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下一个“PD-1”,可能会在减肥领域出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下一个“PD-1”,可能会在减肥领域出现

在这个时代,一个新机制的“减肥药”,总能俘获人心。

文|氨基观察

如今,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早已无需担忧任何营养不足的可能性;相反,营养过剩带来的肥胖问题,变得像疾病一样不被欢迎,甚至不被接受。

在肥胖,甚至根本谈不上肥胖人群的焦虑促使下,任何与“减肥”相关的保健品或药物,都有着极为庞大的市场。

“司美格鲁肽”——过去一年最火的减肥药,借着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软件,热度迅速扩散开来。

市场对“司美格鲁肽”的需求程度,甚至超出了诺和诺德的预期。

2022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额已超过15亿元,这还是在诺和诺德限制院外市场供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在这个时代,一个新机制的“减肥药”,总能俘获人心。

随着“司美格鲁肽”的走红,资本市场对“司美格鲁肽”同类机制药物的期望值,也在逐渐攀升。

不少投资者甚至预测,这将是一个类似于PD-1的“超级赛道”。

/ 01 /打针就能瘦的减肥神药

“司美格鲁肽”之所以火遍全网,奥秘在于其降重效果经得起考验。

作为一种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的作用是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GLP-1。

GLP-1是人胰高血糖素基因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广泛存在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可以促进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起到降低血糖的功效。

当然,减肥不是因为GLP-1让胰岛素分泌过多、能量消耗加快,而是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的食欲和延缓胃排空。

简单来说,GLP-1受体激动剂最终能够能够让人不容易感到饿,吃得少了,体重自然就会下降。

基于明确的减肥机制,“司美格鲁肽”展现了极为强大的减重效果。

根据其III期阶段临床数据,在不同群体中给药68周,减重比例在10.6%—18.2%之间。在这期间,受试者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司美格鲁肽”,并不需要进行其它减重措施。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你体重为70kg,一年半时间至少能够瘦掉14斤;运气好的情况下大概能减重30斤左右。

正是基于这一数据,“司美格鲁肽”于2021年6月获FDA批准,用于慢性体重管理。也正是因为超强的减重效果,“司美格鲁肽”在国内备受追捧。

/ 02 /处方药变成了医美产品

当然,“司美格鲁肽”能够大火,本质是因为其“出圈”了。

从性质上来说,“司美格鲁肽”是一款处方药,只有特定人群才有资格使用,具体特征为:

肥胖(BMI≥30kg/m2)或超重(BMI≥27kg/m2)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

BMI指数的计算方式,是将一个人的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若以超重结果计算,一名身高1.7m的成人,只有体重在超过78KG的时候才能够拿到医生开具的处方。

由于“司美格鲁肽”受众大多为女性群体,所以受众群体规模相对有限。毕竟,在身高只有1.7m的情况下,体重超过78KG的成人女性并不多见。

实际上,即便是国内符合体重的人群,目前也拿不到“司美格鲁肽”的处方。因为,“司美格鲁肽”在国内仅能用于降糖药使用,而减重适应症尚未获批。

不过,总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关注体重,不是为了健康,却比健康更焦虑。这一因素,促使她们无时无刻地搜索和减重相关的一切信息,寻找更新、更简单的“解药”。

“司美格鲁肽”就是这样火起来的。各类营销号们打着“躺着减肥”的标语,让管不住嘴的人对此充满了期待。

从微博到小红书,不断有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打卡之旅,让更多的减肥爱好者们走上拔草之旅。

她们涌进医院的内分泌代谢科,主诉自己有糖尿病,并且她们比医生更清楚自己需要的处方药——“司美格鲁肽”。

在超适应症使用的情况下,“司美格鲁肽”彻底从临床用药变成了医美产品。这也使得“司美格鲁肽”的商业化逻辑,彻底发生了改变。

2021年,诺和诺德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糖尿病治疗的情况下,销售额合计不过17.86亿元,司美格鲁肽更是只有2.93亿元。

但在消费出圈的2022年,“司美格鲁肽”前三季度销售额已达15.36亿元。中国减肥药市场的天花板,或许会超乎诺和诺德想象。

/ 03 /一触即发的大战

不过,“躺着”就能减肥的市场有多大,竞争就有多激烈。

面对诱人的市场,国内企业没有缺席。目前,包括华东医药、信达生物、恒瑞医药、东阳光药、鸿运华宁、爱美客、甘李药业等多家企业入局,大战一触即发。

率先占得国产替代先机的,是华东医药和仁会生物,目前两家公司的GLP-1受体激动剂降重适应症均已提交上市申请。

但是,在这一领域,短暂的先发优势,或许并没有太大意义。GLP-1受体激动剂降重适应症的竞争,取决于产品的依从性和疗效。

体现依从性的,是产品的注射频次。“司美格鲁肽”只需一周注射一次,而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需要一日注射一次,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则是一日注射三次,堪比缝纫机。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注射频次的差距,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商业化前景。实际上,一周注射一次的产品也不保险,因为“司美格鲁肽”已经推出了口服药。

影响疗效的关键,则在于产品机制。GLP-1受体激动剂的技术竞赛,已经不局限于同维度竞争,针对多个靶点的多重激动剂正在发起降维攻击。

比如,礼来已经获FDA批准上市的GIP/GLP-1双重受体激动剂Tirzepatide,已将降重效果提到了20%以上。

安进的AMG133,则是展现了更强战斗力的潜力,3个月即能减重14.5%;作为对比,“司美格鲁肽”同期减重效果仅有6%左右,差距显而易见。

着眼长期,在这场肥胖症战役中,只有兼顾“依从性+疗效”的产品才能夺得战略至高点。脱颖而出的答案早已写下,只看药企如何靠实力取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下一个“PD-1”,可能会在减肥领域出现

在这个时代,一个新机制的“减肥药”,总能俘获人心。

文|氨基观察

如今,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早已无需担忧任何营养不足的可能性;相反,营养过剩带来的肥胖问题,变得像疾病一样不被欢迎,甚至不被接受。

在肥胖,甚至根本谈不上肥胖人群的焦虑促使下,任何与“减肥”相关的保健品或药物,都有着极为庞大的市场。

“司美格鲁肽”——过去一年最火的减肥药,借着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软件,热度迅速扩散开来。

市场对“司美格鲁肽”的需求程度,甚至超出了诺和诺德的预期。

2022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额已超过15亿元,这还是在诺和诺德限制院外市场供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在这个时代,一个新机制的“减肥药”,总能俘获人心。

随着“司美格鲁肽”的走红,资本市场对“司美格鲁肽”同类机制药物的期望值,也在逐渐攀升。

不少投资者甚至预测,这将是一个类似于PD-1的“超级赛道”。

/ 01 /打针就能瘦的减肥神药

“司美格鲁肽”之所以火遍全网,奥秘在于其降重效果经得起考验。

作为一种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的作用是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GLP-1。

GLP-1是人胰高血糖素基因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广泛存在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可以促进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起到降低血糖的功效。

当然,减肥不是因为GLP-1让胰岛素分泌过多、能量消耗加快,而是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的食欲和延缓胃排空。

简单来说,GLP-1受体激动剂最终能够能够让人不容易感到饿,吃得少了,体重自然就会下降。

基于明确的减肥机制,“司美格鲁肽”展现了极为强大的减重效果。

根据其III期阶段临床数据,在不同群体中给药68周,减重比例在10.6%—18.2%之间。在这期间,受试者只需每周注射一次“司美格鲁肽”,并不需要进行其它减重措施。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你体重为70kg,一年半时间至少能够瘦掉14斤;运气好的情况下大概能减重30斤左右。

正是基于这一数据,“司美格鲁肽”于2021年6月获FDA批准,用于慢性体重管理。也正是因为超强的减重效果,“司美格鲁肽”在国内备受追捧。

/ 02 /处方药变成了医美产品

当然,“司美格鲁肽”能够大火,本质是因为其“出圈”了。

从性质上来说,“司美格鲁肽”是一款处方药,只有特定人群才有资格使用,具体特征为:

肥胖(BMI≥30kg/m2)或超重(BMI≥27kg/m2)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

BMI指数的计算方式,是将一个人的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若以超重结果计算,一名身高1.7m的成人,只有体重在超过78KG的时候才能够拿到医生开具的处方。

由于“司美格鲁肽”受众大多为女性群体,所以受众群体规模相对有限。毕竟,在身高只有1.7m的情况下,体重超过78KG的成人女性并不多见。

实际上,即便是国内符合体重的人群,目前也拿不到“司美格鲁肽”的处方。因为,“司美格鲁肽”在国内仅能用于降糖药使用,而减重适应症尚未获批。

不过,总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关注体重,不是为了健康,却比健康更焦虑。这一因素,促使她们无时无刻地搜索和减重相关的一切信息,寻找更新、更简单的“解药”。

“司美格鲁肽”就是这样火起来的。各类营销号们打着“躺着减肥”的标语,让管不住嘴的人对此充满了期待。

从微博到小红书,不断有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打卡之旅,让更多的减肥爱好者们走上拔草之旅。

她们涌进医院的内分泌代谢科,主诉自己有糖尿病,并且她们比医生更清楚自己需要的处方药——“司美格鲁肽”。

在超适应症使用的情况下,“司美格鲁肽”彻底从临床用药变成了医美产品。这也使得“司美格鲁肽”的商业化逻辑,彻底发生了改变。

2021年,诺和诺德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糖尿病治疗的情况下,销售额合计不过17.86亿元,司美格鲁肽更是只有2.93亿元。

但在消费出圈的2022年,“司美格鲁肽”前三季度销售额已达15.36亿元。中国减肥药市场的天花板,或许会超乎诺和诺德想象。

/ 03 /一触即发的大战

不过,“躺着”就能减肥的市场有多大,竞争就有多激烈。

面对诱人的市场,国内企业没有缺席。目前,包括华东医药、信达生物、恒瑞医药、东阳光药、鸿运华宁、爱美客、甘李药业等多家企业入局,大战一触即发。

率先占得国产替代先机的,是华东医药和仁会生物,目前两家公司的GLP-1受体激动剂降重适应症均已提交上市申请。

但是,在这一领域,短暂的先发优势,或许并没有太大意义。GLP-1受体激动剂降重适应症的竞争,取决于产品的依从性和疗效。

体现依从性的,是产品的注射频次。“司美格鲁肽”只需一周注射一次,而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需要一日注射一次,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则是一日注射三次,堪比缝纫机。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注射频次的差距,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商业化前景。实际上,一周注射一次的产品也不保险,因为“司美格鲁肽”已经推出了口服药。

影响疗效的关键,则在于产品机制。GLP-1受体激动剂的技术竞赛,已经不局限于同维度竞争,针对多个靶点的多重激动剂正在发起降维攻击。

比如,礼来已经获FDA批准上市的GIP/GLP-1双重受体激动剂Tirzepatide,已将降重效果提到了20%以上。

安进的AMG133,则是展现了更强战斗力的潜力,3个月即能减重14.5%;作为对比,“司美格鲁肽”同期减重效果仅有6%左右,差距显而易见。

着眼长期,在这场肥胖症战役中,只有兼顾“依从性+疗效”的产品才能夺得战略至高点。脱颖而出的答案早已写下,只看药企如何靠实力取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