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310亿美元买来的ARM,砸软银手里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310亿美元买来的ARM,砸软银手里了?

ARM像是一个烫手山芋,有实力的人买不了,没实力的人买不起,连上市都很难。

文|融中财经 艾希

编辑|吾人

孙正义把最后的希望放在ARM身上。

在宣布退出软银日常经营的同时,他还表示,将全身心投入芯片设计公司ARM的“爆发式增长中”。

这家软银曾斥31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的企业,当软银希望通过出售它来应对危机时,却像是一个烫手山芋,有实力的人买不了,没实力的人买不起。虽一批巨头有想买的意向,最终却无人能下手。

砸在孙正义手里,ARM未来只能通过IPO解套。

只是,ARM对外表示,由于目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状况,公司不太可能在2023年3月前IPO。但这段时间里,若大客户纷纷离开,RISC-V企业崛起,孙正义和他的ARM还有什么机会?

01 310亿美元买来的芯片巨头,不划算

收购ARM,算得上是孙正义最具代表性的投资案例之一。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孙正义以2000万美元拿下当时籍籍无名的阿里巴巴30%的股权,完成“惊世一投”,并自此名垂风投史。

之后,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孙正义身价暴涨,他也有了更大的投资计划。2016年,除了成立规模1000亿美元的软银愿景基金外,他还以310亿美元的巨资,将ARM进行了私有化。

当时,孙正义信心满满地表示,准备迎接奇点的来临,宣称人工智能的智慧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过人类。为了筹集收购ARM的资金,软银不惜在当时抛售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项优质资产,甚至还大举借债。这笔极其大手笔的收购,也被外界称为一场“绝命豪赌”。

为什么是ARM?

这要从一支12人小团队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苹果投入资金,VLSI Technology提供设备,Acorn加入了12名工程师,ARM正式诞生。在移动设备革命期间,ARM占据天时地利,开发出的旗舰移动设计被授权给超过165家公司,自1994年以来这些公司生产了超过100亿个芯片,ARM也由此奠定了行业地位。

到了1997年底,ARM已成为一家年营收2660万英镑、净收入290万英镑的私营公司。半年后,ARM同时在伦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后股价飙升,仅仅几个月时间,这家英国小型半导体设计公司就成为了价值十亿美元的企业。

过去三十年来,ARM一直是开发芯片架构的行业领导者。ARM虽然不直接设计和生产芯片,但该公司提供的指令集架构是苹果、高通、华为、联发科等公司设计芯片的基础,几乎垄断了智能手机微处理器技术。2015年,福布斯杂志还将ARM评为世界上五大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

因此软银认为,凭借这笔收购,ARM将让软银成为下一个潜力巨大的科技市场(也就是物联网)的引领者。

但是,后来软银才发现,物联网的概念,实现起来却比预想的要慢很多。六年前,孙正义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物联网的期待,“所有的事情会通过物联网被连接起来,甚至是一头牛他都可以被物联网联系起来”。但六年后,越来越多信号显示,孙正义豪赌“物联网”代价高昂。

据软银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ARM的成本从7.16亿美元增至16亿美元;营收增长20%至19亿美元,而利润却暴跌近70%至2.76亿美元。在过去的三个财年里,ARM营收的年增长率不足5%。

当梦想照进现实,软银也在悄悄降低对物联网市场的预期。据其2018年的报告预测,到2026年,物联网控制器市场价值将达到240亿美元,服务器市场价值220亿美元;但2020年发布的报告却显示,预测到2029年,物联网芯片市场的规模将仅为160亿美元,ARM仅占5%市场份额的服务器市场却将达到320亿美元。

这意味着,孙正义想依靠ARM引领物联网时代的计划将变得复杂,起码不会太快。但是,软银等不了了。

02 卖不出去,也难上市

尽管孙正义对外说道,“ARM是我们最不想出售的资产”。但是对于身处巨大危机的软银来说,也只能试着出手ARM来填窟窿。因此,过去一段时间,在这方面软银动作频繁。

孙正义曾公开表示,对于ARM 的未来有很多种选项,比如上市、部分出售、全部出售和合并等等。而相比于IPO,出售可以更快地获得资金,也是软银一直没有放弃的方式。

软银在亏损数十亿美元陷入现金危机后,2020年3月孙正义对外表示,将会在出售旗下约420亿美元的资产用来回购股票以及降低债务,之后还有消息爆料软银集团已经委托高盛开始物色合适的买家,还曾与苹果、三星等行业巨擘接触,不过均遭到了回绝。

作为一家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拥有超过90%市场占有率的企业,ARM的吸引力自然不可小觑。当年9月,英伟达就发布声明表示,将斥资近400亿美元收购ARM。

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以现金+股票的形式进行收购,包括价值215亿美元的股票以及120亿美元的现金,还有双方达成的签约时即刻支付的20亿美元。另外,双方还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软银可能根据收益结构获得最多额外50亿美元的现金或普通股。

看上去是一次双赢,但现实总是骨感的。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IP授权方,收购ARM的交易想要达成,亦需获得英国、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批准,监管审批时间或长达18个月。

两大巨头联手对行业及其他科技巨头带来的威胁,使得这起半导体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除了交易双方几乎没有人赞成。所以,不出意外地,监管机构均为批准,孙正义的美梦落空。虽然当时英特尔和高通表示有意联合收购 ARM,但由于孙正义对ARM的报价非常高,至少600亿美元,并没能达成交易,也让不少有意向的企业望而却步,

之后,又传出三星将联合多家公司及投资机构收购ARM公司等消息,但如今都已没了下文。

而对软银来说,资金短缺依旧是大问题。所以出售不成,软银开始寻求ARM的独立上市。

在ARM内部,公司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为IPO做准备。比如,更换了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法律顾问等重要管理岗位。之后,ARM又宣布事业部组织架构更新,重新划分为四个独立业务线:车用、终端产品(消费技术)、基础设施和物联网。

但其上市之路依旧是一波三折。一方面,ARM上市还需要解决其中国的合资企业安谋科技的一系列问题,直到今年4月底这场“闹剧”才以软银罢免ARM中国董事长吴雄昂告终。另一方面,ARM的裁员风波也让其陷入质疑。

这一系列事件,都显示ARM正在被乌云笼罩。

据最新消息,ARM对外表示,由于公司管理层担心全球经济低迷和科技股暴跌或吓退潜在投资者,因此ARM在伦敦上市时间将推迟到2023年晚些时候。ARM投资关系主管Ian Thornton表示,“我们希望尽快IPO,但考虑到目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状况,2023年3月底之前可能不太可能上市。但公司IPO准备工作非常顺利,已进入后期准备阶段。我们的确能承诺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实现上市。”

但不管怎么说,就算最后能顺利IPO,带来的回报也将远远不如收购。

03 ARM内忧外患,孙正义如何应对?

或许是意识到ARM是软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孙正义宣布退出软银日常经营的同时,还表示将全身心投入芯片设计公司ARM的“爆发式增长中”。

“ARM上市将是芯片业史上最重要的IPO“,他这样说道。

但问题是,即使ARM顺利上市,又能为软银减轻多少压力?

从大环境来看,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估值大幅下跌。比如,10月26日,英特尔旗下Mobileye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市值仅230亿美元。而在一年前,该公司的估值高达500亿美元。

这对软银来说绝不是好消息,要知道2016年孙正义可是花费了310亿美元才买下ARM公司。而根据财报,ARM在2021年的营收为27亿美元,净利润为10亿美元。以如今ARM的赚钱能力来看,这并不是桩好买卖。而即使上市,软银也可能面临估值下跌的风险。

另一方面,ARM还要面临着客户流失的风险。

这要从高通收购Nuvia说起。2021年,高通斥资14亿美元收购该公司。仅用一年时间,Nuvia就设计出一款能耗比远超AMD、ARM、高通、苹果同类型产品的ARM芯片。

由于ARM对Nuvia这种刚起步的小公司在授权价格上有照顾政策,这意味着,高通可以通过收购Nuvia省下一大笔授权费。

但对ARM来说,却将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ARM和高通甚至还对簿公堂,要求高通停止使用Nuvia的架构。

根据被曝光的起诉文件显示,高通将在2025年失去ARM的授权,ARM将不会续签将在2024年到期的授权合同。而且还会要求所有使用ARM公版CPU的企业必须接受整套处理器方案的打包,包括GPU、NPU、ISP,不得再使用第三方架构模块。

这意味着,如果计划生效,以后高通、联发科等厂商将只有两个选择:使用全套ARM产品,或购买架构授权并自己开发CPU。

“如果消息是真的,RISC-V架构或将马上迎来春天,届时所有有能力自研的芯片厂商将会投入RISC-V怀抱;即使消息为假也会给其他厂商提醒,而开始投入RISC-V的环境中来”,某芯片行业业内人士表示。

相比于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X86和ARM架构,RISC-V架构仅走过了十个年头。但却凭借着开源的独特优势吸引了高通、英特尔等巨头的加入。

逐渐摆脱对ARM的过度依赖,似乎已经成为大厂们的共识,RISC-V便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比如,今年以来,已经有英特尔宣布投资28亿美元成立了RISC-V处理器实验室、谷歌也宣布Android原生支持RISC-V处理器,此外也有消息传出苹果正准备将其芯片核心的架构从ARM转向RISC-V。

回到中国市场,同样是苦ARM久已,因此一批RISC-V企业也借此机会迅速发展起来。

除了华为、阿里等国内厂商都已经基于RISC-V架构推出了自研芯片外,还有多家RISC-V初创企业获得融资,背后包括多家知名机构。

据媒体数据统计,近一年来,国内 RISC-V 芯片领域至少有 5 家企业完成融资。比如,10月,进迭时空宣布完成 Pre-A+ 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经纬创投、Brizan Ventures、海阔天空创投 ( Beyond Ventures ) 跟投。这家成立于 2021 年 11 月的企业,由一批国内知名 RISC-V 处理器技术专家共同发起并创建。成立仅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三轮融资,其中君联资本连续三轮下注。

9月,睿思芯科完成数千万美金A+轮融资,领投方为字节跳动及高瓴创投,跟投方包括联想创投、双湖资本、水木投资集团、真格基金等。这家企业背后资本更为豪华,已经完成的三轮融资中,包括BV百度风投、北极光创投、创新工场、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高瓴创投、联想创投、真格基金等众多明星机构。

此外,还有中科昊芯、超睿科技、中科声龙、芯来科技等企业也在今年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这对国内芯片产业来说,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在未来尽快解决芯片行业卡脖子问题。但对ARM来说,却算不上好事,本就赚钱能力不足,如果再被大客户“抛弃”,只能对其雪上加霜。面对如此境地,孙正义会有什么好办法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310亿美元买来的ARM,砸软银手里了?

ARM像是一个烫手山芋,有实力的人买不了,没实力的人买不起,连上市都很难。

文|融中财经 艾希

编辑|吾人

孙正义把最后的希望放在ARM身上。

在宣布退出软银日常经营的同时,他还表示,将全身心投入芯片设计公司ARM的“爆发式增长中”。

这家软银曾斥31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的企业,当软银希望通过出售它来应对危机时,却像是一个烫手山芋,有实力的人买不了,没实力的人买不起。虽一批巨头有想买的意向,最终却无人能下手。

砸在孙正义手里,ARM未来只能通过IPO解套。

只是,ARM对外表示,由于目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状况,公司不太可能在2023年3月前IPO。但这段时间里,若大客户纷纷离开,RISC-V企业崛起,孙正义和他的ARM还有什么机会?

01 310亿美元买来的芯片巨头,不划算

收购ARM,算得上是孙正义最具代表性的投资案例之一。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孙正义以2000万美元拿下当时籍籍无名的阿里巴巴30%的股权,完成“惊世一投”,并自此名垂风投史。

之后,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孙正义身价暴涨,他也有了更大的投资计划。2016年,除了成立规模1000亿美元的软银愿景基金外,他还以310亿美元的巨资,将ARM进行了私有化。

当时,孙正义信心满满地表示,准备迎接奇点的来临,宣称人工智能的智慧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过人类。为了筹集收购ARM的资金,软银不惜在当时抛售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项优质资产,甚至还大举借债。这笔极其大手笔的收购,也被外界称为一场“绝命豪赌”。

为什么是ARM?

这要从一支12人小团队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苹果投入资金,VLSI Technology提供设备,Acorn加入了12名工程师,ARM正式诞生。在移动设备革命期间,ARM占据天时地利,开发出的旗舰移动设计被授权给超过165家公司,自1994年以来这些公司生产了超过100亿个芯片,ARM也由此奠定了行业地位。

到了1997年底,ARM已成为一家年营收2660万英镑、净收入290万英镑的私营公司。半年后,ARM同时在伦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后股价飙升,仅仅几个月时间,这家英国小型半导体设计公司就成为了价值十亿美元的企业。

过去三十年来,ARM一直是开发芯片架构的行业领导者。ARM虽然不直接设计和生产芯片,但该公司提供的指令集架构是苹果、高通、华为、联发科等公司设计芯片的基础,几乎垄断了智能手机微处理器技术。2015年,福布斯杂志还将ARM评为世界上五大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之一。

因此软银认为,凭借这笔收购,ARM将让软银成为下一个潜力巨大的科技市场(也就是物联网)的引领者。

但是,后来软银才发现,物联网的概念,实现起来却比预想的要慢很多。六年前,孙正义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物联网的期待,“所有的事情会通过物联网被连接起来,甚至是一头牛他都可以被物联网联系起来”。但六年后,越来越多信号显示,孙正义豪赌“物联网”代价高昂。

据软银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ARM的成本从7.16亿美元增至16亿美元;营收增长20%至19亿美元,而利润却暴跌近70%至2.76亿美元。在过去的三个财年里,ARM营收的年增长率不足5%。

当梦想照进现实,软银也在悄悄降低对物联网市场的预期。据其2018年的报告预测,到2026年,物联网控制器市场价值将达到240亿美元,服务器市场价值220亿美元;但2020年发布的报告却显示,预测到2029年,物联网芯片市场的规模将仅为160亿美元,ARM仅占5%市场份额的服务器市场却将达到320亿美元。

这意味着,孙正义想依靠ARM引领物联网时代的计划将变得复杂,起码不会太快。但是,软银等不了了。

02 卖不出去,也难上市

尽管孙正义对外说道,“ARM是我们最不想出售的资产”。但是对于身处巨大危机的软银来说,也只能试着出手ARM来填窟窿。因此,过去一段时间,在这方面软银动作频繁。

孙正义曾公开表示,对于ARM 的未来有很多种选项,比如上市、部分出售、全部出售和合并等等。而相比于IPO,出售可以更快地获得资金,也是软银一直没有放弃的方式。

软银在亏损数十亿美元陷入现金危机后,2020年3月孙正义对外表示,将会在出售旗下约420亿美元的资产用来回购股票以及降低债务,之后还有消息爆料软银集团已经委托高盛开始物色合适的买家,还曾与苹果、三星等行业巨擘接触,不过均遭到了回绝。

作为一家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拥有超过90%市场占有率的企业,ARM的吸引力自然不可小觑。当年9月,英伟达就发布声明表示,将斥资近400亿美元收购ARM。

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以现金+股票的形式进行收购,包括价值215亿美元的股票以及120亿美元的现金,还有双方达成的签约时即刻支付的20亿美元。另外,双方还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软银可能根据收益结构获得最多额外50亿美元的现金或普通股。

看上去是一次双赢,但现实总是骨感的。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IP授权方,收购ARM的交易想要达成,亦需获得英国、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批准,监管审批时间或长达18个月。

两大巨头联手对行业及其他科技巨头带来的威胁,使得这起半导体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除了交易双方几乎没有人赞成。所以,不出意外地,监管机构均为批准,孙正义的美梦落空。虽然当时英特尔和高通表示有意联合收购 ARM,但由于孙正义对ARM的报价非常高,至少600亿美元,并没能达成交易,也让不少有意向的企业望而却步,

之后,又传出三星将联合多家公司及投资机构收购ARM公司等消息,但如今都已没了下文。

而对软银来说,资金短缺依旧是大问题。所以出售不成,软银开始寻求ARM的独立上市。

在ARM内部,公司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为IPO做准备。比如,更换了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法律顾问等重要管理岗位。之后,ARM又宣布事业部组织架构更新,重新划分为四个独立业务线:车用、终端产品(消费技术)、基础设施和物联网。

但其上市之路依旧是一波三折。一方面,ARM上市还需要解决其中国的合资企业安谋科技的一系列问题,直到今年4月底这场“闹剧”才以软银罢免ARM中国董事长吴雄昂告终。另一方面,ARM的裁员风波也让其陷入质疑。

这一系列事件,都显示ARM正在被乌云笼罩。

据最新消息,ARM对外表示,由于公司管理层担心全球经济低迷和科技股暴跌或吓退潜在投资者,因此ARM在伦敦上市时间将推迟到2023年晚些时候。ARM投资关系主管Ian Thornton表示,“我们希望尽快IPO,但考虑到目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状况,2023年3月底之前可能不太可能上市。但公司IPO准备工作非常顺利,已进入后期准备阶段。我们的确能承诺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实现上市。”

但不管怎么说,就算最后能顺利IPO,带来的回报也将远远不如收购。

03 ARM内忧外患,孙正义如何应对?

或许是意识到ARM是软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孙正义宣布退出软银日常经营的同时,还表示将全身心投入芯片设计公司ARM的“爆发式增长中”。

“ARM上市将是芯片业史上最重要的IPO“,他这样说道。

但问题是,即使ARM顺利上市,又能为软银减轻多少压力?

从大环境来看,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估值大幅下跌。比如,10月26日,英特尔旗下Mobileye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市值仅230亿美元。而在一年前,该公司的估值高达500亿美元。

这对软银来说绝不是好消息,要知道2016年孙正义可是花费了310亿美元才买下ARM公司。而根据财报,ARM在2021年的营收为27亿美元,净利润为10亿美元。以如今ARM的赚钱能力来看,这并不是桩好买卖。而即使上市,软银也可能面临估值下跌的风险。

另一方面,ARM还要面临着客户流失的风险。

这要从高通收购Nuvia说起。2021年,高通斥资14亿美元收购该公司。仅用一年时间,Nuvia就设计出一款能耗比远超AMD、ARM、高通、苹果同类型产品的ARM芯片。

由于ARM对Nuvia这种刚起步的小公司在授权价格上有照顾政策,这意味着,高通可以通过收购Nuvia省下一大笔授权费。

但对ARM来说,却将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ARM和高通甚至还对簿公堂,要求高通停止使用Nuvia的架构。

根据被曝光的起诉文件显示,高通将在2025年失去ARM的授权,ARM将不会续签将在2024年到期的授权合同。而且还会要求所有使用ARM公版CPU的企业必须接受整套处理器方案的打包,包括GPU、NPU、ISP,不得再使用第三方架构模块。

这意味着,如果计划生效,以后高通、联发科等厂商将只有两个选择:使用全套ARM产品,或购买架构授权并自己开发CPU。

“如果消息是真的,RISC-V架构或将马上迎来春天,届时所有有能力自研的芯片厂商将会投入RISC-V怀抱;即使消息为假也会给其他厂商提醒,而开始投入RISC-V的环境中来”,某芯片行业业内人士表示。

相比于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X86和ARM架构,RISC-V架构仅走过了十个年头。但却凭借着开源的独特优势吸引了高通、英特尔等巨头的加入。

逐渐摆脱对ARM的过度依赖,似乎已经成为大厂们的共识,RISC-V便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比如,今年以来,已经有英特尔宣布投资28亿美元成立了RISC-V处理器实验室、谷歌也宣布Android原生支持RISC-V处理器,此外也有消息传出苹果正准备将其芯片核心的架构从ARM转向RISC-V。

回到中国市场,同样是苦ARM久已,因此一批RISC-V企业也借此机会迅速发展起来。

除了华为、阿里等国内厂商都已经基于RISC-V架构推出了自研芯片外,还有多家RISC-V初创企业获得融资,背后包括多家知名机构。

据媒体数据统计,近一年来,国内 RISC-V 芯片领域至少有 5 家企业完成融资。比如,10月,进迭时空宣布完成 Pre-A+ 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经纬创投、Brizan Ventures、海阔天空创投 ( Beyond Ventures ) 跟投。这家成立于 2021 年 11 月的企业,由一批国内知名 RISC-V 处理器技术专家共同发起并创建。成立仅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三轮融资,其中君联资本连续三轮下注。

9月,睿思芯科完成数千万美金A+轮融资,领投方为字节跳动及高瓴创投,跟投方包括联想创投、双湖资本、水木投资集团、真格基金等。这家企业背后资本更为豪华,已经完成的三轮融资中,包括BV百度风投、北极光创投、创新工场、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高瓴创投、联想创投、真格基金等众多明星机构。

此外,还有中科昊芯、超睿科技、中科声龙、芯来科技等企业也在今年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这对国内芯片产业来说,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在未来尽快解决芯片行业卡脖子问题。但对ARM来说,却算不上好事,本就赚钱能力不足,如果再被大客户“抛弃”,只能对其雪上加霜。面对如此境地,孙正义会有什么好办法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