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晓云
又有上市公司踩雷地产类信托理财。
12月21日晚间,塔牌集团(002233.SZ)发布公告称,此前购买的1000万元信托产品未能如期兑付。
公告称,公司收到中融信托发来的《中融-融盈安泰30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临时管理报告》显示,受益人2022年12月20日应获得的信托利益不能如期足额分配,且预计本信托计划将在2023年2月3日到期后展期二年。
截止本公告日,公司已收到截止2021年12月20日投资收益67.52万元,并于2022年12月20日收到该信托产品本金33.50万元,信托产品剩余本金和投资收益预计将按展期期间的信托利益分配方案进行回收。
塔牌集团表示,将加强与中融信托的沟通、联系,督促其加快处置进程,并保留采用其他维权手段的权利。
为何相关产品未能按时兑付并出现展期?据了解,该信托计划背后项目公司归属于世茂集团,资金最终用于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国风雅颂项目开发建设。
根据该信托计划及中融信托提供的说明材料,目前存续信托规模12.437亿元,标的项目分为一二期开发,其中一期包含高层4栋、小高层洋房5栋,低层联排33栋;二期包含高层9栋、小高层9栋、低层(叠拼)14栋。目前标的项目五证均已取得,已实现一期交付,二期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项目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二期的装饰装修等工程及后续工作,根据项目公司申请“一楼一策保交楼”专项贷款上报政府材料显示,预计二期将于 2023年6月底交付。
“受疫情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影响,导致世茂集团整体运营情况下滑、项目销售及回款不达预期,且叠加加政府为’保交房、稳民生’而加强对预售资金的监管,导致可用于还款的资金不足。”中融信托的说明材料如此表示。
此前10月,中融信托因卷入“公章争夺战”传闻引发外界关注。传闻称,融创房地产集团与中融信托共同保管的保险柜锁芯被换、监管账户15.6亿资金被划走。
彼时,中融信托表示,后续受托人将持续与政府专班沟通和协商政府专户内资金使用、项目后续开发建设及项目监管方案等事宜。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寻求解决项目交付及信托计划投资人利益实现的方案。此外,受托人也将稳步推进司法诉讼进程,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投资人合法利益,促进信托利益实现。
临近年底,信托产品风险率持续攀升,上市公司今年信托踩雷的数量远超去年。
12月20日晚间,恒银科技(603106.SH)、吉华集团(603980.SH)两家上市公司相继披露公告,称所购买的信托产品存在本金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这并非恒银科技和吉华集团首次踩雷信托理财。早在今年9月,两家上市公司也曾公告称遭遇信托产品逾期,且截至目前仍未披露最新兑付进展。
为何上市公司频频踩雷信托理财?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尹鹏飞向界面新闻表示,首先,部分上市公司理财的风险意识不足,更多的在关注潜在的收益忽视了风险。信托理财需要把风控放在第一位,实力雄厚、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是首选,特别要关注底层资产以及风控措施是否有效。其中底层资产是核心,很多的信托底层的资产是房地产,今年地产事件频出,一定程度上导致频繁暴雷。
他认为,其次,当前社会理财资金配置由非标类资产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明显,信托业在证券投资领域与基金、券商、银行理财等资管同业相比,仍然规模较小,参与深度有限,但是算是相对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上市公司信托产品连续暴雷折射的是风险意识缺乏,损失的是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也是股民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那么,为何上市公司热衷信托理财?尹鹏飞表示,上市公司选择信托产品作为理财,主要考虑的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一方面,信托产品与类似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收益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现阶段信托资金配置已经由房地产等非标领域大幅转向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上市公司投资的信托产品主要是中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风险相对可控。
他表示,大多数上市公司之所以认购信托产品,也是满足其闲置资金配置需求,提升资本回报率,长短期限兼备且预期收益较为稳定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