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深度】名校生困在就业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名校生困在就业里

名校年轻人的工作观念在改变。

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陈振芳

就业难,几乎是今年大学生们对秋招的共识。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影响下,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2022年失业率整体高于2021其中2022年1—11月,青年失业率维持在15%以上,7月到达19.9%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改善青年失业率11月降至17.1%,仍高于去年同期的14.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界面新闻 陈振芳

秋招是大学生的重要求职战场。青年就业群体中,985、211等名校大学生作为就业风向标,其求职情况备受关注。界面教育采访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两位同学,聊聊他们的求职故事,了解就业难背后的成因,以及如何调整求职心态和预期

颗粒无收”的秋招

育萱在国庆第一天才开始秋招之旅“我是典型的求职规划没做好,导致现在惨淡局面。”

育萱今年25岁,研究生三年级,本硕就读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她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工作,落户上海。

育萱曾以为“复旦大学本硕学历起码有面试机会”,投简历是一个“向下兼容”的过程。从大型国企到外企,她顺着全球500强投了一圈,公司规模从上万人的大公司,一直投到百人以下的小企业。

截至11月底,育萱累计投递72家公司,包括十家上海选调生单位、60家企业,仅获得四次面试机会均未通过。

育萱的室友也在三个月时间内投递超百份简历,均石沉大海。目前,其所在的四人宿舍均无人拿到offer。

育萱从上海交通大学同学处了解到,上交老师在今年就业指导会议上提到了,2022年未就业人数加上2023年毕业人数,待就业大学生同比上涨29%。

图源: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会

深圳的夏山和育萱情况相似。

23岁、研究生二年级的夏山,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夏山11月才开始投递简历“我的心比较大,没有太重视求职,等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求职前,夏山希望第一份工作年薪能在25万-30万元间。她了解到少数表现特别优异的建筑专业学生能拿到年薪20万元的地产公司offer,而清华大学其他专业的同学年薪在三四十万元左右,部分专业能达到五六十万元。

夏山采取“广撒网”策略,相继投递龙湖地产、中海、招商银行、国信证券、深圳中学等十多份简历,面试了三次,暂时还没有得到回复。

由于投递较晚,很多企业已经结束招聘。夏山同样错过了今年大扩招的比亚迪,比亚迪近日也传来停止招聘,盘点内部HC(Headcount招聘名额)。

夏山了解到,班上很多同学跟她一样“颗粒无收”,部分拿到offer的同学对薪资或其他方面也不太满意。

需求端受阻

对于育萱来说,求职难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单薄的实习经历。

育萱只在医院和检测鉴定中心实习过,企业实习一片空白。求职中,她才意识到“企业不大乐意花时间培养应届生,最好一来就能立刻创造价值,但我这方面很欠缺。”

一些公司通过实习表现考核学生,判断是否给offer。育萱对此不认同,“这是把人骗去干活,也没有准信,还耽误秋招。”

由于起步晚,找工作更难。按照正常秋招流程,育萱预测,应该会在10月底或12月初拿到offer,前提是她至少要进入一面、二面。但事实却是“基本没有回信,只有极少公司发了测评或AI面试,小公司会直接刷掉我的简历。”

密集投递半个月后,育萱产生自我怀疑,“医药行业是不是不适合我?学历已经没有那么香了?”

麦可思调研发现,“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选择读研的主因。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读研群体因就业前景好选择深造的比例(55%)相比2019届上升3个百分点。

收入方面“双一流”院校中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13709元)比未提升人群(12737元)高972元;地方本科院校中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10577元)比未提升人群(9759元)高818元。

学历提升带来的从业幸福感也更强。“双一流”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学历提升人群五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均为82%)比学历未提升人群分别高出9个、7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育萱却很后悔跟风考研”当初感觉不读研究生,就浪费了复旦本科学历,结果发现浪费了三年时间。”

育萱的同班同学本科毕业拿到好几个大企业管培生offer,最后选择了500强药企默沙东,每月薪资1.3万元,15月薪外加年终奖。

“如果我现在拿到了这个offer,做梦都要笑醒。”育萱说

夏山则不后悔读研。她认为,研究生身份要比本科生更有竞争力。

“今年求职难,首先是地产行业就业形势不好,其次是自己求职太晚了。”夏山分析称。

从需求端看,由于互联网、房地产、教育培训等行业遭遇强监管风暴,对大学生就业的短期冲击也不容忽视。

据智联招聘数据,互联网、房地产、教培为2021年应届生提供了56%的岗位;但到2022年三季度,三大行业岗位供给集中度降至26%。

受“双减”影响,教培业供需大幅逆转:2021年初,教培行业招聘/求职比近20,人才需求旺盛;而至2022年3月,教培招聘/求职比陡然破1,出现供小于求的格局。

高压下,“进入体制”正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趋势。

近年来,考公热不断攀升。2023国考报名总人数达250万人,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十年来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增长超65倍,跃升至今年的1144.2万人次。

出身于公务员家庭的育萱也曾考虑过体制内工作,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她错过了今年的国考

和父母沟通后,育萱认为,先落户上海再进体制或许是更优选。她认为,体制内工作对人际交往、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的要求可能会更高。

同样出身公务员家庭的夏山,并不看重体制,而是会综合考虑福利待遇,她对工作的要求是:北京户口或者离家近,工作强度适中,个人生活不要百分百被工作占据。

经济回暖,就业市场有望复苏

“当其他同学拿到offer,对我的打击蛮大的。”沮丧不可避免,哭过以后,育萱开始调整状态和求职方向。

她开始付费修改简历,尝试投递快消岗位,如欧莱雅、丝芙兰等公司的销售管培生岗位。然而在欧莱雅一面时,她又被刷掉了。

四次面试没有通过的她,对自身能力有越来越清晰的认知和调整,并有意训练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育萱同时向学长学姐以及本科同学求助,寻求内推机会。

薪资预期的调整更为直观,从年薪13万以上到现在的月薪八千。据她了解,之前毕业的学姐学长税前年薪在13万到15万之间,优秀的同学年薪能到20万元。

此次秋招让育萱经历了自我价值和自身能力怀疑又重塑的过程。她意识到,个人努力可能远比不上时代背景,也明确自己不适合“狼性”文化公司,更倾向选择一份环境平和的工作,把更多的人生期待放到生活中。

夏山也随即调整求职方向,主攻地产、券商两个方向,投递方向更广泛的同时,也更认真准备每一次面试。“不行就等明年春招,提前努力准备,还是有后路的。”

名校年轻人的工作观念也在改变。

观念转变体现在职业选择上,有的人愿意放弃高薪,回归工作本质,选择工作的视野也更加宽阔。

清华毕业也不一定要高薪体面,夏山没有太多的职业焦虑,“即便让我去幼儿园教书,也是可以的。”她身边的同学普遍追求安稳、安定,而非高薪,也有同学拒绝了互联网的高薪offer,理由是“工作太饱和,太累了。”

“端盘子、洗盘子也可以,工作(本质)没有区别。”育萱认为,工作内容不需要跟学历强相关,所有人都是花时间、付出努力来维持生活。如果无法留在上海,回到云南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育萱的男朋友研究生毕业于一所日本大学,在一家日企工作了四年,月薪一万多。在上海,这份工资较同龄、同等学历的人相对低,但育萱看到他过得十分舒心,“工作只是他调节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育萱也更愿意把更多的热情投入生活中,拒绝“996”,期待做一份不那么卷、安稳的工作。

本科大学生之外,中高职学生群体的就业同样值得关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新闻,即便现在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中职、高职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并不强,普遍观点仍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从根本上来讲,要改善就业环境,还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使职业学校毕业生拥有平等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熊丙奇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针对青年失业率较高的问题,深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持续实施青年专项技能培训计划、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等

12月15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强调,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2月2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明年的专项活动安排。随着“新十条”颁布社会经济逐步回暖未来社会也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育萱、夏山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名校生困在就业里

名校年轻人的工作观念在改变。

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陈振芳

就业难,几乎是今年大学生们对秋招的共识。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影响下,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2022年失业率整体高于2021其中2022年1—11月,青年失业率维持在15%以上,7月到达19.9%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改善青年失业率11月降至17.1%,仍高于去年同期的14.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界面新闻 陈振芳

秋招是大学生的重要求职战场。青年就业群体中,985、211等名校大学生作为就业风向标,其求职情况备受关注。界面教育采访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两位同学,聊聊他们的求职故事,了解就业难背后的成因,以及如何调整求职心态和预期

颗粒无收”的秋招

育萱在国庆第一天才开始秋招之旅“我是典型的求职规划没做好,导致现在惨淡局面。”

育萱今年25岁,研究生三年级,本硕就读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她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工作,落户上海。

育萱曾以为“复旦大学本硕学历起码有面试机会”,投简历是一个“向下兼容”的过程。从大型国企到外企,她顺着全球500强投了一圈,公司规模从上万人的大公司,一直投到百人以下的小企业。

截至11月底,育萱累计投递72家公司,包括十家上海选调生单位、60家企业,仅获得四次面试机会均未通过。

育萱的室友也在三个月时间内投递超百份简历,均石沉大海。目前,其所在的四人宿舍均无人拿到offer。

育萱从上海交通大学同学处了解到,上交老师在今年就业指导会议上提到了,2022年未就业人数加上2023年毕业人数,待就业大学生同比上涨29%。

图源: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会

深圳的夏山和育萱情况相似。

23岁、研究生二年级的夏山,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夏山11月才开始投递简历“我的心比较大,没有太重视求职,等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求职前,夏山希望第一份工作年薪能在25万-30万元间。她了解到少数表现特别优异的建筑专业学生能拿到年薪20万元的地产公司offer,而清华大学其他专业的同学年薪在三四十万元左右,部分专业能达到五六十万元。

夏山采取“广撒网”策略,相继投递龙湖地产、中海、招商银行、国信证券、深圳中学等十多份简历,面试了三次,暂时还没有得到回复。

由于投递较晚,很多企业已经结束招聘。夏山同样错过了今年大扩招的比亚迪,比亚迪近日也传来停止招聘,盘点内部HC(Headcount招聘名额)。

夏山了解到,班上很多同学跟她一样“颗粒无收”,部分拿到offer的同学对薪资或其他方面也不太满意。

需求端受阻

对于育萱来说,求职难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单薄的实习经历。

育萱只在医院和检测鉴定中心实习过,企业实习一片空白。求职中,她才意识到“企业不大乐意花时间培养应届生,最好一来就能立刻创造价值,但我这方面很欠缺。”

一些公司通过实习表现考核学生,判断是否给offer。育萱对此不认同,“这是把人骗去干活,也没有准信,还耽误秋招。”

由于起步晚,找工作更难。按照正常秋招流程,育萱预测,应该会在10月底或12月初拿到offer,前提是她至少要进入一面、二面。但事实却是“基本没有回信,只有极少公司发了测评或AI面试,小公司会直接刷掉我的简历。”

密集投递半个月后,育萱产生自我怀疑,“医药行业是不是不适合我?学历已经没有那么香了?”

麦可思调研发现,“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选择读研的主因。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读研群体因就业前景好选择深造的比例(55%)相比2019届上升3个百分点。

收入方面“双一流”院校中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13709元)比未提升人群(12737元)高972元;地方本科院校中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10577元)比未提升人群(9759元)高818元。

学历提升带来的从业幸福感也更强。“双一流”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学历提升人群五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均为82%)比学历未提升人群分别高出9个、7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育萱却很后悔跟风考研”当初感觉不读研究生,就浪费了复旦本科学历,结果发现浪费了三年时间。”

育萱的同班同学本科毕业拿到好几个大企业管培生offer,最后选择了500强药企默沙东,每月薪资1.3万元,15月薪外加年终奖。

“如果我现在拿到了这个offer,做梦都要笑醒。”育萱说

夏山则不后悔读研。她认为,研究生身份要比本科生更有竞争力。

“今年求职难,首先是地产行业就业形势不好,其次是自己求职太晚了。”夏山分析称。

从需求端看,由于互联网、房地产、教育培训等行业遭遇强监管风暴,对大学生就业的短期冲击也不容忽视。

据智联招聘数据,互联网、房地产、教培为2021年应届生提供了56%的岗位;但到2022年三季度,三大行业岗位供给集中度降至26%。

受“双减”影响,教培业供需大幅逆转:2021年初,教培行业招聘/求职比近20,人才需求旺盛;而至2022年3月,教培招聘/求职比陡然破1,出现供小于求的格局。

高压下,“进入体制”正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趋势。

近年来,考公热不断攀升。2023国考报名总人数达250万人,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十年来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增长超65倍,跃升至今年的1144.2万人次。

出身于公务员家庭的育萱也曾考虑过体制内工作,但由于准备不充分,她错过了今年的国考

和父母沟通后,育萱认为,先落户上海再进体制或许是更优选。她认为,体制内工作对人际交往、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的要求可能会更高。

同样出身公务员家庭的夏山,并不看重体制,而是会综合考虑福利待遇,她对工作的要求是:北京户口或者离家近,工作强度适中,个人生活不要百分百被工作占据。

经济回暖,就业市场有望复苏

“当其他同学拿到offer,对我的打击蛮大的。”沮丧不可避免,哭过以后,育萱开始调整状态和求职方向。

她开始付费修改简历,尝试投递快消岗位,如欧莱雅、丝芙兰等公司的销售管培生岗位。然而在欧莱雅一面时,她又被刷掉了。

四次面试没有通过的她,对自身能力有越来越清晰的认知和调整,并有意训练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育萱同时向学长学姐以及本科同学求助,寻求内推机会。

薪资预期的调整更为直观,从年薪13万以上到现在的月薪八千。据她了解,之前毕业的学姐学长税前年薪在13万到15万之间,优秀的同学年薪能到20万元。

此次秋招让育萱经历了自我价值和自身能力怀疑又重塑的过程。她意识到,个人努力可能远比不上时代背景,也明确自己不适合“狼性”文化公司,更倾向选择一份环境平和的工作,把更多的人生期待放到生活中。

夏山也随即调整求职方向,主攻地产、券商两个方向,投递方向更广泛的同时,也更认真准备每一次面试。“不行就等明年春招,提前努力准备,还是有后路的。”

名校年轻人的工作观念也在改变。

观念转变体现在职业选择上,有的人愿意放弃高薪,回归工作本质,选择工作的视野也更加宽阔。

清华毕业也不一定要高薪体面,夏山没有太多的职业焦虑,“即便让我去幼儿园教书,也是可以的。”她身边的同学普遍追求安稳、安定,而非高薪,也有同学拒绝了互联网的高薪offer,理由是“工作太饱和,太累了。”

“端盘子、洗盘子也可以,工作(本质)没有区别。”育萱认为,工作内容不需要跟学历强相关,所有人都是花时间、付出努力来维持生活。如果无法留在上海,回到云南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育萱的男朋友研究生毕业于一所日本大学,在一家日企工作了四年,月薪一万多。在上海,这份工资较同龄、同等学历的人相对低,但育萱看到他过得十分舒心,“工作只是他调节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育萱也更愿意把更多的热情投入生活中,拒绝“996”,期待做一份不那么卷、安稳的工作。

本科大学生之外,中高职学生群体的就业同样值得关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新闻,即便现在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中职、高职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并不强,普遍观点仍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从根本上来讲,要改善就业环境,还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使职业学校毕业生拥有平等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熊丙奇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针对青年失业率较高的问题,深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持续实施青年专项技能培训计划、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等

12月15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强调,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2月2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明年的专项活动安排。随着“新十条”颁布社会经济逐步回暖未来社会也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育萱、夏山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