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政治局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政策大年”有哪些新动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政治局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政策大年”有哪些新动向?

各级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视可能会有所回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政策重心回到经济:2023年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12月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在12月2日召开的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已经提到,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本次政治局会议有关疫情防控的内容较7月份政治局会议显著减少,疫情防控与经济关系之间的关系也从“高效”统筹调整为“更好”统筹,明确要求“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事实上,中央对疫情防控的政策思路已经反映在11月11日发布的“二十条”和12月7日发布的“新十条”中。

重塑市场信心:此次会议罕见提到市场信心,并且表示要“大力提振”。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中央已经意识到了此前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出现的悲观情绪,并下定决心要扭转这一局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明年的政策底色,也与通稿中“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相呼应。“两个毫不动摇”即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再次放缓,截至10月份,累计同比增速仅为1.6%,明显低于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同比增速5.8%。

过去两年,不同类型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的差距拉大,今年则更为明显。国有控股企业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次之,私营企业最低。截至10月份,私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率润录得4.59%,处于历史低位。

再次回到“内需”:此次会议没有像7月份政治局会议那样要“积极促进出口”,也没有如7月份会议那样提到“扩大需求”,反而与4月份会议以及上年12月布局2022年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一致,均着眼于内需,且明确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这一变化,一方面与会议再次要求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致,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另一方面,美联储主导下的全球加息周期仍未宣告结束,全球需求仍在走弱。我国出口已经受到影响,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出口金额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11月降幅进一步扩大至8.7%。

回到内需并不意味着不再重视出口,不仅新发展格局本身也要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此次会议还再次重申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二十大报告也提出了“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四川、浙江、广东、深圳、江苏等地均在陆续组织企业出国“抢订单”。以浙江为例,12月4日派出了由省政府部门牵头的“抢单团”分赴欧洲和日本,其中,德法线是省商务厅牵头组织的“千企万团拓市场抢订单行动”首站;12月6日,宁波“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行动首发团飞往首站阿联酋,未来12天还将奔赴印尼、日本。

兼顾需求侧和供给侧,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在7月份会议短暂留白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次回归,并且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其实是二十大报告的新提法。

刘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专篇探讨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文章明确指出,二者的结合“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据上述文章,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

对经济发展的“量”的重视提级:本次会议同时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二十大的新提法,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丰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此前一段时间我国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更加重视“质”的平衡。

韩文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的专题文章中明确指出,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

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政府在设立发展目标、政策体系和考评标准中,不仅重视“质”,也会再次重视“量”的要求,由此,各级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视可能会有所回温。

宏观经济政策“加力”和“有力”:本次会议明确表示,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连续两个“力”字,也与中央对经济运行的要求从保持在“合理区间”调整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一致。

与此前表述相比,财政政策同样重视效能,但强调了“加力”,2023年,财政政策可能在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同时加码。一方面,财政政策赤字率预计不低于3%,高于2022年的2.8%。考虑到2022年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收入从2021年正增长转为负增长、支出增速较2021年进一步上升,需要兼顾财政可持续性,再加上2023年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会随着经济回升而上升,明年赤字率可能会与疫情前赤字率最高值3%相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可能会超过2022年预算,但从财政可持续角度,预计不会超过2022年实际发行额。2022年地方专项债原计划发行3.65万亿,后国务院提出依法用好结存限额,截至目前,今年已发行新增专项债40191亿元,过去几年新增发行最高值不足3.61万亿。

货币政策对“精准”的再次强调,表明结构性政策还会继续在货币政策工具篮子中占据重要地位,支持的具体领域大概率会进一步拓展,早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已在公开讲话中有所透露。“有力”一词则不仅意味着结构性政策可能会加大力度,也意味着总量政策可能会有所作为。

不过总量政策力度仍需要平衡“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三重目标,与前两次会议不同的时,此次会议对这三重目标要求更高——“突出做好”。

对外资重视持续加大:上年12月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外资,但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补充了“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今年4月份政治局会议表示要“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稳住“外资基本盘”;7月份会议则要求积极促进外资引进工作,到本次会议则进一步升格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政治局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政策大年”有哪些新动向?

各级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视可能会有所回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政策重心回到经济:2023年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12月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在12月2日召开的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已经提到,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本次政治局会议有关疫情防控的内容较7月份政治局会议显著减少,疫情防控与经济关系之间的关系也从“高效”统筹调整为“更好”统筹,明确要求“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事实上,中央对疫情防控的政策思路已经反映在11月11日发布的“二十条”和12月7日发布的“新十条”中。

重塑市场信心:此次会议罕见提到市场信心,并且表示要“大力提振”。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中央已经意识到了此前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出现的悲观情绪,并下定决心要扭转这一局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明年的政策底色,也与通稿中“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相呼应。“两个毫不动摇”即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再次放缓,截至10月份,累计同比增速仅为1.6%,明显低于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同比增速5.8%。

过去两年,不同类型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的差距拉大,今年则更为明显。国有控股企业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次之,私营企业最低。截至10月份,私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率润录得4.59%,处于历史低位。

再次回到“内需”:此次会议没有像7月份政治局会议那样要“积极促进出口”,也没有如7月份会议那样提到“扩大需求”,反而与4月份会议以及上年12月布局2022年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一致,均着眼于内需,且明确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这一变化,一方面与会议再次要求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致,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另一方面,美联储主导下的全球加息周期仍未宣告结束,全球需求仍在走弱。我国出口已经受到影响,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出口金额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11月降幅进一步扩大至8.7%。

回到内需并不意味着不再重视出口,不仅新发展格局本身也要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此次会议还再次重申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二十大报告也提出了“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四川、浙江、广东、深圳、江苏等地均在陆续组织企业出国“抢订单”。以浙江为例,12月4日派出了由省政府部门牵头的“抢单团”分赴欧洲和日本,其中,德法线是省商务厅牵头组织的“千企万团拓市场抢订单行动”首站;12月6日,宁波“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行动首发团飞往首站阿联酋,未来12天还将奔赴印尼、日本。

兼顾需求侧和供给侧,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在7月份会议短暂留白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次回归,并且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其实是二十大报告的新提法。

刘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专篇探讨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文章明确指出,二者的结合“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据上述文章,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

对经济发展的“量”的重视提级:本次会议同时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二十大的新提法,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丰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此前一段时间我国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更加重视“质”的平衡。

韩文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的专题文章中明确指出,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

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政府在设立发展目标、政策体系和考评标准中,不仅重视“质”,也会再次重视“量”的要求,由此,各级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视可能会有所回温。

宏观经济政策“加力”和“有力”:本次会议明确表示,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连续两个“力”字,也与中央对经济运行的要求从保持在“合理区间”调整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一致。

与此前表述相比,财政政策同样重视效能,但强调了“加力”,2023年,财政政策可能在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同时加码。一方面,财政政策赤字率预计不低于3%,高于2022年的2.8%。考虑到2022年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收入从2021年正增长转为负增长、支出增速较2021年进一步上升,需要兼顾财政可持续性,再加上2023年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会随着经济回升而上升,明年赤字率可能会与疫情前赤字率最高值3%相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可能会超过2022年预算,但从财政可持续角度,预计不会超过2022年实际发行额。2022年地方专项债原计划发行3.65万亿,后国务院提出依法用好结存限额,截至目前,今年已发行新增专项债40191亿元,过去几年新增发行最高值不足3.61万亿。

货币政策对“精准”的再次强调,表明结构性政策还会继续在货币政策工具篮子中占据重要地位,支持的具体领域大概率会进一步拓展,早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已在公开讲话中有所透露。“有力”一词则不仅意味着结构性政策可能会加大力度,也意味着总量政策可能会有所作为。

不过总量政策力度仍需要平衡“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三重目标,与前两次会议不同的时,此次会议对这三重目标要求更高——“突出做好”。

对外资重视持续加大:上年12月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外资,但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补充了“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今年4月份政治局会议表示要“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稳住“外资基本盘”;7月份会议则要求积极促进外资引进工作,到本次会议则进一步升格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