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冕财经 杨煜
编辑|陈涧
10月16日,“支付宝已支持给微信QQ好友转账”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还有这样便捷的好事?看来支付宝的格局还是大啊,赶紧试一试。
无冕财经研究员打开支付宝App“转账”功能页面发现,转账对象的确新增了“转微信好友”选项。那么,在微信能收到支付宝转过来的钱了吗?
结果并非如此,和字面意义上的转账不同,无冕财经研究员转给微信好友的只有一张支付宝生成的二维码照片,对方收到后得先保存至手机相册,再打开他自己的支付宝“扫一扫”,选定相册中二维码照片后领取转账。
兜了一圈发现,支付宝的资金还是只能转到支付宝,无法转到微信钱包。
好吧,阿里、腾讯两大巨头之间打通生态的这个新动作,动了好像又没动。
10月18日,无冕财经研究员再一次打开支付宝的转账页面发现,“转微信好友”的选项又没了,怎么回事?
“有点用,但不多”
无冕财经研究员尝试“转微信好友”功能时了解到,不需要收款方的账号即可转账,单笔最多可转出2000元,超过24小时未领取会自动退回。
领取方式有三种:扫码领取、领取时对方需验证我的姓名首字、指定用户领取。选好之后通知好友领取资金的二维码就生成了。微信好友收到二维码后,可以通过保存到相册再通过支付宝扫一扫领取,也可以通过微信长按二维码照片后复制网址,通过浏览器打开并跳转至支付宝App领取。
支付宝转账给微信好友,有三种方式领取方式
体验了一把支付宝和微信打破壁垒的新功能,总结是:支付壁垒依旧坚挺,流程倒是繁琐了不少。
对于这项新功能,网友表示:“生成二维码→发给好友扫码→领取到支付宝账户,那为什么不直接转支付宝,可以省很多步骤啊!”
的确,在可以支付宝直接转账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而对于那些只有微信没有支付宝的群体而言,同样也是鸡肋,因为领取最终还是得通过支付宝。
“转微信好友”适合哪一类人的转账需求呢?比如有对方的微信好友,但又不想让其存进支付宝通讯录中或者是向其透露支付宝账户的人,像给房东交租金、给客户转账等情况。因此也有网友表示:“有点用,但不多。”
不过,支付宝“转微信好友”的功能刚上线又没了。目前,在支付宝转账的页面已经找不到该功能,为此无冕财经研究员特意咨询了支付宝人工客服。
对方表示,“转微信好友”是支付宝于9月中旬推出的一项小范围测试服务,用户发起转账后,可通过这项服务在微信渠道通知好友接收转账。目前该服务仍在收集各方反馈和进一步完善阶段,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没有支付宝好友的(用户)资金交易。
支付宝客服还表示,如果没有显示转微信的功能就是暂不支持。对于后续是否会上线以及具体的时间表也暂不清楚。
谁获益更多?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这一波操作看似是支付宝格局大,但实际上让步的是微信。
比方说,A同学想通过支付宝转钱给微信好友B同学,按照上述流程转账,如果B同学没有支付宝,还得另外下载开通支付宝,于是支付宝的用户新增了,但微信从目前来看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还给支付宝提供引流。
不妨先了解下国内的支付行业格局。
2022年2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9.9%,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0.7%。而2020年的数据是,支付宝支付占48.44%,微信支付占33.59%。
相比之下,支付宝用户增长是比较慢的,而腾讯与京东和拼多多两大电商关系不浅,微信支付在近两年来仍在迅速增长。市场蛋糕就这么大,支付宝得想办法增加用户粘性。
通过转微信好友功能,支付宝有希望带来新客户,还能开发支付宝用户的社交新渠道,而最终的交易还是留存在支付宝,何乐而不为?
另一方面,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一直是监管在大力提倡的。2019年,央行曾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提出,要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并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以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尽管有观点表示,在网联技术的支持下,微信和支付宝实现直接扫码并不难。然而,支付宝和微信双方都有各自的顾忌,数年过去,打通支付的进程几乎在原地踏步。
到了2022年9月8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在“2022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表示,在移动支付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更加需要打破支付工具之间的壁垒,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和消费者支付体验。他表示,未来要推动各方面规范和标准的统一,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
在此背景下,支付宝上线“转微信好友”的功能,还能展示自己主动破冰的姿态,可谓是一举多得。
早在2021年7月14日,“阿里和腾讯正在考虑合作互相开放生态”的新闻就登上了微博热搜,主要是淘宝特价版将被允许登陆微信小程序,阿里则开放微信支付进入阿里系App。可见广大用户苦这两大巨头之间伫立的生态“柏林墙”久矣,关于早日实现互联互通的呼声不断。
然而,支付宝此次上线的“转微信好友”功能或许更名为“通知微信好友”更为妥帖,因为并未带来太多便利。人们真正想看到的是,分属AT派系的两大支付巨头,能够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