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石油更大的未来,在这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石油更大的未来,在这里

炼油行业,该如何避免“内卷”,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文|石油Link

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石油将会得到更好的应用。

当前,炼油行业正面临着炼油利润空间萎缩、炼油能力持续过剩的问题。而且在双碳背景下,行业节能减排压力也进一步增大。

炼油行业,该如何避免“内卷”,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01、炼油行业正面临挑战

整个石油石化行业三大板块的效益和占比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上半年,由于原油价格处于高位,推动油气板块效益增大,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行业总量占比上升。而炼油和化工两个板块的占比都是下降的,尤其是炼油板块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利润同比下降25.3%。高油价进一步传导到更下游的化工板块时,化学品价格也处于相对高位,但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利润同比增长14.1%,占行业总利润的58.3%。

事实上,炼油板块面对的不仅是利润受到挤压,还有汽油消费增速放缓,炼油产能明显过剩这一更大的挑战。

从市场形势来看,国内柴油消费量在2015年已达到峰值(1.73亿吨),汽油消费增速目前明显放缓,预计2025年达到峰值(1.56亿吨)。

而随着交通行业电气化变革,成品油销量未来将面临增长停滞甚至减少的风险。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炼油产能虽然过剩,但真正处于世界领先、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产能比例还不高,高端化工产品缺口较大。

2021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量约为2900万吨,但消费量却高达4050万吨,缺口近1150万吨,自给率仅71%左右。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树脂材料、特种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短板问题更为突出。

同时,石化行业作为高能耗产业,还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

今年7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石化化工行业到2025年,“减油增化”取得积极进展,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产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以下,加快部署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化示范项目。

在新的形势下,炼油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推动石化行业从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将成为必然。

02、炼油企业怎么办?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延伸产业链,产品结构向精细化、高端化、功能化发展,是转型升级的正确选择。

作为石油石化巨头,中国石油率先迈出了推进炼油结构调整的步伐。

一方面,增加高端化工配套项目,推动炼化产业升级。

今年7月,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不仅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也是中国石油推动“减油增化”调结构的战略性项目。

项目依托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级炼油项目现有原油加工能力,以炼油厂生产的轻石脑油等产品为原料,新建百万吨级乙烯裂解及下游深加工装置。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乙烯、丙烯、丁二烯等基础化工原料产能约276万吨,并延伸发展高端聚烯烃、EVA、溶聚橡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推动中国石油炼化业务从“燃料型”向“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型”转化,企业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该项目采用先进环保节能技术,新增用电全部使用绿电,对于推动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高端化工、新材料的科技创新,努力抢占技术制高点。

中国石油不仅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而且针对新材料业务发展,推进“新材料提速工程”,围绕高性能合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电子专用材料等进行研究部署。

2021年12月,中国石油成立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指明公司研发重点主要包括医用高分子材料、高端碳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弹性体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领域。

今年,中国石油在发展新材料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

5月,中国石油对公司经营范围进行了调整,将新材料业务纳入经营范围。

9月底,中国石油又在日本成立日本新材料研究院,通过与材料强国合作,进一步开展新材料的研究创新。

与此同时,旗下各炼化企业围绕市场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领域产品,推出了一批适应市场的新材料新产品。

例如:哈尔滨石化与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研制的茂金属超高熔指聚丙烯产品;大庆石化的聚烯烃“高端料”;抚顺石化的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独山子石化的耐黄变聚苯乙烯GPPS-300LR、EVA;锦州石化的G1级电子级异丙醇、低收缩注塑专用料1100P……

中国石油正在通过自身对新材料的研究创新,不断推动高端化新材料的革命步伐。

仅有技术和生产能力还不够,还需要全力开拓化工市场。

中国石油采用了分区域制定营销策略,分产品开展专项营销,还上线运行了中油 e化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石油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以来新材料产量大幅增加,化工产品商品量2348.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5%。其中,乙烯产量5498千吨,较去年同期提高15.6%;合成树脂产量8623千吨,同比增长10.1%;尿素产量1995千吨,同比增长10.7%。

03、石油,更大的未来

是挑战,也是机遇。

今年4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炼油化工行业将加快结构调整,重点加快炼油结构调整,并实现化工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石化行业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多重政策利好因素。

自201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也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新材料产业。

随后在《中国制造2025》等多个政策文件中也重点提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为新材料的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

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 年版)》,其中包含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类共300余种材料,化工新材料领域包括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等多个品种。

另一方面,高端化工品、新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国内高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无论是穿的衣服鞋子,还是娱乐用的羽毛球拍等物品,亦或是各种生活用品,人们都有着更好的品质追求。就像以前我们穿涤纶、丙纶、腈纶的衣服,现在更想穿尼龙66做的衣服,聚酰亚胺织就的布料。

同时,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持。

正如独山子石化公司生产的EVA树脂产品,可以覆盖太阳能光伏胶膜、高端发泡制品、超高压电线电缆等制造领域。

风电等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化工新材料。能否制造更大容量、更高效率的机组,取决于制造叶片的材料性能,而碳纤维材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此外,通过研发储氢材料技术可以更好保障储运装备的可靠性,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可见,紧紧抓住当前快速发展的重点产业,开发一批面向产业配套的、高特性、高质量的、绿色环保的创新化学品;针对当前快速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开发一批面向终端市场、面向营养健康、面向改善民生的新型消费化学品;针对特殊需求,开发一批具有新型用途、新型市场的特种化学品,努力在“支持别人中发展自己”,可以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让石油得到好的应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石油

4k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榆林气田全线发力备战安全供气
  • 中国石油首家全资经营药店落户湖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石油更大的未来,在这里

炼油行业,该如何避免“内卷”,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文|石油Link

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石油将会得到更好的应用。

当前,炼油行业正面临着炼油利润空间萎缩、炼油能力持续过剩的问题。而且在双碳背景下,行业节能减排压力也进一步增大。

炼油行业,该如何避免“内卷”,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01、炼油行业正面临挑战

整个石油石化行业三大板块的效益和占比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上半年,由于原油价格处于高位,推动油气板块效益增大,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行业总量占比上升。而炼油和化工两个板块的占比都是下降的,尤其是炼油板块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利润同比下降25.3%。高油价进一步传导到更下游的化工板块时,化学品价格也处于相对高位,但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利润同比增长14.1%,占行业总利润的58.3%。

事实上,炼油板块面对的不仅是利润受到挤压,还有汽油消费增速放缓,炼油产能明显过剩这一更大的挑战。

从市场形势来看,国内柴油消费量在2015年已达到峰值(1.73亿吨),汽油消费增速目前明显放缓,预计2025年达到峰值(1.56亿吨)。

而随着交通行业电气化变革,成品油销量未来将面临增长停滞甚至减少的风险。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炼油产能虽然过剩,但真正处于世界领先、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产能比例还不高,高端化工产品缺口较大。

2021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量约为2900万吨,但消费量却高达4050万吨,缺口近1150万吨,自给率仅71%左右。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树脂材料、特种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短板问题更为突出。

同时,石化行业作为高能耗产业,还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

今年7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石化化工行业到2025年,“减油增化”取得积极进展,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产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以下,加快部署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化示范项目。

在新的形势下,炼油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推动石化行业从粗放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将成为必然。

02、炼油企业怎么办?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延伸产业链,产品结构向精细化、高端化、功能化发展,是转型升级的正确选择。

作为石油石化巨头,中国石油率先迈出了推进炼油结构调整的步伐。

一方面,增加高端化工配套项目,推动炼化产业升级。

今年7月,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不仅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也是中国石油推动“减油增化”调结构的战略性项目。

项目依托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级炼油项目现有原油加工能力,以炼油厂生产的轻石脑油等产品为原料,新建百万吨级乙烯裂解及下游深加工装置。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乙烯、丙烯、丁二烯等基础化工原料产能约276万吨,并延伸发展高端聚烯烃、EVA、溶聚橡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推动中国石油炼化业务从“燃料型”向“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型”转化,企业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该项目采用先进环保节能技术,新增用电全部使用绿电,对于推动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高端化工、新材料的科技创新,努力抢占技术制高点。

中国石油不仅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而且针对新材料业务发展,推进“新材料提速工程”,围绕高性能合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电子专用材料等进行研究部署。

2021年12月,中国石油成立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指明公司研发重点主要包括医用高分子材料、高端碳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弹性体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领域。

今年,中国石油在发展新材料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

5月,中国石油对公司经营范围进行了调整,将新材料业务纳入经营范围。

9月底,中国石油又在日本成立日本新材料研究院,通过与材料强国合作,进一步开展新材料的研究创新。

与此同时,旗下各炼化企业围绕市场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领域产品,推出了一批适应市场的新材料新产品。

例如:哈尔滨石化与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研制的茂金属超高熔指聚丙烯产品;大庆石化的聚烯烃“高端料”;抚顺石化的无规共聚聚丙烯树脂;独山子石化的耐黄变聚苯乙烯GPPS-300LR、EVA;锦州石化的G1级电子级异丙醇、低收缩注塑专用料1100P……

中国石油正在通过自身对新材料的研究创新,不断推动高端化新材料的革命步伐。

仅有技术和生产能力还不够,还需要全力开拓化工市场。

中国石油采用了分区域制定营销策略,分产品开展专项营销,还上线运行了中油 e化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石油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以来新材料产量大幅增加,化工产品商品量2348.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5%。其中,乙烯产量5498千吨,较去年同期提高15.6%;合成树脂产量8623千吨,同比增长10.1%;尿素产量1995千吨,同比增长10.7%。

03、石油,更大的未来

是挑战,也是机遇。

今年4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炼油化工行业将加快结构调整,重点加快炼油结构调整,并实现化工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石化行业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多重政策利好因素。

自201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也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新材料产业。

随后在《中国制造2025》等多个政策文件中也重点提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为新材料的发展指明了重点方向。

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 年版)》,其中包含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类共300余种材料,化工新材料领域包括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等多个品种。

另一方面,高端化工品、新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国内高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无论是穿的衣服鞋子,还是娱乐用的羽毛球拍等物品,亦或是各种生活用品,人们都有着更好的品质追求。就像以前我们穿涤纶、丙纶、腈纶的衣服,现在更想穿尼龙66做的衣服,聚酰亚胺织就的布料。

同时,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持。

正如独山子石化公司生产的EVA树脂产品,可以覆盖太阳能光伏胶膜、高端发泡制品、超高压电线电缆等制造领域。

风电等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化工新材料。能否制造更大容量、更高效率的机组,取决于制造叶片的材料性能,而碳纤维材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此外,通过研发储氢材料技术可以更好保障储运装备的可靠性,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可见,紧紧抓住当前快速发展的重点产业,开发一批面向产业配套的、高特性、高质量的、绿色环保的创新化学品;针对当前快速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开发一批面向终端市场、面向营养健康、面向改善民生的新型消费化学品;针对特殊需求,开发一批具有新型用途、新型市场的特种化学品,努力在“支持别人中发展自己”,可以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让石油得到好的应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