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多家氢能企业IPO受阻,无疑给氢能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11月初,国富氢能主动撤回IPO申请,宣告上市终止。10月,另两家氢能企业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捷氢)和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治臻)因申请文件过期,进入IPO停滞状态。
今年以来,氢能指数和已上市氢能公司股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
截至11月23日,Wind氢能指数报收929.21,较去年高点下降约24%;有“氢燃料电池第一股”之称的亿华通(688339.SH)股价报收83.34元,较去年8月的历史最高价已下跌约66.5%。
这与中国氢能产业政策热度显然并不相符。
今年以来,国家部委出台多项涉及氢能领域的政策,并将氢能行业确定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
截至2021年底,中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约1500辆。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同期中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约0.5万吨。
地方政策也在积极配合。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先后有16个省份相继出台本省氢能发展方向。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作为示范推广城市群,继续推进国家氢能示范试点建设工作,着力打造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河北、宁夏、内蒙古等也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及市场环境明确氢能产业路线。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在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表示,将制定、完善有关政策和规定,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发挥区域优势,促进氢能合理布局。
政策热度居高不下,氢能产业及资本表现却未能像锂电池产业一样实现价值飞跃。氢能板块究竟是被低估,还是已经被资本冷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