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豹汽车观察 高旭洋
在车里看世界杯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理想汽车不遗余力地在微博上宣传,但评论区回应寥寥。
从“一台iPad加四个轮子”,到“移动的第二个家”,汽车的卖点逐渐从“三大件”转向智能化配置,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屏幕正在被装进汽车。长达1米、贯穿主副驾的带鱼屏已不新鲜,理想L9在前后排共塞进去5块屏幕。
如何填满消费者生活中多出来的一块屏,成了流媒体平台挤破头的新命题。面对几乎空白的新战场,爱优腾芒(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纷纷入局车载视频领域,试图寻找新增量。
这是一场各怀心思的“合谋”,但现实恐怕没有想象中美好。
屏幕越大越智能?
在与车企合作的流媒体平台中,爱奇艺是跑在前面的一个。今年年初,爱奇艺发布了适配车载端的App,迄今已与大众、小鹏、蔚来、宝马等多家车企合作。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咪咕视频等,也先后与车企展开合作。
而作为载体的车内大屏,则正在这一轮内卷中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将大屏装进汽车的先驱是特斯拉。2012年,特斯拉Model S首次把17英寸(相当于两个iPad大小)的中控屏搬上汽车,并取消了车内大部分机械按键,一上市就被市场广泛关注。
随后,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也瞄准了车内大屏。从小鹏G9的双14.96英寸联体智能屏,到理想L9的3块15.7英寸3K屏。与后来者们的“创新”相比,特斯拉的一块中控屏甚至显得有些“保守”了。
这股屏幕内卷风,也让传统车企不得不提起一口气“追赶潮流”。吉利星越L配备了一米长的IMAX屏,最新发布的宝马7系在车内装配了一块31英寸的悬浮式巨幕屏,能支持8K分辨率。
过去由物理按键完成的空调开关、座椅调整、车窗开闭、车灯开关等功能,如今悉数被移至屏幕中,越来越多的娱乐功能则紧随其后。
据研究咨询机构IHS Markit预测,到2030年,配备3块及以上屏幕的汽车数量占比将达到近20%。
不过,市场对这一股屏幕内卷潮掀起的新业态却并没有那么热情,智能大屏是智商税的观点持续发酵。
对消费者来说,车内大屏除了等量替代原本的物理按键,看上去更加智能外,所带来的增量不过是能在车上看电影、玩游戏,但由此产生的麻烦却不少。
长城汽车旗下越野SUV坦克300取消实体按键时,有用户评论称,车辆在越野路段行驶时左摇右晃,一边在触摸屏上找空调模式一边观察路况,“简直就是折磨啊”。
将常用的物理按键隐藏在屏幕上的多级菜单之下,是车内大屏备受诟病的通病,即主要采用触屏模式,需要驾驶员的手、眼脱离驾驶任务。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则表示,车载屏幕更容易令驾驶员分心,从而产生危险。
针对这一问题,车企正在尝试用语音代替触控,但相比起原来一个按键就能解决的问题,语音控制更像是给多级菜单打的补丁。就像马斯克坚持的隐藏式门把手,车企此举解决的会不会是下一个“没有问题的问题”?
牵手背后,各怀心机
对于车企和爱优腾芒而言,智能大屏背后,双方各有生意。
车企绞尽脑汁往车内塞屏幕,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智能大屏往往与汽车的科技感挂钩,是用户感知汽车智能化的核心。
IHS Markit调研数据显示,61.3%的用户认为座舱智能化配置能极大提升购车兴趣,17.4%的消费者认为智能座舱是买车必购配置。而一块足够炫目的智能大屏,被视为智能座舱的重要构成部分。
车企发力智能座舱的另一个原因是,作为汽车智能时代另一枚双子星,智能驾驶发展缓慢。
华西证券在研报中称,智能驾驶功能的研发迭代需要时间积累,短时间内难以引发质变,在同级别的竞争对手中,辅助驾驶功能将会出现相当一段时期的同质化。这也促使车企在技术门槛更低、更容易被消费者看到的地方发力。
此外,对于车企来说,大屏幕能够链接的汽车生态,是车企从卖硬件转向卖服务的关键一步。当汽车承担起用户的出行规划、影音娱乐甚至是订餐功能,也就意味着除了卖车赚钱以外,车企将拥有更多获得收入的机会。
爱优腾芒急于上车的原因,则是车载娱乐背后的巨大市场。东吴证券在研报中预测,到2050年,中国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元,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规模占比将达到46.4%。
在用户增长乏力的当下,一块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对在线视频平台来说是不容错失的。更何况,除了拓展消费场景外,汽车大屏还能够与其他平台形成多端联动效应。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然而,要让用户为车上这些非刚需内容付费,恐怕没那么容易。
小鹏G9最初发布时,5D音乐座舱原本需要加2.2万元选装。但由于负面舆论发酵,仅仅两天后,小鹏便更改价格策略,除最基础的570外,5D音乐座舱在其他车型上都成了标配。
但在真正赚到钱之前,成本已经是屏幕内卷潮中泼出去的水。
针对与车企的合作,爱奇艺高级总监、智能家居与车联网业务部总经理黄双喜曾表示,场景定义、产品定制、车机适配、内容呈现等都需要认真考虑,每个细节都需要与车企一起精细打磨,“不是从手机端到车载端的简单搬运过程”。
对车企而言,汽车开发周期长且开发流程复杂,一般需要两到三年,车联网服务开发适配也需半年到一年。流媒体平台要“上车”,往往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旦定位智能大屏,那么车载体验的参照物就成了更新迅速的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而车企的更新速度显得有些赶不上趟。
更大的问题是,当车内所有功能交由一块屏幕,一旦屏幕故障,将带来危险系数的直线上升——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去年,一段流传甚广的视频显示,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高速上行驶时突然黑屏,车主表示:“死机很正常,都好几次了,说明是正品特斯拉。”
今年5月,特斯拉再度在美国召回13万辆车,主要原因是车辆在进行快速充电时,信息娱乐系统的处理器可能会过热,导致中控屏出现延迟或一片空白。特斯拉在相关召回说明中还提到,如果车辆中控屏显示滞后或看起来像空白,也可能影响后视镜摄像头影像、切换驾驶档位等其他相关功能。
在最新发布的坦克300边境限量版中,长城汽车又将空调实体按键加了回来,并为老车主提供加装实体按键功能,美其名曰“升级”。
市场观点通常认为,汽车大屏将在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之后有大用处,但无法忽略的事实是,VR、AR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真到自动驾驶实现的那一天,人们还需要一块“传统”的屏幕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