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日前,苹果方面悄然发布了新款iPad,以及换用M2芯片的新款iPad Pro。改头换面、全方位革新,无疑是此次新款iPad的最大亮点,特别是升级了CPU的大、小核主频,分别从3.2GHz、2.06GHz提升至3.48GHz、2.42GHz,GPU浮点性能从2.617TFlops涨到3.579Tflops的新款iPad Pro,更是让平板电脑真正不负“电脑”之名。
不难发现,苹果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当年的跨平台融合战略,如今iPad与Mac之间的界限也愈发模糊。而iPad和Mac未来将彼此交融这件事,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日前有传言称,苹果正在研发一款16英寸的iPad系列机型,并预计将于2023年四季度发布。据称,“16英寸的iPad可能会面向创意专业人士,如喜欢大屏幕的图形艺术家和设计师。目前没有提供关于这款未来设备的更多细节,它的屏幕尺寸与16英寸MacBook Pro相同,将为用户提供了大得多的工作画布。”
与此同时,也有爆料信息透露了这样一则消息,苹果正在为搭载M2芯片的iPad Pro适配一个特殊版本的macOS,其内部测试版代号为“Mendocino”,并预计将于明年发布。据悉,这一系统版本将对触摸、显示比例、UI设计、窗口缩放进行针对性优化,并提供与macOS桌面端相似的使用体验。
自从苹果带来突出生产力属性的iPad Pro,将iPad系列的使用场景从传统的家庭娱乐推广到工作学习开始,就一直盛传将会推出比现款12.9英寸iPad Pro更大屏幕的新品。那么未来的iPad为什么需要一块比12.9英寸更大的屏幕,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从乔布斯当年对iPad的定位中找到答案。
“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第三种设备”,是乔布斯对iPad的定义。彼时,3.5英寸的iPhone 4与9.7英寸的初代iPad可以说是泾渭分明,其中iPhone负责移动通讯、聊天、上网冲浪,iPad用来玩游戏、看视频,而MacBook则用于解决工作和学习的需求。这样看来,iPhone、iPad、MacBook三类各具特色的便携设备,就将消费者的需求完美覆盖了。
只可惜,乔布斯当年中设想的“三角关系”并不稳固。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通用计算设备、电脑则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成为生产力工具的存在,唯独平板电脑是消费升级的产物。随着用户需求的改变带动了智能手机的大屏化,苹果也不得不主动放弃了3.5英寸这一乔布斯口中的“黄金尺寸”,而当年“Bigger than bigger”的iPhone 6更是让iPad变得有些尴尬。
毕竟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iPad与iPhone最直接的差异就是屏幕尺寸。既然iPhone的尺寸在逐渐变大,与iPad在视觉观感上的差异被逐渐抹平,那么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又有什么理由去额外购买iPad呢?由于这一疑问始终萦绕在消费者心头,也造成了在此次疫情前的一段漫长时间里,平板电脑始终处于“百足之蛇死而不僵”的状态。
为了重新激活iPad产品线的活力,苹果方面在2018年推出了iPad Pro,后续更是带来了专为平板电脑设计的iPadOS,以及以Adobe全家桶为代表的一系列适配iPad的生产力工具应用。对于一个具有生产力工具属性的设备而言,更大的屏幕无疑就成为了刚需,而为了给Apple Pencil有更大的施展空间,12.9英寸的iPad Pro也应运而生。
如果仅仅将iPad Pro作为一款轻度办公和学习的设备,搭配“随航”功能后,这个设备几乎就能够完美的实现其设计出的用途。现在看来,苹果显然不仅仅希望iPad Pro在生产力工具领域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而iPad系列出现16英寸的版本,则代表着其还有更大的野心。
面向生产力场景的应用在功能上往往是较为复杂的,而花样繁多的按钮,也是微软Office、Adobe全家桶等传统软件的特色,这一设计毫无疑问来源于PC时代,是为了契合能够更加精确操作的键鼠。而iPad采用的操作逻辑是触控,这就使得微软、Adobe的应用在适配了iPadOS后,更大的屏幕会在客观上让用户的体验更舒适。
从某种程度来说,如果未来真的有16英寸版本的iPad,它应该对标的应该是类似微软Surface Laptop Studio这类产品,面向诸如设计师、画师等,既需要一定的操作精度,又青睐触控操作的用户群体。当然,想要博得这类专业用户的欢心,仅靠一个大尺寸屏幕是不现实的。所以为iPad带来简化版的macOS,无疑是从软件上打消目标受众的后顾之忧。
当iPad Pro支持简化版macOS后,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开发者不用再为iPadOS进行专门适配,成熟的macOS应用将可以直接在iPad Pro上使用。大家不妨试想一下,一块大尺寸的触控屏、一个基础功能齐全的macOS,再搭配性能比肩桌面PC处理器的M2芯片,iPad Pro完全就可以被视为触控版的笔记本电脑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