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2022年,折叠屏开始体验为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2年,折叠屏开始体验为王

2022年,折叠屏手机都在卷“体验”。

文|雷科技

今年 1 月,荣耀发布了 Magic V——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到了 11 月,荣耀 Magic Vs 折叠屏手机又来了。

一年发两次折叠屏,有这个必要吗?况且骁龙 8 Gen 2 刚刚发布,荣耀 Magic Vs 却只能搭载骁龙 8 Gen 1+。

不只是荣耀,预计在 12 月发布的 OPPO Find N2 以及竖屏折叠手机 Flip,也将搭载骁龙 8 Gen 1+。但对 OPPO 和荣耀来说,这不是重点,折叠屏手机现阶段的关键仍然在于「减重」。

在荣耀 Magic Vs 折叠屏手机的预热宣传中,反复强调「轻薄」和「长续航」,包括荣耀 CEO 赵明在预热视频中也着重宣传了这两个要点。

「长续航」对折叠屏手机的价值先按下不表,但「轻薄」已经是几乎整个行业的共识,典型的代表就是小米 MIX Fold 2 和华为 Mate Xs 2。前者在主流折叠屏(内折)方案中做到了 262g,折叠状态下厚度仅 11.2mm;后者选择了外折的方案,重量更是来到了 255g。

OPPO Find N2 据传重量甚至控制在了 240g 以下,而 iPhone 14 Pro Max 的重量正好就是 240g,这可能是折叠屏手机第一次比常规智能手机还轻。

与折叠屏手机「变轻」不同,2022 年整个折叠屏手机市场在持续「变重」。市场统计机构 CINNO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 72.3 万部,同比增长了 114%。另据公开报道,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均高于去年同期。

与之相反,整体的智能手机市场还在持续萎靡,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7113 万台,同比下降 11.9%。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荣耀和 vivo 在今年上半年分别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除了传闻「在做了」的苹果,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已经进入了折叠屏手机市场。

但对于折叠屏手机用户和整个行业,2022 年最核心的一个变化可能在软件上,尤其是从谷歌发布针对折叠屏和平板适配的 Android 12L,到微信的适配,软件生态的跟进要让折叠屏真正深入日常体验了。

手机寒冬的一朵奇葩

2015 年 9 月 10 月,苹果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比尔·格雷厄姆市政礼堂发布了 iPhone 6s,宣传口号是「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为此,一位远在广州的律师何干林将苹果告上了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何先生很不解 ,iPhone 6s外观基本没差异,技术参数上改进也很小,苹果哪来的勇气喊出「处处都不同」?

那一年,iPhone 销量达到了巅峰的 2.312 亿台,此后再也没能超越。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巅峰还要晚两年,到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 15.66 亿台,然后开始缓慢下降。

到今年,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双双下调订单,双十一期间更是卯足劲促销以避免过多的库存,整体经济环境的恶劣更是加重了手机行业的「寒意」,过去三个季度整个手机市场都在双位数下滑。

另一方面当智能手机接近「人手一部」的天花板,而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又延长至 36 个月,手机厂商就不得不面对消费者不换机的一个核心原因——产品创新。

重点还是屏幕。过去十几年,智能手机最核心的体验突破都汇集在屏幕之上。从这个角度看,比起 iPhone 6s,「处处都不同」更适合 2019 年的三星 Galaxy Fold。

2019 年 2 月 20 日,三星同样选择在比尔·格雷厄姆市政礼堂发布了 Galaxy Fold——搭载了一块 7.3 英寸的可折叠 AMOLOED 柔性屏,支持多应用同时显示;折叠状态下还有一块 4.6 英寸的外屏提供显示,应用会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无缝切换。不管对消费者、开发者,还是手机厂商,折叠屏手机的产品形态都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折叠屏手机的开局就是一场灾难,三星 Galaxy Fold 被首批拿到测试机的媒体曝出众多缺陷,问题集中在折叠屏最为核心的屏幕上。三星不得不将上市时间一推再推,直到当年 9 月 6 日才正式开售。华为 Mate X 在 2 月 24 日发布,也推迟到 11 月 15 日才终于发售。

但不管如何,从 2020 年开始,折叠屏手机开始以超过 300% 的增长速度「起飞」了。

据 Omdia 统计显示,到 2021 年年末全球折叠屏手机的累计出货量达到了 1150 万台,其中 2021 年全年出货量达到 900 万台,同比增长 309%。而据 Counterpoint 追踪预测,今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将从去年的 900 万台增长 73% 至 1600 万台。三星还要更乐观 ,认为今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000万台。

三星的乐观离不开自身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成功。到 2021 年年末,三星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超 1000 万台,占据了整个折叠屏手机市场的 88%,也是唯一一家折叠屏手机销量过千万的厂商。华为作为折叠屏手机市场第二大厂商,占据了 10% 的市场份额,累计销量过百万台。

可以说,至少截止 2021 年年末,三星和华为几乎占据了整个折叠屏手机市场,但其中很大一块原因在于他们推出折叠屏手机的时间要比其它厂商早。

现在整个手机市场都面临非常严重的销量下跌,折叠屏手机则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增长,同时还是手机寒冬下最能「增脂」的高端市场,各家手机厂商都不想放过。

vivo 和荣耀在今年上半年进入这个市场,OPPO Find N 实际也是去年年底才发布。小米倒是在去年 3 月就发布了 MIX Fold,但更像小米的「赶工之作」——硬件和系统都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马,导致不仅首发退单率高,市场口碑更是滑落谷底,口碑「翻身之作」小米 MIX Fold 2 则发布于今年 8 月。

据 CINNO Research 统计,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销量共计 72.3 万台,其中华为同比去年增长 95%,占市场份额 53.2%;三星同比增长 20%,占市场份额 20.5%;小米、vivo、OPPO 市场份额分别是 9%、7.7%、4.6%;荣耀和摩托罗拉仅有 3.1% 和 1.8%。

值得一提的是,摩托罗拉在 2020 年就借 razr 刀锋之名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走的是三星 Galaxy Z Flip 的竖屏折叠路线。

与大众印象不同,目前折叠屏手机市场占据主要销量的正是以三星 Galaxy Z Flip、华为 P50 Pocket 为代表的竖屏折叠手机,由于其时尚属性以及较低的售价,在女性市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包括 OPPO 即将在 12 月召开的发布会上也会发布一款竖屏折叠手机。但不管是品牌号召力还是产品力,联想和摩托罗拉都很难在脱颖而出。不过,受限于屏幕尺寸的不变,竖屏折叠无法满足更复杂的需求,注定无法成为主流。

而随着小米、vivo、OPPO、荣耀等厂商将更多目光聚焦到折叠屏手机,尤其当折叠屏手机又迎来新一轮变革,华为和三星的寡头格局很有可能被进一步打破。

硬件搭台

事实证明,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大屏,否则三星 Galaxy Note 不会一炮而红,iPhone 6 也不会成为史上最畅销的 iPhone。而随着屏幕越来越大,手机机身尺寸的增长到头了,于是有了从小米 MIX 开始的全面屏化。

与此前的大屏化不同,全面屏让手机屏幕变得更大,同时机身尺寸又没有明显的变化。手机厂商沿着这个方向做出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最终又都退回到了挖孔屏的产品形态。

但消费者对更大手机屏幕的需求并没有变,我们想要一边聊天一边浏览新闻;想要一边看攻略一边玩游戏;想要把文字/图片/文档直接拖拽到微信,甚至写 Word、做 PPT。

更复杂的消费需求和更多的应用场景,都在逼迫软件端和硬件端创造更好的设计和空间,小窗功能是纯软件端的努力,大屏则能带来更本质的变化。

可以说,智能手机屏幕的变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折叠屏技术的出现以及人类手掌握持的极限,让折叠屏手机成为了一种突破方向。

但就如一加创始人、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和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说,折叠屏需要先达到「实用」,不仅要提供常规智能手机所没有的大屏体验,还要保证基础的握持体验。

折叠屏手机早期最受诟病的地方就是像砖头——又厚又重,当握持都成了问题就更不能指望消费者的使用热情了。问题在于技术和成本,单单屏幕和铰链组件就占据了太多空间和重量,手机厂商还要尽量塞入旗舰级的硬件配置,以配合高端手机的产品定位和「超高端」的价格。

在 Find N 上,OPPO 的选择是退一步,让机身尺寸变小,配置一块 7.1 英寸的内屏和一块 5.49 英寸的外屏—— iPhone 13 mini 是 5.42 英寸。相比同期其他折叠屏手机,Find N 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都更小一些,换来的是更好的握持体验,外屏 18:9 的比例也让折叠状态下更接近常规智能手机的体验。

换言之,Find N 是在先保证折叠状态下「实用」的基础上,再扩展出大屏的使用体验,与此同时还将折叠屏手机的起售价格打到了 7699 元。

小米在产品定义上选了「轻薄」。MIX Fold 2 在很多方面做了优化和取舍,比如将屏幕的偏光片换成了滤光片,从而降低屏幕的厚度;采用更窄的铰链结构,代价是稍弱的抗折痕表现和较小的悬停角度;砍掉无线充电和 X 轴线性马达。

这些都换来了一款更轻更薄更便宜的折叠屏手机。小米 MIX Fold 2 展开状态下厚度仅有 5.4mm,折叠状态下厚度也不过 11.2mm,重量为 262g,就算将其作为一款常规旗舰机使用也没有问题。并且在最重要的屏幕上,MIX Fold 2 没有打半点折扣,统一采用三星 120Hz 顶级 OLED 屏幕。售价上,小米 MIX Fold 2 也进一步降到了 8999 元起。

华为 Mate Xs 2 同样主打轻薄,但在实现路径上截然不同。

华为 Mate Xs 2 采用了独一份的外折屏幕方案,最直接的好处是只有一块大屏,少掉的一块常规手机屏幕意味着更轻更薄的机身——最薄处 5.4mm,折叠下厚度 11.1mm,还有更少的屏幕成本。于此同时,华为 Mate Xs 2 的售价也从初代的 16999 元降到了 9999 元起。

除了折叠屏产业链技术成熟带来的集体成本下降,屏幕也是价格下探到万元的关键。根据东方财富证券的一份报告,折叠屏手机 BOM 物料成本中,主副屏组件就占据了超过 50%。

但之所以只有华为采取这套方案,很大程度上因为一个颇为致命的问题——抗摔性。智能手机的屏幕抗摔性一直是整个产业链不断努力的方向之一,即便如此,手机屏幕依然很「脆弱」,屏幕对折后在结构上还会更脆弱。

可以预见,外折屏幕方案依然会是手机厂商的主流选择,包括接下来登场的荣耀 Magic Vs 以及 OPPO Find N2。而据目前流出的信息,两款大屏折叠手机同样主打极致轻薄。

数码博主@i 冰宇宙爆料称,OPPO Find N2 主打轻薄,重量不到 240g,同时刘作虎也暗示 Find N2 采用了全新的材料。考虑到 Find N2 继续保持前代的长宽尺寸,除了新材料的替换,最大的优化应该将机身整体做薄,以达到「减重」的目的。

事实上到这就能明白,从去年底开始,手机厂商就不再埋头专注折叠屏手机的「长板」——大屏,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改善折叠屏手机的「短板」,也就是握持体验,即便是三星也在 Fold 4 上将重量降到 263g。

唯一的例外是 vivo X Fold/Fold+。

首先,手机厂商和消费者都希望折叠屏手机能做到保证握持体验,同时硬件又要是最顶级的配置,这也是折叠屏手机高定价应有的。但是先保证基本的握持体验,还是顶级的硬件配置,就考验厂商对消费市场的洞察和取舍了。

vivo 选择了与小米截然不同的方向,不仅在硬件上全面使用了顶级配置,甚至是在折叠屏手机普遍「降级」的影像配置上也做到了目前的天花板,代价则是 15mm 的厚度和 311g 的重量。

缺点是显然的,311g 的重量足以劝退很多潜在消费者,但 vivo 也打出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吸引更看重折叠屏硬件配置的高端手机消费者。这样的策略成功与否,还是要看后续的市场表现。

软件唱戏

就像在上文中提到的,我们想要更大的屏幕不只是在于「大屏」,本质上是大屏能满足更复杂的消费需求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理想情况下,大屏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比如微信和淘宝,可以同时和朋友「购物」;也可以实现一个应用的复杂功能设计,比如视频剪辑软件;还可以实现信息跨应用的流转,如图片和文档跨应用的拖拽。

但现实是,当折叠屏手机遇到第三方应用,大部分情况都是扑街。折叠屏的总体销量还不够大是一回事,各自为营的 Android 生态又是一回事。

今年 3 月,谷歌为 Android 12L 正式版单独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可以视作谷歌终于重视起折叠屏手机市场了。根据介绍,Android 12L 是为大尺寸屏幕与折叠屏设备设计,不仅重新改造了多任务和多窗口体验,系统 UI 也针对不同尺寸的大屏设备进行了适配,更重要的是面向开发者提供了响应式布局、平行视界等 API。

但 Android 12L 发布的时间点距离 Android 13 太近,以至于几乎没有厂商选择跟进。上半年发布的 vivo X Fold 也只是搭载 Android 12,去年底发布的 OPPO Find N 甚至直接跳过 Android 12L,直接开始适配 Android 13,只有三星宣布了基于 Android 12L 的 OneUI 4.0 更新计划。

不过谷歌发布 Android 12L 可能早就「志不在此」。伴随 Android 12L 的发布,谷歌陆续更新了针对大屏设备的开发标准文档、设计资源以及开发工具等,如果只是如此,真正响应的开发者恐怕寥寥无几。而一个专门适配折叠屏和大屏设备的 Android 12L,则是谷歌提供给开发者和手机厂商的试验场。

到 8 月的 Android 发布会上,谷歌宣布 Android 12L 的特性都将并入 Android 13。手机厂商和开发者终于可以往一个方向使劲了。

在此之前,手机厂商只能基于 Android 系统自行开发针对折叠屏的功能,比如平行视界、响应式布局等。问题是各家厂商太过分散,功能和提供的 API 都不尽相同,即使开发者看到了折叠屏手机在高端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不可能针对每一家厂商都进行一一适配。

越努力越尴尬。手机厂商在系统层面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和定制工作,不断改进多任务、多窗口等功能,但没有第三方开发者进入,整体的折叠屏生态就无从谈起。当然,手机厂商也尝试过从主流 Top 100 的应用下手,主动上门求合作,包括微信、网易云音乐、小红书等,甚至华为和 vivo 还做了 UI 自适应引擎,实际效果和应用范围依然太小。

整个 Android 生态,也只有谷歌能做到了。谷歌提供统一的 API 和设计规范开启之后,开发者也有了一个明确的适配目标,不需要针对各个手机厂商进行适配。

目前,谷歌旗下主要的应用都已经基本完成了折叠屏的适配,第三方跟进的也不少,在国内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淘宝和微信。这意味着所有折叠屏手机不需要专门适配,直接就能使用面向大屏交互优化的淘宝和微信。

前者是所有大屏设备的噩梦,不仅是 Android 平板,包括 iPadOS 也基本放弃适配,适配平行视界后才稍微能用。相比之下,微信针对折叠屏及平板做了较多的适配,不仅折叠和展开状态下自动改变应用布局,也支持了平行视界,可以分屏同时查看朋友圈和小程序,又或者聊天窗口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微信对折叠屏的适配,对于国内折叠屏用户都有极大的正面意义。

作为一款国民级应用,微信在国内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小程序生态的间接适配同样提高了折叠屏手机的日常使用体验。而微信的适配也直接拉开了常规手机与折叠屏手机在使用微信时的体验,遑论微信引起其他第三方应用的关注。

写在最后

手机不只是硬件,就像 iPhone 的成功还在于 iOS 和 App Store。折叠屏手机当然也是,脱离硬件或软件谈体验都是不切实际。

今天回顾折叠屏手机的短暂历史,会发现手机厂商从早期专注「大屏」的体验和宣传,已经逐渐过渡到对折叠屏的「短板」补足,开始从基础的日常握持体验出发,不断改善折叠屏手机的折痕、系统体验,以及搭载更多的顶级配置。

但手机厂商始终无法解决应用生态的问题,当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手机厂商在整个 Android 生态的位置决定了,市场份额如三星也始终无法主导开发者的生态。

不管如何,折叠屏手机发展了两年,谷歌总算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第三方应用开始适配折叠屏和平板设备,微信的适配,也是对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更是一剂强心针。

不过,国内手机厂商希望通过折叠屏手机抢占高端手机市场依然不容易,除了彼此之间的竞争,苹果依然是悬在所有厂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苹果在做折叠屏一点也不让人意外,然而谁也不知道苹果何时推出。但凭借对整个生态的控制力以及对开发者的号召力,苹果一旦入局势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应用生态的适配,届时折叠屏手机的市场必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2年,折叠屏开始体验为王

2022年,折叠屏手机都在卷“体验”。

文|雷科技

今年 1 月,荣耀发布了 Magic V——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到了 11 月,荣耀 Magic Vs 折叠屏手机又来了。

一年发两次折叠屏,有这个必要吗?况且骁龙 8 Gen 2 刚刚发布,荣耀 Magic Vs 却只能搭载骁龙 8 Gen 1+。

不只是荣耀,预计在 12 月发布的 OPPO Find N2 以及竖屏折叠手机 Flip,也将搭载骁龙 8 Gen 1+。但对 OPPO 和荣耀来说,这不是重点,折叠屏手机现阶段的关键仍然在于「减重」。

在荣耀 Magic Vs 折叠屏手机的预热宣传中,反复强调「轻薄」和「长续航」,包括荣耀 CEO 赵明在预热视频中也着重宣传了这两个要点。

「长续航」对折叠屏手机的价值先按下不表,但「轻薄」已经是几乎整个行业的共识,典型的代表就是小米 MIX Fold 2 和华为 Mate Xs 2。前者在主流折叠屏(内折)方案中做到了 262g,折叠状态下厚度仅 11.2mm;后者选择了外折的方案,重量更是来到了 255g。

OPPO Find N2 据传重量甚至控制在了 240g 以下,而 iPhone 14 Pro Max 的重量正好就是 240g,这可能是折叠屏手机第一次比常规智能手机还轻。

与折叠屏手机「变轻」不同,2022 年整个折叠屏手机市场在持续「变重」。市场统计机构 CINNO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 72.3 万部,同比增长了 114%。另据公开报道,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均高于去年同期。

与之相反,整体的智能手机市场还在持续萎靡,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7113 万台,同比下降 11.9%。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荣耀和 vivo 在今年上半年分别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除了传闻「在做了」的苹果,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已经进入了折叠屏手机市场。

但对于折叠屏手机用户和整个行业,2022 年最核心的一个变化可能在软件上,尤其是从谷歌发布针对折叠屏和平板适配的 Android 12L,到微信的适配,软件生态的跟进要让折叠屏真正深入日常体验了。

手机寒冬的一朵奇葩

2015 年 9 月 10 月,苹果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比尔·格雷厄姆市政礼堂发布了 iPhone 6s,宣传口号是「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为此,一位远在广州的律师何干林将苹果告上了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何先生很不解 ,iPhone 6s外观基本没差异,技术参数上改进也很小,苹果哪来的勇气喊出「处处都不同」?

那一年,iPhone 销量达到了巅峰的 2.312 亿台,此后再也没能超越。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巅峰还要晚两年,到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 15.66 亿台,然后开始缓慢下降。

到今年,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双双下调订单,双十一期间更是卯足劲促销以避免过多的库存,整体经济环境的恶劣更是加重了手机行业的「寒意」,过去三个季度整个手机市场都在双位数下滑。

另一方面当智能手机接近「人手一部」的天花板,而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又延长至 36 个月,手机厂商就不得不面对消费者不换机的一个核心原因——产品创新。

重点还是屏幕。过去十几年,智能手机最核心的体验突破都汇集在屏幕之上。从这个角度看,比起 iPhone 6s,「处处都不同」更适合 2019 年的三星 Galaxy Fold。

2019 年 2 月 20 日,三星同样选择在比尔·格雷厄姆市政礼堂发布了 Galaxy Fold——搭载了一块 7.3 英寸的可折叠 AMOLOED 柔性屏,支持多应用同时显示;折叠状态下还有一块 4.6 英寸的外屏提供显示,应用会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无缝切换。不管对消费者、开发者,还是手机厂商,折叠屏手机的产品形态都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折叠屏手机的开局就是一场灾难,三星 Galaxy Fold 被首批拿到测试机的媒体曝出众多缺陷,问题集中在折叠屏最为核心的屏幕上。三星不得不将上市时间一推再推,直到当年 9 月 6 日才正式开售。华为 Mate X 在 2 月 24 日发布,也推迟到 11 月 15 日才终于发售。

但不管如何,从 2020 年开始,折叠屏手机开始以超过 300% 的增长速度「起飞」了。

据 Omdia 统计显示,到 2021 年年末全球折叠屏手机的累计出货量达到了 1150 万台,其中 2021 年全年出货量达到 900 万台,同比增长 309%。而据 Counterpoint 追踪预测,今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将从去年的 900 万台增长 73% 至 1600 万台。三星还要更乐观 ,认为今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000万台。

三星的乐观离不开自身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成功。到 2021 年年末,三星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超 1000 万台,占据了整个折叠屏手机市场的 88%,也是唯一一家折叠屏手机销量过千万的厂商。华为作为折叠屏手机市场第二大厂商,占据了 10% 的市场份额,累计销量过百万台。

可以说,至少截止 2021 年年末,三星和华为几乎占据了整个折叠屏手机市场,但其中很大一块原因在于他们推出折叠屏手机的时间要比其它厂商早。

现在整个手机市场都面临非常严重的销量下跌,折叠屏手机则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增长,同时还是手机寒冬下最能「增脂」的高端市场,各家手机厂商都不想放过。

vivo 和荣耀在今年上半年进入这个市场,OPPO Find N 实际也是去年年底才发布。小米倒是在去年 3 月就发布了 MIX Fold,但更像小米的「赶工之作」——硬件和系统都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马,导致不仅首发退单率高,市场口碑更是滑落谷底,口碑「翻身之作」小米 MIX Fold 2 则发布于今年 8 月。

据 CINNO Research 统计,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销量共计 72.3 万台,其中华为同比去年增长 95%,占市场份额 53.2%;三星同比增长 20%,占市场份额 20.5%;小米、vivo、OPPO 市场份额分别是 9%、7.7%、4.6%;荣耀和摩托罗拉仅有 3.1% 和 1.8%。

值得一提的是,摩托罗拉在 2020 年就借 razr 刀锋之名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走的是三星 Galaxy Z Flip 的竖屏折叠路线。

与大众印象不同,目前折叠屏手机市场占据主要销量的正是以三星 Galaxy Z Flip、华为 P50 Pocket 为代表的竖屏折叠手机,由于其时尚属性以及较低的售价,在女性市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包括 OPPO 即将在 12 月召开的发布会上也会发布一款竖屏折叠手机。但不管是品牌号召力还是产品力,联想和摩托罗拉都很难在脱颖而出。不过,受限于屏幕尺寸的不变,竖屏折叠无法满足更复杂的需求,注定无法成为主流。

而随着小米、vivo、OPPO、荣耀等厂商将更多目光聚焦到折叠屏手机,尤其当折叠屏手机又迎来新一轮变革,华为和三星的寡头格局很有可能被进一步打破。

硬件搭台

事实证明,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大屏,否则三星 Galaxy Note 不会一炮而红,iPhone 6 也不会成为史上最畅销的 iPhone。而随着屏幕越来越大,手机机身尺寸的增长到头了,于是有了从小米 MIX 开始的全面屏化。

与此前的大屏化不同,全面屏让手机屏幕变得更大,同时机身尺寸又没有明显的变化。手机厂商沿着这个方向做出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最终又都退回到了挖孔屏的产品形态。

但消费者对更大手机屏幕的需求并没有变,我们想要一边聊天一边浏览新闻;想要一边看攻略一边玩游戏;想要把文字/图片/文档直接拖拽到微信,甚至写 Word、做 PPT。

更复杂的消费需求和更多的应用场景,都在逼迫软件端和硬件端创造更好的设计和空间,小窗功能是纯软件端的努力,大屏则能带来更本质的变化。

可以说,智能手机屏幕的变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折叠屏技术的出现以及人类手掌握持的极限,让折叠屏手机成为了一种突破方向。

但就如一加创始人、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和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说,折叠屏需要先达到「实用」,不仅要提供常规智能手机所没有的大屏体验,还要保证基础的握持体验。

折叠屏手机早期最受诟病的地方就是像砖头——又厚又重,当握持都成了问题就更不能指望消费者的使用热情了。问题在于技术和成本,单单屏幕和铰链组件就占据了太多空间和重量,手机厂商还要尽量塞入旗舰级的硬件配置,以配合高端手机的产品定位和「超高端」的价格。

在 Find N 上,OPPO 的选择是退一步,让机身尺寸变小,配置一块 7.1 英寸的内屏和一块 5.49 英寸的外屏—— iPhone 13 mini 是 5.42 英寸。相比同期其他折叠屏手机,Find N 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都更小一些,换来的是更好的握持体验,外屏 18:9 的比例也让折叠状态下更接近常规智能手机的体验。

换言之,Find N 是在先保证折叠状态下「实用」的基础上,再扩展出大屏的使用体验,与此同时还将折叠屏手机的起售价格打到了 7699 元。

小米在产品定义上选了「轻薄」。MIX Fold 2 在很多方面做了优化和取舍,比如将屏幕的偏光片换成了滤光片,从而降低屏幕的厚度;采用更窄的铰链结构,代价是稍弱的抗折痕表现和较小的悬停角度;砍掉无线充电和 X 轴线性马达。

这些都换来了一款更轻更薄更便宜的折叠屏手机。小米 MIX Fold 2 展开状态下厚度仅有 5.4mm,折叠状态下厚度也不过 11.2mm,重量为 262g,就算将其作为一款常规旗舰机使用也没有问题。并且在最重要的屏幕上,MIX Fold 2 没有打半点折扣,统一采用三星 120Hz 顶级 OLED 屏幕。售价上,小米 MIX Fold 2 也进一步降到了 8999 元起。

华为 Mate Xs 2 同样主打轻薄,但在实现路径上截然不同。

华为 Mate Xs 2 采用了独一份的外折屏幕方案,最直接的好处是只有一块大屏,少掉的一块常规手机屏幕意味着更轻更薄的机身——最薄处 5.4mm,折叠下厚度 11.1mm,还有更少的屏幕成本。于此同时,华为 Mate Xs 2 的售价也从初代的 16999 元降到了 9999 元起。

除了折叠屏产业链技术成熟带来的集体成本下降,屏幕也是价格下探到万元的关键。根据东方财富证券的一份报告,折叠屏手机 BOM 物料成本中,主副屏组件就占据了超过 50%。

但之所以只有华为采取这套方案,很大程度上因为一个颇为致命的问题——抗摔性。智能手机的屏幕抗摔性一直是整个产业链不断努力的方向之一,即便如此,手机屏幕依然很「脆弱」,屏幕对折后在结构上还会更脆弱。

可以预见,外折屏幕方案依然会是手机厂商的主流选择,包括接下来登场的荣耀 Magic Vs 以及 OPPO Find N2。而据目前流出的信息,两款大屏折叠手机同样主打极致轻薄。

数码博主@i 冰宇宙爆料称,OPPO Find N2 主打轻薄,重量不到 240g,同时刘作虎也暗示 Find N2 采用了全新的材料。考虑到 Find N2 继续保持前代的长宽尺寸,除了新材料的替换,最大的优化应该将机身整体做薄,以达到「减重」的目的。

事实上到这就能明白,从去年底开始,手机厂商就不再埋头专注折叠屏手机的「长板」——大屏,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改善折叠屏手机的「短板」,也就是握持体验,即便是三星也在 Fold 4 上将重量降到 263g。

唯一的例外是 vivo X Fold/Fold+。

首先,手机厂商和消费者都希望折叠屏手机能做到保证握持体验,同时硬件又要是最顶级的配置,这也是折叠屏手机高定价应有的。但是先保证基本的握持体验,还是顶级的硬件配置,就考验厂商对消费市场的洞察和取舍了。

vivo 选择了与小米截然不同的方向,不仅在硬件上全面使用了顶级配置,甚至是在折叠屏手机普遍「降级」的影像配置上也做到了目前的天花板,代价则是 15mm 的厚度和 311g 的重量。

缺点是显然的,311g 的重量足以劝退很多潜在消费者,但 vivo 也打出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吸引更看重折叠屏硬件配置的高端手机消费者。这样的策略成功与否,还是要看后续的市场表现。

软件唱戏

就像在上文中提到的,我们想要更大的屏幕不只是在于「大屏」,本质上是大屏能满足更复杂的消费需求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理想情况下,大屏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比如微信和淘宝,可以同时和朋友「购物」;也可以实现一个应用的复杂功能设计,比如视频剪辑软件;还可以实现信息跨应用的流转,如图片和文档跨应用的拖拽。

但现实是,当折叠屏手机遇到第三方应用,大部分情况都是扑街。折叠屏的总体销量还不够大是一回事,各自为营的 Android 生态又是一回事。

今年 3 月,谷歌为 Android 12L 正式版单独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可以视作谷歌终于重视起折叠屏手机市场了。根据介绍,Android 12L 是为大尺寸屏幕与折叠屏设备设计,不仅重新改造了多任务和多窗口体验,系统 UI 也针对不同尺寸的大屏设备进行了适配,更重要的是面向开发者提供了响应式布局、平行视界等 API。

但 Android 12L 发布的时间点距离 Android 13 太近,以至于几乎没有厂商选择跟进。上半年发布的 vivo X Fold 也只是搭载 Android 12,去年底发布的 OPPO Find N 甚至直接跳过 Android 12L,直接开始适配 Android 13,只有三星宣布了基于 Android 12L 的 OneUI 4.0 更新计划。

不过谷歌发布 Android 12L 可能早就「志不在此」。伴随 Android 12L 的发布,谷歌陆续更新了针对大屏设备的开发标准文档、设计资源以及开发工具等,如果只是如此,真正响应的开发者恐怕寥寥无几。而一个专门适配折叠屏和大屏设备的 Android 12L,则是谷歌提供给开发者和手机厂商的试验场。

到 8 月的 Android 发布会上,谷歌宣布 Android 12L 的特性都将并入 Android 13。手机厂商和开发者终于可以往一个方向使劲了。

在此之前,手机厂商只能基于 Android 系统自行开发针对折叠屏的功能,比如平行视界、响应式布局等。问题是各家厂商太过分散,功能和提供的 API 都不尽相同,即使开发者看到了折叠屏手机在高端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不可能针对每一家厂商都进行一一适配。

越努力越尴尬。手机厂商在系统层面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和定制工作,不断改进多任务、多窗口等功能,但没有第三方开发者进入,整体的折叠屏生态就无从谈起。当然,手机厂商也尝试过从主流 Top 100 的应用下手,主动上门求合作,包括微信、网易云音乐、小红书等,甚至华为和 vivo 还做了 UI 自适应引擎,实际效果和应用范围依然太小。

整个 Android 生态,也只有谷歌能做到了。谷歌提供统一的 API 和设计规范开启之后,开发者也有了一个明确的适配目标,不需要针对各个手机厂商进行适配。

目前,谷歌旗下主要的应用都已经基本完成了折叠屏的适配,第三方跟进的也不少,在国内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淘宝和微信。这意味着所有折叠屏手机不需要专门适配,直接就能使用面向大屏交互优化的淘宝和微信。

前者是所有大屏设备的噩梦,不仅是 Android 平板,包括 iPadOS 也基本放弃适配,适配平行视界后才稍微能用。相比之下,微信针对折叠屏及平板做了较多的适配,不仅折叠和展开状态下自动改变应用布局,也支持了平行视界,可以分屏同时查看朋友圈和小程序,又或者聊天窗口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微信对折叠屏的适配,对于国内折叠屏用户都有极大的正面意义。

作为一款国民级应用,微信在国内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小程序生态的间接适配同样提高了折叠屏手机的日常使用体验。而微信的适配也直接拉开了常规手机与折叠屏手机在使用微信时的体验,遑论微信引起其他第三方应用的关注。

写在最后

手机不只是硬件,就像 iPhone 的成功还在于 iOS 和 App Store。折叠屏手机当然也是,脱离硬件或软件谈体验都是不切实际。

今天回顾折叠屏手机的短暂历史,会发现手机厂商从早期专注「大屏」的体验和宣传,已经逐渐过渡到对折叠屏的「短板」补足,开始从基础的日常握持体验出发,不断改善折叠屏手机的折痕、系统体验,以及搭载更多的顶级配置。

但手机厂商始终无法解决应用生态的问题,当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手机厂商在整个 Android 生态的位置决定了,市场份额如三星也始终无法主导开发者的生态。

不管如何,折叠屏手机发展了两年,谷歌总算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第三方应用开始适配折叠屏和平板设备,微信的适配,也是对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更是一剂强心针。

不过,国内手机厂商希望通过折叠屏手机抢占高端手机市场依然不容易,除了彼此之间的竞争,苹果依然是悬在所有厂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苹果在做折叠屏一点也不让人意外,然而谁也不知道苹果何时推出。但凭借对整个生态的控制力以及对开发者的号召力,苹果一旦入局势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应用生态的适配,届时折叠屏手机的市场必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