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新知
8月以来,欧洲媒体几乎每天的头条新闻都与能源相关:天然气短缺、能源价格飙升、劈柴取暖、可再生能源能否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等等......
能源危机的持续发酵,不少欧洲家庭开始抢购电热毯、热水器等过冬产品,这让国内制暖家电行业也随之站上风口。
业绩平淡、股价跌了四年多的万和电气,一夜之间成了制暖概念板块的龙头之一。三个多月时间里其股价最高涨幅达125%,逼近2015年牛市的历史高点。
这轮上涨之前,万和刚刚完成了董监高换届选举,在一轮大换血后,以卢宇聪为代表的年轻管理层正式接班。
欧洲能源危机的利好以及更为年轻的管理团队加持,市场对万和的期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好景不长,近期随着股东减持、出口数据或不及预期等多个利空出现,投资者的热情逐渐散去。
冷静下来分析,欧洲能源危机下万和机会几何?这些新上任的年轻高管是否能够带领转型成功?“创二代”们又能否实现一代们的百亿营收梦?
股价“过山车”,业绩小起色
7月11日、12日两天,在欧洲能源危机对替代天然气取暖产品需求的炒作下,此前成交量甚为清淡、股价长期趋跌的万和电气,突然拔出两个涨停,启动了这轮上涨。
随后8月底发布的半年报再次成为炒作由头,这一份并不算优秀的财报,反而为万和电气带来连续4个交易日的涨停。
部分资本获利了结后,万和电气进入新盘下跌阶段。直到9月底,万和电气股价来到高点15.69元,三个半月时间涨幅最高达到125%,离2015年4月牛市最高点仅一步之遥。
万和电气主营业务为热水器和厨房电器,但此轮上涨的逻辑并非与此有关,而是由于其有一款充满想象空间的产品——空气能热泵。
与传统供暖方式不同,空气热能泵的原理是将空气中的热能收集后泵入室内,平均成本在每日1.02-1.42欧元之间,约为欧洲家庭使用燃气热水器平均成本的1/2左右,是天然气供暖的替代选择。
信达证券研究员此前在研报中表示,热泵作为欧洲电气化的重要战略布局,长期渗透率提升趋势较为明确。随着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安装1000万台热泵,再次明确热泵长期逻辑。
另外,万和电气也是资本市场运作的高手。在此轮上涨过程中,万和电气被密集调研,仅9月份就发布三次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空气能热泵。公司表示,一直有将储能设备与空气能产品相结合的相关研究,正在加大力度对欧洲的“储能+热泵”市场进行考察。
“储能+热泵”,两个具有前景的热点概念让投资者为之兴奋,纷纷入场接盘。龙虎榜数据显示,在9月底万和电气股价达到高点的几个交易日,买入前五基本都有被认为是散户大本营的东财拉萨席位身影。
9月29日的跌停,东财席位更是霸榜,买入前五席位合计买入约6000万元。因9月30日万和电气大幅低开高走后又经历多日回落,不出意外这些资金至今仍未解套。
相比之下万和电气控股股东却保持了冷静,完成了一轮又一轮减持。
9月初开始,万和电气间接控股股东广东万和集团就已经陆续在大宗交易市场出手减持,只是接盘方能承接的力度有限,四批次减持一共只占总股本0.759%,套现约8000万元。
但9月30日万和电气再发减持公告,表示万和集团因自身资金安排需求,计划在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487.2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其中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的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从万和集团大宗减持的价格来看,居于11元到13元之间,整体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价钱。
临近三季报发布,这个时间节点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个赌业绩的机会。只是回到实际业务上,万和电气三季度或许达不到市场预期。
一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7、8月出口英法德意4国的空气压缩热泵83993台,2022年是67798台,比上一年更少。值得期待的是,根据产业在线的数据,8月我国空气源热泵出口额同比增长59.9%至1.2亿美元,其中均价上涨59.8%至1004.7美元/台。
不过单看万和电气的热泵销售情况,2022年半年度公司出口的热泵产品主要为热泵热水器,出口区域以西欧地区为主,出口销售收入为784.1万元,占整个营业收入比重极小,即便三季度达到200%左右的增长水准(上半年同比增长为143%),对其财务数据也造不成太大影响。
所以业内一致认为,三季度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万和电气的业绩还需靠热水器等主业产品支撑。
“年轻化”学别人老路子
长久以来,万和电气的业绩表现都属于股市中为数不多的“稳中有升”代表。但正是这种“老实人”的状态,在资本眼中始终没有太大想象力。
转折发生在今年7月,万和电气发布董事会五届一次会议决议公告,完成董监高换届选举。其中,上一届董事会成员除副董事长卢楚隆留任外,其余全部为新晋,总裁卢宇聪(万和创始人卢础其之子)正式被选举为董事长,同时兼任总裁;原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卢宇凡进入董事会,另外又新增一名年轻董事叶汶斌。
对于万和电气来说,本次董事会换届是其推进落实“年轻化”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卢宇聪的上任也意味着公司管理彻底由年轻一代接管。
在卢宇聪未走到台前时,万和电气有些执着于实体经济的“工匠精神”,靠极具性价比的产品赢得市场。
但随着互联网普及、人民生活水平快速增长,家电行业在时代大潮中发生巨变,不管是从上游产品技术研发,还是下游营销服务推广,新市场、新内容,新客户、新需求,都对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提出更高要求。
定位中低端的万和,看到了高端厨电的利润空间,2015年成立新品牌"梅赛思",向高端进军。
只是梅赛思并没有帮助万和打开高端市场。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屡屡处于亏损状态。万和电气2018年年报显示,梅赛思的亏损达到340万;2019年上半年亏损金额又扩大到了1310万。如今梅赛思更被定位成下沉市场的高性价比品牌。
有业内人士表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代工和低价出口销售,国内自主业务萎缩似乎已经让万和电气的品牌经营变得积重难返。
据了解,万和出口业务的年增长率在最近几年基本上都远超总营收额增长,代工任务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与此同时牺牲掉的,必然是国内自主业务。更为致命的问题是,面对困境,万和电气的解决策略却显得缺乏诚意和创新精神。
一位热水器行业人士称,最近几年万和电气在研发投入上趋于稳定,放在之前无功无过,但在海尔、美的这种全品类综合性家电企业进入这片红海后,万和必须拿出更前沿的产品,才能保持一定竞争力。
美的、海尔这种全品类企业,首先体量够大,品牌影响力很强。再者,很多西部地区比较偏远的中小城镇乃至乡村,都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服务覆盖,而垂类企业或者外资企业在这块还是比较欠缺的。
在综合家电厂商的“紧逼”下,实际上不止万和,万家乐、华帝等一众专业化品牌厂商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背后是“单项冠军”与综合品牌的对抗,大品牌在渠道覆盖率,资本的驱动力、科研创新的能力上都具有优势。
好在当下无论是高端家电市场还是智能家电领域,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卢宇聪上任后提出“年轻化”“创新化”两个关键点也直指万和电气痛点,并且已经开始工厂、工业链的数字化改革,搭建数字化渠道矩阵、加码品牌营销,转变发展思路,以提升销量。
但在美的等家电大厂、小米等互联网企业降维打击下,用这些亦步亦趋的方式去应对市场经济改革和产业升级,对万和的年轻管理层来说恐怕是一个重大难题。
两代人百亿梦难圆
二代上任,除了是对万和电气进行年轻化改革外,能否实现九年前一代班子定下的目标,更是压力所在。
原董事长卢础其曾在20周年厂庆日上,在全球客户面前喊出一个目标:三年内万和要实现百亿规模,而且是“想方设法都必须实现”。
但三年过去,口号落空。2016年万和电气的营业收入甚至不及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新任董事长叶远璋重提目标称,未来几年,万和将通过多元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冲击年营收百亿的目标。但直到这些创一代正式退居幕后,万和也没能完成梦想。
如今一方面是受房地产、疫情等多方面影响,步入存量阶段的热水器市场整体下行,另一方面是其他厂商的强势进入,万和热水器主业正处瓶颈,所以多品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成了卢宇聪的主要打法。
在操刀调整后,万和形成了以万和、颁芙、聪米等互为补充的新品牌架构。三个品牌定位明确,颁芙走高端路线,针对高净值人群;万和走中端路线,辐射普罗大众;聪米针对年轻客群,主打小家电,开拓新业务曲线。其中,颁芙和聪米成了万和的增量所在。
不过高端市场需要靠研发技术支撑、贴近年轻人的小家电市场又十分依赖营销。
而近些年万和在研发投入上不算优秀,不仅远低于美的、海尔等家电行业的“宇宙厂”,与老板电器、华帝股份等同行相比也排在后面。
此外在物联网、智能化方面,万和同样行走缓慢。
老板电器从2014年推出智能烹饪系统ROKI开始就已经与智能化接轨,2020年与华为鸿蒙系统达成全面合作;而万和电气在2021年AWE上才推出“1云2N”智能化战略,与鸿蒙的合作则是在近日才达成。
需要注意的是,万和电气想要在新产品市场上实现弯道超车,除了不断在研发上进行投入外,持续加码营销也必不可少。对于净利润本就不高的万和来说,如何平衡好投入产出比,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将是卢宇聪面临的难题。
万和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好的一点是年轻一代的接班会让万和变得更具想象力,但相反,在家电这个已经“熟透”的市场上,想要做出突破也不是那么容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