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娱价值官 风 间
编辑|刘娜娜
昨天,《流浪地球2》主创首次集体亮相,却并未登上微博热搜,也未能掀起太多讨论热潮。相比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跻身热搜的《三体》,《流浪地球2》这部两个多月后就将上映的春节档抗鼎之作显得格外低调。
从微信指数来看,今年以来《流浪地球》与《三体》《阿凡达》的热度差了一个数量级。宣发上的谨小慎微是主创团队的有意为之,毕竟对于这一国民级IP的续作来看,宣发似乎是多余的。然而,相比于四年前第一部上映之时,国人的观影心态、电影市场的整体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流浪地球2》能否再续辉煌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流浪地球2有多少几率能创造中国影史票房奇迹?》不少人表达了信心的同时,也有更多的人表达了担忧。我们今天就想借此机会探讨一下《流浪地球2》能否打破系列电影“首部即巅峰”的魔咒,能否一举激活已经跌到低谷的电影市场,能否为中国科幻电影重新打开一扇大门。
《流浪地球2》能复制第一部的成功吗?
相比近期国内观众对于《阿凡达2》上映的呼声,《流浪地球2》的声量似乎要弱上不少。8月20日发布的首支预告基本上只有李雪健一人亮相,着力渲染了末日来临前破釜沉舟的悲壮感。这部预告虽然成功地为影片“定调”,展现了比前部技高一筹的特效质感。然而由于透露信息极为有限,因此仅在熟知《流浪地球》编年史的粉丝群体中引发了热议,唯一“出圈”的只有李雪健老师饱受争议的声音。
直到昨天,《流浪地球2》的主创才全员亮相,并透露了更多角色信息。然而,观众却并未等到新的预告片,剧情主线依然要靠粉丝们去努力解谜。对于没有读过原著,只看过第一部电影的普通观众来说,对于《流浪地球》的前传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依然没有概念。
如此看来,《流浪地球2》团队似乎是要把悬念留到最后一刻,他们也的确有这样做的资本。2019年时,流浪地球就是在几乎零宣发的情况下横空出世的,依靠“堪比好莱坞”的视觉特效,“带着地球走”的家国情怀刷新了人们对于中国科幻的认知,口碑持续发酵,创造了票房奇迹。
《流浪地球》也积累起了国民级的受众基数,不仅体现在上映期间破亿的观影人次,还有三年多以来更多观众的一再重刷,豆瓣上180万的评价人数超过了《阿凡达》《让子弹飞》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或许正因如此,才让《流浪地球2》毋需费心宣发,毋需在剧情、演员等方面调动观众的期待,毕竟《流浪地球》这个IP本身即是品质保证,可以吸引前作观众走进电影院。不仅如此,仅从预告片来看,当初号称给科幻工业化种下的“3000颗种子”,如今都已经发芽,必将刷新国产科幻的视效新高度。
然而,如今的电影市场相比《流浪地球》上映之时已经大不相同。情绪压抑已久的观众,更乐于在《独行月球》这样的科幻喜剧片中得到释放,而非去身临其境地感受冷峻残酷的末日场景。在主旋律大片家国叙事的轮番洗礼之后,观众更在乎个体的悲欢命运(《独行月球》中独孤月牺牲自己拯救人类的悲壮结局并未引发普遍共鸣)。由此观之,今日的观众还能否对《流浪地球2》怀抱疫情之前的那种的热情,可能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不仅如此,《流浪地球》将国人的“故土情结”尽情释放,底层人物的视角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代入感。从预告来看,《流浪地球2》侧重于表现灾难面前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方舟计划”与“移山计划”两种价值观路线的冲突,宏大叙事由第一部中的故事背景转为前景,能否在情感层引发观众的共鸣,也有待验证。
不要指望《流浪地球2》带活电影院
“虽然市场活力不够,但是蓄水池的水还是有一些的,电影消费者更注重演员口碑和演技。而且,大环境那么不景气,大制作才能大收益,而大制作也只有节假日才能撑得起,春节档是明年一年的风向标,如果风向标都不灵了,对一年的电影圈的打击是无与伦比的。”
正如这位知乎用户所言,在《阿凡达2》是否引进悬而未决的情况下,《流浪地球2》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救市”的重任。在电影市场日常表现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也唯有这样的大制作才有可能力挽狂澜。问题在于,如果《阿凡达2》无法如期上映,会有多少影院撑不到两个半月之后。“开张吃半年”的春节档票价节节攀升,会不会打击大众的观影热情?
《独行月球》热映之时,微博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热搜“独行月球为什么带不活电影院”,只因为它没有冲击业内人士期待的50亿票房。无论是《独行月球》还是《流浪地球2》,让任何一部电影担负“救市”使命,都会成为不堪承受之重。
回顾2019年春节档,《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新喜剧之王》《飞驰人生》等电影群雄争霸,《流浪地球》以黑马之姿杀出重围。然而,到了2023年春节档,这样共同烘托节日氛围的盛况已经不在,《满江红》《美人鱼2》《超能一家人》等都迟迟未能定档,仅靠《流浪地球2》一部片子恐怕独木难支。希望到时候不要再出现这样的热搜——“流浪地球2为什么带不活电影院”。
从观影人次来看,2022春节档电影票价的大幅上涨已经让进入电影院的人群大为减少,创下了2018年以来的新低。在目前疫情形势更为严峻,排片空空荡荡的情况之下,2023年春节档的观影人次恐怕会刷新近年来的新低,《流浪地球2》也几乎不可能超越第一部时的观影盛况。
中国科幻的大门还要靠《流浪地球》再开一次
“国内科幻电影这么几年归来仍是流浪地球……”正如《上海堡垒》上映时人们的戏言——《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如今,人们期待《流浪地球2》能重新打开这扇门。
“归来仍是流浪地球”的调侃显然是没把暑期档上映的两部科幻片《明日战记》《独行月球》放在眼中。在科幻迷群体看来,《明日战记》是披着机甲元素外衣的警匪片,《独行月球》则是缝合了经典科幻元素的喜剧片,似乎都不配贴上中国科幻的标签(更不用说票房口碑双扑,披着科幻外衣的儿童片《外太空的莫扎特》)。
这样的观众认知也凸显了中国科幻一直以来摆脱不掉的窘境——如何向观众证明自己是国产科幻,而不是好莱坞的学步者。刘慈欣作品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此,即为影视创作者打造了中式科幻的基底。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却依然只有一个刘慈欣,只有一部《流浪地球》。
随着大众观影热情的不断消退,连好莱坞都要依赖不断炒冷饭的IP续作,国内影院留给原创科幻电影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小,《流浪地球》当年的成功几乎不可能再重现。相比于科幻电影,剧集、动画更可能成为中国科幻的突破口。
迟迟未能定档的《三体》出现在了央视电视剧片单里,让期待已久的观众五味杂陈。相比于剧版,即将于12月3日上线的动画版《三体》给了观众更多信心。
从预告片来看,制作方艺画天开依然保持了国产动画的天花板级水准,然而过于浓重的《灵笼》既视感,让部分观众望而却步的3D建模画风(僵硬的面部表情很难让人情感代入),注定了动画很难有电影、真人剧集那样的受众规模。今年的高口碑科幻动画《黑门》,就因为门槛太高(不仅因为硬核剧情,也因为3D画风)而沦为小众的狂欢。
因此,《流浪地球》所打开的这扇中国科幻大门,可能还是要靠它自己亲手再打开一次。
*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