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当世界似乎万劫不复,热爱我们眼前具体而脆弱的事物 | 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世界似乎万劫不复,热爱我们眼前具体而脆弱的事物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韩炳哲、乔纳森·弗兰岑、村上春树、文本细读、书信、中世纪、“洋鬼子”……

记者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地球尽头的尽头》

[美]乔纳森·弗兰岑 著 贾晓光 译
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 2022-11​​​

在这个万劫不复的世界,我们如何在行动中找到意义?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在随笔集《地球尽头的尽头》中发问。带着一笔意外获得的遗产,弗兰岑选择去南极洲观鸟,那里既是字面意义上的世界尽头,也隐喻着气候危机和政治变局之下的真正“尽头”。

这位久负盛名却饱受争议的作家对于气候危机的态度显然是悲观的,他直截了当地表示“对于阻止变化的可能性不抱任何希望”,但正如《卫报》书评文章所言,退缩的态度反而带来了自由,当弗兰岑承认宏观问题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能更有创意地思考现在还能够做些什么。在书中,弗兰岑探讨了一些重要的主题:环保主义、特朗普与希拉里的激烈之争,以及他最热爱的观鸟事业。以一名纯粹的爱好者的喜悦,他描述了后共产主义时期阿尔巴尼亚的捕鸟热潮,也自嘲因为喜欢列清单而“在观鸟界中道德低人一等”。当他在南极洲遇到一只野生的王企鹅,弗兰岑顿悟道:原来,它不仅是我来南极的理由,也已经成为我出生在这个星球上的理由。这也变成了问题的答案:如果世界万劫不复,那就热爱眼前具体而脆弱的事物。

《小说的细节:从简·奥斯丁到石黑一雄》

黄昱宁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1

文学作品如同路线繁复的地图,读者除了亲自上阵,还可以找一位领路的“理想读者”来帮助自己。拥有翻译家、作家、评论家三重身份的黄昱宁,就是这样的一位“理想读者”。

文学评论集《小说的细节》聚焦二十余位知名作家,从简·奥斯汀、大仲马到更为当代的艾丽丝·门罗与石黑一雄,通过文本细读,黄昱宁为我们揭示出了许多平时不易得知的细节景致——为什么《傲慢与偏见》中班太太要“预祝天气变坏”?狄更斯和萨莉·鲁尼这一看似不相干的组合又要如何对比?

黄昱宁认为,比起那些有趣、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评论写法,文本细读可以说是“已经过时了”,但她仍然想把这些细节打捞、归拢并抛光。对她而言,如果说评论是对原文的咀嚼与反刍,那么原文对评论也构成了某种无声的审视与追问,在文本和评论的对照中,那些不会随时光磨灭的细节才会显露出其自身的价值。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

[德]赫尔曼·黑塞 托马斯·曼 著 黄霄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12

值得铭记的友谊往往来自这样的两个人:既充满差异,又彼此相似,赫尔曼·黑塞和托马斯·曼就是如此。同为二十世纪的德国文豪,黑塞和曼氏来自同一时代,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黑塞是喜欢沉静的思考者,而曼是拥有活跃社交生活的公共知识分子。但两人拥有类似的异国出身——曼出生在巴西、黑塞出生在印度,他们也有着相同的人文主义信念,始终支持彼此的作品,并在对方遭到外界诋毁时挺身辩护。他们在1910-1955年间保持着长期的通信,这本书就是这些信件的合集。

正如书中序言所示,这一互相映衬的兄弟情谊从两人的作品中就得以看出,黑塞的《玻璃球游戏》和曼氏的《浮士德博士》犹如同一物种的不同变体,前者的精神世界是早期浪漫主义,后者则是更为肆意张扬的瓦格纳和尼采,但它们都显示出对世俗化音乐的追求,以及相互缠绕的人性与魔性。读者借助这本书信集,或许可以从一个更私密也更温情的角度来理解两位大家,以及德国流亡文学的丰富遗产。

《中世纪的身体》

[英]杰克·哈特内尔 著 徐仕美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2022-11

2003年,一颗来自中世纪的人头被出售给加拿大的私人收藏者,头骨的顶部却不见踪影,就如同没了盖子的饼干罐。这一骇人场景更加固了许多人对于中世纪的刻板印象——在那个充满肮脏和痛苦的时代,稍有不慎就要面临头颅被劈开的危险。

作为一名精通医学史的艺术史学家,杰克·哈特内尔极力否认了这种简单化的思维。他认为,身体是中世纪民众生活和形而上学的中心,也是无穷无尽隐喻和想法的来源,致命伤口可能在一夜之间被神圣的干预所治愈,从国王尸体上摘除的心脏则是政权强大的象征。在这部文化史著作中,哈特内尔以身体的各部位——皮肤、骨头、心脏、血液等——为蓝图,综合了中世纪壁画、手抄本页面和文物等图文资料,为读者展现出了当时的医学理念,以及中世纪人感受、思考身体的独特方式。

《龙与洋鬼子:一位瑞典地质学家眼中的万象中国》

[瑞典]安特生 著 李雪涛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2-11

安特生是一位来自瑞典的地质学家,曾受北洋政府之邀来华调查铁矿和煤矿,并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北京猿人”“仰韶文化”等遗址的发现者。1914-1925年安特生在华的十年时间里,除了埋头于史前文化的研究,他也看到了时局变幻背后的历史细节。《龙与洋鬼子》一书便是从这位洋人眼中看去的民国初年中国的景象,这本书1926年在瑞典首次出版,已译为多国语言流传后,终于与中文世界读者见面。

作为一名经常游历山河的考古学家,安特生亲历了袁世凯封帝、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等重大事件,他不仅与胡适、傅斯年这样的大人物有着直接交往,也在旅途中遇到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老百姓,比如被迫成为土匪的“曹哥”、像祥林嫂一样见人便诉苦的可怜妇人,以及遇难矿工的绝望母亲。这些本来湮没于尘埃中的平凡生命,在安特生笔下重新变得鲜活,并成为了那段历史的有力补充。

《山寨:中国式解构》

[德]韩炳哲 著 程巍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3-1

在通常语境下,山寨意味着粗制滥造的仿制品,但德国哲学家韩炳哲认为,赝品也能具有超凡的创造力,甚至赋予原作令人惊叹的转变。中文仿写版《哈利·波特》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哈利·波特与他的中国朋友龙龙和星星一起,在泰山上打败了东方克星厣道魔、能说流利的中文——“就是用筷子吃饭有点费劲。”

在《山寨》一书中,韩炳哲延续了前作简洁清晰的论证风格和切中当下的视角,指出山寨品的性能和外观不仅不逊色于原版,还揭示出了不同于西方注重“本质、本真”的道家意涵:世界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本质,而是无始无终、千变万化的。于是,山寨反而解构了绝对真理,迸发出从虚无中来、追求不断迭代而非固守(西方意义上)“创造”的能量。艺术史家雷德侯曾在著作《万物》中指出,中国的艺术品并不追求再现自然景象,而是用可复制的模件来组装作品、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可能性,这其实更加契合自然万物的规律。在韩炳哲看来,在复制中实现重生的山寨品也体现了这样的精神,它远非无关紧要,而拥有着能够革新人类经验的哲学潜力。

韩炳哲的另两部新作《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妥协社会:今日之痛》近日也将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村上T》

[日]村上春树 著 烨伊 译
​​​​​​花城出版社·磨铁·文治图书 2022-11

村上春树笔下的人物过着自由的生活,体现在衣着上便是各式各样的T恤、牛仔裤和穿过数年的运动球鞋。这样的闲散态度来自村上的真实生活,除了收藏威士忌与唱片,他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T恤收藏家。在某次专访后,编辑提议他以T恤为主题在杂志《POPEYE》上开专栏连载,最后得到了有关108件T恤的随笔。

通过T恤这一小小入口,读者可以得知村上的许多生活细节——他在夏威夷冲浪时得到的T恤是哪件?最珍惜的T恤又和哪部作品有关?日本书评家间室道子评价认为,收藏家往往会高谈阔论把珍贵之物收入囊中的全过程,但村上的散文却全然不谈这些,T恤就像是受到不可抗力、在不经意间越攒越多。带着这份谦虚和漫不经心,村上坦言:“我不认为这样一本书会对谁有怎样的用处,但它或许可以说明一个小说家平时穿着这些轻便的衣服,度过了还算轻松快乐的生活,”而这份轻松快乐,或许就是全书的意义所在吧。

《荒野时光:一位地质学家来自格陵兰冰原边缘的手记》

[美]威廉·E. 格拉斯利 著 彭颖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棱镜译丛 2022-10

人类对地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日益升高的海平面和消融的冰面就是明证。冰面之下,还有一些地方我们不足够了解,比如纬度远高于北极圈的格陵兰岛,那里仍然完整保留着地球早期的某段历史。

在科普手记《荒野时光》中,地质学家威廉·E.格拉斯利写下了他6次探访格陵兰冰原的经历,书中内容由“分离”“融合”“显现”“尾声”4个关键词组成,映照着地质学家魏格纳于1906年去往格陵兰岛后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也点明了格拉斯利此行的目的——探寻这些最古老的岩石是如何、何时开始移动的。除了复杂的地质形成过程,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冰原景色的诗意呈现,比如与一只疾飞的猎鹰的对视,或是狭窄海湾中的潮汐涨落。格拉斯利带着爱意描写下这一切,以警示现代世界对荒野的肆意破坏,以及人类的傲慢在自然面前的狭隘与渺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世界似乎万劫不复,热爱我们眼前具体而脆弱的事物 | 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韩炳哲、乔纳森·弗兰岑、村上春树、文本细读、书信、中世纪、“洋鬼子”……

记者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地球尽头的尽头》

[美]乔纳森·弗兰岑 著 贾晓光 译
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 2022-11​​​

在这个万劫不复的世界,我们如何在行动中找到意义?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在随笔集《地球尽头的尽头》中发问。带着一笔意外获得的遗产,弗兰岑选择去南极洲观鸟,那里既是字面意义上的世界尽头,也隐喻着气候危机和政治变局之下的真正“尽头”。

这位久负盛名却饱受争议的作家对于气候危机的态度显然是悲观的,他直截了当地表示“对于阻止变化的可能性不抱任何希望”,但正如《卫报》书评文章所言,退缩的态度反而带来了自由,当弗兰岑承认宏观问题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能更有创意地思考现在还能够做些什么。在书中,弗兰岑探讨了一些重要的主题:环保主义、特朗普与希拉里的激烈之争,以及他最热爱的观鸟事业。以一名纯粹的爱好者的喜悦,他描述了后共产主义时期阿尔巴尼亚的捕鸟热潮,也自嘲因为喜欢列清单而“在观鸟界中道德低人一等”。当他在南极洲遇到一只野生的王企鹅,弗兰岑顿悟道:原来,它不仅是我来南极的理由,也已经成为我出生在这个星球上的理由。这也变成了问题的答案:如果世界万劫不复,那就热爱眼前具体而脆弱的事物。

《小说的细节:从简·奥斯丁到石黑一雄》

黄昱宁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1

文学作品如同路线繁复的地图,读者除了亲自上阵,还可以找一位领路的“理想读者”来帮助自己。拥有翻译家、作家、评论家三重身份的黄昱宁,就是这样的一位“理想读者”。

文学评论集《小说的细节》聚焦二十余位知名作家,从简·奥斯汀、大仲马到更为当代的艾丽丝·门罗与石黑一雄,通过文本细读,黄昱宁为我们揭示出了许多平时不易得知的细节景致——为什么《傲慢与偏见》中班太太要“预祝天气变坏”?狄更斯和萨莉·鲁尼这一看似不相干的组合又要如何对比?

黄昱宁认为,比起那些有趣、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评论写法,文本细读可以说是“已经过时了”,但她仍然想把这些细节打捞、归拢并抛光。对她而言,如果说评论是对原文的咀嚼与反刍,那么原文对评论也构成了某种无声的审视与追问,在文本和评论的对照中,那些不会随时光磨灭的细节才会显露出其自身的价值。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

[德]赫尔曼·黑塞 托马斯·曼 著 黄霄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12

值得铭记的友谊往往来自这样的两个人:既充满差异,又彼此相似,赫尔曼·黑塞和托马斯·曼就是如此。同为二十世纪的德国文豪,黑塞和曼氏来自同一时代,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黑塞是喜欢沉静的思考者,而曼是拥有活跃社交生活的公共知识分子。但两人拥有类似的异国出身——曼出生在巴西、黑塞出生在印度,他们也有着相同的人文主义信念,始终支持彼此的作品,并在对方遭到外界诋毁时挺身辩护。他们在1910-1955年间保持着长期的通信,这本书就是这些信件的合集。

正如书中序言所示,这一互相映衬的兄弟情谊从两人的作品中就得以看出,黑塞的《玻璃球游戏》和曼氏的《浮士德博士》犹如同一物种的不同变体,前者的精神世界是早期浪漫主义,后者则是更为肆意张扬的瓦格纳和尼采,但它们都显示出对世俗化音乐的追求,以及相互缠绕的人性与魔性。读者借助这本书信集,或许可以从一个更私密也更温情的角度来理解两位大家,以及德国流亡文学的丰富遗产。

《中世纪的身体》

[英]杰克·哈特内尔 著 徐仕美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2022-11

2003年,一颗来自中世纪的人头被出售给加拿大的私人收藏者,头骨的顶部却不见踪影,就如同没了盖子的饼干罐。这一骇人场景更加固了许多人对于中世纪的刻板印象——在那个充满肮脏和痛苦的时代,稍有不慎就要面临头颅被劈开的危险。

作为一名精通医学史的艺术史学家,杰克·哈特内尔极力否认了这种简单化的思维。他认为,身体是中世纪民众生活和形而上学的中心,也是无穷无尽隐喻和想法的来源,致命伤口可能在一夜之间被神圣的干预所治愈,从国王尸体上摘除的心脏则是政权强大的象征。在这部文化史著作中,哈特内尔以身体的各部位——皮肤、骨头、心脏、血液等——为蓝图,综合了中世纪壁画、手抄本页面和文物等图文资料,为读者展现出了当时的医学理念,以及中世纪人感受、思考身体的独特方式。

《龙与洋鬼子:一位瑞典地质学家眼中的万象中国》

[瑞典]安特生 著 李雪涛等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2-11

安特生是一位来自瑞典的地质学家,曾受北洋政府之邀来华调查铁矿和煤矿,并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北京猿人”“仰韶文化”等遗址的发现者。1914-1925年安特生在华的十年时间里,除了埋头于史前文化的研究,他也看到了时局变幻背后的历史细节。《龙与洋鬼子》一书便是从这位洋人眼中看去的民国初年中国的景象,这本书1926年在瑞典首次出版,已译为多国语言流传后,终于与中文世界读者见面。

作为一名经常游历山河的考古学家,安特生亲历了袁世凯封帝、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等重大事件,他不仅与胡适、傅斯年这样的大人物有着直接交往,也在旅途中遇到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老百姓,比如被迫成为土匪的“曹哥”、像祥林嫂一样见人便诉苦的可怜妇人,以及遇难矿工的绝望母亲。这些本来湮没于尘埃中的平凡生命,在安特生笔下重新变得鲜活,并成为了那段历史的有力补充。

《山寨:中国式解构》

[德]韩炳哲 著 程巍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3-1

在通常语境下,山寨意味着粗制滥造的仿制品,但德国哲学家韩炳哲认为,赝品也能具有超凡的创造力,甚至赋予原作令人惊叹的转变。中文仿写版《哈利·波特》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哈利·波特与他的中国朋友龙龙和星星一起,在泰山上打败了东方克星厣道魔、能说流利的中文——“就是用筷子吃饭有点费劲。”

在《山寨》一书中,韩炳哲延续了前作简洁清晰的论证风格和切中当下的视角,指出山寨品的性能和外观不仅不逊色于原版,还揭示出了不同于西方注重“本质、本真”的道家意涵:世界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本质,而是无始无终、千变万化的。于是,山寨反而解构了绝对真理,迸发出从虚无中来、追求不断迭代而非固守(西方意义上)“创造”的能量。艺术史家雷德侯曾在著作《万物》中指出,中国的艺术品并不追求再现自然景象,而是用可复制的模件来组装作品、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可能性,这其实更加契合自然万物的规律。在韩炳哲看来,在复制中实现重生的山寨品也体现了这样的精神,它远非无关紧要,而拥有着能够革新人类经验的哲学潜力。

韩炳哲的另两部新作《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妥协社会:今日之痛》近日也将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村上T》

[日]村上春树 著 烨伊 译
​​​​​​花城出版社·磨铁·文治图书 2022-11

村上春树笔下的人物过着自由的生活,体现在衣着上便是各式各样的T恤、牛仔裤和穿过数年的运动球鞋。这样的闲散态度来自村上的真实生活,除了收藏威士忌与唱片,他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T恤收藏家。在某次专访后,编辑提议他以T恤为主题在杂志《POPEYE》上开专栏连载,最后得到了有关108件T恤的随笔。

通过T恤这一小小入口,读者可以得知村上的许多生活细节——他在夏威夷冲浪时得到的T恤是哪件?最珍惜的T恤又和哪部作品有关?日本书评家间室道子评价认为,收藏家往往会高谈阔论把珍贵之物收入囊中的全过程,但村上的散文却全然不谈这些,T恤就像是受到不可抗力、在不经意间越攒越多。带着这份谦虚和漫不经心,村上坦言:“我不认为这样一本书会对谁有怎样的用处,但它或许可以说明一个小说家平时穿着这些轻便的衣服,度过了还算轻松快乐的生活,”而这份轻松快乐,或许就是全书的意义所在吧。

《荒野时光:一位地质学家来自格陵兰冰原边缘的手记》

[美]威廉·E. 格拉斯利 著 彭颖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棱镜译丛 2022-10

人类对地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日益升高的海平面和消融的冰面就是明证。冰面之下,还有一些地方我们不足够了解,比如纬度远高于北极圈的格陵兰岛,那里仍然完整保留着地球早期的某段历史。

在科普手记《荒野时光》中,地质学家威廉·E.格拉斯利写下了他6次探访格陵兰冰原的经历,书中内容由“分离”“融合”“显现”“尾声”4个关键词组成,映照着地质学家魏格纳于1906年去往格陵兰岛后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也点明了格拉斯利此行的目的——探寻这些最古老的岩石是如何、何时开始移动的。除了复杂的地质形成过程,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冰原景色的诗意呈现,比如与一只疾飞的猎鹰的对视,或是狭窄海湾中的潮汐涨落。格拉斯利带着爱意描写下这一切,以警示现代世界对荒野的肆意破坏,以及人类的傲慢在自然面前的狭隘与渺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