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经济e线
当前市场热度已冷却至2020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整体估值已具备长期吸引力,部分行业动态估值甚至接近2018年底水平。最新动向表明,继2021年首批5只指数增强ETF获批后,市场再度大幅扩容。可见,机构借道创新抄底工具逆势布局的特征显现。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10月21日,包括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银华基金等在内的1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密集申报了13只指数增强ETF。10月24日,上述产品申报已获证监会快速受理。当天,另有上投摩根基金、天弘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3家管理人就同类产品的申报材料也获证监会接收。至此,共计有16家ETF管理人加入了扩容队列。
新经济e线获悉,上述指数增强ETF产品跟踪标的均为宽基指数,分别包括中证1000、中证500、创业板、沪深300、上证科创50、中证科创创业50。此前,首批增强策略ETF主要跟踪沪深300、中证500指数。至此,投资者有望迎来面向中证1000、创业板指、科创50三大关键指数的场内指数增强投资工具。
二级市场上,自2022年3季度以来,A 股市场总体处于震荡下行行情,但投资者通过股票ETF抄底市场,逆势加仓“越跌越买”。统计表明,今年三季度非货币ETF资金净流入达936.30 亿元,基金份额增加891.49亿份。
指数增强ETF纵深推进
新经济e线注意到,本次指数增强ETF申请材料获密集受理意味着国内指数增强ETF已从试点探索逐步转向纵深推进阶段。
部分指数增强ETF申报一览;来源:证监会官网
据新经济e线统计,在上述16家ETF管理人中,其申报的指数增强ETF跟踪中证1000的最多,共计有6家,分别包括工银瑞信基金、国泰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天弘基金、银华基金、招商基金。紧随其后的为跟踪中证500的指数增强ETF,共有4只,分属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上投摩根基金、易方达基金等4家管理人。
此外,创业板增强ETF和上证科创50增强ETF也各有两家管理人申报,分别为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和南方基金、鹏华基金。余下华安基金和广发基金各自申报了沪深300增强ETF和中证科创创业50增强ETF。
据悉,增强策略ETF兼具指数增强基金与ETF两类产品的优势,其投资策略更加灵活,在保证一定跟踪误差的基础上力争获取超额收益,同时具备传统ETF流动性好、费率低的特点。增强型ETF具备部分主动管理属性,作为指数增强型基金,相比普通ETF能够容忍一定的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力争获取超越指数的收益。相比场外指数增强基金,它在运作模式上保持现有ETF的模式,高度透明、方便交易。
截至目前,在大类资产配置研究中,权益资产作为核心标的,一般使用宽基指数作为底层资产。投资工具上可以直接选择指数类基金,指数基金中又有指数增强类基金、被动指数基金可供选择。
根据基金对应的跟踪指数进行细分,指数增强基金的规模及数量主要集中在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截至2022Q2,跟踪上述宽基指数的指数增强型基金产品合计规模占比和数量占比均超过六成,分别为64.84%、63.43%。与纯被动型基金产品对比,公募机构同期布局沪深300和中证500的指数增强基金分别有49只和52只,被动指数型基金分别有35只和26只。
统计表明,自2017年以来,跟踪中证500的指数增强型基金的规模数量攀升迅速,规模由2017年末的44亿元增长至2022Q2的497亿元,数量由2017年末的10只增长至2022Q2的52只。特别是中证500的指数增强型基金成为了2021年规模增长的主力,全年规模增长291亿元。
据新经济e线了解,从业绩回报来看,自2016年以来,较多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各年度获取了超额收益,即使获得正超额收益的产品数量占比相对较低的2017年,也有77%。自今年年初至今,约90.6%的指数增强型基金产品实现了超额收益,平均超额收益为3.97%。
如首批已经上市运行的5只指数增强ETF中,华泰柏瑞中证500增强策略ETF、南方中证500增强策略ETF和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在成立不到1年的时间里,均获得了超额正收益。
可以预见,随着指数增强型ETF系列产品的深入推进,此举将形成覆盖大、中、小盘的多样化产品布局,进一步丰富场内基金投资品种,满足更大范围的投资者需求,完善国内基金公司产品条线,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工具。
创新ETF产品扎堆涌现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ETF市场在投资需求和政策驱动下持续创新,不止是指数增强ETF密集申报,年内众多创新ETF产品已是扎堆涌现。
政金债ETF概览
以政金债ETF为例,由于近两年权益市场波动加剧,低风险的固收类资产的配置需求和投资价值逐渐凸现,首批政金债ETF产品的出现备受瞩目。2022年7月4日,包括华安、博时、富国、平安、广发、建信、招商和国泰旗下的8只政金债ETF产品齐齐获批,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作为跨市场ETF产品,其发行为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建立起高效的互通桥梁,互通的正式实践,丰富了低风险投资谱系,进一步完善场内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梯度,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进一步为银行间市场引入活水,有助于推进债券市场长远健康的发展。
截至目前,首批8只政金债ETF中有5只已相继成立,以华安中债1-5年国开行债券ETF、富国中债7-10年政金债ETF和博时中债0-3年国开行债券ETF的募集规模较大,均超过70亿元。其中,华安国开债ETF在产品发售期间,仅两日就募集超80亿元上限,提前结束募集。10月24日,华安国开债ETF在深交所正式上市,成为国内首只上市交易的国开债ETF。同月25日和28日,富国政金债券ETF和博时国开ETF也将接蹱上市。
新经济e线注意到,首批政金债ETF的发行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热棒。据华安国开债ETF于10月19日披露的上市公告书显示,截至10月17日,华安国开债ETF持有人户数共2185户,平均每户持有基金份额为3.66万份。华安基金对其进行基金份额折算后,基金份额总额为8000万份。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为7838.29万份,占基金总份额的97.98%;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比例为2.02%。
10月20日,富国政金债券ETF发布的上市公告书也表明,截至2022年10月18日,基金场内份额持有人户数为2976户,平均每户持有的基金份额为2.64万份。经过折算后,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为7701.6万份,占基金总份额的98.13%;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为147.05万份,占基金总份额的1.87%。
此外,今年9月18日闪电获批的6只“硬科技”ETF也即将上市。10月21日,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华安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南方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博时科创板新材料ETF、华夏中证机床ETF、国泰中证机床ETF相继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公告书显示,6只ETF均将于10月26日全份额上市交易,其募集规模分别为3.67亿份、3.61亿份、6.91亿份、4.33亿份、5.19亿份和12.18亿份。
上述“硬科技”ETF均聚焦于芯片、新材料、机床等高精尖领域,三大产业都属于“卡脖子”行业,都是当前海外对中国封锁最为严重的行业。实际上,从申报到获批,前后只有短短两天时间。9月16日,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上证科创板新材料和中证机床3大“硬科技指数”的6只ETF同时上报;仅隔两天,6只ETF于9月18日同时获批。
在创新ETF产品中,今年亮相的还有碳中和ETF、电力ETF等。2022年7月4日,国内首批8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正式发售,合计募集164.18亿元。其中,居首的易方达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的基金规模达42.74亿元。
总体而言,尽管今年以来权益类产品发行遇冷,但ETF依旧是各家基金公司布局的重点。特别是热门细分赛道更是各家管理人争夺的焦点,行业布局也朝纵深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微信号:netfin88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