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界PEdaily
“PE快要把日本买光了。”
最新一笔出自贝恩资本——日本时尚和生活方式集团 Mash Holdings(简称 “Mash”)正式宣布被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收购多数股权。据预测,这一笔超级并购金额达到近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
(收购公告全文)
Mash创立于1998年,创始人近藤广宏从设计师转战时尚圈,开创了“街头混搭风”,让“Snidel”等的30多个女装品牌在日本市场爆火,打造出了一个时尚帝国。此次收购完成后,贝恩资本将入主Mash,希望通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将Mash带上IPO敲钟舞台。
无独有偶,现在全球叫得上名字的PE几乎都在日本“扫货”——黑石、KKR、凯雷、GIC、太盟投资.....阵容盛大。“日元价格处于32年来的最低点,公司将利用日本企业普遍估值偏低和日元汇率走弱的机会,在日本扩大融资。”KKR合伙人一语道破。日元大贬值,PE嗅到了机会。
PE冲向日本,刚刚缔造一笔收购,100亿
这是日本时尚圈最大的PE收购案之一。
根据协议,Mash将在今年年底前把大部分股份转让给贝恩资本,但两者均未透露本次交易的具体金额和股份。不过日本经济新闻引援权威消息,本次交易的价格约为2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
完成交易后,贝恩资本有望持有Mash约60%的股权,所以说这是一笔妥妥的Buyout交易。所谓Buyout,即“控制股权收购”,指的是购买一个公司的多数或控制股权,然后通过大刀阔斧改造使得标的资产升值。不少PE都有一个Buyout梦——亲手把一家原本经营不善的企业“救活”,当中的成就感和财务回报都是一般投资无法相提并论的。
目前,双方已经做好了分工——未来,Mash 创始人兼总裁近藤广宏将继续担任社长并专注于品牌管理及开发;而贝恩资本将负责数字营销、企业管理及财务等方面,同时,贝恩将指派高管为Mash经营提供支援。
贝恩资本的野心不难理解。据悉,Mash将利用贝恩的管理资源拓展海外市场,寻求实现IPO。对此,近藤广宏也向日本媒体坦承:“快速提升海外市场销售额,在未来3~5年内上市这一目标,仅凭借Mash本身是做不到的,我们拓展国内业务已经接近极限。我们从2021年底开始跟多家基金进行了商讨,最后在2022年5月决定跟贝恩合作。”
贝恩资本方面也表示,希望通过进一步海外扩张,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以及数字化运营的方式来提高Mash集团的整体价值。
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了贝恩资本对Mash(中文称“麦姝”)国内部分业务的收购案。在中国境内,Mash的业务涉及麦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和姝趣时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两家运营实体,均主要从事时尚休闲女装的设计和销售业务。此前贝恩曾聘请了潘特尔时装的CEO潘俊为外部服装行业商品企划及设计顾问。
根据此前披露的财务信息,Mash大部分的营收都在日本国内市场,如今有了贝恩资本的撑腰,中国将成为Mash重要的新战场。
成名已久,贝恩资本算是PE圈的老前辈。这是世界领先的私人投资公司之一,于1984年由母公司贝恩策略顾问公司的合伙人米特·罗姆尼等三人成立,迄今管理着约160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贝恩资本私募股权的全球团队由250多名投资专业人士组成。2009年,贝恩资本抄底国美电器,开始在中国崭露头角。
不过,较为知名的案例还是加拿大鹅。2013年,贝恩资本以2.5亿美元收购了奢侈羽绒品牌加拿大鹅的多数股权,成为品牌实际所有者,加拿大鹅的首席执行官Dani Reiss保留少数股权。
后来,借助贝恩资本的资金和海外资源,加拿大鹅开启了全球拓展计划。加拿大鹅在美国开通电商平台,随后在多伦多、斯德哥尔摩、丹佛、纽约等多个地区设立起分公司,并新增加多伦多近郊一处工厂以提升产量。
2017年,加拿大鹅分别在美国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完成IPO,贝恩斩获丰厚回报。为此,贝恩还在收购MASH的公告中表示,团队在为消费品牌提供业务支持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特意提到了加拿大鹅。
因此,贝恩资本对Mash的收购和目前披露的未来计划,被不少投资人看作是在如法炮制下一个“加拿大鹅”。
坐拥36个品牌,9成女性员工,一代时尚之王如何炼成
说起Mash你可能不熟,但说起“街头日系风”,几乎是每个年轻女孩都追过的潮流,Mash正是这一潮流的倡导者。
Mash诞生于1998年,彼时正值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期,整个国家正在经历“失去的二十年”,创始人近藤广宏(Hiroyuki Kondo)在此时成立了CG制作公司MASH Design Lab。
近藤广宏从业经历丰富,从设计专业毕业后,他做过建筑设计师、编辑、平面设计师、CG动画导演等多个工作岗位。CG制作公司创立一年后,近藤广宏进军时尚行业,创办了MASH Style Lab株式会社。
关于做时尚的初衷,近藤广宏曾表示:“在之前CG培养的表现和设计能力支持下,我们就在思考手上的资金能否开拓怎样的业务,想来想去就服装了。”
2005年,日本经济出现了从徘徊到起步的迹象,普通人民的家庭支出开始增加,这让时尚行业迎来一波小机遇。于是近藤广宏抓住时机,成立了时装事业部,这一年女装品牌“Snidel”也同步创立。
闯入时尚圈,近藤广宏开辟出一条新路径。Snidel以“Street Fromal”为概念,注重“街头风”与时尚风自由混搭,较高的性价比也契合了当时经济环境,加上藤井LENA、沙耶、梨花等日本当地人气名模的助推,Snidel在日本一炮而红。
此后,近藤广宏的创业之路势如破竹,2008年创立家居服饰品牌“Gelato Pique”;2010年创立女装品牌“FRAY ID”;2011年秋冬推出全新女装品牌“Lily Brown”。MASH以平均3年开创一个品牌的速度成长。
与此同时,Mash Style Lab还有时装品牌Mila Owen、天然有机化妆品集合店Cosme Kitchen等36个时尚和美妆品牌,并同步经营着食品饮料、广告和出版等业务,开启了向外扩张的步伐,新一代时尚帝国随之诞生。
Mash迅速吸引了一批年轻消费者,尤其成为女性消费者的最爱。而近藤广宏也十分注重女性消费者的需求,有报道称,集团超过90%的员工是女性。他曾表示,“集团希望满足女性全天候24小时的消费需求,从早晨起床后喝的果汁、洗面奶和精华水等基础护肤品、到工作结束后的瑜伽、品尝美食的餐厅等等。”
当时,全球正掀起价值一体化浪潮,近藤广宏立下宏愿:希望Mash能够在时装界成为iPhone、Nike一样为人熟知的品牌。
Mash与中国的故事始于12年前。2010年12月,近藤广宏在上海成立了麦姝时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女装品牌SNIDEL、FRAY I.D、LILY BROWN、CELFORD以及家居服饰品牌Gelato Pique等进入国内。截至2022年8月,Mash 在日本、中国、美国和新西兰等市场拥有640多家门店。
一代时尚之王被PE巨头收入囊中,或许是贝恩资本与Mash的双赢决策。Mash集团表示,希望截至2023年8月的财年,销售额到达1100亿日元,未来的年销售额能达到3000亿日元,本土和海外市场各贡献50%的销售额。至于Mash的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KKR、黑石、凯雷都来了,PE抄底日本
Mash并不是第一个。梳理下来我们会惊讶发现,全球PE大鳄不约而同都出现在日本。
当然,贝恩资本尤为凶猛。今年4月,贝恩宣布准备收购日本工业巨头——东芝集团,并表示希望将这家著名的日本巨头变成一家私营公司。东芝集团创立于1875年,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此外核电、水电、芯片、医疗设备等各项业务也曾在全球遥遥领先,在日本有着极强的“民族工业”色彩。
四个月后,日本奥林巴斯宣布,旗下科学仪器子公司“Evident”的所有股份,将以 4276 亿日元(约合31亿美元)的价格在明年1月转让给贝恩资本;10月,由贝恩资本牵头的财团成功完成了对“日立金属”普通股的要约收购,这笔交易是日本第二大私募股权投资,也是亚洲第三大私募股权投资。
目前,贝恩资本正在疯狂加大在日本的私募股权交易力度,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
还有黑石,曾斥资600亿日元(约5.5亿美元)从日本铁路公司近铁集团集团收购京都八条都酒店等8处设施;凯雷也在最近向日本医疗技术公司和处方数字治疗提供商CureApp,Inc.投资近70亿日元,并在日本的31笔交易中投资了4270亿日元。
KKR同样不甘落后。今年4月,KKR公布了对日立运输系统有限公司普通股的收购要约,这笔交易价值约52亿美元。“我们持续增加对日本的投入,不仅是在私人股权领域,还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和我们的信贷业务。” KKR合伙人在采访时如是说。
为何PE都去日本扫货?今年以来,日元就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冲击下大幅贬值,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换115日元一度下降至150日元左右,年内贬值幅度约30%。这是三十多年来第一次达到最低点。今日开盘,日元对美元汇率仍然在140日元左右。
日元贬值导致日本连续13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对日投资的热潮。PE巨头们嗅到了抄底日本的机会。
为此,今年KKR特意加强在日本的宣传力度,大力扩张日本市场。这家PE巨头并不掩饰:“本次扩张的主要原因系日元价格处于32年来的最低点,公司将利用日本企业普遍估值偏低和日元汇率走弱的机会,在日本扩大融资。”
就连日本自家人,都坐不住了。刚刚过去的11月11日,日本零售巨头柒和伊控股公司(Seven &i Holdings Co)宣布,将旗下百货公司“崇光百货”(Sogo &Seibu)出售给软银集团旗下投资基金。
有趣的是,不动产也成为了PE进军日本的重头戏。比如GIC在今年以约1500亿日元收购了西武控股的31个酒店和娱乐设施;QIP也在6月上旬推出了以日本大城市的住宅为投资对象的基金,第一批投资总额就达到4千万美元;8月底,日本旅行社巨头HIS宣布以1000亿日元(约合7.2亿美元,50亿人民币)把位于长崎县度假公司“豪斯登堡”全部股份出售给太盟投资集团(PAG)。
日元贬值让日本成为“低价之国”,收购潮愈演愈烈。甚至不少国内消费者组团抢购日本奢侈品,而在亚洲,日本火爆的手办、电子产品也被买爆。日本ANN新闻媒体报道,由于日本汇率的持续下降,原本因疫情而萧条的大街挤满了外国人。
“PE快要把日本买光了。”国内一位投资人朋友调侃。眼下,这魔幻的一幕依旧在上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