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1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增,稳楼市、促基建推动融资需求回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增,稳楼市、促基建推动融资需求回暖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12月金融数据有望改善。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109亿元,信贷和社融均略低于市场预期。

分析师表示,信贷和社融增长疲弱主要是受楼市低迷和疫情扰动影响,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近4000亿元,反映保交楼、促进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等政策对企业融资的支持。他们还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12月金融数据有望改善。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9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万亿元,新增社融2.02万亿元。

分部门看,11月,居民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2627亿元,同比少增47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同比少增9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3亿元,同比少增3718亿元。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对界面新闻表示,居民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均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说明疫情对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影响仍在持续。另一方面,出于防风险考虑,居民储蓄大幅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11月,居民存款增加2.25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52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进一步表示,当前购房动力尚未有明显转暖迹象,由此持续拖累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的数据显示,11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同比分别下降24.8%和29.6%,降幅均较10月扩大7个百分点左右。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也表示,居民部门住房贷款虽然较10月有所改善(10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但是同比依然少增,可见三年疫情已经逐步侵蚀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尽管有‘三支箭’和金融16条,但是对于修复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作用有限。”他说。

所谓“三支箭”是指监管层在银行信贷、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方面对房地产企业的支持。“金融16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上个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共有16条内容,涉及保交房、受困房企风险处置、住房租赁等六个方面。

企业部门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37亿元,同比多增31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亿元,同比下降65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67亿元,同比多增395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49亿元,同比少增56亿元。

梁斯表示,企业信贷是11月金融数据的一大亮点。他指出,11月,多地疫情出现反复,一些经济大省也受到影响,导致整体融资需求不足,但企业中长期信贷同比连续多增,意味着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在稳步回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持续显现。

王运金则表示,中长期贷款同比连续多增,在一定程度上和政府重点项目配套融资有关,此外,受政策扶持的制造业、绿色行业、科创等领域可能有较大的中长期融资需求。他强调,企业短贷略有减少,说明企业扩大生产与投资的热情仍然较弱。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强劲,主要原因是政策面对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大。

“11月抵押补充贷款(PSL)显著放量,直接推动银行对基建投资的信贷投放规模。”他说。

央行数据显示,11月,央行向三大政策性银行净投放PSL3675亿元,环比增加2132亿元,投放规模创2015年以来的新高。

社融方面,11月社融同比大幅少增,主要是受新增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三项拖累。

王青指出,企业债券融资缩量与当月债券发行利率走高、取消发行情况增多有关;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则是受专项债发行节奏影响。

央行数据还显示,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4%,创2016年5月以来新高,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

梁斯表示,M2同比增速创逾六年新高,主要和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有关。“2022年以来,由于疫情持续反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动力不足,储蓄意愿明显增强。”他说。

郑嘉伟补充道,M2同比大增可能还和央行加大货币投放、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有关。不过,M2增速和社融增速长期背离说明央行宽信用传导存在一定阻碍,资金滞留在金融系统,存在空转的可能。

展望未来,王青认为,央行可能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有效传导,重点是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其中,持续下调5年期LPR报价是推动楼市企稳回暖,进而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修复的关键,有可能在12月或明年1月落地。”他说。

二是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尽快落实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引导银行加大基建项目贷款投放,支持基建投资提速。三是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加快相关贷款投放,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四是加大银行年末考核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我们预计,在政策发力作用下,12月金融数据会转暖,信贷和社融数据有望出现同比多增。”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增,稳楼市、促基建推动融资需求回暖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12月金融数据有望改善。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109亿元,信贷和社融均略低于市场预期。

分析师表示,信贷和社融增长疲弱主要是受楼市低迷和疫情扰动影响,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近4000亿元,反映保交楼、促进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等政策对企业融资的支持。他们还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12月金融数据有望改善。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9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万亿元,新增社融2.02万亿元。

分部门看,11月,居民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2627亿元,同比少增47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同比少增99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3亿元,同比少增3718亿元。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对界面新闻表示,居民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均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这说明疫情对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影响仍在持续。另一方面,出于防风险考虑,居民储蓄大幅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11月,居民存款增加2.25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52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进一步表示,当前购房动力尚未有明显转暖迹象,由此持续拖累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的数据显示,11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同比分别下降24.8%和29.6%,降幅均较10月扩大7个百分点左右。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也表示,居民部门住房贷款虽然较10月有所改善(10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但是同比依然少增,可见三年疫情已经逐步侵蚀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尽管有‘三支箭’和金融16条,但是对于修复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作用有限。”他说。

所谓“三支箭”是指监管层在银行信贷、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方面对房地产企业的支持。“金融16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上个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共有16条内容,涉及保交房、受困房企风险处置、住房租赁等六个方面。

企业部门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37亿元,同比多增31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亿元,同比下降65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67亿元,同比多增395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49亿元,同比少增56亿元。

梁斯表示,企业信贷是11月金融数据的一大亮点。他指出,11月,多地疫情出现反复,一些经济大省也受到影响,导致整体融资需求不足,但企业中长期信贷同比连续多增,意味着企业对未来经济预期在稳步回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持续显现。

王运金则表示,中长期贷款同比连续多增,在一定程度上和政府重点项目配套融资有关,此外,受政策扶持的制造业、绿色行业、科创等领域可能有较大的中长期融资需求。他强调,企业短贷略有减少,说明企业扩大生产与投资的热情仍然较弱。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强劲,主要原因是政策面对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大。

“11月抵押补充贷款(PSL)显著放量,直接推动银行对基建投资的信贷投放规模。”他说。

央行数据显示,11月,央行向三大政策性银行净投放PSL3675亿元,环比增加2132亿元,投放规模创2015年以来的新高。

社融方面,11月社融同比大幅少增,主要是受新增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三项拖累。

王青指出,企业债券融资缩量与当月债券发行利率走高、取消发行情况增多有关;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则是受专项债发行节奏影响。

央行数据还显示,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4%,创2016年5月以来新高,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

梁斯表示,M2同比增速创逾六年新高,主要和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有关。“2022年以来,由于疫情持续反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动力不足,储蓄意愿明显增强。”他说。

郑嘉伟补充道,M2同比大增可能还和央行加大货币投放、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有关。不过,M2增速和社融增速长期背离说明央行宽信用传导存在一定阻碍,资金滞留在金融系统,存在空转的可能。

展望未来,王青认为,央行可能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有效传导,重点是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其中,持续下调5年期LPR报价是推动楼市企稳回暖,进而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修复的关键,有可能在12月或明年1月落地。”他说。

二是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尽快落实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引导银行加大基建项目贷款投放,支持基建投资提速。三是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加快相关贷款投放,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四是加大银行年末考核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我们预计,在政策发力作用下,12月金融数据会转暖,信贷和社融数据有望出现同比多增。”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