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节点财经 三生
“专业酿酒,业余耍酷。”这条江小白公众号的简介,无形中透露出这家白酒品牌与众多传统老大哥的不同之处。
2012年创立以来,十年时间,江小白凭借新颖的营销方式,数年时间,营收一度突破30亿元,成为白酒行业的一匹黑马。但是,随着疫情到来以及营销势能的减弱,近年来,江小白遇到了发展瓶颈,品牌影响力式微,裁员风波却闹得全网皆知。
面对这种局面,近期,江小白祭出大动作。
其一,江小白旗下酒厂“江记酒庄”引入重庆国资10亿元战略投资;其二,签下毛不易担任首位品牌代言人。不难发现,江小白并不甘于就此沉沦,仍在为重新崛起做着准备。
1、江小白最拿手的营销还管用吗?
2、江小白“难喝”的口碑能不能逆转?
3、酒业竞争中,江小白如何突围?
带着这三个问题,本文将展开下面的内容。
营销,不是万能药
2012年,白酒“黄金十年”的最后时期。此后因为“塑化剂事件”与政策改变,白酒行业进入寒冬。正是在这一年,在金六福工作多年的陶石泉创立了江小白,逆势入场。
在很多人眼中,江小白堪称“最会做营销的酒企”,各种扎心文案层出不穷,一上市就火爆全网,打开了知名度。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主要源自陶石泉对江小白的定位,那就是年轻人市场。
彼时,主流白酒厂商对年轻人市场并未发力,“年轻人不喝白酒”的论调盛行,白酒与年轻人之间似乎泾渭分明。江小白正是切中这一市场空白。
对于年轻人来说,江小白充满文艺味道的营销文案很有传播性,产品快速打开了销路,第一年营收就超过5000万元。
此后,江小白一路开挂。2014年,江小白销售额突破1亿元;2017年,销售额飙升至10亿元;2018年,突破20亿元;2019年,达到30亿元。
在此期间,2013年,陶石泉荣获年度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人物奖,江小白微博也被新浪评为“2013年度重庆最赞微营销案例”。2017年以前,江小白所获得的品牌荣誉,几乎都是营销类荣誉。
所以,说江小白最会做营销并不为过。而在此期间,江小白也获得了资本的高度关注。
2015年,江小白完成了IDG资本、天图资本、高瓴资本等顶尖投资机构领衔的A轮融资;2017年,其又获得黑蚁资本领投的B轮融资;2020年,江小白完成C轮融资。
一切似乎都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江小白正在创造一个奇迹。但是,面对一家开局就顺风顺水的初创企业,还是要多一些耐心。最近几年,随着疫情以及消费者对“江式青春文学”的审美疲劳,江小白开始陷入增长困境,不复往日风光。
就是从2020年开始,江小白没有再披露销售额等相关业绩数据。此后,关于江小白增长陷入困境的消息不断。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江小白在小瓶酒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20%,暴跌至0.5%。
2021年初,市场传言江小白裁撤了整个北京公关团队。对此,江小白予以否认。当年3月29日,陶石泉在其个人公众号发表《10年,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否认了此前媒体关于“江小白裁撤整个北京团队”的传言。
同时,陶石泉也承认:创业十年,小白依然很小白。
江小白陷入增长困境,当然离不开疫情的冲击。而对比其它白酒品牌可以发现,无论是“茅五泸”还是汾酒、洋河等,大部分都保持了相当可观的增长。
江小白之所以“最受伤”,首先在于疫情之下,其主打的小聚小饮的消费场景被严重削弱。早期江小白为了发展线下渠道,与小餐馆、夫妻店、便利店等进行了深度绑定,还曾借力雪花啤酒的渠道进行铺货,而线上环节则相对薄弱。这样的布局,在疫情之下弱点被加倍放大。
其次,江小白赖以成名的营销方式,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时间后,正逐渐失去对年轻人市场的把控。当年被江小白打动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步入中年,对白酒的感知发生了改变。而在新一代年轻人眼中,江小白的营销或许已落入俗套。
表面看起来,江小白确实被困在了疫情和营销的困局中。但是,这只是江小白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也许是最重要的一面,就是产品。
说白了,就是“难喝”。
“难喝”要怪谁?
虽说白酒产品酱香、浓香、清香、兼香等口味众多,消费者也是各有所好,并不一定能分出个高低贵贱。但关于江小白的“难喝”,声调却是罕见的高。
这一点,江小白通过自嘲的方式,也有所表露。
2021年底,江小白官微连发100条“自嘲”式声明,再一次登上热搜。其中一条就有:“有网友说,狗都不喝江小白,我们同意”。江小白十周年时,在陶石泉的抖音直播中,下方评论有不少声音直指江小白“难喝”。
从产品本身来说,很多消费者不买江小白的账,也有情可原。
江小白产自重庆江津,江津白酒属于典型的川派小曲清香型。这个品类的白酒特点是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保留了很多黄酒酿造工艺。
很多人将江小白“难喝”的原因归咎于酒精勾兑,更可能是误解。因为其产能足够供应市场需求。如果真是勾兑酒,口味调整更容易,反而更容易迎合消费者。
江小白被认为“难喝”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白酒市场中,小曲清香型这一品类本身属于小众,受众面很窄。试想,清香型老大山西汾酒才有15%左右的市场份额,且汾酒属于更为传统的大曲清香。
进一步来看,市面上常见的白酒品牌,绝大多数都是大曲发酵品类。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也都基本习惯了大曲的口味,感觉江小白味道怪异,甚至难喝,并不奇怪。
换个角度来说,其实并不是江小白真的“难喝”,而是口味过于小众,不能适应人数更多的大众市场。
但是,江小白显然也不能怪消费者不够“懂我”,因为用一个小众口味的产品去打全国大市场,出发之前,自己就已经埋下这颗“雷”。
当然,对于白酒产品来说,“难喝”并不是致命伤。酱香酒的味道,同样有很多人喝不习惯,但这并不影响茅台乃至整个酱香赛道的高速发展。因为酱香酒经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市场教育,已经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了深厚的基础。
所以,江小白想要在口味上征服消费者,还要保持长期的耐心。
此外,抛开口味这一产品属性,白酒还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甚至后者的重要性更强。江小白在这一方面更没有办法讨到便宜。
益普索《2021中国白酒消费洞察白皮书》研究发现,国内近80%的白酒消费发生在聚会、应酬等场景下。疫情到来后,送礼、宴席等刚性需求受影响较小,而商务招待、日常聚饮等弹性消费更容易受到冲击。
对于江小白来说,后者正是其主要消费场景,而送礼、宴席等场景,以江小白的品牌力,目前仍很难拥有一席之地。
有消费者曾吐槽说,自己买了几箱江小白,送礼拿不出手,收藏也没有价值,只能留着自己慢慢消化。
其实,2016年白酒行业开启新一轮增长以来,整体产量处于下滑状态,而支撑白酒行业持续增长的,是高端、次高端这一赛道。
目前,一瓶100ml的江小白价格在20元左右,一斤的价格大概在100元。这一价格带产品众多,竞争激烈,但距离高端甚至次高端都还有很大的距离。
那么,面对产品和品牌的多重问题,江小白该如何突围呢?
向何处突围?
对于江小白来说,在产品端打开缺口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着白酒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在江小白最拿手的小瓶酒领域,传统酒企也在纷纷入局。比如,五粮液推出了歪嘴酒、洋河股份有洋小二、泸州老窖有泸小二、汾酒推出了老坛小酒、郎酒集团有小郎酒,以及牛栏山二锅头等对手。江小白也认识到了产品端的局限性,不断推出新品。
2019年江小白推出梅见青梅酒系列;2020年,江小白推出果立方系列。这两种产品都是迎合了近年来流行的水果口味,销售情况不错。比如梅见在2020年和2021年的天猫“618”和“双11”果酒类销售中,排名第一。去年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
2021年,江小白在产品端也有所突破,推出了对标传统中端白酒的52度金盖酒。在陶石泉的定义中,“金盖”江小白是江小白“下一个10年”的重要产品。此外,“江小白401”也2021年推出的新品。
不难发现,面对产品端的瓶颈,江小白的策略是打破此前的单品布局,通过多元化来开辟更广的市场空间,通过新的产品来改善品牌口碑。
目前,这一策略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此前江小白推出的几款新品,虽然口味上有所改善,小酌微醺的果酒比辛辣的白酒更受欢迎,但并没有出现期待中撑起大局的爆款产品。
所以,未来江小白想要在白酒市场长期保持竞争力,还需要加大投入。对于仍未上市的江小白来说,此次重庆国资的10亿元战略投资,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及时的输血。
客观上来说,虽然江小白近年来市场表现不佳,但在知名度上,可以说是酒企中少有的全国性品牌。不久前,江小白首次官宣了品牌代言人毛不易,在营销方式上,也开始寻求新的方式。凭借毛不易的流量加持,未来江小白系列产品在线上的销售有望得到提升,以弥补此前线上渠道不足的问题。
不难感受到,经历过几年的低迷之后,江小白在产品、营销等方面都在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低度果酒的门槛不高,同质化比较严重,未来这个赛道可能陷入严重的内卷。相比江小白,很多后起的网红品牌,在营销玩法上套路也玩得很溜。比如江湖乖乖的盲盒玩法、冰青推出的“冰小青”等,对年轻人市场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此外,正如挑战者创投管理合伙人周华所说,“消费行业是一项需要长期累积、长期耕耘、长期培养的事业,短时间内资本大量涌入无法催生消费行业迅速蓬勃发展。”江小白虽然获得了国资加持,但想要在大消费领域长期发展,仍然需要持续深耕。
目前,随着江小白一连串的大动作,关于其上市的传闻又起。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入局已超过5年,何时上市,恐怕机构们也很关心。
总之,未来江小白能不能重塑辉煌,在全国市场实现突破,仍需要进一步观察。江小白并不甘心一直做个小白,未来十年,将是最为关键的成长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