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今年国内天然气消费或现首次负增长,冬季供需形势较宽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年国内天然气消费或现首次负增长,冬季供需形势较宽松

部分时段矛盾凸现,风险主要来自气温不确定性、部分地区管输能力受限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侯瑞宁

“2022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将首次出现负增长,预计同比减少2%。”

11月7日,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举行的2022年中国天然气行业高峰论坛上,思亚能源首席执行官李遥作出上述预测。

另一位参会嘉宾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2021年,天然气消费平均增速为13%。2022年全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将降至历史最低,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首席研究员杨建红在11月3日召开的2022年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预测,今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预计达到3530亿方同比减少47亿方降幅1.3%成为历史上首次同比下降的年份。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7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7%

今年以来,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下滑。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9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79.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3%。1-9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694.8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4%。

根据现有预测数据看,今冬明春(2022年11月-2023年3月),全国天然气需求量预计1700亿-1900亿立方米,供需形势将相对宽松。

李遥预测,同期国内天然气真实需求量为17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其他参会嘉宾预测,今冬明春天然气需求量在1870亿立-1900亿立方米。

杨建红在2022年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冬明春天然气市场需求量1716亿立方米,同比微降0.3%。

尽管天然气消费缓慢,但冬季保供仍受到高度重视。

11月2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天然气冬季保供动员部署视频会上,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抓好增储上产,加快储气库扩容达产和注采转换;做到有保有压,保民生、保大局。

据界面新闻了解,中石油冬季筹措天然气资源接近1100亿立方米,略高于去年。截至目前,中石化和中海油尚未公布今冬明春天然气资源供应量。

2021年供暖季,“三桶油”供应天然气超过1600亿立方米。

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需求主要来自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和工业用气。

界面新闻在上述论坛上获悉,在城市燃气方面,今年北方采暖煤改气增长放缓,南方采暖用气较快增长。目前,南方冬季分户采暖接近300万户,壁挂炉年出货量增速超10%,日用气需求超3000万立方米。

发电用气增速将由负转正。今年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电力供应紧张。下半年全国用电量增速回升至5%,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区域电力供需偏紧,新投产气电装机拉动一定增量需求。2022年上半年新增气电装机200万千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天然气发电。

工业用气稳定,交通用气需求下降。预计今冬车用LNG价格持续上涨,经济性较差,车用LNG消费量会下降。

气温不确定性、局部时段矛盾增加、部分地区管输能力受限、资源端和市场端存在的风险等,给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带来挑战。

气温是影响今冬明春天然气需求的关键因素。从经验看,日均温度变化1摄氏度,影响用气2%-3%;全国平均气温变化1摄氏度,影响市场约2000万立方米/日;北方地区平均气温变化1摄氏度,影响1200万立方米/日;北京平均气温变化1摄氏度,影响约400万立方米/日。

据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12月-2月气温较常年偏低1-2摄氏度。1月气温较常年偏高1-2摄氏度。

其次,局部时段矛盾增加。一是冬季高峰月销量增速高。据界面新闻了解,供气企业季节峰谷比基本维持在1.6以上,2021年增加到1.8;冬季高峰月销量增速9%,高于冬季增速。

二是冬季高月高日量增加,日波动加大。2017年冬季内峰谷差达到1.6亿立方米,去年增至2.9亿立方米;高月高日量逐年增加,近两年分别为7.8亿立方米/日和8.3亿立方米/日,今年将突破9亿立方米/日。

再次,部分地区管输能力可能受限,最后是资源端和市场端存在风险。中亚各国与中国北方处于同一纬度,气温和气田设施老化故障等因素影响供应稳定性,现货采购方面,运动不足和高价格将影响现货采购。

此外,不确定性较大。如果是极寒天气下,采暖需求大幅提升,民生保供和电力顶峰叠加会导致需求大幅提升;如果来自疫情管控,又会影响工业、商服、车用等用户需求,气温偏高导致采暖需求不足。这些都会给稳定供暖带来一定难度。

10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今冬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今冬能源保供稳价具备较好基础。要继续加强资源统筹和政策支持,做实做细保暖保供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确保居民用电用气用能价格稳定、群众温暖过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年国内天然气消费或现首次负增长,冬季供需形势较宽松

部分时段矛盾凸现,风险主要来自气温不确定性、部分地区管输能力受限等。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侯瑞宁

“2022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将首次出现负增长,预计同比减少2%。”

11月7日,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举行的2022年中国天然气行业高峰论坛上,思亚能源首席执行官李遥作出上述预测。

另一位参会嘉宾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2021年,天然气消费平均增速为13%。2022年全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将降至历史最低,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首席研究员杨建红在11月3日召开的2022年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预测,今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预计达到3530亿方同比减少47亿方降幅1.3%成为历史上首次同比下降的年份。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7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7%

今年以来,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下滑。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9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79.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3%。1-9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694.8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4%。

根据现有预测数据看,今冬明春(2022年11月-2023年3月),全国天然气需求量预计1700亿-1900亿立方米,供需形势将相对宽松。

李遥预测,同期国内天然气真实需求量为17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其他参会嘉宾预测,今冬明春天然气需求量在1870亿立-1900亿立方米。

杨建红在2022年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冬明春天然气市场需求量1716亿立方米,同比微降0.3%。

尽管天然气消费缓慢,但冬季保供仍受到高度重视。

11月2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天然气冬季保供动员部署视频会上,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抓好增储上产,加快储气库扩容达产和注采转换;做到有保有压,保民生、保大局。

据界面新闻了解,中石油冬季筹措天然气资源接近1100亿立方米,略高于去年。截至目前,中石化和中海油尚未公布今冬明春天然气资源供应量。

2021年供暖季,“三桶油”供应天然气超过1600亿立方米。

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需求主要来自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和工业用气。

界面新闻在上述论坛上获悉,在城市燃气方面,今年北方采暖煤改气增长放缓,南方采暖用气较快增长。目前,南方冬季分户采暖接近300万户,壁挂炉年出货量增速超10%,日用气需求超3000万立方米。

发电用气增速将由负转正。今年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电力供应紧张。下半年全国用电量增速回升至5%,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区域电力供需偏紧,新投产气电装机拉动一定增量需求。2022年上半年新增气电装机200万千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天然气发电。

工业用气稳定,交通用气需求下降。预计今冬车用LNG价格持续上涨,经济性较差,车用LNG消费量会下降。

气温不确定性、局部时段矛盾增加、部分地区管输能力受限、资源端和市场端存在的风险等,给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带来挑战。

气温是影响今冬明春天然气需求的关键因素。从经验看,日均温度变化1摄氏度,影响用气2%-3%;全国平均气温变化1摄氏度,影响市场约2000万立方米/日;北方地区平均气温变化1摄氏度,影响1200万立方米/日;北京平均气温变化1摄氏度,影响约400万立方米/日。

据国家气象局预测,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12月-2月气温较常年偏低1-2摄氏度。1月气温较常年偏高1-2摄氏度。

其次,局部时段矛盾增加。一是冬季高峰月销量增速高。据界面新闻了解,供气企业季节峰谷比基本维持在1.6以上,2021年增加到1.8;冬季高峰月销量增速9%,高于冬季增速。

二是冬季高月高日量增加,日波动加大。2017年冬季内峰谷差达到1.6亿立方米,去年增至2.9亿立方米;高月高日量逐年增加,近两年分别为7.8亿立方米/日和8.3亿立方米/日,今年将突破9亿立方米/日。

再次,部分地区管输能力可能受限,最后是资源端和市场端存在风险。中亚各国与中国北方处于同一纬度,气温和气田设施老化故障等因素影响供应稳定性,现货采购方面,运动不足和高价格将影响现货采购。

此外,不确定性较大。如果是极寒天气下,采暖需求大幅提升,民生保供和电力顶峰叠加会导致需求大幅提升;如果来自疫情管控,又会影响工业、商服、车用等用户需求,气温偏高导致采暖需求不足。这些都会给稳定供暖带来一定难度。

10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今冬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今冬能源保供稳价具备较好基础。要继续加强资源统筹和政策支持,做实做细保暖保供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确保居民用电用气用能价格稳定、群众温暖过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