹,属于拍摄中期的幕后职位。”

影视统筹,主要负责拍摄期间的工作计划,规划各部门的工作时间,以确保项目高效运转。这份工作听上去举足轻重,在剧组中却被弱化为“发通告的那个人”,成了导演的传话筒,剧组的背锅侠。

“实际上,我们的工作远不止出拍摄通告这么简单。一般来说,项目确定开拍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我们会第一时间拿到剧本,根据剧本分解出一份顺场表,列出每一场戏的主要内容、演员、服化道,再列出一份分场表,将同一个场景的戏安排在同一天,统一拍摄完成。只有这两份表格出来了,剧组各部门才能正式展开工作,所以开拍之前,压在我这里的任务量相当繁重。”

一部剧前期给到统筹的时间,平均下来大概也只有十五天左右,而短剧兴起后,这个时间被压缩到更短。

一部短剧,投资二十万左右。过去一个月的拍摄时间,被压缩到半个月以内,黄雨欣的时间安排自然更为紧张。

“上个月,我接到了一部短剧。这部短剧20集,差不多是5-6集电视剧的体量。预计12号开机,给我的前期准备时间只有两天。7号晚上八点半我见了制片人,拿到电子版剧本后,就马不停蹄,赶去朋友剧组打印。回到家立刻赶顺场表、分场表,熬到早上七点半,坚持不住,睡了四个小时左右,爬起来工作,直到8号晚上十一点才捋完表格。10号进组筹备开机,我拿到最终版剧本,重新修改顺场、分场表,赶做预备通告和拍摄计划,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到12号晚上十点,我已经累到看不清东西,只能靠生脉饮和乌鸡白凤丸顶着。”

计划牵一发而动全身,统筹在片场时刻神经紧绷。

拍摄天气、演员时间安排出问题、服化道未能如期赶制完工,都会影响拍摄。遇到突发状况,就只能立刻调整计划,因此统筹需要盯紧每一个部门的进度,以防出现意外。

但这次意外出在了主创团队这边,制片人突然要求将之后两天的拍摄计划对调。

“在他看来,这是无关痛痒的调整,同一个场景的内外景而已,实际上,这两天的戏,日戏、夜戏占比完全不同,第一天夜戏多、日戏少;第二天日戏多、夜戏少,第三天拍摄则需要早起,如果调整,会直接影响到第三天剧组人员休息安排。”

比起超负荷的工作,更让黄雨欣难以忍受的是从业者缺乏专业素养。“他完全没意识到,随意调整会给整个剧组带来多大的压力!”

作为统筹,黄雨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确保剧组人员的休息时间。“艺人们签订的合同,规定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他们的工作时间从进入化妆间开始算起,如果今天赶大夜多熬了几个小时,第二天就会补充相应的休息时间。”

可是幕后人员的休息时间却无法保障,尤其是统筹,往往在剧组收工后,他们还需要去和各部门协调通告,沟通量巨大,但这部分工作时间却无法被量化。“剧组的规矩,统筹工作结束就可以休息,问题是工作从来没结束过。”

赶工是常态,差别待遇同样如此。

“我们这些幕后人员通常都是单打独斗,跟着项目走,哪个剧组有活就去哪里,没有五险一金,剧组通常给我们买意外险,保额15万,好一点的再补一份猝死险,保额30万。有名有姓的艺人,他们的保额通常都有要求,至少150万以上,他们的话语权大,命也比我们贵。”

寒夜来临,不想离开的从业者为了吃饭却也只能咬牙忍耐。“目前,行业内有五年以上从业经验的统筹,中等收入日薪五百。因为疫情影响,价格一降再降,现在日薪三百的工作还要求你去面试。中国不缺人,你不想做,有的是人来做。”

我的工作无人替代,我的病痛无人知晓

沈静彤 场记兼统筹 从业五年

“平台降本增效,制作费减少,那从哪里省钱呢?自然就抠到了幕后人员身上。这是可以说的吗?”沈静彤说到这里,捂了下嘴,戏谑地模仿了下某位女明星。

她在剧组堪称全才,既能负责场记,又能兼任统筹,据说有一次临时赶工,她还赶鸭子上架,做了回编剧助理,现场飞页改剧本。

谈到片场工作,沈静彤苦笑了一下:“你不该问我工作时间,你应该问我睡眠时间。拍摄前期做统筹,我一天睡两三个小时,拍摄中期,我一天能睡四五个小时,就已经谢天谢地。”

不过她自认还年轻,又是夜猫子体质,熬夜对她来说早已习以为常。“真正推着你往前走的是片场的压力。”

外行提到场记,总会想到那句“3,2,1,Action!”伴随着清脆的打板声,拍摄开始。

看似简单,实则极度考验细心度和记忆力。

“场记最基本的工作是记码,简单来说,就是给每条镜头编码,记住哪些镜头是导演最喜欢的,适合剪辑的,好跟剪辑部门进行沟通。每天的素材量都非常大,一般来说,拍摄一天,内容量多的情况,256G内存卡,能消耗掉10张。”

比起记码,更具挑战的是接戏,要注意保持镜头间的连贯性。

拍戏时,场记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双眼睛锁死在片场,留心拍摄细节,比如说要关注这场戏演员是用左手端茶杯,还是右手端茶杯,以防镜头衔接出现穿帮。“有时候两个场景的戏并不在同一天拍,你要记住断开的这场戏涉及的服化道,下次拍摄时需要和各部门沟通。”

场记跟着剧组拍摄走,工作时常连轴转。

“有一回拍网络大电影,剧组赶大夜,早上六点半出工,脑袋绷紧了弦一直没敢松,拍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才收工,我刚准备和导演组一起走。导演一回头,跟我说,接下来换另一个组拍武戏,没多久,你坚持一下。他简直拿我当小孩儿哄,武戏剧本上是没几行字,拍起来却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有一部剧两个字拍了一个月,你知道哪两个字吗?”没等反应,沈静彤已经给出了答案,“攻城。”

她说完笑出声。但那天武戏熬到下午一点,她在片场崩溃到大哭。

作为最了解现场状况的人之一,场记很难被取代,而有些小剧组,场记人员通常也只有一个,一旦突发急病倒下,很可能没有人能够接替,沈静彤说她连病都不敢生。

即便有一回在片场,她急性肠胃炎发作,也照样得跟着剧组熬了两天,到晚上十点收工,才给生活制片打电话,让对方将自己送到医院打吊针。

剧组里,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忙得不可开交,生活制片把沈静彤放下后,就匆匆离开。

沈静彤又累又困,极度虚弱,挂了吊瓶后就沉沉睡去,再醒来时,三瓶药水挂完,自始至终陪着她的,是一起输液的陌生大叔,他看沈静彤睡得太沉,没忍心叫醒她,就一直在旁边默默守着,帮她换吊瓶。

这件暖心的事,深深慰藉了沈静彤,让她始终对人生旅途保持着热情。

但也难免有灰心丧气的时候。

“其实,我有想过进厂拧螺丝的。”沈静彤语气平静,顿了顿,又补充道,“不只是因为工作待遇,更多的是对行业的失望。根本不尊重创作,剧本说推翻就推翻,现场飞页。有一部戏,我拍到杀青那天,才知道完整版剧本到底啥样,这样的环境,能出来好作品吗?”

转行也同样艰难,幕后人员就像无脚鸟,习惯了奔波不歇,步履不停,便很难接受落地的安稳。

“行业不景气,卷得厉害,有一个戏找到我,三千块一个月,对方居然跟我说,这是给我大平台的机会,我当时气得笑出了声。到目前为止,今年我也就接了两个戏,有朋友劝我说,今时不同往日,有活就得接,因为谁也说不好明天项目会不会就黄了。生存面前,不谈梦想。”

24小时手机不离身,赔本工作贴钱应酬

关鹏飞 选角导演 从业七年

每一个爆红实力派,似乎都碰见过一个有眼无珠的选角导演。

一提选角导演,不少观众的第一反应是“那个把演员简历丢进垃圾桶里的人”。

“其实那是比较大的剧组工作人员才有的权力,像我们的话,得和演员搞好关系才行。”

关鹏飞半路出家,从群演误打误撞成了选角导演。“我们的工作听着轻松,联系演员就够了,实际压力山大。在项目筹备期,你要充当制片方和演员之间的桥梁,一般来说,开拍前,制片方就已经有中意的演员了,但对方的档期、片酬未必合适,我要先试着和经纪人沟通,如果不合适,我就只能尝试说服制片方改变主意。”

这只是选角导演前期工作极小一部分,演员表上有名有姓的演员,关鹏飞都需要联系面试,和制片方面沟通,敲定人选。

开拍前的工作时间虽然是早八晚六,但下班后工作也从来没有停过。“手机需要二十四小时开机,以防拍摄突然有变,比如说演员因意外无法进组,那就连觉也顾不上睡,连夜找人顶上。”

和统筹、场记这两个工种一样,选角导演的工作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极高。

“沟通占了绝大部分的工作量。开拍前,我们要联系服化道部门,告知他们每个演员的身高、体重、三围,偏爱的颜色,确定服饰、妆容。定妆之后,我们要和演员经纪团队、宣发部门商定海报、物料。”

拍摄期间,选角导演也不能放松,他们不仅需要在片场和演员们共进退,安排演员们的衣食住行,还要懂得安抚演员情绪,让大家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拍摄。

“片场的群众演员也归我们管,开拍前得教他们怎么演戏。有时实在找不到演员,就得自己上。”

短剧兴起之后,关鹏飞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方式也在改变。

过去,一部戏在筹备阶段找上他的团队,他有相对比较充足的时间作准备,小成本的剧集选角费用大概三万块,大一点制作大概有十几万。

但现在,同一制作班底的短剧,六部戏连拍,打包价三万。

“这样的戏,前期筹备时间几乎没有。只能发一条朋友圈,发一个组训,定下主要演员就开机。拍摄周期短到只有五天,主演能接这个戏,完全是看交情。”

交情需要维系,应酬自然少不了。影视圈看似现代,实际却是最讲关系的人情社会。

“入行之前我社恐,跟演员打交道犯怵,现在能跟他们推杯换盏,推心置腹。和技术工种不一样,选角导演靠人脉,得通人情世故。只有和演员建立感情基础,下回遇到急活,人家才乐意帮你。但是现在接到的项目太少,我的收入甚至无法覆盖人情开销。”

要混得好、吃得开,情分是其一,作品是其二。

在影视圈,活儿和作品有很大的区别。“有导演看过我的履历,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他说别看你参与的戏很多,一年有二十部,但都是网剧、网大,只能糊口,不能叫作品。”

从那之后,关鹏飞不想再接网大,可是职业航向已定,调转船头并不容易。

“从业人员多了,水平也参差不齐,拍过抖音就能叫自己导演,当过群头就能叫自己选角导演。里面的水深,有时我也会被骗。之前朋友介绍我接一个戏,说是国际大导执导的文艺片,机会难得,我立马说不要钱都去。到现场一看,发现大导远程监制,根本不在现场,真正的导演据说是他徒弟,第一部戏,比较自我;演员嫌片酬太低,没什么干劲,只想在电影里露个脸,所以大部分时间我要充当润滑剂,协调拍摄,那时候一连拍了十七天,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转型不易,关鹏飞对未来也有些悲观。

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圈子,但是回头看时,身边已经有不少同行转身离去。“我师父带了六个徒弟,四个都转行了。前段时间,合作过的演员喊我去做直播,她开了娱乐公司,招募了一批女演员转行做主播,每个人一个月能赚十多万,说实话,有些心动。”

产业链冗长,越往后端越易被挤压

张彬 制片人 从业十年 已转行

幕后人员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制作方知道吗?

“超负荷工作四十小时,连轴转,这种情况行业里相当普遍,甚至可以说是‘正常’。”制片人张彬确认了这点,他告诉《财经故事荟》,“在片场,时间就是金钱。剧组人员的薪资、场地租金,都是按天来计算,停工一天就意味着有十几万、几十万费用在流失,所以一旦开机,大家都在抢时间。”

抢时间,抢的只能是整个剧组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

“没办法,毕竟我们的经费相当有限。像《聂隐娘》这样的大剧组,他们不用担心钱,冲着侯孝贤老师的名字,就有投资人抢着送钱,预算充足,他可以带着剧组的人等天光,一个星期拍一个镜头,我们做不到。我们这些剧组,很可能拍到一半,导演发现原本的一千万花光了,还得拉着团队去找投资,再找一千万回来,所以控预算是必须的。”

赶大夜也是控制预算的一种方式。“上班族朝九晚五,到点下班,剧组拍摄不可能如此,因为人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大。比如前两个小时演员一直没有进入状态,那么留给我们的拍摄时间就不多了,所以必须得趁着他状态比较好时,尽可能多拍、加拍。”

熬夜赶工是常态,但给幕后人员的工作时间制片方也会有自己谨慎的考量。

“一般来说我们在筹划时,会给统筹、选角比较充足的时间,比如说去年我们在厦门拍摄的电影,拍摄时间一个多月,我们给到统筹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多星期,这是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时间。”

可是为什么相当多幕后人员反映自己的工作时间被压缩到两三天呢?

对此,除了上面谈到的从业人员不专业外,张彬还给出了一个较为接近问题本质的回答——影视产业链冗长,层层外包,导致后端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剧组部门繁杂,作为制片,我们无法对接所有的工作人员。一般来说,我们会采用的方式是将项目打包给专业团队,让他帮助我们解决掉外地拍摄可能存在的问题。至于他是如何解决的,中间转手了多少人,最后这事由谁来解决,我们不会过多追问,我们只在乎最后呈现的效果。”

张彬将影视制作和施工进行了类比,在前期筹备拍摄阶段,他们会预先估算,保证作品质量。有合理利润空间的情况下,大概需要多少成本,但这部分预算花出去后,每个制作环节为了有利可图,都会适当压缩,层层挤压下,中后期的制作压力就会很大。

“因此如果想要在这一行有所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往前端走。越到后端,技术含量越低,工作强度越高。”

张彬虽然是这么建议的,但他已不打算继续从事影视行业,因为投入产出比太低。

“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一是外界压力迫使你不断修改创意,你逐渐失去创作欲,对作品没了责任感,只想把它当做吃饭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对观众负责;二是市场变化很快,你不知道观众会喜欢什么;三是政策、演员方面的风险。”

其实,即使是在影视工业化较成熟的好莱坞,影视幕后人员生存境遇恶劣情况也不少见。

有制片助理就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我们经常连续工作16、17小时,而且吃午饭的时间也会被推迟到实行午餐补贴的时间点,因超时只能发放给幕后人员的午餐补偿金往往比提供一份午餐花费更低。”

因薪资待遇问题,去年10月份,美国好莱坞国际舞台从业人员联盟(IATSE)就曾向美国电影与电视制片人协会(AMPTP)施加压力,要求提升幕后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否则将发动六万人的大罢工,迫于行业停摆危机,AMPTP与IATSE经谈判达成一致,承诺保障工作人员每年3%的追溯性工资增长,每天10小时的休息时间等等。

然而中国的幕后人员却没有相关组织,因此在过劳压力面前,他们要么承受,要么转行,而没有反抗余地。“我希望外界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提到行业不会只想到208万们。”

(文中,黄雨欣、沈静彤、关鹏飞、张彬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