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关于E-bike的一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E-bike的一切

E-bike的时代来了。

文|沥金 

一种时尚单品正受海外热捧。

不仅美国流行歌手Justin Bieber、Post Malone,明星威尔史密斯纷纷骑它出行,还在ins上晒出靓照;连美国总统拜登也强烈支持,各种积极推动相关法案。

它就是——电动助力自行车E-bike。

作为一种新型代步工具,E-bike正深受海外年轻人的喜爱。尤其在欧洲,它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攀升,甚至连有着“自行车王国”之称的荷兰都开始席卷E-bike浪潮。

市场的热度自然也反映在资本市场中。自2021年以来,仅E-bike相关的融资事件就高达13件,融资金额更高达上亿人民币。

2022年尚未结束,E-bike就已经有5起融资事件发生,更有中国机构参与其中。比如高榕资本就在今年3月投资了美国E-bike品牌Aventon,并由红杉在11月进一步加注。

虽然E-bike在海外如火如荼,但在国内还未大面积铺开。路上仍然十分罕见,知名品牌也屈指可数。

那E-bike是一门好生意吗?为何在海外这么吃香?中国E-bike的出海有机会吗?E-bike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E-bike又有哪些投融资机会?

为探究这些问题,沥金邀请尚承投资,进行了深度的行业研究,以下为结论总览:

1、E-bike的基本盘 海外市场蓬勃发展,增速快;中国市场交通工具种类繁多,电瓶车占比大,E-bike的刚需性有限。

2、海外市场整体规模增速快,日本市场最成熟,渗透率较高,但市场容量总体较小;欧洲渗透率快速提升;美国处于初级阶段,但政策红利较大。

3、出海机遇 出海欧美有红利,市场需求高增长、品牌格局较分散、本土欠缺制造端,为中国品牌出海创造前提条件。

4、中国市场目前市场需求小,基本无销量。但伴随城市道路基建增强、供应链实力强大、欧美的E-bike风潮涌回国内、新人群追求更新颖的生活方式,E-bike在国内也将迎来机遇。

5、投融资情况自2021年以来,国内外融资件数高达13起、融资金额高达上亿人民币,投资标的以海外企业为主、出海品牌为辅,本土类型较少。

6、投融资逻辑看好更高端的E-bike产品;看好服务新都市、新人群、新生活方式的理念;看好欧美出海市场。

左:Will Smith;右:Post Malone 来源:Super73

01 E-bike的基本盘:海外市场增速快,中国市场没波澜

想要分析E-bike市场,就要先知道什么是E-bike。

E-bike,又名Pedelec,全称电动助力自行车,指需要使用脚踏驱动的装有电动机的自行车。

可以简单理解为,E-bike=自行车+动力辅助系统(PAS,Power Assist System),在脚踏驱动的基础上,让骑行变得更加轻松。

电踏车、电动车与传统自行车区别比较

如果将E-bike按照使用场景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山地自行车、城市休闲越野车、越野自行车、城市自行车、紧凑自行车等10多种类别。

其中,山地自行车、城市休闲越野车、越野自行车最受丘陵、多山地带国家的欢迎,因为可以在较低能耗和购买成本下,大幅减轻骑行负担。

E-bike细分品类一览

E-bike在以欧洲、美国、日本为主的海外市场蓬勃发展,其中欧洲的E-bike市场正值高速增长期,年增速高达30%以上,未来五年极有可能突破年销1000万辆的门槛。

美国的E-bike市场正处于初期阶段,据统计目前渗透率只有4%左右,但诸多政策利好出台,提升空间广阔;日本的E-bike市场则最为成熟,但市场容量整体较小,据统计渗透率高达45%,未来五年将稳定在年销75万辆以上。

至于中国,由于市面上的交通工具种类繁杂,尤其是电瓶车占据了较大市场,目前E-bike刚需性弱,总体需求量较小,品牌屈指可数,品类还未大规模普及。

02 海外市场:日本最成熟,欧洲增速快,美国正在兴起

E-bike在海外市场蓬勃发展,主要以欧洲、美国和日本三个典型市场为主力。

其中,日本的E-bike市场最为成熟,渗透率全球最高;欧洲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增速最快;美国正值市场早期,虽然渗透率较低,但政策红利较大,提升空间广阔。

E-bike的市场端需求主要受六大因素影响:骑行文化是否浓厚、骑行爱好者年龄带是否广泛、是否能大幅改善骑行负担、自行车基建是否完善、是否有政策限制其他出行方式、是否有政策补贴支持。

下面来具体看看日本、欧洲和美国的E-bike市场情况。

1、日本

日本对E-bike的需求旺盛,主要受地形所致和老龄化严重影响。

日本国内多为丘陵地形,道路崎岖不平,且老龄化严重,老人有较大的辅助出行需求。

为减轻国民出行负担,日本政府最早研发出了通过电机驱动系统提供辅助动力的E-bike,并严格规定了辅助力的比例,明确了E-bike的市场标准。

不仅如此,日本多个地区还颁发了相关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动E-bike市场的发展。

日本E-bike相关补贴政策

作为E-bike的研发国,日本的放量时间更早。目前E-bike市场进入成熟期,渗透率已经超过45%,且总体市场容量较小。保守推测,未来E-bike的增长将趋缓,至2025年达到78.3万辆。

根据日本常规年销售160万辆自行车的市场规模来看,日本的E-bike渗透率目前全球最高,保守估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50%,此后会一直趋于稳定。

日本E-bike销量及渗透率

2、欧洲

欧洲是自行车的诞生地,不仅骑行基础设施较完善,骑行爱好者的年龄分布也十分宽泛,有极好的群众基础。

且欧洲的骑行文化浓厚,有世界最出名的环法自行车赛、环意大利赛及环西班牙赛三大赛事。

此外,欧洲整体山区较多、地形陡峭,且政府政策十分宽容,市场对于E-bike有较大需求。

欧洲E-bike相关补贴政策细则

欧洲的E-bike市场一路高涨。据欧洲自行车协会数据,2020年欧洲E-bike的销量约453.7万辆,增速高达30%以上。未来五年的年销量,悲观看至少700万辆,乐观看则足以突破1,000万辆大关。

E-bike在欧洲的渗透率也在逐年增加,预估至2025年渗透率将提升到42.6%,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速也将保持在13.34%的高速上,此后则趋于稳定。

欧洲E-bike销量及渗透率

就各国的销量而言,德国在整个欧洲市场的销量最多,占到34.5%,其次是荷兰、比利时、法国。

根据不同市场的特性,下面来重点分析德国、瑞士、荷兰、芬兰和捷克的市场情况。

欧洲各国家E-bike销量占比

2021年,德国的E-bike本土销量约为200万辆,占比整个市场的43%。在品类方面,山地自行车领先于城市休闲越野车,成为德国本土E-bike中最受欢迎的品类,销量占比为34%,其次是城市休闲越野车、城市自行车。

瑞士去年的E-bike销量约为187,302台,同比增长9.4%,越来越多人转向购买越野自行车。这表明,消费者更倾向于有多用途的E-bike车型,既能用于日常通勤,也可以满足越野等娱乐性活动。

芬兰的E-bike份额也在不断扩大;捷克作为E-bike的主要生产国,其在2021年的销量已经远超除了奥地利以外的其他中欧和东欧国家;而荷兰去年的E-bike销量则略微下滑,这主要由于货品供应不足导致。

3、美国

美国的E-bike市场正处于早期阶段,渗透率虽然只有个位数,但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受疫情影响,牌照要求较低、慢速但安全的E-bike成为美国人短途出行的最优解;且美国的自行车道建设相对完善,适合E-bike发展。

美国E-bike相关补贴政策细则

美国目前已有近30个州通过了E-bike的“三级分类系统”方案,政府也颁发了多个E-bike相关政策,补贴额累计高达数十亿美元,E-bike的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总体而言,2020年为海外E-bike的快速崛起之年。这一年,美国的E-bike销量达到81万辆,渗透率4%+;欧洲的销量为453.7万辆,渗透率22.7%,其中渗透率较高的四个国家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都已达到40%-60%水平,预计至2025年都有较高增长。

欧洲、美国、日本E-bike市场空间总结

03 出海机遇:欧美市场有红利,中国供应链优势强

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欧美的E-bike需求大幅增加,这对于强供应链的中国而言是绝佳的出海机遇。

目前E-bike的全球产能格局表现为:美国无本土产能,基本由欧洲、中国两区域包揽。

从产能端看,欧洲2020年的自行车生产量约为360万辆;中国2020年的电动自行车出口量约为200万辆;美国本土则基本没有自行车生产相关产能。

虽然欧洲在生产总数上占大头,但主要可能因为关税原因使得中国大量E-bike以零配件形式出口至欧洲组装导致的,欧洲欠缺自行车零部件产能,需要向中国、日本等亚洲厂商进口零部件,预计中国的真实产能占比应该更高。

E-bike全球产销情况一览

中国目前仍保有生产中心的地位,且传统自行车供应链相当成熟,是自行车制造和出口的第一大国。全球自行车年产量约为1亿辆,中国约占全球产量的60%。

尽管欧洲正在逐渐补足零部件短板,希望走向“自给自足”,但预计中期仍无法完全摆脱对中国厂商的依赖。而美国市场基本没有产能,预计仍将持续高度依赖中国产能。

因此,欧美将是E-bike出海的更大市场,其高增的需求、分散的格局、本土欠缺的制造端为中国品牌出海创造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国内E-bike出口主要厂商情况一览

中国E-bike出海欧美,必然会伴随一系列竞争和挑战。

首先就是会加剧行业竞争。除了创业公司外,奔驰、保时捷等整车厂、各传统自行车巨头、户外平台型公司纷纷加入战局,可以预见未来E-bike行业的竞争很快会进入白热化。

其次是供应链紧缺。受制于自行车各部分配件工厂的产能,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供应链紧缺,包括电池、电机、变速器等多个零部件都已出现了供货短缺的情况。同时海运成本的大幅上升与运输时间的不确定性,也给品牌方顺利交付产品增加了不少难度。

想要突出重围,E-bike创业者需要突出产品力、供应链和渠道优势。产品力方面,骑行舒适度、续航里程、 车身美观度与重量、车辆稳定性、安全性可能是消费者最关注的硬性指标。

在满足大众用户的基本骑行体验后,更多智能化功能可以获得资深玩家的青睐。远程开锁、GPS定位、多种骑行模式、多维度骑行数据分析、车辆报警、紧急通知等都会增加消费者的使用欲望,进一层的完善用户体验。

另外,创业者还需根据销售预测,尽早做好供应链备货计划。E-bike产品所需零部件数量过百,产品选型需要丰富的资源,且整车组装加工过程耗时超过30天,只有优秀的整车交付经验才能使得出品的速度与质量共存。

E-bike存在一定门槛,而中国应抓住机遇,发挥供应链等自身优势,将产品推向海外。乘着时代的东风与文化的热潮,做好跨境电商,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04 中国市场:现在基本没销量,但未来很光明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E-bike的机遇只能是出海吗?中国本土市场的潜力如何?

目前E-bike在中国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导致基本没有销量。

E-bike目前的渠道仍沿袭传统自行车,以线下为主,但据简单调研走访,主要车行目前单月单店E-bike销量基本仅为个位数。线上方面,以久谦提供的天猫大盘的数据为参考,2021年自行车大类销量同比下降29%。E-bike归类在其中,同样几乎没有销量,除了喜德盛是ODM大厂,其他基本都是白牌。

天猫E-bike历年销量情况

这意味着,E-bike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需求薄弱,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中国的各类交通工具密集组合,尤其电瓶车数量庞大,E-bike的刚需性较低,一定程度抑制了E-bike的发展。

其次,根据需求动因六要素,中国的骑行文化较为小众,目前以竞速为主;中国目前电瓶车的政策相对规范;同时骑行的基础建设较为一般,且政府暂未推出任何政策补贴,因此整个品类的普及度较低。

2021-2021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

即便如此,E-bike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也不一定悲观,甚至有了兴起的苗头。

E-bike相比电瓶车,在设计上更容易出圈,脚踏驱动的方式也相较于电瓶车的旋转握把驱动有了更高的可玩性和轻运动概念,可以作为一种潮流风潮,率先影响能够接受高价、将E-bike作为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群。同时,目前欧美日等地区的火热,也会反向带货到中国。

另外,中国有强大的供应链基础,在电机、锂电池、车架制造上都有一定优势,且有海外出口经验,具有供应端的能力。

在政策方面,也有城市开始关注自行车基建。比如北京就在2021年9月发布《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提出到2035年将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中国与欧美日对于E-bike需求动因分析对比

诚然,E-bike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竞争与挑战。

第一、需求不及预期。目前中国传统自行车的国内销量约为1,500万辆,若未来3-5年渗透率无法快速增长,则E-bike的预期市场将较小。

第二、竞争加剧。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除了创业公司,传统自行车巨头、电动车巨头、户外平台型公司、智能硬件公司(小米等)纷纷加入战局,未来E-bike的行业竞争将进入白热化。

第三、渠道弱势。从欧美日与国内电动车的经验来看,E-bike主流销售渠道依然在线下,初创公司的线下渠道能力较弱,需要精准判断用户,利用新渠道突围。

E-bike的部分国内2C玩家

05 投融资情况:海外标的最多,出海品牌其次

E-bike市场的火热也反映在了资本市场,不少机构、企业早已抓住风口,投资了相关品牌。

这一领域的投资对象可以主要分为三类:国内品牌、海外品牌及出海品牌。

2021年起,国内的资本也在积极出手E-bike,例如高瓴于2021年9月投资了VanMoof;高榕资本于今年3月为美国的Aventon投了千万美元,并在11月获得红杉进一步加注;Tenways在去年获得高瓴投资的情况下,今年11月进一步获得腾讯投资、钟鼎资本、华映资本、高鹄资本参股。

近期E-bike相关股权融资情况

06 优秀品牌大赏:高配性能好,外观贼漂亮

下面列举一些值得关注的E-bike品牌。

许多车企,包括保时捷、兰博基尼、宝马在内都有自己的E-bike品牌,但此类品牌的E-bike主要用于品牌调性的塑造而非规模化销售。

以奔驰银箭为例,其使用了轻质6061铝制车架和前叉,采用了市面上独有的手工抛光的拉丝铝,让整车看起来十分引人注目。

奔驰的银箭E-bike

除了高性能和高配置外,市面上还有许多风格独特的E-bike。

比如赛博朋克外观的E-bike,来自瑞典的CAKE,以越野摩托车的外形进行改良,棱角分明的车身和金属质感,尽显未来主义风格。

瑞典的CAKE E-bike

还有浓浓北欧风的Mate.Bike,外观与BMX较相似,其动力足以使其适应野外甚至是极端环境。

北欧风的Mate.Bike

已被人熟知的Super 73,外观灵感则来自南加州小型Vintage摩托车,因此散发出一种美式复古质感。

Super 73

Riese &Muller(R&M)更偏向都市化,其整体外观十分简约干练,车身以及零件均使用高端材质。

Riese &Muller(R&M)

除了国外品牌外,国内也最近兴起了许多高配美观的E-bike。

宇宙电动(Cosmosworks)整合行业内全球领先的供应商,设计出一款骑起来像“普通”自行车,却让消费者拥有环法车手的腿劲,能轻松飞上所有陡坡的E-bike。

Revolver Model R (Cosmosworks)

就产品属性而言,E-bike有占领用户心智,形成类似特斯拉文化圈层的机会。

具有科技和文化属性的E-bike,在产品结构上相对复杂,涉及三电技术、高频使用、高客单价;具有工匠属性的E-bike,需要关注座位、档把高度等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而具有生态属性的E-bike,可以打造一个“IOS”,与用户交互链接,保存用户数据,让消费者产生依赖。

就目标用户而言,E-bike的客群从潮酷人群辐射广阔的新兴健康运动一代。这类人群的特点是重设计、认品牌、喜欢智能,崇尚以生活方式为相通点聚集文化和圈层。

就营销手段而言,建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策略。作为一种新兴品类,第一步在线上打品类认知,第二步则是在线下增加曝光与转化。

就供应链建设而言,建议初创企业在品牌化和规模化后自建工厂,深耕多层级供应链体系,且持续迭代。第三方代工厂直接供货有产能不稳定、质量难保证、产品迭代慢、纯贴牌无壁垒等缺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E-bike的一切

E-bike的时代来了。

文|沥金 

一种时尚单品正受海外热捧。

不仅美国流行歌手Justin Bieber、Post Malone,明星威尔史密斯纷纷骑它出行,还在ins上晒出靓照;连美国总统拜登也强烈支持,各种积极推动相关法案。

它就是——电动助力自行车E-bike。

作为一种新型代步工具,E-bike正深受海外年轻人的喜爱。尤其在欧洲,它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攀升,甚至连有着“自行车王国”之称的荷兰都开始席卷E-bike浪潮。

市场的热度自然也反映在资本市场中。自2021年以来,仅E-bike相关的融资事件就高达13件,融资金额更高达上亿人民币。

2022年尚未结束,E-bike就已经有5起融资事件发生,更有中国机构参与其中。比如高榕资本就在今年3月投资了美国E-bike品牌Aventon,并由红杉在11月进一步加注。

虽然E-bike在海外如火如荼,但在国内还未大面积铺开。路上仍然十分罕见,知名品牌也屈指可数。

那E-bike是一门好生意吗?为何在海外这么吃香?中国E-bike的出海有机会吗?E-bike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E-bike又有哪些投融资机会?

为探究这些问题,沥金邀请尚承投资,进行了深度的行业研究,以下为结论总览:

1、E-bike的基本盘 海外市场蓬勃发展,增速快;中国市场交通工具种类繁多,电瓶车占比大,E-bike的刚需性有限。

2、海外市场整体规模增速快,日本市场最成熟,渗透率较高,但市场容量总体较小;欧洲渗透率快速提升;美国处于初级阶段,但政策红利较大。

3、出海机遇 出海欧美有红利,市场需求高增长、品牌格局较分散、本土欠缺制造端,为中国品牌出海创造前提条件。

4、中国市场目前市场需求小,基本无销量。但伴随城市道路基建增强、供应链实力强大、欧美的E-bike风潮涌回国内、新人群追求更新颖的生活方式,E-bike在国内也将迎来机遇。

5、投融资情况自2021年以来,国内外融资件数高达13起、融资金额高达上亿人民币,投资标的以海外企业为主、出海品牌为辅,本土类型较少。

6、投融资逻辑看好更高端的E-bike产品;看好服务新都市、新人群、新生活方式的理念;看好欧美出海市场。

左:Will Smith;右:Post Malone 来源:Super73

01 E-bike的基本盘:海外市场增速快,中国市场没波澜

想要分析E-bike市场,就要先知道什么是E-bike。

E-bike,又名Pedelec,全称电动助力自行车,指需要使用脚踏驱动的装有电动机的自行车。

可以简单理解为,E-bike=自行车+动力辅助系统(PAS,Power Assist System),在脚踏驱动的基础上,让骑行变得更加轻松。

电踏车、电动车与传统自行车区别比较

如果将E-bike按照使用场景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山地自行车、城市休闲越野车、越野自行车、城市自行车、紧凑自行车等10多种类别。

其中,山地自行车、城市休闲越野车、越野自行车最受丘陵、多山地带国家的欢迎,因为可以在较低能耗和购买成本下,大幅减轻骑行负担。

E-bike细分品类一览

E-bike在以欧洲、美国、日本为主的海外市场蓬勃发展,其中欧洲的E-bike市场正值高速增长期,年增速高达30%以上,未来五年极有可能突破年销1000万辆的门槛。

美国的E-bike市场正处于初期阶段,据统计目前渗透率只有4%左右,但诸多政策利好出台,提升空间广阔;日本的E-bike市场则最为成熟,但市场容量整体较小,据统计渗透率高达45%,未来五年将稳定在年销75万辆以上。

至于中国,由于市面上的交通工具种类繁杂,尤其是电瓶车占据了较大市场,目前E-bike刚需性弱,总体需求量较小,品牌屈指可数,品类还未大规模普及。

02 海外市场:日本最成熟,欧洲增速快,美国正在兴起

E-bike在海外市场蓬勃发展,主要以欧洲、美国和日本三个典型市场为主力。

其中,日本的E-bike市场最为成熟,渗透率全球最高;欧洲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增速最快;美国正值市场早期,虽然渗透率较低,但政策红利较大,提升空间广阔。

E-bike的市场端需求主要受六大因素影响:骑行文化是否浓厚、骑行爱好者年龄带是否广泛、是否能大幅改善骑行负担、自行车基建是否完善、是否有政策限制其他出行方式、是否有政策补贴支持。

下面来具体看看日本、欧洲和美国的E-bike市场情况。

1、日本

日本对E-bike的需求旺盛,主要受地形所致和老龄化严重影响。

日本国内多为丘陵地形,道路崎岖不平,且老龄化严重,老人有较大的辅助出行需求。

为减轻国民出行负担,日本政府最早研发出了通过电机驱动系统提供辅助动力的E-bike,并严格规定了辅助力的比例,明确了E-bike的市场标准。

不仅如此,日本多个地区还颁发了相关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动E-bike市场的发展。

日本E-bike相关补贴政策

作为E-bike的研发国,日本的放量时间更早。目前E-bike市场进入成熟期,渗透率已经超过45%,且总体市场容量较小。保守推测,未来E-bike的增长将趋缓,至2025年达到78.3万辆。

根据日本常规年销售160万辆自行车的市场规模来看,日本的E-bike渗透率目前全球最高,保守估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50%,此后会一直趋于稳定。

日本E-bike销量及渗透率

2、欧洲

欧洲是自行车的诞生地,不仅骑行基础设施较完善,骑行爱好者的年龄分布也十分宽泛,有极好的群众基础。

且欧洲的骑行文化浓厚,有世界最出名的环法自行车赛、环意大利赛及环西班牙赛三大赛事。

此外,欧洲整体山区较多、地形陡峭,且政府政策十分宽容,市场对于E-bike有较大需求。

欧洲E-bike相关补贴政策细则

欧洲的E-bike市场一路高涨。据欧洲自行车协会数据,2020年欧洲E-bike的销量约453.7万辆,增速高达30%以上。未来五年的年销量,悲观看至少700万辆,乐观看则足以突破1,000万辆大关。

E-bike在欧洲的渗透率也在逐年增加,预估至2025年渗透率将提升到42.6%,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速也将保持在13.34%的高速上,此后则趋于稳定。

欧洲E-bike销量及渗透率

就各国的销量而言,德国在整个欧洲市场的销量最多,占到34.5%,其次是荷兰、比利时、法国。

根据不同市场的特性,下面来重点分析德国、瑞士、荷兰、芬兰和捷克的市场情况。

欧洲各国家E-bike销量占比

2021年,德国的E-bike本土销量约为200万辆,占比整个市场的43%。在品类方面,山地自行车领先于城市休闲越野车,成为德国本土E-bike中最受欢迎的品类,销量占比为34%,其次是城市休闲越野车、城市自行车。

瑞士去年的E-bike销量约为187,302台,同比增长9.4%,越来越多人转向购买越野自行车。这表明,消费者更倾向于有多用途的E-bike车型,既能用于日常通勤,也可以满足越野等娱乐性活动。

芬兰的E-bike份额也在不断扩大;捷克作为E-bike的主要生产国,其在2021年的销量已经远超除了奥地利以外的其他中欧和东欧国家;而荷兰去年的E-bike销量则略微下滑,这主要由于货品供应不足导致。

3、美国

美国的E-bike市场正处于早期阶段,渗透率虽然只有个位数,但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受疫情影响,牌照要求较低、慢速但安全的E-bike成为美国人短途出行的最优解;且美国的自行车道建设相对完善,适合E-bike发展。

美国E-bike相关补贴政策细则

美国目前已有近30个州通过了E-bike的“三级分类系统”方案,政府也颁发了多个E-bike相关政策,补贴额累计高达数十亿美元,E-bike的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总体而言,2020年为海外E-bike的快速崛起之年。这一年,美国的E-bike销量达到81万辆,渗透率4%+;欧洲的销量为453.7万辆,渗透率22.7%,其中渗透率较高的四个国家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都已达到40%-60%水平,预计至2025年都有较高增长。

欧洲、美国、日本E-bike市场空间总结

03 出海机遇:欧美市场有红利,中国供应链优势强

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欧美的E-bike需求大幅增加,这对于强供应链的中国而言是绝佳的出海机遇。

目前E-bike的全球产能格局表现为:美国无本土产能,基本由欧洲、中国两区域包揽。

从产能端看,欧洲2020年的自行车生产量约为360万辆;中国2020年的电动自行车出口量约为200万辆;美国本土则基本没有自行车生产相关产能。

虽然欧洲在生产总数上占大头,但主要可能因为关税原因使得中国大量E-bike以零配件形式出口至欧洲组装导致的,欧洲欠缺自行车零部件产能,需要向中国、日本等亚洲厂商进口零部件,预计中国的真实产能占比应该更高。

E-bike全球产销情况一览

中国目前仍保有生产中心的地位,且传统自行车供应链相当成熟,是自行车制造和出口的第一大国。全球自行车年产量约为1亿辆,中国约占全球产量的60%。

尽管欧洲正在逐渐补足零部件短板,希望走向“自给自足”,但预计中期仍无法完全摆脱对中国厂商的依赖。而美国市场基本没有产能,预计仍将持续高度依赖中国产能。

因此,欧美将是E-bike出海的更大市场,其高增的需求、分散的格局、本土欠缺的制造端为中国品牌出海创造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国内E-bike出口主要厂商情况一览

中国E-bike出海欧美,必然会伴随一系列竞争和挑战。

首先就是会加剧行业竞争。除了创业公司外,奔驰、保时捷等整车厂、各传统自行车巨头、户外平台型公司纷纷加入战局,可以预见未来E-bike行业的竞争很快会进入白热化。

其次是供应链紧缺。受制于自行车各部分配件工厂的产能,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供应链紧缺,包括电池、电机、变速器等多个零部件都已出现了供货短缺的情况。同时海运成本的大幅上升与运输时间的不确定性,也给品牌方顺利交付产品增加了不少难度。

想要突出重围,E-bike创业者需要突出产品力、供应链和渠道优势。产品力方面,骑行舒适度、续航里程、 车身美观度与重量、车辆稳定性、安全性可能是消费者最关注的硬性指标。

在满足大众用户的基本骑行体验后,更多智能化功能可以获得资深玩家的青睐。远程开锁、GPS定位、多种骑行模式、多维度骑行数据分析、车辆报警、紧急通知等都会增加消费者的使用欲望,进一层的完善用户体验。

另外,创业者还需根据销售预测,尽早做好供应链备货计划。E-bike产品所需零部件数量过百,产品选型需要丰富的资源,且整车组装加工过程耗时超过30天,只有优秀的整车交付经验才能使得出品的速度与质量共存。

E-bike存在一定门槛,而中国应抓住机遇,发挥供应链等自身优势,将产品推向海外。乘着时代的东风与文化的热潮,做好跨境电商,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04 中国市场:现在基本没销量,但未来很光明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E-bike的机遇只能是出海吗?中国本土市场的潜力如何?

目前E-bike在中国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导致基本没有销量。

E-bike目前的渠道仍沿袭传统自行车,以线下为主,但据简单调研走访,主要车行目前单月单店E-bike销量基本仅为个位数。线上方面,以久谦提供的天猫大盘的数据为参考,2021年自行车大类销量同比下降29%。E-bike归类在其中,同样几乎没有销量,除了喜德盛是ODM大厂,其他基本都是白牌。

天猫E-bike历年销量情况

这意味着,E-bike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需求薄弱,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中国的各类交通工具密集组合,尤其电瓶车数量庞大,E-bike的刚需性较低,一定程度抑制了E-bike的发展。

其次,根据需求动因六要素,中国的骑行文化较为小众,目前以竞速为主;中国目前电瓶车的政策相对规范;同时骑行的基础建设较为一般,且政府暂未推出任何政策补贴,因此整个品类的普及度较低。

2021-2021年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

即便如此,E-bike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也不一定悲观,甚至有了兴起的苗头。

E-bike相比电瓶车,在设计上更容易出圈,脚踏驱动的方式也相较于电瓶车的旋转握把驱动有了更高的可玩性和轻运动概念,可以作为一种潮流风潮,率先影响能够接受高价、将E-bike作为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群。同时,目前欧美日等地区的火热,也会反向带货到中国。

另外,中国有强大的供应链基础,在电机、锂电池、车架制造上都有一定优势,且有海外出口经验,具有供应端的能力。

在政策方面,也有城市开始关注自行车基建。比如北京就在2021年9月发布《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提出到2035年将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中国与欧美日对于E-bike需求动因分析对比

诚然,E-bike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竞争与挑战。

第一、需求不及预期。目前中国传统自行车的国内销量约为1,500万辆,若未来3-5年渗透率无法快速增长,则E-bike的预期市场将较小。

第二、竞争加剧。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除了创业公司,传统自行车巨头、电动车巨头、户外平台型公司、智能硬件公司(小米等)纷纷加入战局,未来E-bike的行业竞争将进入白热化。

第三、渠道弱势。从欧美日与国内电动车的经验来看,E-bike主流销售渠道依然在线下,初创公司的线下渠道能力较弱,需要精准判断用户,利用新渠道突围。

E-bike的部分国内2C玩家

05 投融资情况:海外标的最多,出海品牌其次

E-bike市场的火热也反映在了资本市场,不少机构、企业早已抓住风口,投资了相关品牌。

这一领域的投资对象可以主要分为三类:国内品牌、海外品牌及出海品牌。

2021年起,国内的资本也在积极出手E-bike,例如高瓴于2021年9月投资了VanMoof;高榕资本于今年3月为美国的Aventon投了千万美元,并在11月获得红杉进一步加注;Tenways在去年获得高瓴投资的情况下,今年11月进一步获得腾讯投资、钟鼎资本、华映资本、高鹄资本参股。

近期E-bike相关股权融资情况

06 优秀品牌大赏:高配性能好,外观贼漂亮

下面列举一些值得关注的E-bike品牌。

许多车企,包括保时捷、兰博基尼、宝马在内都有自己的E-bike品牌,但此类品牌的E-bike主要用于品牌调性的塑造而非规模化销售。

以奔驰银箭为例,其使用了轻质6061铝制车架和前叉,采用了市面上独有的手工抛光的拉丝铝,让整车看起来十分引人注目。

奔驰的银箭E-bike

除了高性能和高配置外,市面上还有许多风格独特的E-bike。

比如赛博朋克外观的E-bike,来自瑞典的CAKE,以越野摩托车的外形进行改良,棱角分明的车身和金属质感,尽显未来主义风格。

瑞典的CAKE E-bike

还有浓浓北欧风的Mate.Bike,外观与BMX较相似,其动力足以使其适应野外甚至是极端环境。

北欧风的Mate.Bike

已被人熟知的Super 73,外观灵感则来自南加州小型Vintage摩托车,因此散发出一种美式复古质感。

Super 73

Riese &Muller(R&M)更偏向都市化,其整体外观十分简约干练,车身以及零件均使用高端材质。

Riese &Muller(R&M)

除了国外品牌外,国内也最近兴起了许多高配美观的E-bike。

宇宙电动(Cosmosworks)整合行业内全球领先的供应商,设计出一款骑起来像“普通”自行车,却让消费者拥有环法车手的腿劲,能轻松飞上所有陡坡的E-bike。

Revolver Model R (Cosmosworks)

就产品属性而言,E-bike有占领用户心智,形成类似特斯拉文化圈层的机会。

具有科技和文化属性的E-bike,在产品结构上相对复杂,涉及三电技术、高频使用、高客单价;具有工匠属性的E-bike,需要关注座位、档把高度等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而具有生态属性的E-bike,可以打造一个“IOS”,与用户交互链接,保存用户数据,让消费者产生依赖。

就目标用户而言,E-bike的客群从潮酷人群辐射广阔的新兴健康运动一代。这类人群的特点是重设计、认品牌、喜欢智能,崇尚以生活方式为相通点聚集文化和圈层。

就营销手段而言,建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策略。作为一种新兴品类,第一步在线上打品类认知,第二步则是在线下增加曝光与转化。

就供应链建设而言,建议初创企业在品牌化和规模化后自建工厂,深耕多层级供应链体系,且持续迭代。第三方代工厂直接供货有产能不稳定、质量难保证、产品迭代慢、纯贴牌无壁垒等缺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