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鄱阳湖水位再次刷新历史新低,10月底已有22万只水鸟飞抵湖区越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鄱阳湖水位再次刷新历史新低,10月底已有22万只水鸟飞抵湖区越冬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2021年,越冬候鸟的数量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76.6万只。不过,今年由于旱情深度发展,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受损,也给候鸟迁徙带来影响。

鄱阳湖白鹤群飞资料图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程大发

编辑 | 翟瑞民

目前已是初冬季节,鄱阳湖的旱情仍在持续发展。2022年11月7日4时,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6.67米,再次刷新历史最低水位。

据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官网信息,10月3日,鄱阳湖星子水位曾退至6.68米,刷新历史最低水位。之后,受长江上游来水影响,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曾出现小幅上涨,于10月14日涨至8.22米。但是,10月14日后星子站水位又止涨转退。根据江西省水文监测预测,江西省未来降雨量仍然偏少,鄱阳湖水位将持续走低。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2021年,越冬候鸟的数量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76.6万只。不过,今年由于旱情深度发展,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受损,也给候鸟迁徙带来影响。

“今年首批候鸟抵达的时间比去年推迟了11天。”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跃告诉界面新闻,9月下旬,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才在都昌县马影湖发现了首批飞抵鄱阳湖的越冬候鸟,是9只越冬白琵鹭。“这说明今年气温偏高、旱情显著,影响了越冬候鸟的迁徙。”李跃说。

珍稀鸟类是评估鄱阳湖总体环境状况的一个显著性指标。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都会及时分析和了解候鸟在湖区的生存状态。调查监测每月“逢八”(即每月8日、18日和28日)进行,贯穿整个候鸟越冬季。

“数量种群不降反增,是否意味着干旱对候鸟越冬没有或不会造成影响?回答是否定的。”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近期在《归来增添湖区新“喜”象》一文中写道,“冬候鸟——特别是珍稀物种对水位、环境要求敏感苛刻,只有水位适当、湿地松软、环境优雅、食物充足、气候温和才是候鸟的最佳需求。”

从整个10月监测数据看,越冬季开始后,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候鸟数量比去年同期反而偏多。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根据最新统计数据,10月28日鄱阳湖保护区共监测记录到水鸟22万只。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贾亦飞介绍,根据调查和卫星跟踪数据显示,今年部分候鸟在内蒙古、北京、河北等中途停歇地停留的时间比往年要短,“我们猜测,可能是因为今年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北方候鸟停歇地也是相对干旱,所以候鸟更早地飞往了鄱阳湖。”

而到11月,来到鄱阳湖的越冬候鸟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又明显下降了。11月7-8日,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今年越冬季的第4次监测。与第3次监测相比,越冬候鸟的种类增加了6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和东方白鹳;数量增加了20373只。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鸟类的种群增加了6种,数量却减少了2万多只。

“这只是阶段性数据。”李跃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第4次监测,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内还未见到江西“省鸟”白鹤的身影。

白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被列为极危物种的珍稀水鸟。贾亦飞介绍,近年来,虽然白鹤种群数量在持续上升,但实际上白鹤一直面临生存威胁。”他介绍,白鹤、小天鹅等候鸟主要以苦草为食,而受气候变化影响,这两年鄱阳湖苦草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差。

作为沉水植物,苦草每年春天发芽,随着鄱阳湖水位涨高而拔节生长。贾亦飞介绍,好的年景,苦草能随水位生长至3米甚至更高。跟土豆、莲藕一样,苦草会在土地里克隆性繁殖块茎,被称为“冬芽”,冬芽就是白鹤等越冬候鸟的主要食物。

苦草的叶片长得越丰茂,地下块茎就能生长得越好,可为冬候鸟的生存提供富足的食物。然而,苦草也与食用它的白鹤一样,对环境敏感。“水突然涨太高,它在水底下就长不起来,如果太干旱,它又会枯死。所以太旱或者太涝都不利于苦草生长,它需要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贾亦飞介绍。

当鄱阳湖湖区食物不足时,候鸟通常会到周围的农田中觅食,鄱阳湖畔的鲤鱼洲就曾吸引众多白鹤到藕田中觅食。2017年,社会爱鸟人士通过众筹租下了藕田,建立了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为来此越冬的白鹤提供了“专属食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如今,藕田已经从最初的498亩发展到1000余亩。

今年为了在鄱阳湖旱情中给候鸟提供栖息地,各保护区也都准备了自己的“候鸟食堂”。李跃介绍,他们已在鄱阳湖周边候鸟有可能出现的地方,租下一些稻田和藕田,让农户不要收割,以便留给越冬候鸟来觅食。同时,夏末秋初,鄱阳湖湖区周围各县也先后在湿地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刈割了纤维化苔草,使食草性鸟类在到达鄱阳湖时,能有嫩苔草食用。

除了刈草,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还对越冬候鸟栖息觅食的重要场所——碟形湖进行生态补水。对朱袍山重要碟形湖以自然方式从主航道调水抽水、补水蓄水,抬高碟形湖水位,增加碟形湖面积,促进碟形湖内的沉水植物和鱼虾螺蚌资源恢复繁育,为冬候鸟营造较为理想的生境,并依次对三山、和合湖区、枭阳圩堤附近碟形湖实施了筑坝蓄水。

李跃介绍,虽然受持续干旱影响,三山湖区、后湖、输湖、泥湖等往年水鸟云集之地,鸟类种群和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但朱袍山碟形湖通过生态补水后,面积扩大了1倍以上,水质也明显清澈许多,成为今年候鸟“抱团过冬”的好去处。

贾亦飞表示,候鸟具有适应栖息地变化的一定能力,目前针对鄱阳湖冬候鸟的保护主要还是以监测为主,可根据监测情况再针对性采取补水、割草或其他保护管理措施。

“实际上,大部分鸟类寿命比较长。野生鹤类可以活到30岁,许多雁类可以活到10岁以上。面对一年的恶劣气候,它们也具有一定经验和面对困难情况的策略。但如果极端气候情况持续出现,超出了他们自身可以适应和调整的范围,那候鸟的生存肯定会受到影响。”贾亦飞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鄱阳湖水位再次刷新历史新低,10月底已有22万只水鸟飞抵湖区越冬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2021年,越冬候鸟的数量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76.6万只。不过,今年由于旱情深度发展,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受损,也给候鸟迁徙带来影响。

鄱阳湖白鹤群飞资料图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程大发

编辑 | 翟瑞民

目前已是初冬季节,鄱阳湖的旱情仍在持续发展。2022年11月7日4时,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6.67米,再次刷新历史最低水位。

据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官网信息,10月3日,鄱阳湖星子水位曾退至6.68米,刷新历史最低水位。之后,受长江上游来水影响,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曾出现小幅上涨,于10月14日涨至8.22米。但是,10月14日后星子站水位又止涨转退。根据江西省水文监测预测,江西省未来降雨量仍然偏少,鄱阳湖水位将持续走低。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2021年,越冬候鸟的数量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76.6万只。不过,今年由于旱情深度发展,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受损,也给候鸟迁徙带来影响。

“今年首批候鸟抵达的时间比去年推迟了11天。”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跃告诉界面新闻,9月下旬,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才在都昌县马影湖发现了首批飞抵鄱阳湖的越冬候鸟,是9只越冬白琵鹭。“这说明今年气温偏高、旱情显著,影响了越冬候鸟的迁徙。”李跃说。

珍稀鸟类是评估鄱阳湖总体环境状况的一个显著性指标。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都会及时分析和了解候鸟在湖区的生存状态。调查监测每月“逢八”(即每月8日、18日和28日)进行,贯穿整个候鸟越冬季。

“数量种群不降反增,是否意味着干旱对候鸟越冬没有或不会造成影响?回答是否定的。”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近期在《归来增添湖区新“喜”象》一文中写道,“冬候鸟——特别是珍稀物种对水位、环境要求敏感苛刻,只有水位适当、湿地松软、环境优雅、食物充足、气候温和才是候鸟的最佳需求。”

从整个10月监测数据看,越冬季开始后,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候鸟数量比去年同期反而偏多。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根据最新统计数据,10月28日鄱阳湖保护区共监测记录到水鸟22万只。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贾亦飞介绍,根据调查和卫星跟踪数据显示,今年部分候鸟在内蒙古、北京、河北等中途停歇地停留的时间比往年要短,“我们猜测,可能是因为今年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北方候鸟停歇地也是相对干旱,所以候鸟更早地飞往了鄱阳湖。”

而到11月,来到鄱阳湖的越冬候鸟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又明显下降了。11月7-8日,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今年越冬季的第4次监测。与第3次监测相比,越冬候鸟的种类增加了6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和东方白鹳;数量增加了20373只。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鸟类的种群增加了6种,数量却减少了2万多只。

“这只是阶段性数据。”李跃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第4次监测,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内还未见到江西“省鸟”白鹤的身影。

白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被列为极危物种的珍稀水鸟。贾亦飞介绍,近年来,虽然白鹤种群数量在持续上升,但实际上白鹤一直面临生存威胁。”他介绍,白鹤、小天鹅等候鸟主要以苦草为食,而受气候变化影响,这两年鄱阳湖苦草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差。

作为沉水植物,苦草每年春天发芽,随着鄱阳湖水位涨高而拔节生长。贾亦飞介绍,好的年景,苦草能随水位生长至3米甚至更高。跟土豆、莲藕一样,苦草会在土地里克隆性繁殖块茎,被称为“冬芽”,冬芽就是白鹤等越冬候鸟的主要食物。

苦草的叶片长得越丰茂,地下块茎就能生长得越好,可为冬候鸟的生存提供富足的食物。然而,苦草也与食用它的白鹤一样,对环境敏感。“水突然涨太高,它在水底下就长不起来,如果太干旱,它又会枯死。所以太旱或者太涝都不利于苦草生长,它需要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贾亦飞介绍。

当鄱阳湖湖区食物不足时,候鸟通常会到周围的农田中觅食,鄱阳湖畔的鲤鱼洲就曾吸引众多白鹤到藕田中觅食。2017年,社会爱鸟人士通过众筹租下了藕田,建立了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为来此越冬的白鹤提供了“专属食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如今,藕田已经从最初的498亩发展到1000余亩。

今年为了在鄱阳湖旱情中给候鸟提供栖息地,各保护区也都准备了自己的“候鸟食堂”。李跃介绍,他们已在鄱阳湖周边候鸟有可能出现的地方,租下一些稻田和藕田,让农户不要收割,以便留给越冬候鸟来觅食。同时,夏末秋初,鄱阳湖湖区周围各县也先后在湿地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刈割了纤维化苔草,使食草性鸟类在到达鄱阳湖时,能有嫩苔草食用。

除了刈草,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还对越冬候鸟栖息觅食的重要场所——碟形湖进行生态补水。对朱袍山重要碟形湖以自然方式从主航道调水抽水、补水蓄水,抬高碟形湖水位,增加碟形湖面积,促进碟形湖内的沉水植物和鱼虾螺蚌资源恢复繁育,为冬候鸟营造较为理想的生境,并依次对三山、和合湖区、枭阳圩堤附近碟形湖实施了筑坝蓄水。

李跃介绍,虽然受持续干旱影响,三山湖区、后湖、输湖、泥湖等往年水鸟云集之地,鸟类种群和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但朱袍山碟形湖通过生态补水后,面积扩大了1倍以上,水质也明显清澈许多,成为今年候鸟“抱团过冬”的好去处。

贾亦飞表示,候鸟具有适应栖息地变化的一定能力,目前针对鄱阳湖冬候鸟的保护主要还是以监测为主,可根据监测情况再针对性采取补水、割草或其他保护管理措施。

“实际上,大部分鸟类寿命比较长。野生鹤类可以活到30岁,许多雁类可以活到10岁以上。面对一年的恶劣气候,它们也具有一定经验和面对困难情况的策略。但如果极端气候情况持续出现,超出了他们自身可以适应和调整的范围,那候鸟的生存肯定会受到影响。”贾亦飞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