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DR钻戒的区块链,不敌淘宝店的800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DR钻戒的区块链,不敌淘宝店的800块?

区块链技术公信力不如800元的淘宝店?

文|银箭财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凤梨罐头会过期,连象征忠贞的钻戒也是。

前段时间,社交媒体平台中大规模流传有关“800元可删除DR钻戒购买记录”的传闻,一度引发了轩然大波。对以“男士一生仅能订制一枚”为噱头的DR钻戒,可谓是伤及根本,造成了极大的信誉打击。

尽管迪阿股份很快就做出回应,声称相关传言不实,提供删除记录服务的淘宝店铺也被处理下架。但由于此前也有类似传闻曝光,早已有所动摇的公信力,似乎并不能完全打消用户群体的质疑。

尤其是随着珠宝行业越发内卷,负面新闻不断的DR钻戒正面临着市场份额的缩减,大量轻奢网红品牌的出现,更是对DR的“真爱”标签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再加上迪阿股份自上市以来的糟糕表现,以及近期培育钻石赛道的异军突起,能否不被“后浪”赶超,或许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难题。

困境之中,靠着营销概念上位的DR钻戒,又在近期讲出了“十不卖”的故事。只是这一次,故事又能讲多久?

一、DR钻戒营销概念屡遭打脸,区块链技术公信力不如800元的淘宝店?

其实依照正常逻辑来看,DR钻戒在这场“800元”的传言中,本不应该表现得如此狼狈。

甚至从传言最开始,就不该有这么多人去相信它。毕竟,为DR钻戒“一生唯一”形象做担保的,是日趋成熟的区块链技术,以及正值高速扩张窗口期的NFT市场。

根据迪阿股份在9月25日发布的官方微博,购买过程中,不仅需要用户本人持身份证现场验证,而后还会通过手机验证码、人脸识别等多种途径,来核验实名认证。最后在购买成功后,还将用不可逆的加密技术加密购买信息,并将其上传至国家信息中心发起的BSN区块链。

如此一来,即便是迪阿股份自己,也不能对所有购买记录进行随意篡改,并且永久不可删除。而且,作为目前区块链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NFT市场特有的去中心化金融创意模式,也决定了被纳入区块链之后,并不只是一串简单的数据代码,而是成为具体可交易的金融产品。

甚至已经有不少的NFT市场交易用户,将珠宝区块链产品与金融服务相关联,广泛用于质押、贷款等领域。而且自2018年周大福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珠宝鉴定以来,无论是全球最大钻石生产商戴比尔斯,还是世界最大钻石中心以色列,都以实际行动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对珠宝行业的赋能意义。

因此,如果问题不是出在区块链技术上,那DR钻戒所表现出来的,如此低的风险应对能力,只能说是怨不得旁人了。具体来讲,或许是以下两个层面所积累的负面影响。

1.“一生唯一”营销概念多次打脸,实物与样品不符屡遭投诉。

除了这一次800元有偿删除购买记录的传闻外,DR钻戒“男士一生仅能订制一枚”的营销概念,已经不止一次遭受过质疑。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2021年11月10日,DR内部员工主动爆料,“通过DR官方查询渠道查到多位流量艺人已经购买过DR钻戒”。

该消息曝出后,一度引发了全网热议,特别是在该名员工的爆料中涉及了12名当红艺人。其中包括夏之光、宋威龙、黄俊捷、焉栩嘉、任世豪、周奇等男性艺人,以及女性艺人陆柯燃。

尽管在事发第二天,就有网友主动站出来,承认利用焉栩嘉身份证号买了DR产品。其目的最初也只是好奇,本以为DR钻戒购买时会出现真人实名认证,但却直接购买成功,后续也被官方客服告知无法修改。

不管这一事件真相是否属实,至少在后续的调查中,确实存在不需要验证,仅凭任意身份证号就能在网络平台购买DR钻戒的情况。而且在当时,就已经传出可以“反复”删除购买记录的传闻,报价也只有500元。

此外,由于实物与样品不符、存在质量问题、身份证被盗用、强制收取定制费用等多项问题,DR钻戒也经常出现在网络投诉平台中,持续影响着用户群体的实际观感。

2.合成石冒充天然钻石涉嫌欺诈,4000成本卖1.5万元惹众怒。

在2021年迪阿股份的招股书中,明确披露了2017至2019年中,共计6个批次的产品,都被发现加工商自配的副石并非天然钻石而是合成石。其中,2018年和2019年抽检过程中,分别有两批次抽检产品被发现贵金属含量低于合同约定标准。

到了2020年,在蚌埠市市场监管局第一季度市级监督抽查情况报告中,也显示了迪阿股份旗下两款产品,因“标识错误”被监管认定为不合格产品。整个报告期内,迪阿股份仅是因为质量不合格,就累计退货23次,涉及金额高达16.75万元。

而且,DR钻戒还曾被曝出,涉嫌伪造几十起虚假求婚的案例,通过凭空捏造的浪漫故事,作为营销手段来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都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欺诈消费者的嫌疑。

再加上今年9月22日,由于迪阿股份被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48.36万元,“4000元成本卖1.5万元”的话题在后续讨论中被顶上了微博热搜。夸张的溢价,以及远超同行业水准的72%毛利率,一度招致各方面的声讨。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迪阿股份的商业形象低迷至此,也有着来自投资市场的失望。

二、培育市场加入珠宝行业“大乱斗”,迪阿股份轻资产代工模式弊端显露?

2021年12月15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迪阿股份,至今已经连跌了近一年。

除了在上市首日,由开盘股价每股162元短暂上涨至163.01元,随后的时间里股价可谓是“跌跌不休”。不仅开盘5个月就狂跌至50元区间,甚至在9月26日一度跌至44.04元的最低点。

截至2022年9月29日收盘,迪阿股份在动荡中稳定于44.5元,跌幅0.47%。以收盘价为标准计算,上市首日迪阿股份的市值约为660亿元,但是至今年9月29日市值只剩下178亿元,不到一年的时间缩水了482亿元。

一句“腰斩式下跌”,似乎已经不足以形容迪阿股份的股市走向。尽管现阶段各个上市公司普遍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尤其是新晋上市企业,在刚上市阶段很难有良好的表现,但迪阿股份手握DR钻戒的明星产品,严格来讲并不能从寻常企业的角度来审视。

综合来看,迪阿股份股价持续跌落的主要原因,大概率在于珠宝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DR钻戒生产、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

1.培育钻石争夺市场份额,营销用力过猛疑遭反噬。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2021年,国内珠宝相关注册企业从51万家爆发式增长至268.8万家,同比增加幅度分别为86.8%、100.9%、162.4%。尽管国内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就已经达到7200亿元,但整体来看市场竞争已经处于存量阶段。

其中,具体到钻石产品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仅有1000亿元左右,而在2021年,钻石相关企业就超过了11.4万家。与此同时,人工培育钻石的逐渐兴起,也在不断侵蚀天然钻石的市场。

2021年,国内人造钻石企业已经达到3045家,培育钻石市场渗透率也达到6.7%。根据专业机构预估,2025年国内培育钻石首饰消费额将达到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8.4亿元,渗透率也将达到17%。

从迪阿股份的业绩表现就能看出,进入2022年之后,朝下走的趋势愈发明显。根据2022年半年报,迪阿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0.85亿元,同比下滑10.13%,归母净利润5.79亿元,同比下滑了20.62%,从天眼查中就能看到明显的下滑曲线。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迪阿股份反而发布了《十不卖》规则,进一步深化DR钻戒的“真爱”标签。如此这般,通过主动收窄产品受众范围,来换取营销概念上的升级,很可能造成业绩大幅动荡,短期内也并不是很明智的做法。

2.代工生产模式弊端显露,“夫妻店”股份结构涉嫌圈钱。

对于股价和业绩的下跌,迪阿股份将原因归结为疫情、原材料涨价、消费疲劳等外在因素。但严格来讲,罪魁祸首或许还是迪阿股份的“轻资产”模式,在消耗完早期市场拓展红利后,已经开始展露出弊端。

迪阿股份的经营模式,更像是专注广告营销的中介机构,在订单基础上进行上游原材料的采买,再交付下游代工企业生产。就像休闲零食企业一样,轻资产代工模式虽然有着快速扩张的优势,却也牺牲了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就像迪阿股份在招股书中披露的被检测不合格信息,DR钻戒除了名字和故事,几乎没有技术层面上的竞争力。从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迪阿股份的设计师人数始终没有超过9人,34款新增款式也仅有2款是由迪阿股份设计师所设计。

因此,随着大量供应链相关信息传出,只靠宣传和广告来维持人设的DR钻戒,也开始因为旗下产品高毛利,逐渐成了消费者眼中的“智商税”。

此外,迪阿股份是典型的“夫妻店”式公司架构,张国涛、卢依雯夫妻二人,共同持有迪阿股份88.27%的股权。再加上,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曾被质疑存在简历造假,甚至联系到上市前后迪阿股份的业绩表现有着明显转变,网络渠道中仍有质疑财务造假的声音传出。

希望迪阿股份能够从这一次的危机中吸取教训,重视DR钻戒的品质内核。否则,一味依靠讲故事来打动消费者,到最后可能只是自我感动的自欺欺人罢了。

参考资料:

《两度被骂上热搜,DR钻戒“真爱”营销难再续》——财联社

《DR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 钻戒成本4000元卖1万5引热议》——南方都市报

《DR钻戒,“贩卖真爱”的生意不好做了?》——雷达财经

《DR钻戒被喷,背后母公司迪阿股份一边分红,一边上市圈钱》——花朵财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迪阿股份

  • 莱绅通灵、恒盛能源先后表态,交出惨烈中报后,钻石赛道能迎来复苏吗?
  • “一生只送一人”的DR钻戒卖不动了,迪阿股份实控人夫妇宣布降薪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DR钻戒的区块链,不敌淘宝店的800块?

区块链技术公信力不如800元的淘宝店?

文|银箭财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凤梨罐头会过期,连象征忠贞的钻戒也是。

前段时间,社交媒体平台中大规模流传有关“800元可删除DR钻戒购买记录”的传闻,一度引发了轩然大波。对以“男士一生仅能订制一枚”为噱头的DR钻戒,可谓是伤及根本,造成了极大的信誉打击。

尽管迪阿股份很快就做出回应,声称相关传言不实,提供删除记录服务的淘宝店铺也被处理下架。但由于此前也有类似传闻曝光,早已有所动摇的公信力,似乎并不能完全打消用户群体的质疑。

尤其是随着珠宝行业越发内卷,负面新闻不断的DR钻戒正面临着市场份额的缩减,大量轻奢网红品牌的出现,更是对DR的“真爱”标签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再加上迪阿股份自上市以来的糟糕表现,以及近期培育钻石赛道的异军突起,能否不被“后浪”赶超,或许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难题。

困境之中,靠着营销概念上位的DR钻戒,又在近期讲出了“十不卖”的故事。只是这一次,故事又能讲多久?

一、DR钻戒营销概念屡遭打脸,区块链技术公信力不如800元的淘宝店?

其实依照正常逻辑来看,DR钻戒在这场“800元”的传言中,本不应该表现得如此狼狈。

甚至从传言最开始,就不该有这么多人去相信它。毕竟,为DR钻戒“一生唯一”形象做担保的,是日趋成熟的区块链技术,以及正值高速扩张窗口期的NFT市场。

根据迪阿股份在9月25日发布的官方微博,购买过程中,不仅需要用户本人持身份证现场验证,而后还会通过手机验证码、人脸识别等多种途径,来核验实名认证。最后在购买成功后,还将用不可逆的加密技术加密购买信息,并将其上传至国家信息中心发起的BSN区块链。

如此一来,即便是迪阿股份自己,也不能对所有购买记录进行随意篡改,并且永久不可删除。而且,作为目前区块链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NFT市场特有的去中心化金融创意模式,也决定了被纳入区块链之后,并不只是一串简单的数据代码,而是成为具体可交易的金融产品。

甚至已经有不少的NFT市场交易用户,将珠宝区块链产品与金融服务相关联,广泛用于质押、贷款等领域。而且自2018年周大福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珠宝鉴定以来,无论是全球最大钻石生产商戴比尔斯,还是世界最大钻石中心以色列,都以实际行动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对珠宝行业的赋能意义。

因此,如果问题不是出在区块链技术上,那DR钻戒所表现出来的,如此低的风险应对能力,只能说是怨不得旁人了。具体来讲,或许是以下两个层面所积累的负面影响。

1.“一生唯一”营销概念多次打脸,实物与样品不符屡遭投诉。

除了这一次800元有偿删除购买记录的传闻外,DR钻戒“男士一生仅能订制一枚”的营销概念,已经不止一次遭受过质疑。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2021年11月10日,DR内部员工主动爆料,“通过DR官方查询渠道查到多位流量艺人已经购买过DR钻戒”。

该消息曝出后,一度引发了全网热议,特别是在该名员工的爆料中涉及了12名当红艺人。其中包括夏之光、宋威龙、黄俊捷、焉栩嘉、任世豪、周奇等男性艺人,以及女性艺人陆柯燃。

尽管在事发第二天,就有网友主动站出来,承认利用焉栩嘉身份证号买了DR产品。其目的最初也只是好奇,本以为DR钻戒购买时会出现真人实名认证,但却直接购买成功,后续也被官方客服告知无法修改。

不管这一事件真相是否属实,至少在后续的调查中,确实存在不需要验证,仅凭任意身份证号就能在网络平台购买DR钻戒的情况。而且在当时,就已经传出可以“反复”删除购买记录的传闻,报价也只有500元。

此外,由于实物与样品不符、存在质量问题、身份证被盗用、强制收取定制费用等多项问题,DR钻戒也经常出现在网络投诉平台中,持续影响着用户群体的实际观感。

2.合成石冒充天然钻石涉嫌欺诈,4000成本卖1.5万元惹众怒。

在2021年迪阿股份的招股书中,明确披露了2017至2019年中,共计6个批次的产品,都被发现加工商自配的副石并非天然钻石而是合成石。其中,2018年和2019年抽检过程中,分别有两批次抽检产品被发现贵金属含量低于合同约定标准。

到了2020年,在蚌埠市市场监管局第一季度市级监督抽查情况报告中,也显示了迪阿股份旗下两款产品,因“标识错误”被监管认定为不合格产品。整个报告期内,迪阿股份仅是因为质量不合格,就累计退货23次,涉及金额高达16.75万元。

而且,DR钻戒还曾被曝出,涉嫌伪造几十起虚假求婚的案例,通过凭空捏造的浪漫故事,作为营销手段来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都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欺诈消费者的嫌疑。

再加上今年9月22日,由于迪阿股份被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48.36万元,“4000元成本卖1.5万元”的话题在后续讨论中被顶上了微博热搜。夸张的溢价,以及远超同行业水准的72%毛利率,一度招致各方面的声讨。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迪阿股份的商业形象低迷至此,也有着来自投资市场的失望。

二、培育市场加入珠宝行业“大乱斗”,迪阿股份轻资产代工模式弊端显露?

2021年12月15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迪阿股份,至今已经连跌了近一年。

除了在上市首日,由开盘股价每股162元短暂上涨至163.01元,随后的时间里股价可谓是“跌跌不休”。不仅开盘5个月就狂跌至50元区间,甚至在9月26日一度跌至44.04元的最低点。

截至2022年9月29日收盘,迪阿股份在动荡中稳定于44.5元,跌幅0.47%。以收盘价为标准计算,上市首日迪阿股份的市值约为660亿元,但是至今年9月29日市值只剩下178亿元,不到一年的时间缩水了482亿元。

一句“腰斩式下跌”,似乎已经不足以形容迪阿股份的股市走向。尽管现阶段各个上市公司普遍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尤其是新晋上市企业,在刚上市阶段很难有良好的表现,但迪阿股份手握DR钻戒的明星产品,严格来讲并不能从寻常企业的角度来审视。

综合来看,迪阿股份股价持续跌落的主要原因,大概率在于珠宝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DR钻戒生产、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

1.培育钻石争夺市场份额,营销用力过猛疑遭反噬。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2021年,国内珠宝相关注册企业从51万家爆发式增长至268.8万家,同比增加幅度分别为86.8%、100.9%、162.4%。尽管国内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就已经达到7200亿元,但整体来看市场竞争已经处于存量阶段。

其中,具体到钻石产品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仅有1000亿元左右,而在2021年,钻石相关企业就超过了11.4万家。与此同时,人工培育钻石的逐渐兴起,也在不断侵蚀天然钻石的市场。

2021年,国内人造钻石企业已经达到3045家,培育钻石市场渗透率也达到6.7%。根据专业机构预估,2025年国内培育钻石首饰消费额将达到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8.4亿元,渗透率也将达到17%。

从迪阿股份的业绩表现就能看出,进入2022年之后,朝下走的趋势愈发明显。根据2022年半年报,迪阿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0.85亿元,同比下滑10.13%,归母净利润5.79亿元,同比下滑了20.62%,从天眼查中就能看到明显的下滑曲线。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迪阿股份反而发布了《十不卖》规则,进一步深化DR钻戒的“真爱”标签。如此这般,通过主动收窄产品受众范围,来换取营销概念上的升级,很可能造成业绩大幅动荡,短期内也并不是很明智的做法。

2.代工生产模式弊端显露,“夫妻店”股份结构涉嫌圈钱。

对于股价和业绩的下跌,迪阿股份将原因归结为疫情、原材料涨价、消费疲劳等外在因素。但严格来讲,罪魁祸首或许还是迪阿股份的“轻资产”模式,在消耗完早期市场拓展红利后,已经开始展露出弊端。

迪阿股份的经营模式,更像是专注广告营销的中介机构,在订单基础上进行上游原材料的采买,再交付下游代工企业生产。就像休闲零食企业一样,轻资产代工模式虽然有着快速扩张的优势,却也牺牲了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就像迪阿股份在招股书中披露的被检测不合格信息,DR钻戒除了名字和故事,几乎没有技术层面上的竞争力。从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迪阿股份的设计师人数始终没有超过9人,34款新增款式也仅有2款是由迪阿股份设计师所设计。

因此,随着大量供应链相关信息传出,只靠宣传和广告来维持人设的DR钻戒,也开始因为旗下产品高毛利,逐渐成了消费者眼中的“智商税”。

此外,迪阿股份是典型的“夫妻店”式公司架构,张国涛、卢依雯夫妻二人,共同持有迪阿股份88.27%的股权。再加上,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曾被质疑存在简历造假,甚至联系到上市前后迪阿股份的业绩表现有着明显转变,网络渠道中仍有质疑财务造假的声音传出。

希望迪阿股份能够从这一次的危机中吸取教训,重视DR钻戒的品质内核。否则,一味依靠讲故事来打动消费者,到最后可能只是自我感动的自欺欺人罢了。

参考资料:

《两度被骂上热搜,DR钻戒“真爱”营销难再续》——财联社

《DR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 钻戒成本4000元卖1万5引热议》——南方都市报

《DR钻戒,“贩卖真爱”的生意不好做了?》——雷达财经

《DR钻戒被喷,背后母公司迪阿股份一边分红,一边上市圈钱》——花朵财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