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方知造局 佳明
一个专业被称为“坑”,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它出路不好。
拿土木工程专业来说,从大基建潮流掀起后,先是成为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热门,又在几年时间里沦落到被称为天坑专业,背后就是我国城市化与基建的周期。
十多年前,随处可见开发项目,每个城市都需要修桥、修路、盖楼,对土建类人才需求巨大,这些专业也成了当红炸子鸡,但很快,随着城市化速度回归正常,当年一窝蜂挤进热门专业的人也就只能在今天无奈感叹时运不济,赶上了行业的寒冬。
每个所谓“天坑”专业背后都是类似的逻辑。专业的不景气背后是行业整体的萧条。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小于专业的毕业生数目,“坑”也就形成了。
而随着互联网大厂的裁员,反996浪潮的兴起,热门赛道随着时间不停更迭变换,在双碳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试图踏进碳圈,曾经无人问津的“环境发展”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好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高速公路。
没有乘上互联网东风的年轻人,想要在“碳”的号召下快人一步。
“高薪”,“人才缺口巨大”,“前景好”成了这些新型碳职业的标签,望着这些金光闪闪的新职业,苦于找出路的毕业生和被卷到无处可逃想要转业的人们,激动地想要进去一探究竟。
可是,这些毫无经验的新人们真的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吗,他们的入口在哪里?
因此我们试图解答:
1、双碳赛道缺人,缺的是哪些人?你真的是香饽饽吗?
2、四大新高薪职业盘点,到底需要你做些什么?
3、乱花渐欲迷人眼,怎么才能躲过“坑”?
01 双碳缺人,不缺新人
从2020年9月,将“双碳”变成年度热词,到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员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碳的东风越吹越猛烈。
据猎聘网统计,2021年,中国碳排放相关新发职位需求同比增长753.87%,企业招聘平均年薪也由2019年的15.36万元增至2021年的25.55万元。但有满腔热血的新人,能拿到这每年涨幅超50%的薪水吗?
立方知造局的观点是:僧多粥少是常态,新人并非香饽饽。
今年刚从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常诚向立方知造局表示:由于自己没有碳咨询相关方面的经验,尽管学历高,但没有谈判工资的资本,这个行业对于经验特别看重,因此,对于刚毕业的他能拿到的起薪和别的同学比起来要低很多。虽然前景大家都很看好,但是否真的要进入这个行业,常诚犹豫了。
从事新能源行业人才服务多年的优望咨询总经理王庭钢说:市场上对于应届毕业生没有需求,有企业开出比较高的价格寻找可以独立接咨询项目的人。但远不是想象中的井喷状态,也不存在 “抢人大战”。
“现在这些新型碳职业还是刚起步阶段,确实很热门,大型的电力公司和许多新能源公司都在慢慢建立自己的碳资源管理队伍,但他们往往会选择内部培养人,而不是招人。对于想要踏入这个行业的新人,说实话机会很少,工资也不高。”
按照深根碳行业多年的汪军的解释,这两年想要进入碳圈的新人太多了,从不缺新人:“对于正在搭建碳管理团队的公司来说,队伍的搭建需要有经验的人,所以不要新人,而对于碳咨询公司来说,他们正在进入加速扩张阶段,这两年业务量激增,也面临着没有精力培养新人的情况,宁愿高薪聘请有经验的人,也不愿聘请新人。”
从去年开始切入双碳领域的猎头靖一表示,现在对于碳人才的需求还不稳定,经常会出现今天急着招人,明天就不急的状态,“目前那些大型公司所需要的碳管理团队的人很少,基本上3到4个人就足够,所以不会给我供不应求的感觉。”
因此,对于还没有踏入碳圈的毕业生而言,先找到切入碳圈的破局点,坐到牌桌上,才可能有接下来谈判的筹码。
现阶段双碳行业刚起步,对于职业没有特别精细的划分,大多都被统称为“双碳管理员”,但在与多个业内人士的探讨之后,整理出了一份适合新人了解碳行业的工资清单和成长路线。
02 双碳行业工资单
碳排放核算员
平均工资:月薪8k-10k(应届毕业生)
工作要求:协助企业进行科学碳排放监测核算,编制碳排放报告,积极应对第三方核查。按照汪军在他的《碳中和时代》一书中的解释,碳排放核算员就是摸清企业家底。作为碳管理行业中最基本的业务,他强烈建议所有想要进入碳行业的新人都需要从这一步干起,打基础。
碳核算从大方向来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包括:区域层面,组织层面和产品层面。
简而言之,区域层面就是企业所在的从社区到市到省再到国家的碳核算;组织层面的碳核算又被称为企业的碳盘查,是针对企业本身;而产品层面则需要针对产品上游阶段,制造阶段,使用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的排放。
图源:《碳中和时代》表6-1
碳排放核查员
平均工资:月薪8k-10k(应届毕业生)
工作要求:对碳排放计算结果进行再确认的工作,工作内容与碳排放核算差别不大。只是碳排放核算员是企业内部的,而碳排放核查员通常是政府指派的第三方机构。因此,为了核查结果的公正,核查机构进行核查的费用目前都由政府支付,每家企业1万~3万元不等。
汪军解释到,一般现场核查需要一天的时间,部分排放源较为复杂的企业需要2~3天的核查时间。完成现场核查后,核查员还需要根据核查结果编写一份核查报告,虽然核查报告都有固定的模板,但核查报告短的五六十页,长的上百页,对核查人员的数据和文字处理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
图源:全国碳排放交易第三方核查参考指南
碳管理咨询师
平均工资:
经理级5~8年,年薪18W-25W
总监级10年+,年薪30W-65W
工作要求:有碳咨询方面的工作经验,除了基本的碳核查业务外,还包括碳中和规划,碳管理体系建立以及国际常以应对。
碳中和规划又叫低碳发展规划,就是帮助政府或者企业规划方案完成碳达峰或者碳中和的目标。
由于近两年对于碳中和规划需求量的忽然增加以及碳管理人才缺乏,目前碳中和规划相关的咨询业务均价达到了百万元以上,但在国内双碳目标这股舆论热潮过去以后,相关的咨询业务量会直线下降,价格也会低很多。
碳管理体系则是建立起一个集碳排放核算,碳排放管理,碳排放降低,碳资产管理为一体的管理体系。
国际倡议应对是指帮助企业加入国际倡议组织如CDP,RE100等,加入这些组织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但需要定期提交英文报告并进行直接的英文交流,需要咨询机构的帮助。
碳资产管理员
平均工资:
经理级5~8年,年薪20W-25W
总监级10年+,年薪30W~65W
工作要求:帮助企业通过内部节能,技术改进,增加清洁能源利用等办法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把配额碳资产作为新型资产并进行交易、转让、融资等活动,协助企业开发信用碳资产,并在配额碳资产和信用碳资产中进行资产管理。
碳排放交易员
平均工资:
主管级3~5年,年薪15W-25W
经理级5~8年,年薪20W-35W
总监级10年+,年薪30W-45W
工作要求:目前比较成熟的碳金融服务包括配额制还,配额托管和配额融资,以及碳资产交易。简而言之,目前的碳排放交易员工作是帮助公司汇总完碳资产后,代表公司去碳市场进行交易。
03 “碳”的陷阱
对碳人才的需求没有井喷式增长,但是相关的培训机构和公司却在一年之内爆发式增长,这就不得不让人提高警惕。
一重陷阱——名称概念陷阱
仅2021年一年新成立的名为“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公司就超过1500家。
一方面,汪军建议,简单把公司名称叫做碳中和或者碳达峰的公司暂时不要考虑,很有可能是蹭热度,起码要去成立了5年以上的碳咨询公司:“如果这些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愿意让你进,你就先进去,他们开出的条件不要太看重。需要先熟悉行业。”
另一方面,对于地区选择,汪军建议如果有北京的咨询公司优先选北京:“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刚开始从事碳排放咨询的都会选择扎根在北京。”
二重陷阱——证书陷阱
这些热门碳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和进入门槛,也受到了不少准备踏入碳圈的毕业生的质疑。
常诚说:“如果仅凭几个月的培训所有人就可以熟悉碳咨询规则,进入碳咨询领域,那这个行业的可替代性也太强了。”
靖一表示与碳相关的岗位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碳这个材料强相关,比如碳的石墨属性,涉及到碳研发,候选人一般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技术性高;
而另一种就是涉及到碳咨询方面,与碳的属性关联性不强,一般都会找资产管理和涉及核算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对技术的要求不高。
不少人认为,仅仅上一个培训班就能学会碳管理基本知识并同时拿到各种各样证书,仿佛拿上这些所谓的“入门证”,就能轻而易举拿到政策红利。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立方知造局认为:仅凭一纸证书,无法一步跨越高薪岗位。
“如果确实希望能够短时间内,对碳管理相关知识有个初步的把握和判断,那么建议参加我国几大碳排放交易所本部(注意是本部)组织的培训,如北京绿色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
人才的培养不可以盲目图快,从顶层设计角度来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都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期的体系构建最终会压过短期的培训机构混乱的局面。
2021年以来,各大高校纷纷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但高校培养人才时间周期长,所以在企业内部的碳中和培训成了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最中意的一环
三重陷阱——热度陷阱
双碳概念热,由双碳产生的这四个全新职业讨论度高,但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大,更不代表刚毕业的学生就要一股脑的都往所谓的“千亿级赛道”上跑。
这些岗位现在看起来比较热门,但远没有成为每一个企业常态化的需求。所有的规划都是“未来”大部分的企业都需要这样的岗位,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距离这个规划中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
王庭钢表示把双碳赛道描述成千亿级没有问题,但这个千亿级和大多数人还没有关系,“基本所有公司都需要有人干碳中和这个事儿,但这个事儿是业内人士干的,刚毕业的外行还不存在大量的机会做这些工作。”
“碳中和这个事情现在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吗,现阶段是企业需要关心的事。但是未来,等到碳的指标和碳的交易涉及到每一个人,能不能出门,怎么出门都与碳指标息息相关时,这些新的职业才可能需要大量的人才涌入。”
想要进入双碳行业,跟着政策的东风走,王庭钢建议得从“双碳”中最主流的行业——新能源行业开始,“进到企业以后,你是做研发的你就加入企业搞研发,你是做销售的你就去干销售。光伏,风光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现在都缺对口人才。而单纯的碳咨询和碳资产管理等岗位,尽管热门,但是太虚。所以,进入这个行业,做这个行业主流的岗位是对于现在的毕业生来说最好的选择。”
虽然碳市场潜在规模巨大,但我们需要给需求的的释放一些时间。
尾声
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的每一个人,都害怕赶不上时代的班车,而双碳新职业似乎成了时代背景下的又一辆高速列车。要不要上车,什么时候上车,上车之后还有没有位置成了想踏入碳圈的圈外人的难题。
因此会有不少人坚定认为,那一张还没有被认可的“资格证”成了唯一的车票,到头来,让培训机构赚的盆满钵满,自己却还在行业外打着转。
打着“碳中和”名称的公司可以通过自己过往的资源整合完成最开始的资本积累,碳培训机构,可以靠着买卖“碳管理”概念,招到自己的第一波学生,反倒是真正想进入碳圈的新人们,找不到进入行业的入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