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张勇“钉”上阿里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勇“钉”上阿里云

从“云钉一体”到“以钉带云”?

文|光子星球 吴先之 文烨豪

编辑|王潘

行至年末,阿里如期迎来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电商代表底色,云计算寄托增长。上次组织架构调整之后,B系主导的电商板块交出了一份具有韧性的答卷:双11GMV大致与去年持平,且淘系的强势表现,引发了京东真理与实践的讨论,刘强东只看到了“1.5个”说真话的人。另一端,阿里云似乎遇到了新的挑战,以至于今年前三财季增长明显受到多重原因拖累。

张勇喜欢用单字描摹方向,年初的“定”转变到年末的“进”,显然是看到宏观形势变化,阿里能够有更多可预期的事情。

随着运营商云崛起,BATH的格局岌岌可危,可阿里云与身后追赶者的差距似乎缩小的并不明显。据Canalys的数据,2022年Q3,阿里云的市场占有率为36%,排名第一,身后的华为云市场份额为19%,腾讯云市场份额为16%。真正的问题在于,阿里云今年以来的增速却低于同行。

其次,12月18日,阿里云香港Region可用区C发生严重的服务中断事件,整个过程中阿里云暴露出响应速度、服务能力以及诸多潜在安全隐患,需要一场借助人事手段革新。

更长的时间内,大客户流失或许是张勇打算“窗口指导”的真正原因,云服务失去字节,陈航(花名无招)离职后钉钉失去小鹏,“云钉一体”战略眼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云钉一体”到“以钉带云”?

12月29日,张勇先后发了两封全员信,第一封是给阿里集团的全员信,核心内容是建立企业自信与人事上的调整。

第二封内部信则是给阿里云的全员信,核心观点是两条:一条是“第一次以阿里云总裁的身份”写信,承接上一封信的人事任免。另一条其实是承接上一条的“训话”,表达了一个核心意思:“客户信任”是阿里云能够成其大的主要原因,暗指日前发生的云服务事件。

相比电商B系的微调,阿里云CEO、CTO任免最受关注。原CEO张剑锋卸任阿里云CEO,保留达摩院院长职务。继任者为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并且直接分管钉钉。这导致钉钉与云各有人负责,表明“云钉一体”战略发生了某种微调,钉钉变得更为重要。

此外,阿里云CTO交由周靖人,程立卸任集团CTO与达摩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其继任者为80后高管吴泽明。大部分观点认为,阿里云营收增长失速与此前云服务负面这两个原因密切相关。只是将上述问题归咎于个人,未免过于简单。阿里云本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另一个深意,是修正“云钉一体”战略。

“云钉一体”战略下,钉钉扮演着两个角色,企业级的办公(在线协同工具)与应用开发平台(低代码)。前者关系到企业组织,后者涉及到业务管理。该战略下,阿里所提供的企业数字化大致可以理解为,钉钉帮助企业解决人和事的工具,加速数字化,从而打开企业上云需求。

“协同办公产品的博弈非常特殊,虽然是为企业提供服务,但真正说了算的其实是每一位员工,如果不好用,那么再强力的企业管理者也无法‘霸王硬上弓’。” 钉钉一度将月活看得非常重要,这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是一种带有强烈C端色彩的尺度,无法客观衡量B端产品的实力,“To B产品看什么月活?”

云钉一体意味着一旦有企业与钉钉脱钩,就会让云业务开展受阻,因此张勇才会分管钉钉。

照理来说,企业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更换在线协同产品,谁也不会想到小鹏开了先河。今年1月,小鹏汽车还在为钉钉呐喊助威,结果在6月左右,“要切换就得块”,不顾高昂的代价,切换到其他平台。

公开信息显示,李想在小鹏“弃钉”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产业链传导的因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要知道,小鹏此举付出了巨大迁移成本:不惜放弃39个长在钉钉上的原生应用,抛弃免费而选择给其他平台付费,甚至还承担了一万名员工迁移新产品的时间与管理成本。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钉钉的入口与工具聚合平台只是作为基础存在,没有很好地与企业发展深度结合,因此在管理层看来,需要有断腕的毅力,另觅他处。

具体而言,企业内部协调高度依赖会议,而钉钉的“日程”与会议并未做有效整合,导致企业依然存在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项目协同方面,一位知情人表示,“针对项目管理,协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是需要在群里喊话。”

上述人士认为,“大量重复的工作,依然还是得依赖人工,这是一个比较集中的痛点。”此外不少企业出海以勾勒第二增长曲线,像小鹏自动驾驶团队在北美,蔚来出海欧洲等,需要钉钉提供一些适配国际化的工具,例如文本与语音翻译。

如果说钉钉更多地输出KPI式的管理思维,那么飞书则偏重于输出OKR,二者或许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可是两套“管理思维”的碰撞,势必造成分化:钉钉能够为科层化的组织注入强心剂,飞书则解决了模块化组织各自为战的问题。

今年以来,低代码是钉钉能够笼络大客户的杀手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少传统行业,尤其是中小体量的企业而言,低代码依然需要企业付出一定时间成本,培育人才。

“公司两百人,不论主动还是被动,一年至少有25%左右的人员变动,如果企业培养技术人员,相当于给别人养孩子。”一家美妆品牌此前谈及企业管理数字化时所提到的现象,是当下钉钉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企业无力培育人才,平台能为他们提供什么?

“云钉一体”战略好坏分明,好的是迅速培育了钉钉的产品能力与开发纵深,弊端则是无法为企业提供灵活性。

阿里云急需打个翻身仗

尽管过去数年间,阿里云业绩增速一直在放缓,但这并非阿里云一家的问题,而是同国内云计算整体环境的改变有关。

众所周知,泛互联网玩家向来是云计算厂商的最重要的客户,而随着互联网红利正在褪去,泛互联网玩家纷纷勒紧裤腰带度日,云厂商们难免遭到波及。

与此同时,阿里云亦面临着大客户出走的局面。以字节跳动为例,其作为阿里云曾经的大客户,当下不仅正将海外云服务转向AWS、甲骨文等国外厂商,自身亦已通过火山引擎步入云计算河流,从昔日的合作伙伴,逐渐变为了竞争对手。

而这,正是阿里云近两个季度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之一。据阿里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在互联网客户上的收入同比减少了18%。

此外,互联网行业收缩的背景下,不仅云计算厂商同大客户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难处理,新晋大客户亦几近消失——这几年,互联网语境再也没有孕育出诸如字节、拼多多这般体量的玩家。

但前述难关,均属行业问题。从阿里云的角度来看,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头名,并且率先实现盈亏平衡,相较同行没有太多负担。

另一方面,相较于腰部云厂商,布局较早,早早迈入硬件、芯片研发的的阿里云具备较强的“硬实力”。在普遍承压的环境下,这将有利于其业务降本提质。

对眼下急需在“深水区”中寻求增长的阿里云而言,泛互联网客群逐渐被分食殆尽的当下,不差钱的政务客户自然成为了增量所在。但在此方面,运营商云崛起,客观上限制了其在政企市场中的竞争力。

据中国经营网报道,过去一年全国公示的超1亿元的政企数字化大单中,移动云、联通云、天翼云三家共收获了200余个订单,而阿里云与腾讯云均只拿到了个位数订单,差距可谓相当明显。

基于此,即便阿里云身为头部厂商,在政务市场或许亦难敌联通云、移动云、天翼云等玩家。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联通云同比增长143.2%,移动云同比增长103.6%,天翼云同比增长100.8%,运营商云不仅增长强劲,增速更是几乎跑赢了所有互联网玩家。

泛互联网式微,政务场景绕不开运营商云,传统企业成为了仅存的增量所在。

不过,对云计算巨头们而言,传统企业这块蛋糕其实并不好啃。一方面,不同行业、企业逻辑各异,需求不同,很难批量复制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即便市场存在需求,但实际合同额却并不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计其数的中小厂商为了活命不得不打价格战,大家都是低价中标。纵使阿里云、腾讯云等玩家早年为争抢市场,亦曾卷入过低价竞争,但当下各家均在提质、优化业务,很难再卷入这类恶性竞争。

由此不难看出,增长趋缓的阿里云,若想通过更广泛的政企市场重构增长曲线,势必会面临一定的阻力。而阿里云除了需精准发力外,亦需警惕大本营失火。

近日,阿里云香港机房发生宕机事故,或许是由于此次宕机持续时间较长,迟迟未能修复,不少客户似乎对此意见颇深。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阿里云恢复期间,某公司临时部署了一批AWS,最后发现后者体验稍微高出了一截。

由此可见,云行业当下竞争的核心或许不是价格,亦不单是生态,而是稳定与“不犯错”。毕竟受限于数据安全、迁移成本等因素,云厂商往往同客户有着较强的绑定关系。在此背景下,谁犯错更多,谁就更容易出现客户信任裂痕,进而被竞争对手撬开市场。

要大客户,还是拼中小企业?

无论如何,眼下的阿里云,都迫切寻找着新增量。而“云钉一体”战略,则颇有跳出内卷,回归企业数字化服务商身份的意味。

正如前述所言,不同行业、体量的企业,对云计算甚至钉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阿里云很难做到“既要又要还要”。在此背景下,且不谈其如何切入各类垂直赛道,解决不同行业玩家们的实质问题,仅从客户体量来看,要大客户还是拼中小企业,或许就将成为其现阶段所面临的一大抉择。

只是,这道选择题并不好做,毕竟在当下的国内市场,想要寻得对云计算有着强烈需求的新晋大客户实属不易。

而视角转向海外,Synergy Research Group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AWS与微软云两位玩家,占据着全球云计算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相比之下留给阿里云的蛋糕仅有5%左右。换言之,在AWS、微软云、谷歌云环伺之下,海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或将不降反增。

相比发掘大客户,抓住中小企业则更讲求业务的横向拓展,以覆盖更多业态。

但正如运营商云在政务市场的优势那般,诸多垂直细分行业看似一片蓝海,实则充斥着各类为该行业玩家“量身定制”的中小型数字化服务商。相较于“什么都想要”的阿里云,其更了解行业,亦更清楚中小客户需要什么——阿里作为“巨人”,或许很难吃到这些藏在蚂蚁洞穴里的蛋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勇“钉”上阿里云

从“云钉一体”到“以钉带云”?

文|光子星球 吴先之 文烨豪

编辑|王潘

行至年末,阿里如期迎来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电商代表底色,云计算寄托增长。上次组织架构调整之后,B系主导的电商板块交出了一份具有韧性的答卷:双11GMV大致与去年持平,且淘系的强势表现,引发了京东真理与实践的讨论,刘强东只看到了“1.5个”说真话的人。另一端,阿里云似乎遇到了新的挑战,以至于今年前三财季增长明显受到多重原因拖累。

张勇喜欢用单字描摹方向,年初的“定”转变到年末的“进”,显然是看到宏观形势变化,阿里能够有更多可预期的事情。

随着运营商云崛起,BATH的格局岌岌可危,可阿里云与身后追赶者的差距似乎缩小的并不明显。据Canalys的数据,2022年Q3,阿里云的市场占有率为36%,排名第一,身后的华为云市场份额为19%,腾讯云市场份额为16%。真正的问题在于,阿里云今年以来的增速却低于同行。

其次,12月18日,阿里云香港Region可用区C发生严重的服务中断事件,整个过程中阿里云暴露出响应速度、服务能力以及诸多潜在安全隐患,需要一场借助人事手段革新。

更长的时间内,大客户流失或许是张勇打算“窗口指导”的真正原因,云服务失去字节,陈航(花名无招)离职后钉钉失去小鹏,“云钉一体”战略眼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云钉一体”到“以钉带云”?

12月29日,张勇先后发了两封全员信,第一封是给阿里集团的全员信,核心内容是建立企业自信与人事上的调整。

第二封内部信则是给阿里云的全员信,核心观点是两条:一条是“第一次以阿里云总裁的身份”写信,承接上一封信的人事任免。另一条其实是承接上一条的“训话”,表达了一个核心意思:“客户信任”是阿里云能够成其大的主要原因,暗指日前发生的云服务事件。

相比电商B系的微调,阿里云CEO、CTO任免最受关注。原CEO张剑锋卸任阿里云CEO,保留达摩院院长职务。继任者为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并且直接分管钉钉。这导致钉钉与云各有人负责,表明“云钉一体”战略发生了某种微调,钉钉变得更为重要。

此外,阿里云CTO交由周靖人,程立卸任集团CTO与达摩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其继任者为80后高管吴泽明。大部分观点认为,阿里云营收增长失速与此前云服务负面这两个原因密切相关。只是将上述问题归咎于个人,未免过于简单。阿里云本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另一个深意,是修正“云钉一体”战略。

“云钉一体”战略下,钉钉扮演着两个角色,企业级的办公(在线协同工具)与应用开发平台(低代码)。前者关系到企业组织,后者涉及到业务管理。该战略下,阿里所提供的企业数字化大致可以理解为,钉钉帮助企业解决人和事的工具,加速数字化,从而打开企业上云需求。

“协同办公产品的博弈非常特殊,虽然是为企业提供服务,但真正说了算的其实是每一位员工,如果不好用,那么再强力的企业管理者也无法‘霸王硬上弓’。” 钉钉一度将月活看得非常重要,这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是一种带有强烈C端色彩的尺度,无法客观衡量B端产品的实力,“To B产品看什么月活?”

云钉一体意味着一旦有企业与钉钉脱钩,就会让云业务开展受阻,因此张勇才会分管钉钉。

照理来说,企业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更换在线协同产品,谁也不会想到小鹏开了先河。今年1月,小鹏汽车还在为钉钉呐喊助威,结果在6月左右,“要切换就得块”,不顾高昂的代价,切换到其他平台。

公开信息显示,李想在小鹏“弃钉”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产业链传导的因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要知道,小鹏此举付出了巨大迁移成本:不惜放弃39个长在钉钉上的原生应用,抛弃免费而选择给其他平台付费,甚至还承担了一万名员工迁移新产品的时间与管理成本。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钉钉的入口与工具聚合平台只是作为基础存在,没有很好地与企业发展深度结合,因此在管理层看来,需要有断腕的毅力,另觅他处。

具体而言,企业内部协调高度依赖会议,而钉钉的“日程”与会议并未做有效整合,导致企业依然存在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项目协同方面,一位知情人表示,“针对项目管理,协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是需要在群里喊话。”

上述人士认为,“大量重复的工作,依然还是得依赖人工,这是一个比较集中的痛点。”此外不少企业出海以勾勒第二增长曲线,像小鹏自动驾驶团队在北美,蔚来出海欧洲等,需要钉钉提供一些适配国际化的工具,例如文本与语音翻译。

如果说钉钉更多地输出KPI式的管理思维,那么飞书则偏重于输出OKR,二者或许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可是两套“管理思维”的碰撞,势必造成分化:钉钉能够为科层化的组织注入强心剂,飞书则解决了模块化组织各自为战的问题。

今年以来,低代码是钉钉能够笼络大客户的杀手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少传统行业,尤其是中小体量的企业而言,低代码依然需要企业付出一定时间成本,培育人才。

“公司两百人,不论主动还是被动,一年至少有25%左右的人员变动,如果企业培养技术人员,相当于给别人养孩子。”一家美妆品牌此前谈及企业管理数字化时所提到的现象,是当下钉钉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企业无力培育人才,平台能为他们提供什么?

“云钉一体”战略好坏分明,好的是迅速培育了钉钉的产品能力与开发纵深,弊端则是无法为企业提供灵活性。

阿里云急需打个翻身仗

尽管过去数年间,阿里云业绩增速一直在放缓,但这并非阿里云一家的问题,而是同国内云计算整体环境的改变有关。

众所周知,泛互联网玩家向来是云计算厂商的最重要的客户,而随着互联网红利正在褪去,泛互联网玩家纷纷勒紧裤腰带度日,云厂商们难免遭到波及。

与此同时,阿里云亦面临着大客户出走的局面。以字节跳动为例,其作为阿里云曾经的大客户,当下不仅正将海外云服务转向AWS、甲骨文等国外厂商,自身亦已通过火山引擎步入云计算河流,从昔日的合作伙伴,逐渐变为了竞争对手。

而这,正是阿里云近两个季度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之一。据阿里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在互联网客户上的收入同比减少了18%。

此外,互联网行业收缩的背景下,不仅云计算厂商同大客户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难处理,新晋大客户亦几近消失——这几年,互联网语境再也没有孕育出诸如字节、拼多多这般体量的玩家。

但前述难关,均属行业问题。从阿里云的角度来看,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头名,并且率先实现盈亏平衡,相较同行没有太多负担。

另一方面,相较于腰部云厂商,布局较早,早早迈入硬件、芯片研发的的阿里云具备较强的“硬实力”。在普遍承压的环境下,这将有利于其业务降本提质。

对眼下急需在“深水区”中寻求增长的阿里云而言,泛互联网客群逐渐被分食殆尽的当下,不差钱的政务客户自然成为了增量所在。但在此方面,运营商云崛起,客观上限制了其在政企市场中的竞争力。

据中国经营网报道,过去一年全国公示的超1亿元的政企数字化大单中,移动云、联通云、天翼云三家共收获了200余个订单,而阿里云与腾讯云均只拿到了个位数订单,差距可谓相当明显。

基于此,即便阿里云身为头部厂商,在政务市场或许亦难敌联通云、移动云、天翼云等玩家。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联通云同比增长143.2%,移动云同比增长103.6%,天翼云同比增长100.8%,运营商云不仅增长强劲,增速更是几乎跑赢了所有互联网玩家。

泛互联网式微,政务场景绕不开运营商云,传统企业成为了仅存的增量所在。

不过,对云计算巨头们而言,传统企业这块蛋糕其实并不好啃。一方面,不同行业、企业逻辑各异,需求不同,很难批量复制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即便市场存在需求,但实际合同额却并不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计其数的中小厂商为了活命不得不打价格战,大家都是低价中标。纵使阿里云、腾讯云等玩家早年为争抢市场,亦曾卷入过低价竞争,但当下各家均在提质、优化业务,很难再卷入这类恶性竞争。

由此不难看出,增长趋缓的阿里云,若想通过更广泛的政企市场重构增长曲线,势必会面临一定的阻力。而阿里云除了需精准发力外,亦需警惕大本营失火。

近日,阿里云香港机房发生宕机事故,或许是由于此次宕机持续时间较长,迟迟未能修复,不少客户似乎对此意见颇深。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阿里云恢复期间,某公司临时部署了一批AWS,最后发现后者体验稍微高出了一截。

由此可见,云行业当下竞争的核心或许不是价格,亦不单是生态,而是稳定与“不犯错”。毕竟受限于数据安全、迁移成本等因素,云厂商往往同客户有着较强的绑定关系。在此背景下,谁犯错更多,谁就更容易出现客户信任裂痕,进而被竞争对手撬开市场。

要大客户,还是拼中小企业?

无论如何,眼下的阿里云,都迫切寻找着新增量。而“云钉一体”战略,则颇有跳出内卷,回归企业数字化服务商身份的意味。

正如前述所言,不同行业、体量的企业,对云计算甚至钉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阿里云很难做到“既要又要还要”。在此背景下,且不谈其如何切入各类垂直赛道,解决不同行业玩家们的实质问题,仅从客户体量来看,要大客户还是拼中小企业,或许就将成为其现阶段所面临的一大抉择。

只是,这道选择题并不好做,毕竟在当下的国内市场,想要寻得对云计算有着强烈需求的新晋大客户实属不易。

而视角转向海外,Synergy Research Group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AWS与微软云两位玩家,占据着全球云计算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相比之下留给阿里云的蛋糕仅有5%左右。换言之,在AWS、微软云、谷歌云环伺之下,海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或将不降反增。

相比发掘大客户,抓住中小企业则更讲求业务的横向拓展,以覆盖更多业态。

但正如运营商云在政务市场的优势那般,诸多垂直细分行业看似一片蓝海,实则充斥着各类为该行业玩家“量身定制”的中小型数字化服务商。相较于“什么都想要”的阿里云,其更了解行业,亦更清楚中小客户需要什么——阿里作为“巨人”,或许很难吃到这些藏在蚂蚁洞穴里的蛋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