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电网
尽管每年苹果新一代iPhone发布后,市场上唱衰的声音络绎不绝,但今年却有些许不同。自iPhone 14系列发布以来,就争议不断,除了灵动岛引发讨论之外,更受关注的是价格。一经发布,iPhone 14系列在第三方渠道就遭遇破发,在接下来的双十一活动中,可以以比首发价最高低800元的价格购买iPhone 14。
苹果创新遭调侃
除了iPhone 14的价格引发关注外,悄悄上架苹果商店的新款iPad 10以及iPad Pro 2022的售价也引发争议,作为入门级产品的iPad 10起售价为3599元,相比上一代贵了整整1000元;新款iPad Pro 11寸版起售价6799元,较上一代贵了600元,12.9寸版更是贵了800元。除此之外,在售的旧款iPad也有不同程度的涨价。
尽管苹果会根据汇率调整旗下产品的售价,但新款iPad的提价引发消费者不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更新的诚意难以让人接受。其中iPhone 14系列采用的是和上一代iPhone同型号的CPU,而iPad Pro 2022的更新也乏善可陈,在M1芯片性能过剩的情况下,iPad Pro 2022将芯片更新为M2外,其他的更新大同小异,在体验上难以与前代产品形成差异。
这进一步引发了消费者对苹果创新能力的质疑,近几年来,苹果公司在创新方面呈现出保守的趋势,自iPhone X发布以来,iPhone的设计已经沿用多代,除了iPhone 12采用和iPhone 4一样经典的机身设计外,几乎是“刘海屏”的优化调整,而iPhone 14 Pro为掩盖部件而设计的灵动岛也遭遇消费者调侃。
而在iPhone 14系列上沿用上一代产品的芯片,也让iPhone 14系列失去了吸引力。据第三方渠道近期报价显示,在iPhone 14 Plus首销不足半个月时间,其红色款价格已下跌近20%,该款机型也成为了苹果近年来降价最快的手机。对此,有分析人士直指iPhone 14 Plus诚意不足,除了尺寸放大至6.7寸外,没有其他新意,性价比甚至不如iPhone 13 Pro。
另寻出路?
事实上,近几年来手机市场呈现出奇怪的状况,在创新整体放缓的背景下,手机的售价却在不断提高,即便没有出现颠覆性的创新,厂商依然热衷于将自己的品牌推向高端市场。然而如今市场整体面临需求不振的情况,苹果作为手机行业的中流砥柱,依然需要直面销量下滑的问题,iPhone 14破发就是表象之一。
安卓阵营的日子恐怕比苹果更加难过,创新放缓、需求下行是行业的整体性问题,而安卓阵营已经卷无可卷。不管是快充,还是摄像头,过去几年厂商地不断堆料已经让相关技术的发展遭遇瓶颈。以摄像头为例,经过20年的发展,手机摄像头的像素已经提升了千倍,但影响摄影摄像能力上限的却并非像素,而是传感器尺寸,而在手机有限的机身内1英寸的传感器已经是极限。
而续航表现也难有提升,尽管芯片工艺的进步降低了芯片的能耗,进而延长了手机的续航,但是不管是电池还是芯片,其技术也来到了瓶颈期,锂电池技术从80年代问世至今没有革命性进展,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有限,科学家们也仍未找到更优的电池材料。而芯片制程工艺也是有极限的,进入7nm工艺后,难度越来越大,摩尔定律开始失效。目前,3nm芯片已遇到瓶颈,从物理学极限上来说,硅片最多能承载1nm精度。
以上种种现象说明手机已经进入微创新时代,一方面基础科学的发展难有进展,2022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颁发给了3位量子信息科学家,但他们验证的理论早在近60年前就已被提出。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市场需求不振,手机厂商恐怕难再有大规模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在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手机厂商可能会趋于保守,或另寻其他赛道。
Canalys近日发布报告称,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遭遇连续三季度下跌,同比下降9%,该季度成为自2014年以来表现最糟糕的第三季度。此外,Canalys认为,未来六到九个月内,智能手机市场发展仍可能受到抑制。
不管是苹果,还是小米华为,下一个赛程已经不在手机赛道,多家企业在近几年纷纷宣布加入造车行业,即使此前极力否认,但已经有不少企业“真香”。这也引导上游企业由“手机链”转向“车链”。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在10月18日鸿海公司的科技日上,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喊话特斯拉:“特斯拉是品牌汽车公司,鸿海是汽车界的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公司,两家公司不是竞争关系,希望有一天鸿海可以帮特斯拉造车。”此外,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也纷纷宣布进入汽车行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