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都在改为会员店,会员店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都在改为会员店,会员店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零售企业持续承压,大卖场业态的经营情况仍不乐观。而在这种情况下,会员店业态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文|新消费内参 焦逸梦

近日,不少连锁超市TOP10企业都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和去年的大规模亏损相比,今年也没好到哪儿去。

家家悦股份还能盈利,其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营收1.87亿元,而其它最新披露了财报的零售企业仍然亏损。

永辉超市前三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59.29%,实现归母净利润-8.87亿元;中百集团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减少369.71%;苏宁易购前三季度同比减亏39.94%,净亏损45.45亿元,同时,苏宁易购的财报也显示,家乐福超市今年第三季度平均每三天就关闭一家门店;步步高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92.97万元,但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3396.3万元。

零售企业持续承压,大卖场业态的经营情况仍不乐观。而在这种情况下,会员店业态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山姆会员商店正在为待开的7家新店招聘人才;盒马X会员店将有2家新店年底在上海开业;麦德龙声称要将100多家麦德龙门店全改成会员店……已经规模化的会员店品牌门店如今都在跑马圈地。

一边是大卖场的亏损、收缩,一边是会员店的开店,大卖场到底怎么了?会员店崛起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今国内市场能容得下这么多会员店吗?哪个会员店最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大卖场“退退退”,会员店加速

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此后大卖场业态在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辉煌。

2000年左右,我记得那时,我常常跟着父母坐上通往大超市的免费购物班车,车上载满了人,尽是欢声笑语,新奇的我不厌其烦跑上跑下坐超市的长扶梯,再买上一堆爱吃的零食,那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了。作为时代的眼泪,2008年以后,超市的购物班车就变少了,甚至00后们可能都不知道购物班车的存在。

而如今,曾经提供了丰富商品的大卖场,正在我们眼前一点一点衰败。如开头所述 ,那些主营大卖场的零售企业几乎大部分都陷入亏损中。

新的业态一点点生根发芽、壮大,大卖场的客流被严重分流,从京东淘宝再到囊括了下沉市场的拼多多,电商巨头们蚕食着大卖场的市场份额;各种细分业态如水果店、社区生鲜小店、便利店、零食店等,用更便利、品质更高的产品,也分走了大卖场的流量。动辄几万SKU的大卖场拥抱线上吃力,想掉头改产品也很难。

而一直寂寂无名的山姆会员店,直到2008年还只有3家店,此后每年新增1到2家店,到2016年山姆一共开了15家店,而2017年这一年,山姆一口气新开了5家会员店,拓店速度开始加快。

灵兽传媒创始人陈岳峰称:“其实从山姆开的第一家会员店到现在,已经有二三十年了,早期像万客隆、麦德龙都尝试过会员店的业态。山姆十几年前还在昆明开过店,后来又退出了,那个时候中产阶级还不够多,有些地方没有会员店生存的土壤。但后来山姆会员店的业绩其实一直都还不错。”

那十几年前在中国开会员店到底缺什么?2003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系教授李飞指出两点,第一,在国外,会员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 万美元后产生的。第二,会员制商店在国外面向的是那些平时工作繁忙、一次性购买足量商品的家庭,他们基本都是开车来的。

而2019 年年末,中国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私家车的保有量冲破 2 亿辆。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在壮大,工作繁忙的人也更多了。

慢慢地,曾经会员店缺少的条件补上了。无独有偶,会员制鼻祖“Costco”在2019年进入中国,当时甚至因为客流量太大不得不关店停业。

国内的零售企业也纷纷效仿开始做会员店,你不得不佩服中国企业的模仿能力和速度,在Costco进入中国一年多以后,2021年下半年,盒马、麦德龙、家乐福、家家悦、fudi、永辉都开出了仓储会员店,2021年可谓“会员店元年”,大半个连锁商超都开始试水。

迄今为止,山姆刚刚在广西南宁开完第39家店,麦德龙16个月开出22家会员店,盒马16个月开出了7家会员店,Costco如今在国内仅开出上海和苏州两家店。

总之,会员店这个业态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Costco们赚钱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这些企业都开始痴迷开会员店,它赚钱吗?答案是,毋庸置疑,当然赚,很赚。有多赚呢?

以新一线城市武汉为例,据了解,山姆会员店光谷店的单店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而传统大卖场的年平均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会员店比大卖场的营收翻了10倍。

再看利润。据业内人士透露,有行业人士表示,山姆在中国地区贡献了沃尔玛一半以上的利润,如果属实的话,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山姆会员店30多家店贡献的利润,比沃尔玛大卖场、沃尔玛惠选社区店300多家店还要多。沃尔玛中国也在财报中多次提到,是山姆的双位数增长抵消了大卖场的疲软销售。

根据官方数据,在2020年,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会员数量还是300万,而截止2021年11月底,会员数量突破400万人,仅会员费收入就达10.4亿元,续费率80%以上。

会员店这么赚钱,那会员店赚钱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和传统大卖场有何不同?

我们来看看财报。先看毛利率,Costco2022财年(截至2022年8月28日的过去12个月)的毛利率为10.18%,低于沃尔玛的25%左右,也低于永辉超市的20%左右。

再看净利率,会员制商店与大卖场的净利率差不多,都在2%-3%。毛利率相差一倍,净利率却差不多,只能说明会员店有其他的营收来源。财报显示,Costco2022财年净收入为58.4亿美元(约为419.19亿元),会员收入为42.24亿美元(约为303.19亿元)。会员收入占净收入的72%,也就是说,Costco等会员店挣钱主要靠的是会员费,而不是像传统大卖场一样靠商品差价赚钱。

此外,Costco日常经营费用率在 10%,远低于同行 15%-25% 的费用率。此外,Costco 为了压低租金成本,选址多在郊区高速公路附近,土地卖场物业 80% 为自持。从这一角度来看,Costco等会员店用10%的毛利率覆盖了10%左右的费用。

当传统大卖场还在采用动辄1-2万个SKU、前店后仓、精美的货架陈列、选址核心商圈时,Costco等会员店采用3000-4000个的SKU、仓店一体、仓储式陈列、远离城市的选址;当传统大卖场赚商品差价时,Costco等会员店用300元每人每年的会员费筛选出中产阶级,并用接近成本的商品价格、差异化的选品、大包装,获得会员的高客单价、高复购率、高周转率。

Costco库存周转天数30天,一年库存能转12次,而永辉超市(传统卖场)存货周转天数为70~80天,一年库存只能转5次左右。

以上,我们发现传统大卖场和会员店设计了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毛利率不同,净利构成不同,费用率也不同。

而随着各种渠道价格越来越透明,过去大卖场用刚需高频的生鲜,带动日用品、烟酒等高毛利高客单商品销售的模式在慢慢失效,成本结构更优的渠道一点点抢走了大卖场的客流量,吃掉了大卖场利润。客流下滑、利润下降 、库存高企,再加上实体经济普遍面临的房租和人工成本上涨,大卖场业态举步维艰。

据财报,美国第二大折扣零售商,Target2022年第一财季(2022年1月22日到4月22日)的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2%,库存水平占销售额的60%。在财报电话会议上,Target称,公司库存中有太多消费者已经不想要的商品,包括大型电器和家具。

某种程度上,大卖场和会员店并不完全是竞争关系,大卖场的目标客群还是大众群体,而会员店的客群是中产阶级,会员店只是分走了大卖场里的部分中高端客群,而更多的“穷人”被300元每年的会员费、客单价1000元的会员店挡在门外。

大卖场有自己的问题,会员店有自己的生存逻辑,会员店替代不了大卖场,大卖场也用不了会员店的模式。

跟随者多为连锁商超,会员店的门槛是什么?

上面我们说完了会员店的底层逻辑,有人会说,我看懂这个模式了,我也想做,能不能做?

第一步,我也起个名字,叫XX会员店。山姆普通会员费用260元/年,麦德龙会员店普通会员费199元/年,盒马X会员店普通会员费258元/年,Costco中国会员的会员费是299元/年,上海门店开业前的促销价曾为199元/年。那我也收个200-300元的会员费。

第二步,这些会员店看起来长得都很像,都是精简SKU、仓储式排列、都有自有品牌,我也照猫画虎。

山姆会员店平均SKU数量为4000个,Costco平均SKU数量也为4000个,盒马X会员店平均SKU数量为3000个,麦德龙会员店平均SKU数量为4000-6000个。而且都实行宽类窄品,就是每一种大类下,仅提供一两种产品,解决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那我也做4000个SKU,也做宽类窄品。

第三步,做自有品牌。据了解,山姆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超过35%,盒马X自有品牌“盒马MAX”占比已接近30%,Costco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近30%,麦德龙自有商品、独有产品占比超20%。那我也去全国找供应商,找代工,也把自有品牌占比做到30%。

第四步,选址偏郊区。以山姆为例,山姆会员商店标准店体量一般在1-2万平方米,层高9米,600-800个停车位。那我也按这个标准去选址,可是开一家这样的店要投资多少钱呢?据了解,武汉光谷的山姆会员店,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投资金额约为5000万美元,约等于3.2亿元人民币。那我就准备这么多钱,没钱?没关系,融资呗。

店有了,供应商有了,产品有了,再招募人工是不是就能开店了?

真的这么简单吗?第一步,叫会员店,收会员费顾客就自愿来了吗?实际上,顾客愿意出会员费,购买的是什么?是品牌溢价。一个新的零售品牌如何做到这些。

第二步,选4000个SKU,那到底该怎么设计产品结构,选什么样的品类?照抄山姆、Costco,那显然不行,会员店要的就是独家供应和差异化选品。举一个很具体的例子,如何像山姆那样持续制造网红爆款?

第三步,做自有品牌,怎么找到既能提供好产品,又能把价格压低的优质供应商?

第四步,选址偏郊区,怎么找到满足要求的址?找到了,怎么把这个选址谈下来?一个单店动辄几个亿的重投资,有多少个资本机构能投得起,且愿意投?

看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实际上每条路上都困难重重。会员店固然赚钱,但入局的门槛也是很高的。

“从技术层面上,会员是付费进来的,那你的商品一定要很棒很强,这需要专业的买手。只有专业买手还不够,你背后还要有规模的支撑,因为你没有规模的话,很难获得成本的优势。”山姆会员商店中国首席采购官张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实际上,山姆也对外输出了方法论,比如为了打造网红产品,山姆在企业微信上开发了一个小工具开放给所有员工,这些员工就变成商品信息搜集的情报源,一旦发现好的网红商品,就可以扫码上传图片,汇总到后台分享给采购。

正常一个产品的研发周期为3到4个月,而山姆的网红商品平均开发周期在半年到2年之间。

“最受中国会员喜爱”的排名前三的沃尔玛自有品牌单品中,谷饲牛肉排名前列。也就是说这个产品在销售端是相对流畅的,而山姆的供应链也足够给力,比如,山姆掌握了澳洲谷饲100天牛肉在中国80%的货源,凭借供应链的优势,可以将一块澳洲西冷牛排的价格压到30元。

你可以模仿选址、空间、陈列方式这些表面要素,可你模仿不了山姆的供应链资源、商品选品能力、对用户消费习惯的洞察能力。要知道山姆这20多年来一直在默默积累经验,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研发、选品、打磨供应链,积累规模优势。而这些才是冰山之下的门槛。你可以把会员店这个生意模式说得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很难。

会员店“内卷”,市场容量却有限

会员店的目标客群是中产阶级,在中产阶级看来,山姆会员店这样的会员店提供了较高的商品品质、相对的低价,而且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挑挑选选,直接闭眼入即可。

而目前国内的一些会员店,只是形似,并没有把握到关键。

不少连锁商超,只是在形式上像会员店,比如仓储式陈列、收会员费,但没有会员卡也能进入,有的没有会员卡也能结账。

而且不少商超,并没有按照远郊选址的原则,而是直接在城区里原有大卖场店基础上改版,直接改成缩小版的会员店。

灵兽传媒创始人陈岳峰称称:“有些会员店,还在采用传统供应商的模式,依然是坐商的思想,等着采购找上门来,收进场费等费用,商品的品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并没有像会员店一样,根据自己的产品结构、打造新品的节奏,去找优质供应商。”

为何连锁商超做会员“店形似而不神似”?可能是因为国内的连锁商超之所以去做会员店,很多时候是将其视“为救命稻”草般的存在,仍在转型和探索。

盒马是因为要自负盈亏,盒马做会员店业态业界似乎并不意外,因为盒马几乎所有的业态都做。

麦德龙做会员店被业内认为是原有业态的困窘所致。为了做会员店,麦德龙请来了曾负责沃尔玛大卖场和山姆的各项电商业务的陈志宇。近日,麦德龙还宣称要将100多家麦德龙改成会员店。而以前不需要会员卡也能进入的麦德龙,也变得更像“会员店”了,据了解,在北京已开业的4家麦德龙会员店,消费者在进入超市与结账前,都需出示会员码。

Costco进入中国三四年只开出了2家店,而Costco财报中也提到,中国区的Costco会员续费率并不高,这些都被视为“Costco到中国水土不服”的信号。

在陈岳峰看来,Costco还需要适应中国市场,比如Costco提供了修轮胎服务,在北美很流行是因为美国的人工成本很贵,但在中国就不一定流行,中国人工成本相对便宜,而且有太多的4S店和修理厂可供选择。

此外,中国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已经改变了,线上购物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Costco除了少部分商品可以通过电商购买外,并没有提供配送到家服务,而麦德龙、山姆会员店、盒马X会员店都提供了配送到家的服务。

“这些会员店中,目前还是山姆更有优势些,这么多年在中国经营,山姆已经占领了一些用户心智,短时间内,其它家超越的可能性不大,而Costco还在适应中国市场,不管是拓店还是与中国消费者的链接上,山姆都更顺畅些。而且消费者在买了一家的会员卡后,如果都能满足需求,似乎也没有换一家的理由。”陈岳峰称。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行业同比增长12.3%,市场规模达304.3亿元。据预测,2025年这一数据有望接近400亿元。

但在陈岳峰看来,“这是一场井喷期的红利争夺战,但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中国的城市,不需要那么多会员店,像北京7到8家也就够了。会员店的快速拓张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不会持续增长,中产也不会一直壮大。像一些六七线城市,大卖场的生意依然很好。”

唯一的不变是变化,二十多年前在中国“坐冷板凳”会员店业态如今迎来了爆红,而曾经红极一时的大卖场业态逐渐疲软。成功往往不是瞬间发生的,失败也不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倒塌,在尘埃落定之前,长期做会员店的企业在一点点积累、抓住机会,而大卖场的经营方可能也意识到了问题,只是尾大不掉,改革并不顺利也不容易。

商业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瞬息万变,充满危机又充满机会,就看你怎么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Costco

2.8k
  • 开市客2024财年净销售额同比增5%,净利润73.67亿美元
  • 开市客挺进华北,仓储会员店加速圈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都在改为会员店,会员店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零售企业持续承压,大卖场业态的经营情况仍不乐观。而在这种情况下,会员店业态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文|新消费内参 焦逸梦

近日,不少连锁超市TOP10企业都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和去年的大规模亏损相比,今年也没好到哪儿去。

家家悦股份还能盈利,其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营收1.87亿元,而其它最新披露了财报的零售企业仍然亏损。

永辉超市前三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59.29%,实现归母净利润-8.87亿元;中百集团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减少369.71%;苏宁易购前三季度同比减亏39.94%,净亏损45.45亿元,同时,苏宁易购的财报也显示,家乐福超市今年第三季度平均每三天就关闭一家门店;步步高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92.97万元,但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3396.3万元。

零售企业持续承压,大卖场业态的经营情况仍不乐观。而在这种情况下,会员店业态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山姆会员商店正在为待开的7家新店招聘人才;盒马X会员店将有2家新店年底在上海开业;麦德龙声称要将100多家麦德龙门店全改成会员店……已经规模化的会员店品牌门店如今都在跑马圈地。

一边是大卖场的亏损、收缩,一边是会员店的开店,大卖场到底怎么了?会员店崛起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今国内市场能容得下这么多会员店吗?哪个会员店最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大卖场“退退退”,会员店加速

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此后大卖场业态在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辉煌。

2000年左右,我记得那时,我常常跟着父母坐上通往大超市的免费购物班车,车上载满了人,尽是欢声笑语,新奇的我不厌其烦跑上跑下坐超市的长扶梯,再买上一堆爱吃的零食,那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了。作为时代的眼泪,2008年以后,超市的购物班车就变少了,甚至00后们可能都不知道购物班车的存在。

而如今,曾经提供了丰富商品的大卖场,正在我们眼前一点一点衰败。如开头所述 ,那些主营大卖场的零售企业几乎大部分都陷入亏损中。

新的业态一点点生根发芽、壮大,大卖场的客流被严重分流,从京东淘宝再到囊括了下沉市场的拼多多,电商巨头们蚕食着大卖场的市场份额;各种细分业态如水果店、社区生鲜小店、便利店、零食店等,用更便利、品质更高的产品,也分走了大卖场的流量。动辄几万SKU的大卖场拥抱线上吃力,想掉头改产品也很难。

而一直寂寂无名的山姆会员店,直到2008年还只有3家店,此后每年新增1到2家店,到2016年山姆一共开了15家店,而2017年这一年,山姆一口气新开了5家会员店,拓店速度开始加快。

灵兽传媒创始人陈岳峰称:“其实从山姆开的第一家会员店到现在,已经有二三十年了,早期像万客隆、麦德龙都尝试过会员店的业态。山姆十几年前还在昆明开过店,后来又退出了,那个时候中产阶级还不够多,有些地方没有会员店生存的土壤。但后来山姆会员店的业绩其实一直都还不错。”

那十几年前在中国开会员店到底缺什么?2003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系教授李飞指出两点,第一,在国外,会员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 万美元后产生的。第二,会员制商店在国外面向的是那些平时工作繁忙、一次性购买足量商品的家庭,他们基本都是开车来的。

而2019 年年末,中国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私家车的保有量冲破 2 亿辆。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在壮大,工作繁忙的人也更多了。

慢慢地,曾经会员店缺少的条件补上了。无独有偶,会员制鼻祖“Costco”在2019年进入中国,当时甚至因为客流量太大不得不关店停业。

国内的零售企业也纷纷效仿开始做会员店,你不得不佩服中国企业的模仿能力和速度,在Costco进入中国一年多以后,2021年下半年,盒马、麦德龙、家乐福、家家悦、fudi、永辉都开出了仓储会员店,2021年可谓“会员店元年”,大半个连锁商超都开始试水。

迄今为止,山姆刚刚在广西南宁开完第39家店,麦德龙16个月开出22家会员店,盒马16个月开出了7家会员店,Costco如今在国内仅开出上海和苏州两家店。

总之,会员店这个业态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Costco们赚钱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这些企业都开始痴迷开会员店,它赚钱吗?答案是,毋庸置疑,当然赚,很赚。有多赚呢?

以新一线城市武汉为例,据了解,山姆会员店光谷店的单店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而传统大卖场的年平均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会员店比大卖场的营收翻了10倍。

再看利润。据业内人士透露,有行业人士表示,山姆在中国地区贡献了沃尔玛一半以上的利润,如果属实的话,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山姆会员店30多家店贡献的利润,比沃尔玛大卖场、沃尔玛惠选社区店300多家店还要多。沃尔玛中国也在财报中多次提到,是山姆的双位数增长抵消了大卖场的疲软销售。

根据官方数据,在2020年,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会员数量还是300万,而截止2021年11月底,会员数量突破400万人,仅会员费收入就达10.4亿元,续费率80%以上。

会员店这么赚钱,那会员店赚钱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和传统大卖场有何不同?

我们来看看财报。先看毛利率,Costco2022财年(截至2022年8月28日的过去12个月)的毛利率为10.18%,低于沃尔玛的25%左右,也低于永辉超市的20%左右。

再看净利率,会员制商店与大卖场的净利率差不多,都在2%-3%。毛利率相差一倍,净利率却差不多,只能说明会员店有其他的营收来源。财报显示,Costco2022财年净收入为58.4亿美元(约为419.19亿元),会员收入为42.24亿美元(约为303.19亿元)。会员收入占净收入的72%,也就是说,Costco等会员店挣钱主要靠的是会员费,而不是像传统大卖场一样靠商品差价赚钱。

此外,Costco日常经营费用率在 10%,远低于同行 15%-25% 的费用率。此外,Costco 为了压低租金成本,选址多在郊区高速公路附近,土地卖场物业 80% 为自持。从这一角度来看,Costco等会员店用10%的毛利率覆盖了10%左右的费用。

当传统大卖场还在采用动辄1-2万个SKU、前店后仓、精美的货架陈列、选址核心商圈时,Costco等会员店采用3000-4000个的SKU、仓店一体、仓储式陈列、远离城市的选址;当传统大卖场赚商品差价时,Costco等会员店用300元每人每年的会员费筛选出中产阶级,并用接近成本的商品价格、差异化的选品、大包装,获得会员的高客单价、高复购率、高周转率。

Costco库存周转天数30天,一年库存能转12次,而永辉超市(传统卖场)存货周转天数为70~80天,一年库存只能转5次左右。

以上,我们发现传统大卖场和会员店设计了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毛利率不同,净利构成不同,费用率也不同。

而随着各种渠道价格越来越透明,过去大卖场用刚需高频的生鲜,带动日用品、烟酒等高毛利高客单商品销售的模式在慢慢失效,成本结构更优的渠道一点点抢走了大卖场的客流量,吃掉了大卖场利润。客流下滑、利润下降 、库存高企,再加上实体经济普遍面临的房租和人工成本上涨,大卖场业态举步维艰。

据财报,美国第二大折扣零售商,Target2022年第一财季(2022年1月22日到4月22日)的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2%,库存水平占销售额的60%。在财报电话会议上,Target称,公司库存中有太多消费者已经不想要的商品,包括大型电器和家具。

某种程度上,大卖场和会员店并不完全是竞争关系,大卖场的目标客群还是大众群体,而会员店的客群是中产阶级,会员店只是分走了大卖场里的部分中高端客群,而更多的“穷人”被300元每年的会员费、客单价1000元的会员店挡在门外。

大卖场有自己的问题,会员店有自己的生存逻辑,会员店替代不了大卖场,大卖场也用不了会员店的模式。

跟随者多为连锁商超,会员店的门槛是什么?

上面我们说完了会员店的底层逻辑,有人会说,我看懂这个模式了,我也想做,能不能做?

第一步,我也起个名字,叫XX会员店。山姆普通会员费用260元/年,麦德龙会员店普通会员费199元/年,盒马X会员店普通会员费258元/年,Costco中国会员的会员费是299元/年,上海门店开业前的促销价曾为199元/年。那我也收个200-300元的会员费。

第二步,这些会员店看起来长得都很像,都是精简SKU、仓储式排列、都有自有品牌,我也照猫画虎。

山姆会员店平均SKU数量为4000个,Costco平均SKU数量也为4000个,盒马X会员店平均SKU数量为3000个,麦德龙会员店平均SKU数量为4000-6000个。而且都实行宽类窄品,就是每一种大类下,仅提供一两种产品,解决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那我也做4000个SKU,也做宽类窄品。

第三步,做自有品牌。据了解,山姆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超过35%,盒马X自有品牌“盒马MAX”占比已接近30%,Costco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近30%,麦德龙自有商品、独有产品占比超20%。那我也去全国找供应商,找代工,也把自有品牌占比做到30%。

第四步,选址偏郊区。以山姆为例,山姆会员商店标准店体量一般在1-2万平方米,层高9米,600-800个停车位。那我也按这个标准去选址,可是开一家这样的店要投资多少钱呢?据了解,武汉光谷的山姆会员店,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投资金额约为5000万美元,约等于3.2亿元人民币。那我就准备这么多钱,没钱?没关系,融资呗。

店有了,供应商有了,产品有了,再招募人工是不是就能开店了?

真的这么简单吗?第一步,叫会员店,收会员费顾客就自愿来了吗?实际上,顾客愿意出会员费,购买的是什么?是品牌溢价。一个新的零售品牌如何做到这些。

第二步,选4000个SKU,那到底该怎么设计产品结构,选什么样的品类?照抄山姆、Costco,那显然不行,会员店要的就是独家供应和差异化选品。举一个很具体的例子,如何像山姆那样持续制造网红爆款?

第三步,做自有品牌,怎么找到既能提供好产品,又能把价格压低的优质供应商?

第四步,选址偏郊区,怎么找到满足要求的址?找到了,怎么把这个选址谈下来?一个单店动辄几个亿的重投资,有多少个资本机构能投得起,且愿意投?

看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实际上每条路上都困难重重。会员店固然赚钱,但入局的门槛也是很高的。

“从技术层面上,会员是付费进来的,那你的商品一定要很棒很强,这需要专业的买手。只有专业买手还不够,你背后还要有规模的支撑,因为你没有规模的话,很难获得成本的优势。”山姆会员商店中国首席采购官张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实际上,山姆也对外输出了方法论,比如为了打造网红产品,山姆在企业微信上开发了一个小工具开放给所有员工,这些员工就变成商品信息搜集的情报源,一旦发现好的网红商品,就可以扫码上传图片,汇总到后台分享给采购。

正常一个产品的研发周期为3到4个月,而山姆的网红商品平均开发周期在半年到2年之间。

“最受中国会员喜爱”的排名前三的沃尔玛自有品牌单品中,谷饲牛肉排名前列。也就是说这个产品在销售端是相对流畅的,而山姆的供应链也足够给力,比如,山姆掌握了澳洲谷饲100天牛肉在中国80%的货源,凭借供应链的优势,可以将一块澳洲西冷牛排的价格压到30元。

你可以模仿选址、空间、陈列方式这些表面要素,可你模仿不了山姆的供应链资源、商品选品能力、对用户消费习惯的洞察能力。要知道山姆这20多年来一直在默默积累经验,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研发、选品、打磨供应链,积累规模优势。而这些才是冰山之下的门槛。你可以把会员店这个生意模式说得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很难。

会员店“内卷”,市场容量却有限

会员店的目标客群是中产阶级,在中产阶级看来,山姆会员店这样的会员店提供了较高的商品品质、相对的低价,而且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挑挑选选,直接闭眼入即可。

而目前国内的一些会员店,只是形似,并没有把握到关键。

不少连锁商超,只是在形式上像会员店,比如仓储式陈列、收会员费,但没有会员卡也能进入,有的没有会员卡也能结账。

而且不少商超,并没有按照远郊选址的原则,而是直接在城区里原有大卖场店基础上改版,直接改成缩小版的会员店。

灵兽传媒创始人陈岳峰称称:“有些会员店,还在采用传统供应商的模式,依然是坐商的思想,等着采购找上门来,收进场费等费用,商品的品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并没有像会员店一样,根据自己的产品结构、打造新品的节奏,去找优质供应商。”

为何连锁商超做会员“店形似而不神似”?可能是因为国内的连锁商超之所以去做会员店,很多时候是将其视“为救命稻”草般的存在,仍在转型和探索。

盒马是因为要自负盈亏,盒马做会员店业态业界似乎并不意外,因为盒马几乎所有的业态都做。

麦德龙做会员店被业内认为是原有业态的困窘所致。为了做会员店,麦德龙请来了曾负责沃尔玛大卖场和山姆的各项电商业务的陈志宇。近日,麦德龙还宣称要将100多家麦德龙改成会员店。而以前不需要会员卡也能进入的麦德龙,也变得更像“会员店”了,据了解,在北京已开业的4家麦德龙会员店,消费者在进入超市与结账前,都需出示会员码。

Costco进入中国三四年只开出了2家店,而Costco财报中也提到,中国区的Costco会员续费率并不高,这些都被视为“Costco到中国水土不服”的信号。

在陈岳峰看来,Costco还需要适应中国市场,比如Costco提供了修轮胎服务,在北美很流行是因为美国的人工成本很贵,但在中国就不一定流行,中国人工成本相对便宜,而且有太多的4S店和修理厂可供选择。

此外,中国的消费者购物习惯已经改变了,线上购物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Costco除了少部分商品可以通过电商购买外,并没有提供配送到家服务,而麦德龙、山姆会员店、盒马X会员店都提供了配送到家的服务。

“这些会员店中,目前还是山姆更有优势些,这么多年在中国经营,山姆已经占领了一些用户心智,短时间内,其它家超越的可能性不大,而Costco还在适应中国市场,不管是拓店还是与中国消费者的链接上,山姆都更顺畅些。而且消费者在买了一家的会员卡后,如果都能满足需求,似乎也没有换一家的理由。”陈岳峰称。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行业同比增长12.3%,市场规模达304.3亿元。据预测,2025年这一数据有望接近400亿元。

但在陈岳峰看来,“这是一场井喷期的红利争夺战,但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中国的城市,不需要那么多会员店,像北京7到8家也就够了。会员店的快速拓张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不会持续增长,中产也不会一直壮大。像一些六七线城市,大卖场的生意依然很好。”

唯一的不变是变化,二十多年前在中国“坐冷板凳”会员店业态如今迎来了爆红,而曾经红极一时的大卖场业态逐渐疲软。成功往往不是瞬间发生的,失败也不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倒塌,在尘埃落定之前,长期做会员店的企业在一点点积累、抓住机会,而大卖场的经营方可能也意识到了问题,只是尾大不掉,改革并不顺利也不容易。

商业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瞬息万变,充满危机又充满机会,就看你怎么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