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速途车酷研究院 李昊泽
编辑|李昊泽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无论是特斯拉的故乡美国,还是规模增长最快、且意图凭借新能源来进行“弯道超车”的中国,亦或是在环保政策上最严苛的欧洲各国,都有着强大的动力去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才促成了眼下这场新能源大转型。
全球新能源渗透率(一定时期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最高的国家,你知道是哪个吗?
根据挪威道路交通信息委员会(OFV)的数据,2021年,挪威经销商共销售了176276辆汽车,其中65%为纯电动汽车,28%是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已经占据了绝对主流。摩根士丹利预测,挪威的电动化进程领先世界15年。
那么,挪威何德何能?
01、天时地利
挪威标志性的极光与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清洁的形象十分契合,这其实也暗中昭示了挪威人如此积极地拥抱新能源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地处北极圈,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大,因此挪威政府格外重视环保,包括石油、渔业、森林、矿产等在内的几乎所有自然资源都被政府控制,以此来保证不被过度开发,且当地的发电厂也大多以风力和水力发电为主,是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践行者。
基于同样的原因,挪威政府对于新能源的扶植政策相当激进。
比如,挪威计划在2025年就禁售燃油车,在欧洲各国中属于最早的(虽然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来看,恐怕不用等到那时,挪威就已经是新能源车的天下了)。如今在政策上,一方面对进口车企免关税;另一方面对新能源消费者也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免征购置税、停车费等,路桥费也不高于燃油车的50%)。甚至,电动车还拥有可以在出行高峰期使用公交车道的“特权”。而与之相对的,是提高了传统燃油车的各类污染相关的税种,以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来刺激新能源车的推广。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些政策达到了目的。根据挪威电动车协会(NEVA)的调查数据,目前挪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原因,按重要程度排序的话,分别是免收/降低过路费(33%)、免车辆购置税(31%)、车辆使用开销低(30%)等等。
除了经济方面的政策,政府对充电桩这样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非常重视。根据欧洲替代燃料观察组织(EAFO)的报告,挪威在2020年底已建成的充电桩数量为1.87万个,意味着平均每1万名挪威居民就拥有35个充电桩,主干道每百公里都有2到3个充电桩。
另外在自然条件方面,挪威虽然地处北欧,但其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特别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挪威的气候出乎意料地温和,即使在冬季,沿海的大部海面也都不会结冰,所以冬天电池的续航“缩水”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再加上本身国土面积就不大(约38.5万平方公里,略小于中国云南省),这就极大缓解了人们的“里程焦虑”,帮助电动化转型扫清了障碍。
从自然环境到政策环境,挪威可谓集齐了电动车发展的“天时地利”,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全球对电动车接受度最高的国家。
02、外来品牌的天堂
除了以上的“天时地利”,挪威之所以成为外来品牌的天堂,有一点至关重要——这里并没有过于强势的本土汽车品牌,所以政府也不会有什么贸易保护政策,当地居民也没有类似的消费偏好,因此对外来品牌来说,这里的市场环境相对开放、公平。再加上免关税的政策,才使得这里真正成为了外来品牌的天堂,各国电动车品牌厮杀激烈。
如今挪威的新能源市场格局,是三股势力“三分天下”。其一是全球巨头特斯拉,根据挪威公路联合会(Norwegian Road Federation)的数据,2021年特斯拉在挪威汽车市场的份额为11.6%,首次超过大众(9.6%)成为全年销量排名第一的汽车品牌;其二是来自日韩的品牌,如日产LEAF、现代KONA等;其三就是欧洲本土的霸主——德系车,如大众ID.4、奥迪Q4 e-tron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强者云集,但目前挪威市场的集中度很低,并不存在明显领先的巨头。此前特斯拉Model 3于2019年刚上市的时候,市占率一度达到31%,但从最近的数据来看,挪威又回到了“群龙无首”的市场格局。“乱世出英雄”,这般市场格局对于中国新能源这样的后起之秀无疑是有利的。
然而,说到国产车目前在挪威的表现,大概只能用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根据几家中国主要新能源品牌(包括比亚迪、上汽名爵、小鹏、蔚来、红旗、大通)的数据总和,2020年和2021年,它们旗下的汽车在挪威的总注册量分别为3883、4802台,而今年仅在前9个月,注册量就已达到了5726台,并且市场占有率在第二季度达到了历史新高10.1%,正在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
在众多国产品牌中,目前上汽名爵MG和比亚迪的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名爵,第三季度注册量达到了1056台,市占率达到了4%。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在被上汽收购前是英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原本就有一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与它进入挪威的时间比较早有关——2019年就已经进军挪威。比亚迪唐EV自去年8月在奥斯陆上市,到去年年底便交付了第1000辆,而在今年前九个月销量就已达到1370辆,排在挪威新能源销量榜第15名。
图源:比亚迪官方微博
另外,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持有的合资品牌极星在挪威表现亮眼,去年极星2的全年销量4103辆,位列年度销量第十。当然,这也与它的欧洲血统有关——它原本是瑞典的品牌,后来被沃尔沃收购,再后来吉利才参与了投资。
03、前景与挑战
对外来品牌来说,一个不好的消息是:挪威对新能源的激励政策可能不会太久了。由于税收减免,去年挪威政府出现了34.1亿美元的财政缺口,最近一些地方政府也表示:它们正在损失“用于资助公共交通的资金”,挪威的立法机构已经在研究缩减对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幅度。因此,挪威目前对新能源激进的扶植政策面临着调整的可能。而如前所述:挪威人购买新能源的重要原因正是税费的减免。
而且我们要意识到,挪威这个市场本身天花板也并不高。人口540余万,去年的汽车总销量17万辆,有限的市场容量注定了它只能扮演“跳板”的角色——一块通往欧洲腹地的跳板。
所以对国产车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快通过挪威市场的反馈来发现自身的不足。比如,因为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国新能源最重要的“智能化”优势在挪威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再加上时间仓促、准备不足,也没能做到充分响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而只有对当地的环境和文化进行长期深耕、吸取当地消费者的反馈并尽快作出调整,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的中真正立足。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中国品牌自身来说,“出海”并不只需要雄心,更需要细心与耐心。
对外来品牌敞开大门的挪威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车企们真正的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国产车应该抓住良机,查漏补缺,尽快弥补自身的不足,为以后正式进入欧美这样的全球汽车工业腹地做好准备。
登陆挪威之后,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