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2023年中国汽车能否诞生首个年销破300万的自主品牌?| 界面预言家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3年中国汽车能否诞生首个年销破300万的自主品牌?| 界面预言家⑲

即将拿下销冠的比亚迪最有希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回首2022,自主品牌强势崛起是全年车市的关键词之一。

这一年,自主品牌份额不断提升,迎来历史新高。中汽协数据显示,自4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首次跨过50%的关口后,9至11月,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50%。1至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47.9万辆,市占率达到49.2%,此前两年分别为38.4%和44.4%。

自主品牌开始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此消彼长之下,合资品牌节节败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长4.4%的大环境下,主流合资品牌销量却下滑了6.9%,市场份额从51.1%降至45.6%。进入2022年,合资品牌的颓势仍未止住。1至11月,主流合资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39.6%。

在自主品牌崛起的挤压下,一线合资品牌的份额在缩水,二三线合资品牌则在加速退出中国市场。4月份,广汽讴歌宣布停产,讴歌品牌自2023年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到了7月,Stellantis宣布与广汽终止合资企业广汽菲克,jeep品牌未来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临近年关,大众旗下品牌斯柯达也被曝考虑退出中国市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合资品牌正在走下坡路,但从体量上来说,合资品牌仍然领先自主品牌一个身位。2021年,大众汽车依靠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全年累计销量超300万辆。而自主品牌中销量最好的吉利汽车,全年销量为132.8万辆。

展望2023,自主品牌中是否会诞生出第一家年销量突破300万的企业?如果会,它将花落谁家?

新能源为自主品牌提供弯道超车机会

自主品牌年销破300万,并非无端臆想,而是有着切切实实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来源于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给自主品牌提供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依靠外国汽车公司提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攫取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和利润。而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关键技术上落后于人,缺乏竞争力导致品牌做不上来,只能通过低价换市场。

到了新能源时代,在电动汽车核心的三电技术上,自主品牌已经不输外国汽车公司。而且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涌现出诸如宁德时代这样的全球领头羊,技术和市场份额均遥遥领先。此外,在智能化上,自主品牌也要明显优于合资品牌,尤其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更是以智能化为主要卖点,赢得立足之地。

在疫情、地缘冲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持续高速增长。2022年1至11月,国内汽车销量2430.2万辆,同比增长3.3%。预计全年销量超过2680万辆,同比增长2%。而新能源汽车销量606.7万辆,同比增长超1倍。

随着销量的不断走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显现了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渗透率大幅提升。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5.8%。2022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高达25%,提前三年实现了我国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双双增长之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走向了两极分化。传统自主品牌积极转型拥抱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以新能源汽车起家并专注这一市场。而合资品牌仍在觊觎燃油车的红利,转型犹疑迟缓,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新能源领域被自主品牌弯道超车。

以2022年11月双方的新能源渗透率为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高达51.9%,而主流合资品牌的这一数据仅为5.0%。也就是说,每卖出10辆汽车,自主品牌中就有5辆是新能源汽车,而主流合资品牌不足1辆。

随着补贴的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市场化驱动的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增长仍将持续。对于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多家机构和行业人士都给出了至少增长30%的乐观预计。

乘联会秘书崔东树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于年底退出,但明年将继续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同时在包括路权等非财政手段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向好。他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840万辆,同比增长30%以上。

中汽协则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增长35%。照此推算,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32.6%。中信证券也给出了900万辆的预计值,该机构在研报中指出,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补贴年底退坡带来的影响有限,电动化、智能化景气向上。

安信证券更是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976万辆,同比增长49%,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3%。

即将拿下销冠的比亚迪最有希望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表现最抢眼的当属比亚迪,它也是最有希望在2023年成为首个年销突破300万辆的自主品牌。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比亚迪汽车累计批发销量162.8万辆,同比暴增155.8%。仅次于一汽大众的164.7万辆,后者同比微增2.9%,二者之间的差距不足2万辆。按照增长态势来看,比亚迪很有可能超越后者锁定2022年度的国内销量冠军,全年最终销量将达到180万辆左右。

那么到2023年,比亚迪年销量突破200万辆也基本毫无悬念,并将向年销300万辆发起冲击。坊间甚至流传,2023年比亚迪的年度销量目标是400万辆起,不过该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

自比亚迪在4月初宣布停产燃油车,仅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后,其汽车销量就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此后,比亚迪不断刷新月销纪录,先是连续突破10万辆,到了9至11月,比亚迪更是连续3个月销量突破20万辆。

由于销量猛增,比亚迪一度因为产能跟不上,新车出现大面积延迟交付的情况。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6月份曾透露,比亚迪在手订单超过50万辆,且积压的订单数量正在逐月增加,交付周期需要5到6个月。

为解决产能问题加速交付进度,比亚迪在2022年开始积极扩产。6月底,比亚迪位于合肥的新工厂迎来首辆整车下线,该工厂一期产能为每年15万辆。11月,比亚迪的西安工厂宣布进行四期扩建,未来年产能可突破百万。到2023年,比亚迪可形成9大整车基地,规划产能约470万辆。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在扩充动力电池的产能,2022年已投产和在建产能规划286GWh,2023年总产能规划可达396GWh。随着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在2023年也可以向着更高的销量目标发起冲击。

产能是保障,产品是基础。2023年比亚迪也将迎来产品大年,预计会发布包括海鸥、海狮、护卫舰07在内的多款新车。比亚迪的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的首款车型也将于2023年初发布,此外比亚迪还将发布一个新的专业个性化品牌。届时,比亚迪旗下的车型将覆盖各个价格区间,产品矩阵进一步扩大。

在国内卖的风生水起的同时,比亚迪还在推动乘用车业务加速出海,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而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比亚迪提供新的增量。

7月,比亚迪乘用车宣布进入日本市场。10月,比亚迪汉、唐、元PLUS三款车型亮相巴黎车展,同时开启包括德国、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地的交付。1至11月,比亚迪乘用车累计出口44596辆,环比增长29.3%。

为了保障海外业务更好的发展,比亚迪一方面推动产品进行本地化生产,9月先后宣布在泰国、印度建厂。另一方面,比亚迪正计划打造自己的汽车运输船队,年内共计订购了12艘滚装船,以应对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运输需求。

一组数据见证了比亚迪2022年的发展速度。2022年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从第1辆到第100万辆,比亚迪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只用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这一时间缩短至半年。

奥纬咨询业务合伙人张君毅对界面新闻表示,比亚迪在2022年能取得销量重大突破的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它的供应链是围绕它自己生产基地制造的,而很多其它公司受困于供应链问题产能受限。“明年各家公司的产能布局都上来了,这种情况下比亚迪不一定会单纯的一枝独秀了。”

与此同时,比亚迪2023年冲击更高销量目标也受着产品、竞争、渠道、资源等多重因素的考验和挑战。

在渠道上,未来300万辆对应的渠道是否能够跟上,这是一大考验。对于市场来说,比亚迪本身车型的竞争力和产品力是否能够在各家汽车公司都推出新车型的基础上,仍然保持它的领先特点。此外,供应商能否匹配上比亚迪的需求,不产生任何掉队的现象,这对比亚迪的生产组织也是考验。

张君毅认为,比亚迪还有品牌向上的要求,海外市场也要进行突破,这些都是比亚迪需要面临和克服的问题。

自主品牌整体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2022年,除了比亚迪表现格外抢眼外,传统自主品牌在整体上增速也要优于合资品牌。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和广汽本田等多家合资品牌的批发销量均出现了同比下滑的现象,其中东风日产同比下滑达12.7%。

自主品牌这边,除了比亚迪增速一枝独秀以外,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和上汽乘用车的销量也都是同比增长的态势,增长幅度分别为10.1%、8.1%、38.0%和3.4%。在销量排名前15的企业中,仅有长城汽车一家自主品牌的销量同比下滑,下滑幅度为10.3%。

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长一方面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暴涨,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出口的增量。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出现了成倍的增长。1至11月,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为26.58万辆,同比增长312.2%。广汽埃安销量为24.37万辆,同比增长121%。奇瑞汽车新能源销量为20.87万辆,同比增长170.2%。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为17.79万辆,同比增长169.3%。

2022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仅次于日本。

1至11月的出口市场销量300万台,同比增长51%。其中,吉利汽车出口17.9万辆,同比增长82.6%;奇瑞汽车出口40.7万辆,同比增长70.9%;东风汽车出口22万辆,同比增长68.2%。

国盛证券在研报中认为, 2023年在行业总量平稳的背景下,头部自主品牌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安信证券也指出,2023年合资品牌新车型较少,预计其销量份额将继续下滑;传统自主品牌产品周期较强,销量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安信证券表示,2023年合资车企的新车规划多数是对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缺乏有竞争力的新款燃油车和电动车,难以拉动销量大幅增长。其判断,2023年合资品牌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销量和市场份额预计会进一步下滑。

而自主品牌中,长城汽车预计有20款新车登场,长安汽车的深蓝和阿维塔品牌也有新车上市、部分畅销的燃油车也会推出插电混动版,广汽埃安也将推出重磅车型 A02和A19。

安信证券预测,2023年,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上汽自主和广汽自主等六家传统自主品牌的乘用车销量能达到869.34万辆,市占率可达 38.13%,较2022年提升8个百分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比亚迪

7.7k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 一周新车盘点 | 保时捷911 GT3维持自吸动力 比亚迪海豹06 GT正式上市

广汽集团

6.4k
  • 滴滴自动驾驶完成C轮融资,广汽集团领投
  • 鞍钢广汽合资公司增资至14.5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3年中国汽车能否诞生首个年销破300万的自主品牌?| 界面预言家⑲

即将拿下销冠的比亚迪最有希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回首2022,自主品牌强势崛起是全年车市的关键词之一。

这一年,自主品牌份额不断提升,迎来历史新高。中汽协数据显示,自4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首次跨过50%的关口后,9至11月,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50%。1至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47.9万辆,市占率达到49.2%,此前两年分别为38.4%和44.4%。

自主品牌开始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此消彼长之下,合资品牌节节败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长4.4%的大环境下,主流合资品牌销量却下滑了6.9%,市场份额从51.1%降至45.6%。进入2022年,合资品牌的颓势仍未止住。1至11月,主流合资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39.6%。

在自主品牌崛起的挤压下,一线合资品牌的份额在缩水,二三线合资品牌则在加速退出中国市场。4月份,广汽讴歌宣布停产,讴歌品牌自2023年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到了7月,Stellantis宣布与广汽终止合资企业广汽菲克,jeep品牌未来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临近年关,大众旗下品牌斯柯达也被曝考虑退出中国市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合资品牌正在走下坡路,但从体量上来说,合资品牌仍然领先自主品牌一个身位。2021年,大众汽车依靠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全年累计销量超300万辆。而自主品牌中销量最好的吉利汽车,全年销量为132.8万辆。

展望2023,自主品牌中是否会诞生出第一家年销量突破300万的企业?如果会,它将花落谁家?

新能源为自主品牌提供弯道超车机会

自主品牌年销破300万,并非无端臆想,而是有着切切实实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来源于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给自主品牌提供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依靠外国汽车公司提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攫取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和利润。而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关键技术上落后于人,缺乏竞争力导致品牌做不上来,只能通过低价换市场。

到了新能源时代,在电动汽车核心的三电技术上,自主品牌已经不输外国汽车公司。而且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涌现出诸如宁德时代这样的全球领头羊,技术和市场份额均遥遥领先。此外,在智能化上,自主品牌也要明显优于合资品牌,尤其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更是以智能化为主要卖点,赢得立足之地。

在疫情、地缘冲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持续高速增长。2022年1至11月,国内汽车销量2430.2万辆,同比增长3.3%。预计全年销量超过2680万辆,同比增长2%。而新能源汽车销量606.7万辆,同比增长超1倍。

随着销量的不断走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显现了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渗透率大幅提升。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5.8%。2022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高达25%,提前三年实现了我国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双双增长之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走向了两极分化。传统自主品牌积极转型拥抱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以新能源汽车起家并专注这一市场。而合资品牌仍在觊觎燃油车的红利,转型犹疑迟缓,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新能源领域被自主品牌弯道超车。

以2022年11月双方的新能源渗透率为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高达51.9%,而主流合资品牌的这一数据仅为5.0%。也就是说,每卖出10辆汽车,自主品牌中就有5辆是新能源汽车,而主流合资品牌不足1辆。

随着补贴的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市场化驱动的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增长仍将持续。对于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多家机构和行业人士都给出了至少增长30%的乐观预计。

乘联会秘书崔东树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于年底退出,但明年将继续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同时在包括路权等非财政手段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向好。他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840万辆,同比增长30%以上。

中汽协则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增长35%。照此推算,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32.6%。中信证券也给出了900万辆的预计值,该机构在研报中指出,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补贴年底退坡带来的影响有限,电动化、智能化景气向上。

安信证券更是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976万辆,同比增长49%,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3%。

即将拿下销冠的比亚迪最有希望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表现最抢眼的当属比亚迪,它也是最有希望在2023年成为首个年销突破300万辆的自主品牌。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比亚迪汽车累计批发销量162.8万辆,同比暴增155.8%。仅次于一汽大众的164.7万辆,后者同比微增2.9%,二者之间的差距不足2万辆。按照增长态势来看,比亚迪很有可能超越后者锁定2022年度的国内销量冠军,全年最终销量将达到180万辆左右。

那么到2023年,比亚迪年销量突破200万辆也基本毫无悬念,并将向年销300万辆发起冲击。坊间甚至流传,2023年比亚迪的年度销量目标是400万辆起,不过该消息并未得到官方确认。

自比亚迪在4月初宣布停产燃油车,仅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后,其汽车销量就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此后,比亚迪不断刷新月销纪录,先是连续突破10万辆,到了9至11月,比亚迪更是连续3个月销量突破20万辆。

由于销量猛增,比亚迪一度因为产能跟不上,新车出现大面积延迟交付的情况。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6月份曾透露,比亚迪在手订单超过50万辆,且积压的订单数量正在逐月增加,交付周期需要5到6个月。

为解决产能问题加速交付进度,比亚迪在2022年开始积极扩产。6月底,比亚迪位于合肥的新工厂迎来首辆整车下线,该工厂一期产能为每年15万辆。11月,比亚迪的西安工厂宣布进行四期扩建,未来年产能可突破百万。到2023年,比亚迪可形成9大整车基地,规划产能约470万辆。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在扩充动力电池的产能,2022年已投产和在建产能规划286GWh,2023年总产能规划可达396GWh。随着整车和动力电池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在2023年也可以向着更高的销量目标发起冲击。

产能是保障,产品是基础。2023年比亚迪也将迎来产品大年,预计会发布包括海鸥、海狮、护卫舰07在内的多款新车。比亚迪的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的首款车型也将于2023年初发布,此外比亚迪还将发布一个新的专业个性化品牌。届时,比亚迪旗下的车型将覆盖各个价格区间,产品矩阵进一步扩大。

在国内卖的风生水起的同时,比亚迪还在推动乘用车业务加速出海,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而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比亚迪提供新的增量。

7月,比亚迪乘用车宣布进入日本市场。10月,比亚迪汉、唐、元PLUS三款车型亮相巴黎车展,同时开启包括德国、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地的交付。1至11月,比亚迪乘用车累计出口44596辆,环比增长29.3%。

为了保障海外业务更好的发展,比亚迪一方面推动产品进行本地化生产,9月先后宣布在泰国、印度建厂。另一方面,比亚迪正计划打造自己的汽车运输船队,年内共计订购了12艘滚装船,以应对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运输需求。

一组数据见证了比亚迪2022年的发展速度。2022年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从第1辆到第100万辆,比亚迪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只用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这一时间缩短至半年。

奥纬咨询业务合伙人张君毅对界面新闻表示,比亚迪在2022年能取得销量重大突破的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它的供应链是围绕它自己生产基地制造的,而很多其它公司受困于供应链问题产能受限。“明年各家公司的产能布局都上来了,这种情况下比亚迪不一定会单纯的一枝独秀了。”

与此同时,比亚迪2023年冲击更高销量目标也受着产品、竞争、渠道、资源等多重因素的考验和挑战。

在渠道上,未来300万辆对应的渠道是否能够跟上,这是一大考验。对于市场来说,比亚迪本身车型的竞争力和产品力是否能够在各家汽车公司都推出新车型的基础上,仍然保持它的领先特点。此外,供应商能否匹配上比亚迪的需求,不产生任何掉队的现象,这对比亚迪的生产组织也是考验。

张君毅认为,比亚迪还有品牌向上的要求,海外市场也要进行突破,这些都是比亚迪需要面临和克服的问题。

自主品牌整体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2022年,除了比亚迪表现格外抢眼外,传统自主品牌在整体上增速也要优于合资品牌。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和广汽本田等多家合资品牌的批发销量均出现了同比下滑的现象,其中东风日产同比下滑达12.7%。

自主品牌这边,除了比亚迪增速一枝独秀以外,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和上汽乘用车的销量也都是同比增长的态势,增长幅度分别为10.1%、8.1%、38.0%和3.4%。在销量排名前15的企业中,仅有长城汽车一家自主品牌的销量同比下滑,下滑幅度为10.3%。

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长一方面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暴涨,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出口的增量。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出现了成倍的增长。1至11月,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为26.58万辆,同比增长312.2%。广汽埃安销量为24.37万辆,同比增长121%。奇瑞汽车新能源销量为20.87万辆,同比增长170.2%。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为17.79万辆,同比增长169.3%。

2022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仅次于日本。

1至11月的出口市场销量300万台,同比增长51%。其中,吉利汽车出口17.9万辆,同比增长82.6%;奇瑞汽车出口40.7万辆,同比增长70.9%;东风汽车出口22万辆,同比增长68.2%。

国盛证券在研报中认为, 2023年在行业总量平稳的背景下,头部自主品牌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安信证券也指出,2023年合资品牌新车型较少,预计其销量份额将继续下滑;传统自主品牌产品周期较强,销量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安信证券表示,2023年合资车企的新车规划多数是对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缺乏有竞争力的新款燃油车和电动车,难以拉动销量大幅增长。其判断,2023年合资品牌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销量和市场份额预计会进一步下滑。

而自主品牌中,长城汽车预计有20款新车登场,长安汽车的深蓝和阿维塔品牌也有新车上市、部分畅销的燃油车也会推出插电混动版,广汽埃安也将推出重磅车型 A02和A19。

安信证券预测,2023年,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上汽自主和广汽自主等六家传统自主品牌的乘用车销量能达到869.34万辆,市占率可达 38.13%,较2022年提升8个百分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