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预装APP可卸载,能治好我的手机“牛皮癣”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预装APP可卸载,能治好我的手机“牛皮癣”吗?

手机厂商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图片来源:Unsplash-Rami Al-zayat

文|豹变 宋子豪

编辑|邢昀

「核心提示」

手机预装APP不可卸载,部分预装还频繁推送广告,被用户诟病已久。这种感觉就类似自己买的房子里被开发商贴满了小广告,还清理不掉。按政策要求,自2023年开始,手机厂商预装的APP,用户可以删除了。不过一直以来厂商们卖硬件难赚钱,得靠预装APP等收入补贴,如今他们会果断和预装APP说拜拜吗?

英剧《黑镜》第二集《一千五百万里程的价值》里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

人们生活在四面都是电子屏幕的房间中,从早上睁开眼就得面对各种广告,拥有“里程”的人可以消耗“里程”关闭广告或者静音。没有“里程”的人连闭眼不看广告都做不到。

艺术来源于生活,虽然科幻作品描述的未来略为夸张,但广告在互联网时代确实无孔不入。比如,人人无法离手的智能手机,一激活就有各种像“牛皮癣”一样的预装软件;部分预装软件自身还会频繁推送广告,这种感觉如同自己买的房子里被征用了一个房间,对外长期开放广告位,让手机用户非常不满。

预装软件太多且无法卸载,不但占用储存空间,拖慢手机运行速度,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一直是国产手机品牌为人诟病的一点。

按照2022年年底工信部、国家网信办出台的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手机厂商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置应用软件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同时实现同一基本功能的预置应用软件,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

在手机里预装软件这样不体面的事,终于要被终结了?

01 用户苦预装软件久矣

消费者对于预装软件的痛恨不难理解,数码博主枝枝曾在社交平台吐槽:“就算是全新的手机,一激活就能看到那些预装APP,不仅要费劲巴拉的去删,还有一些永远用不到的APP根本删除不了。推送的广告更是像苍蝇一样,时时刻刻都能出现。”

手机作为工作生活中重要且私密的工具,厂商预装必要的软件可以视为贴心,但是有些用不到的软件删除不了,就是厂商想做消费者的主了。再加上部分预装软件广告推送不断,强行刷存在感。用户们真是苦预装软件久矣。

B站UP主阿根ALG在2022年1月评测过13个品牌的手机,预装软件最多的厂商开机有34个第三方预装软件,并且手机带有专门推荐第三方应用的“精品应用”和“热门推荐”文件夹。类似的,其他厂商预装了12-32个预装软件,并且多数带有“热门应用”“猜你喜欢”“热门和推荐”等推广第三方软件的文件夹,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第一次打开也会有12-28个推荐应用一键下载。只有三家的机型没有安装预装软件。

根据B站up主阿根ALG的评测,包括荣耀50、华为P50、小米11等型号在内共13个不同型号的手机,平均预装软件高达16.4款。如果排除三星S21 Ultra、魅族18s、苹果13pro三台0预装的手机,平均每台手机有21款预装软件。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安卓手机预装产业及用户使用状况讨论报告》,75%的安卓手机被安装了6款以上非必要的预装软件,平均每部拥有8.2个非必要预装软件。

对于消费者来说,预装软件不但会影响使用体验,还会占用手机储存空间,甚至偷跑流量和拖慢手机运行速度。如果对手机不熟悉的老年人使用,还有可能点中部分流氓软件的关联下载。

与此对应的却是预装软件长期难以根治。其实早在2013年,工信部就发布过《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手机预装软件必须要通过工信部的审核。不得安装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信息的软件。

2016年,工信部又印发通知,手机厂商和APP开发商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装软件可卸载,但规定里未明确基本功能软件的限定范围。

今年2月,工信部对外公开《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手机厂商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装软件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同时实现同一基本功能的预置应用软件最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

十个月后,正式文件下发,监管部门要求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虽然文件没有禁止手机厂商预装APP,但是将选择权交回到用户手中。同时文件中明确,所谓“基本功能”仅限于操作系统基本组件、保证智能终端硬件正常运行的应用、基本通信应用、应用软件下载通道。

这大概就如同,你住的房间要不要开辟个广告位,可以由你自己决定,不由开发商或者中介决定,但是搬进来前,可能“牛皮癣”已经贴上了。

如此情况下,预装软件真的会得到有效控制吗?

02 谁热衷给手机预装软件?

2022年12月17日,在一加举办的9周年“向新而生”周年庆活动中,OPPO首席产品官、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在活动上表示:为做好产品,一加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可以为0。

消费者乐于见到手机厂商让利,但人们也不禁有疑问,如果一部手机硬件的净利润率为0,厂商靠什么盈利呢?而这种商业模式也可能就是预装软件乱象一直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

预装软件的推动者可以大体分为三类:软件开发商、手机渠道商、手机厂商。

其中软件开发商为了推广自家产品,自然是预装软件坚定不移的推动者,而手机渠道商在早年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会自行给手机安装软件,从而向软件开发商收取一定的推广费用。但在近年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此类现象基本已经被杜绝。

所以当下对于手机是否有预装软件,手机厂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安装第三方预装软件可以赚取软件开发商的推广费用,如果一款手机硬件上的利润不多,或者销量一般,机型难以盈利。厂商往往会选择通过预装软件和推送广告的方式,以此来赚钱,一台手机就变成了一个长期广告位。

在手机厂商的财报中,这些盈利一般被归到“互联网服务”类别。

行业从业者大志告诉《豹变》,一台热销机型预装一个软件可以收到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收入。

另一名从业者翟先生也表示,根据预装软件类型不同,收取的推广费用也不同,比如预装普通软件收费几块钱,金融类软件更高,如果用户在手机激活金融软件贷款后,厂商还有返点。除此之外,预装游戏的推广费也相对较高。

有一些软件开发商还会与手机厂商通过分成模式分享收益。比如创业板上有一家移动阅读平台叫平治信息,曾经三大运营商的合约机预装应用是其重要收入来源,运营商提供渠道,手机用户如果对产品进行了付费,公司获得的收入与运营商分成。2018年公司公告与天宸网络(VIVO授权其全权经营VIVO官方商城)签订协议,天宸网络将在部分VIVO手机中预装阅读APP,公司提供移动阅读服务,二者根据收入进行分成。

除了第三方的预装软件之外,手机厂商也会安装自己开发的“第一方”预装软件,近年来,除了通话,短信等必须的基础应用程序,许多厂商还开了自己的视频软件、音乐播放器、小说阅读软件等。

翟先生表示,一方面这些第一方预装软件可以带来更多的广告位,系统级别的广告厂商都可以云控制,比如更新操作系统控制广告推送。硬件不赚钱的厂商,就可以通过广告赚钱。另一方面,也有用户会在手机厂商的第一方应用开通会员,这也是一笔收入。

因为利润问题,手机厂商自身主动消灭预装软件,是没有任何动力的。

例如魅族曾在2019年3月推出号称搭载“0预装、0广告、0推送”3零系统的魅族18系列,一经发布,不少用户为魅族叫好。魅族还在当年4月1日愚人节开玩笑式发布“三九”手机,宣称该型号有999个预装软件,999条广告,999条推送,以此嘲讽预装软件和广告多的友商。

可好景不长,因为销售情况不及预期,魅族18系列过了半年之后,2019年9月,魅族发出致用户的一封信,宣布面对激烈竞争,魅族决定在坚持以用户体验优先的情况下,保持与行业一致的运营策略。魅族18S开始不再保持3零系统策略。

魅族解释:“改变不是妥协,是为了让更美好的事物再次与你们重逢。”但手机厂商的硬件是否盈利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赚不到钱的厂商无暇顾及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所有厂商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03 零预装的手机还有多远?

在阿根ALG评测的13款旗舰手机当中,除了昙花一现的魅族18系列,三星和苹果的机型也没有第三方预装软件。这揭示了智能手机行业一条朴素的真理——高端与预装不相容原理。

不难理解,高端机型利润率更高,用户对体验要求也更高,厂商往往会为了提高消费者体验放弃部分收入。根据Canalys报告,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3.5亿台,苹果以17%的出货量拿走了44%的全球手机市场收入。

而国产品牌多有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路线,比如小米有红米,vivo有IQOO,OPPO有realme,一方面厂商要下放部分技术提高性价比机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又要压低价格,所以走性价比路线提高市占率,通过软件挣钱是常规套路。

2021年全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282亿元,其中广告业务收入达到181亿元,这里面就包含了预装类广告带来的收益。

国产品牌也想提高硬件利润率,在价格上,国产手机的部分机型在不断上探。

从2018年起国产手机厂商开始推出4000元左右及以上的机型,华为Mate20Pro发布售价5399元起,vivo推出全面屏NEX系列,发布售价3898元起,OPPO推出全面屏Find X系列,售价4999元起。

连坚定性价比策略的小米也发布了起售价3299元的小米MIX 2S,企图打开高端市场。到了2021年,华为出货量下跌之后,国产厂商又走上堆料之路,拿出各种pro、plus等超大杯机型和折叠屏等黑科技,企图占有华为的高端市场份额。如今部分国产手机的高端机型甚至达到八、九千元。

但国产品牌高端化之路并不好走。相比小米OV多品牌、多产品线机海战术,三星和苹果相对机型更少,市场份额占比却更多。所以,一段时间内,性价比路线仍是国产手机的主流策略,要厂商主动放弃预装软件的收入提升用户的体验并不容易。那么在预装APP受到限制可能带来的收入减少下,手机厂商会怎么应对?

对此翟先生预测,预装软件可能仍然会存在,只是厂商在预装软件方面的收入会有所降低。

另外,通告也只是规定厂商开放卸载权限,并非禁止预装软件。国内厂商会不会因为推广费降低,反而增多预装软件数量?或者在与软件开发商之间关于预装带来的收入上重新商议分蛋糕的方式,更多采取收入分成模式?

有趣的是,2022年末,小米13以剃刀计划为卖点,搭载MIUI14的小米手机仅有电话、短信、联系人、文件管理、系统设置、应用商店、浏览器以及相机这8个必备的基础功能不可卸载,呼应了政策要求。

不过小米的剃刀计划,到底是蹭热点,还是将在厂商之间成为主流,目前还没有定论。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手机厂商对硬件利润率不满意,真正的零预装软件手机就不会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预装APP可卸载,能治好我的手机“牛皮癣”吗?

手机厂商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图片来源:Unsplash-Rami Al-zayat

文|豹变 宋子豪

编辑|邢昀

「核心提示」

手机预装APP不可卸载,部分预装还频繁推送广告,被用户诟病已久。这种感觉就类似自己买的房子里被开发商贴满了小广告,还清理不掉。按政策要求,自2023年开始,手机厂商预装的APP,用户可以删除了。不过一直以来厂商们卖硬件难赚钱,得靠预装APP等收入补贴,如今他们会果断和预装APP说拜拜吗?

英剧《黑镜》第二集《一千五百万里程的价值》里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

人们生活在四面都是电子屏幕的房间中,从早上睁开眼就得面对各种广告,拥有“里程”的人可以消耗“里程”关闭广告或者静音。没有“里程”的人连闭眼不看广告都做不到。

艺术来源于生活,虽然科幻作品描述的未来略为夸张,但广告在互联网时代确实无孔不入。比如,人人无法离手的智能手机,一激活就有各种像“牛皮癣”一样的预装软件;部分预装软件自身还会频繁推送广告,这种感觉如同自己买的房子里被征用了一个房间,对外长期开放广告位,让手机用户非常不满。

预装软件太多且无法卸载,不但占用储存空间,拖慢手机运行速度,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一直是国产手机品牌为人诟病的一点。

按照2022年年底工信部、国家网信办出台的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手机厂商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置应用软件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同时实现同一基本功能的预置应用软件,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

在手机里预装软件这样不体面的事,终于要被终结了?

01 用户苦预装软件久矣

消费者对于预装软件的痛恨不难理解,数码博主枝枝曾在社交平台吐槽:“就算是全新的手机,一激活就能看到那些预装APP,不仅要费劲巴拉的去删,还有一些永远用不到的APP根本删除不了。推送的广告更是像苍蝇一样,时时刻刻都能出现。”

手机作为工作生活中重要且私密的工具,厂商预装必要的软件可以视为贴心,但是有些用不到的软件删除不了,就是厂商想做消费者的主了。再加上部分预装软件广告推送不断,强行刷存在感。用户们真是苦预装软件久矣。

B站UP主阿根ALG在2022年1月评测过13个品牌的手机,预装软件最多的厂商开机有34个第三方预装软件,并且手机带有专门推荐第三方应用的“精品应用”和“热门推荐”文件夹。类似的,其他厂商预装了12-32个预装软件,并且多数带有“热门应用”“猜你喜欢”“热门和推荐”等推广第三方软件的文件夹,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第一次打开也会有12-28个推荐应用一键下载。只有三家的机型没有安装预装软件。

根据B站up主阿根ALG的评测,包括荣耀50、华为P50、小米11等型号在内共13个不同型号的手机,平均预装软件高达16.4款。如果排除三星S21 Ultra、魅族18s、苹果13pro三台0预装的手机,平均每台手机有21款预装软件。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安卓手机预装产业及用户使用状况讨论报告》,75%的安卓手机被安装了6款以上非必要的预装软件,平均每部拥有8.2个非必要预装软件。

对于消费者来说,预装软件不但会影响使用体验,还会占用手机储存空间,甚至偷跑流量和拖慢手机运行速度。如果对手机不熟悉的老年人使用,还有可能点中部分流氓软件的关联下载。

与此对应的却是预装软件长期难以根治。其实早在2013年,工信部就发布过《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手机预装软件必须要通过工信部的审核。不得安装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信息的软件。

2016年,工信部又印发通知,手机厂商和APP开发商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装软件可卸载,但规定里未明确基本功能软件的限定范围。

今年2月,工信部对外公开《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手机厂商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预装软件均可卸载,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同时实现同一基本功能的预置应用软件最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

十个月后,正式文件下发,监管部门要求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虽然文件没有禁止手机厂商预装APP,但是将选择权交回到用户手中。同时文件中明确,所谓“基本功能”仅限于操作系统基本组件、保证智能终端硬件正常运行的应用、基本通信应用、应用软件下载通道。

这大概就如同,你住的房间要不要开辟个广告位,可以由你自己决定,不由开发商或者中介决定,但是搬进来前,可能“牛皮癣”已经贴上了。

如此情况下,预装软件真的会得到有效控制吗?

02 谁热衷给手机预装软件?

2022年12月17日,在一加举办的9周年“向新而生”周年庆活动中,OPPO首席产品官、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在活动上表示:为做好产品,一加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可以为0。

消费者乐于见到手机厂商让利,但人们也不禁有疑问,如果一部手机硬件的净利润率为0,厂商靠什么盈利呢?而这种商业模式也可能就是预装软件乱象一直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

预装软件的推动者可以大体分为三类:软件开发商、手机渠道商、手机厂商。

其中软件开发商为了推广自家产品,自然是预装软件坚定不移的推动者,而手机渠道商在早年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会自行给手机安装软件,从而向软件开发商收取一定的推广费用。但在近年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此类现象基本已经被杜绝。

所以当下对于手机是否有预装软件,手机厂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安装第三方预装软件可以赚取软件开发商的推广费用,如果一款手机硬件上的利润不多,或者销量一般,机型难以盈利。厂商往往会选择通过预装软件和推送广告的方式,以此来赚钱,一台手机就变成了一个长期广告位。

在手机厂商的财报中,这些盈利一般被归到“互联网服务”类别。

行业从业者大志告诉《豹变》,一台热销机型预装一个软件可以收到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收入。

另一名从业者翟先生也表示,根据预装软件类型不同,收取的推广费用也不同,比如预装普通软件收费几块钱,金融类软件更高,如果用户在手机激活金融软件贷款后,厂商还有返点。除此之外,预装游戏的推广费也相对较高。

有一些软件开发商还会与手机厂商通过分成模式分享收益。比如创业板上有一家移动阅读平台叫平治信息,曾经三大运营商的合约机预装应用是其重要收入来源,运营商提供渠道,手机用户如果对产品进行了付费,公司获得的收入与运营商分成。2018年公司公告与天宸网络(VIVO授权其全权经营VIVO官方商城)签订协议,天宸网络将在部分VIVO手机中预装阅读APP,公司提供移动阅读服务,二者根据收入进行分成。

除了第三方的预装软件之外,手机厂商也会安装自己开发的“第一方”预装软件,近年来,除了通话,短信等必须的基础应用程序,许多厂商还开了自己的视频软件、音乐播放器、小说阅读软件等。

翟先生表示,一方面这些第一方预装软件可以带来更多的广告位,系统级别的广告厂商都可以云控制,比如更新操作系统控制广告推送。硬件不赚钱的厂商,就可以通过广告赚钱。另一方面,也有用户会在手机厂商的第一方应用开通会员,这也是一笔收入。

因为利润问题,手机厂商自身主动消灭预装软件,是没有任何动力的。

例如魅族曾在2019年3月推出号称搭载“0预装、0广告、0推送”3零系统的魅族18系列,一经发布,不少用户为魅族叫好。魅族还在当年4月1日愚人节开玩笑式发布“三九”手机,宣称该型号有999个预装软件,999条广告,999条推送,以此嘲讽预装软件和广告多的友商。

可好景不长,因为销售情况不及预期,魅族18系列过了半年之后,2019年9月,魅族发出致用户的一封信,宣布面对激烈竞争,魅族决定在坚持以用户体验优先的情况下,保持与行业一致的运营策略。魅族18S开始不再保持3零系统策略。

魅族解释:“改变不是妥协,是为了让更美好的事物再次与你们重逢。”但手机厂商的硬件是否盈利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赚不到钱的厂商无暇顾及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所有厂商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03 零预装的手机还有多远?

在阿根ALG评测的13款旗舰手机当中,除了昙花一现的魅族18系列,三星和苹果的机型也没有第三方预装软件。这揭示了智能手机行业一条朴素的真理——高端与预装不相容原理。

不难理解,高端机型利润率更高,用户对体验要求也更高,厂商往往会为了提高消费者体验放弃部分收入。根据Canalys报告,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3.5亿台,苹果以17%的出货量拿走了44%的全球手机市场收入。

而国产品牌多有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路线,比如小米有红米,vivo有IQOO,OPPO有realme,一方面厂商要下放部分技术提高性价比机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又要压低价格,所以走性价比路线提高市占率,通过软件挣钱是常规套路。

2021年全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282亿元,其中广告业务收入达到181亿元,这里面就包含了预装类广告带来的收益。

国产品牌也想提高硬件利润率,在价格上,国产手机的部分机型在不断上探。

从2018年起国产手机厂商开始推出4000元左右及以上的机型,华为Mate20Pro发布售价5399元起,vivo推出全面屏NEX系列,发布售价3898元起,OPPO推出全面屏Find X系列,售价4999元起。

连坚定性价比策略的小米也发布了起售价3299元的小米MIX 2S,企图打开高端市场。到了2021年,华为出货量下跌之后,国产厂商又走上堆料之路,拿出各种pro、plus等超大杯机型和折叠屏等黑科技,企图占有华为的高端市场份额。如今部分国产手机的高端机型甚至达到八、九千元。

但国产品牌高端化之路并不好走。相比小米OV多品牌、多产品线机海战术,三星和苹果相对机型更少,市场份额占比却更多。所以,一段时间内,性价比路线仍是国产手机的主流策略,要厂商主动放弃预装软件的收入提升用户的体验并不容易。那么在预装APP受到限制可能带来的收入减少下,手机厂商会怎么应对?

对此翟先生预测,预装软件可能仍然会存在,只是厂商在预装软件方面的收入会有所降低。

另外,通告也只是规定厂商开放卸载权限,并非禁止预装软件。国内厂商会不会因为推广费降低,反而增多预装软件数量?或者在与软件开发商之间关于预装带来的收入上重新商议分蛋糕的方式,更多采取收入分成模式?

有趣的是,2022年末,小米13以剃刀计划为卖点,搭载MIUI14的小米手机仅有电话、短信、联系人、文件管理、系统设置、应用商店、浏览器以及相机这8个必备的基础功能不可卸载,呼应了政策要求。

不过小米的剃刀计划,到底是蹭热点,还是将在厂商之间成为主流,目前还没有定论。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手机厂商对硬件利润率不满意,真正的零预装软件手机就不会到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