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景源
城市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之一。金融部门如何支持服务城市降碳减排,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022年11月1日,在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专题论坛“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进行主旨演讲。
雷曜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多个城市开展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为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建设积累了不少投资推广经验。
比如,广州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规模远超其他城市,且在绿色项目融资对接、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支持新能源车发展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近期国务院又批准了重庆市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验区总体方案以碳排放目标为导向,对金融支持绿色建设、绿色交通专项工作进行了部署。
上海自2013年11月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以来,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连续八年100%完成履约。上海也已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从2021年7月16日顺利启动上线交易至今年9月底,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1.95亿吨、85.6亿元。
雷曜指出,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作用,探索形成了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框架、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为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高于各项贷款的增速30.7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各类绿色债券共发行521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5%,发行总额接近 620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发行量增长将近50%。募集资金投向覆盖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低碳基础设施等等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领域。
雷曜同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大量投入,仅仅依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必须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各方力量,特别是引导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
他建议,下一步,金融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城市低碳绿色发展和转型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能源企业在促进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当中的重要作用,落实落细财政贴息、优惠利率、预测审批、政策征信配套、政策扶持。
雷曜认为,金融部门要支持高碳产业有序的绿色转型,结合所在城市的能耗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以及重点行业产业结构等特征,制定相应的转型金融规划,推动金融资源从高碳行业有序转向绿色低碳行业。
同时,他建议金融部门加大金融对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例如在交通领域,金融部门可以探索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推行清洁能源公交车;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加强对电池充电的技术研发的支持,弥补中长期信贷缺位的问题;强化汽车金融对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的个性化支持率,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容量。
雷曜还表示,金融部门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贷前贷后的资金管理,防范道德风险,加强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监管,健全问责制度,确保资金真正投向绿色转型的领域。
他建议,金融部门还要完善转型的激励,通过合理设置绿色金融资产的风险权重,激发社会资本参加绿色项目建设的内在动力;通过加强财税要素使用和绿色金融的发展联动机制,建立绿色融资的担保基金,为绿色项目提供一定的贷款贴息,担保风险补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