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头条
近日,贵州省统计局官网消息,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从2022年二季度起开始调整,调整后的顺序为:酱香白酒、现代能源、现代化工、基础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态食品、健康医药。
“酱香白酒”从原来贵州省工业产业排名第二调到了第一位,从排列首位并且被“单列”的举动来看,足以看出其“领头羊”的定位和政府对酱香白酒的重视。
当前,白酒产业贡献的工业增加值占贵州全省的30%以上,已经成为贵州工业的第一产业,是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酱酒巨大的“造富效应”还在继续。
从贫困县到“双千亿”强市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经济增速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三,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从2015年的第25位上升到第20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第29位上升到第25位,开启贵州发展“黄金十年”。
这十年,仁怀酱香白酒产业飞跃发展。仁怀立足自身独特资源,以酱香白酒为主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仁怀经济实现两个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贵州首个“双千亿”强市。
日前,《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对外发布,贵州省仁怀市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第26位。
同时,在2021年全国县域经济GDP排名中,西部仅有两个县级市的数字很亮眼。除陕西省神木市外,另一个便是贵州仁怀市,2020年GDP高达1364亿元,排名第11位。
酱酒“造富”的经济价值使得贵州白酒畅销全国,助仁怀跻身“千亿”行列。不断延伸白酒产业链,努力加快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接续产业,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十三五”以来,贵州白酒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尤其是近两年,酱酒市场增长速度高于行业平均增速2倍以上。
从数据来看,2020年,贵州白酒产量达到27.4万千升、规上工业增加值1089亿元、利润近600亿元,与十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2倍、6.8倍、6.7倍;贵州白酒以全国白酒业3.5%的产量,实现了全国白酒业42.4%的利润总额,保持全国白酒行业第一位。
透过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到酱酒价值正加速释放。
10年来,仁怀与时俱进,完成了“转型大业”的发展使命,实现了从做大规模向做大主业的转变。
如今仁怀的经济总量节节攀升,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从一个传统农业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市”的转变,是其一直以来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从“一条老街”到酒旅融合的现代化城镇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变革,仁怀的现代化城镇发展进程取得显著成效。
仁怀市发展和改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20年,城区面积从14平方公里拓展到30.6平方公里,扩大了一倍多;城镇常住人口从14.15万增加到36.17万,城镇化率从26.27%升到55.20%,翻了一倍有余……
当地市民曾表示,“最早的老城区,就一条石板街,抽一支烟的功夫就能走完”。
而如今的仁怀城市格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条大道通茅台、三座大桥跨峡谷,把老城中枢与原来远离城市中心的盐津、苍龙、鲁班、坛厂、茅台五地紧密结合在一起,架构起“五街一镇”的现代都市,构建起核心城区“十分钟生活圈”。
当前,白酒产业是仁怀的主导产业和重要引擎,白酒产业的高经济效益为当地政府、百姓带来了税收、就业等方方面面红利,政府和企业亦没有忽视打造一批“配得上茅台、留得住客人”的绿色酒旅小镇。
近年来,仁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做足文旅、农旅、酒旅三篇文章。
将小城镇打造成为拥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丽小镇,培育出“红白绿”三色辉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精心策划品岁月经典——醉美酱香之旅、觅长征足迹——红色传承之旅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仁怀酒旅一体化的集中表现,便是酒企打造的大小酒庄。这些酒庄中,有8家被该市评定为三、四星级,其中,夜郎古酒业下属的夜郎谷,在去年受疫情影响下也接待了1万多人。
截止2021年,仁怀共接待游客769.71万人次,较2012年增加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47亿元,较2012年增加30多亿元。
近年来仁怀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是当地人民造工业的富、享生活的福。酒业人聚焦核心产区,推进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城镇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才有经济实力雄厚、环境优美靓丽、充满现代活力的酒都新仁怀。
人才兴业激发“造血”活力
贵州酱酒“造富”不仅得益于政府红利、贵州交通网络的发展,也得益于茅台镇天然的“吸金体质”。
在当地政府财政的支持下,2021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实现全省公路通达。凭借贵州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茅台在仁怀市修建了遵义茅台机场。
茅台机场曾在2018年创造了一个行业奇迹,其在通航首年实现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这也是中国民航史上第一个在通航首年,就能实现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的支线机场。
创造这一奇迹,靠的是全国各地的客商,他们皆慕酱香之名而来。随着酱酒热潮的延伸,茅台镇上有300多家酒企受益于酱酒的品牌外溢,每天有大量采购商和投资者慕名前往寻找好酒。
在茅台的集聚效应带动下,大大小小的酒厂,成为怀仁市最主要的产业形态。仅仅在茅台镇茅台酒7.5公里核心产区,便分布着数千家大大小小的酒厂。总人口为74.89万的仁怀,有三四十万人在这从事有关酒业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各地酒业专家、职业经理人扎堆入黔。此外,随着白酒包装配套等全产业链的延伸,仁怀市白酒产业对人才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以破解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
仁怀市大力实施“才聚酒都·智汇仁怀”工程,成立酱香白酒产业专班,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服务为重要抓手,通过“凤还巢计划”“柔性引才”等举措,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聚力涵养人才活水。
各大酱酒企业也提出了重金人才引进计划,比如国台鲲鹏计划招募人才、金沙开启“引狼计划”等,茅台、习酒、赖茅等品牌的公开社招更是引发大量人才的集聚。
同时,贵州持续建立健全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开设有酿酒专业的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茅台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引进交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多种方式,为优质白酒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仁怀市共有白酒生产企业(作坊)及销售门店8797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上千家,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规模白酒企业106家、产值在2000万元规模以下白酒企业367家、销售门店7117家。
白酒产业从业人数达十万多人,其中管理人员20428人、制曲工6281人、勾调师(工)1034人、白酒酿造工41054人、包装工9971人、设计师(工)812人、销售人员35690人、后勤服务等其它人员13425人。
仁怀市酱香白酒的产业集群高速发展,同样也不断吸引着人流涌入,在产区“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过程中,依托独特资源,带动近10余万人的稳定就业。
贵州白酒产业从“小散弱”到集群发展,从“一家独大”到带活其他产业,产区在实现品牌价值提升与自身发展中,不断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助力脱贫攻坚、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连锁效应,推动经济社会成功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酱酒“造富”形成的多维价值
产区成就了酱酒,而酱酒也在真切地改变一个产区。
据《2020-2021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酱酒仅凭8%的产能贡献了白酒行业26%的销售收入和40%的利润。
在酱酒热的大背景下,金东集团、天士力集团等一批业内外资本开始进驻茅台镇斥资布局酱酒产业;以贵州酱酒集团和仁怀酒投等为代表的国有资本集中注入;以洋河、劲酒、水井坊等为代表的名酒企业,也开始纷纷加入染酱行列。
贵州酒业协会数据表明,2019年茅台镇注册酒业公司1900多家,而随着酱酒这一轮热潮,2020年茅台镇注册的酒业公司就新增了3000多家。视角放大至赤水河畔,习酒、郎酒、金沙、珍酒、安酒等酱酒新老势力均分布于此,形成壮观的酒厂集群。
一直以来,贵州白酒产区开放、包容的发展原则,持续推动行业从“竞争”向“竞合”深度转变,努力营造行业“竞合赢 酒业兴”的发展新生态。
茅台镇现已成功牵手洋河集团、京东物流等500强企业,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195亿元。同时,仁怀与法国德伊拉巴尔市签署缔结友好城市,酒投公司与法国波尔多吉尼亚酒庄达成合作协议,酱香酒产区走向国际市场迈出重要一步。
这也促进了贵州与世界的贸易、经济、消费和文化交流,帮助产区扩大了国际合作范围,沿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走上快速国际化的道路。
酱酒正在真实地在改变贵州,让富有取代贫穷、让先进取代落后、让开放取代封闭,这种产业的力量,让贵州将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实现亮眼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释放绿色生态财富、社会财富、文化财富。
如今,贵州酱酒已成为白酒行业中最具活力阵营之一。其背后的“法宝”,是对外输出贵州白酒产业的整体形象,以差异化的地理、文化、工艺和香型价值打造产区品牌,持续扩大产区声量。
正值“十四五”征程中期,贵州白酒产业还将继续促进开放协同发展,打造质量并举、绿色发展示范和对外开放的白酒产区高地。
可以预见的是,贵州白酒产业的酱酒“造富”还在延续,并将不断地勃发和进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