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是时候为5G找到新的指标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是时候为5G找到新的指标了

2023年,5G的2B应用将迎来爆发期。

文 | DoNews  小不董

编辑 | 李信马

用什么来描述5G的发展?是用手机测速,还是更多的基站,更多的用户?

“我们现在还没有新的指标,但是明显知道原来的指标已经不再适用了。”

这是不久前,在一年一度的GSMA创新论坛上,当DoNews采访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有关对5G进展的描述,是否应该使用新的指标时,斯寒给出的回复。

自2019年至今,5G商用已有三年半的时间,不过相对之前“2G看文字、3G看图片、4G看电影”,5G对个人用户消费体验带来的改变,没有太明显,也没有出现像移动支付、短视频等新应用场景上的爆发。另一方面,则是业界明显感受到的,5G在2B端发挥的价值,将要明显超过以往每一代的通信技术。

GSMA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刘鸿完整参与了5G的标准化工作,他回忆当时做标准的时候,就希望5G要走出2C的限制,更多拥抱2B广泛的应用场景。从全球运营商的表现来看,这一想法已经初步得到了实现。比如在中国,语音、短消息之外的“非传统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在国外,海外运营商也在使用不同的产品组合,“比如美国一家运营商,会去兼并其他的产业,它本身的属性就是非传统业务占的比重非常大。”斯寒说。

在采访中,斯寒认为,因为5G特别的属性,要真正评价5G是否成功,应该是2C和2B并驾齐驱,而且2B的成功决定了5G是不是真正的成功了。

5G目前,很可能在2C和2B两个方面,都没有实现真正的成功,在2C领域,5G并没有取代4G成为一种“刚需”,也没有带动某个应用场景的爆发,或者虚拟现实眼镜、头显设备的普及。而在2B领域,有一种大胆的假设,5G没有真正做到把网络能力带动起来,即使现在谈到的5.5G,时延更低,速率更快,带宽更大。

站在年底回顾2022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描述这一年5G的进展?展望2023年,又该怎么预测5G未来的发展呢?

一、回顾2022

目前,5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球已有88个国家/地区的233家电信运营商宣称开始提供5G业务(含固定无线和移动服务),5GSA(独立组网)网络数达到43张。全球5G网络已覆盖27.6%的人口,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地区41个国家/地区5G网络人口覆盖率已超过50%。

毫无疑问的是,2022年是5G在全球大发展的一年。中、美、日、韩,在5G网络建设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初期部署,印度等新兴市场,在2022年也开始了部署。具体推动的原因,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在当天的演讲中认为,主要有三个:

“第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数字化转型对5G的要求更加迫切了,网络的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非常重要的体现,世界各国都争相要建设5G网络。

第二,在中低端频段现在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很多国家在2021年开展了频率的拍卖,2011年完成拍卖之后,2022年大规模的开始建设,这也是一个原因。

第三,经过几年的实践,5G的网络设备和5G的终端设备都越来越成熟了。”

5G不再像以前的通信技术一样,被作为单个技术来探讨,而是联合了其他的相关技术,比如说物联网、云计算、AI、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还有AR、VR,去支撑更大的平台。从数据显示,现在的5G基本上实现了横跨40多个行业2万多个应用,在矿井、钢铁、野生动物保护、赋能乡村、赋能医疗等方面都有所应用,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比如中国联通在武钢打造的5G智慧钢铁,在机动操控中心远程控制热轧、冷轧,在具体的承销上,效益提升了19%,能耗下降了10%,人工成本下降了23%,在铁水的运输环节,节约了成本4000万。

2022年6月份,在3GPP全会第96次会议上,5GR17标准宣布冻结,标志着向R18演进方向逐步明确,全球5G商用迈向新阶段。一方面,R17标准优化了关键功能,完善现网应用。例如,支持移动状态下业务连续性,增强网络融合接入能力满足融合核心网演进。另一方面,提升关键指标性能,深化应用场景。例如,上行业务信道覆盖能力相比R16最大可提升6dB,室内工厂理想环境下的定位精度由R16的<3m提升至<0.5m。R18标准计划将于2023年12月完成,逐步向提升增强宽带能力、提升精细化设计垂直行业应用供给能力、开发新业务场景等方向演进。

值得一提的是5G独立组网,截止到2022年第三季度,目前全球已经有31个运营商,已经正式推出了5G独立组网商用网络,另外还有将近100家运营商,计划在未来近期会部署5G独立组网。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新概念和新ICT融合的发展,比如把AI技术引入到网络里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同时够降低网络的功耗。

而无论是算力网络还是云网融合,在5G的探索上,中国电信运营商都在领跑全球。

二、中国领跑5G

得益于政府的超前布局和政策支持,中国5G的发展在全球位居前列。

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建成了全球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独立组网5G网络。5G移动电话用户达5.1亿户,比2021年末净增1.55亿户,占到了全球5G用户总数的60%以上。

对比国外,中国5G发展有几个特点,首先就是政府的态度,比如频谱的发放,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拍卖,减少了运营商在网络投资上的巨额。第二个特点是中国运营商在5G组网上采用独立组网的形式,而海外采用非独立组网的形式,后者会导致后期网络应用上容易出现问题。第三个特点,中国运营商在各行各业应用场景的探索上更开放,也更激进。

从三大运营商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也可以看出,业绩表现都很好,也体现了中国5G发展的高质量。5G用于冬奥会的直播,还有中国商飞公司获得了5G专网的频率使用,也是5G在国内应用上很大的突破。

中国运营商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对云的重视,最早是由中国电信提出云网融合的概念,之后中国移动提出算力网络的构想,中国联通提出算网一体。目前这一概念被整合为云网融合,成为了业界新的共识。

中国电信原董事长李正茂回忆,大概从十年前开始,行业已经在探讨网络虚拟化的问题,亚马逊、谷歌、阿里云等厂商从互联网的角度推动了云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除了网络连接之外的大量的需求,5G、宽带都需要云的加持,云也包括了存储和计算,这样的联合会给运营商连接带来价值,但如果运营商仅仅变成管道公司,未来的前景就不太乐观了。因此,通信行业逐渐认为云和网络必然走在一起,从而提出了云网融合的理念。

对于云网融合具体怎么走,可能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中国电信当时定义的云网融合,有四个要素:网是基础,云是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李正茂认为,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自主掌握云的核心技术。

“现在全球运营商在云网融合这件事情上,我认为处在非常焦虑的状态。很多运营商,包括一些很大的,对要不要搞云,怎么样搞云,没有清晰的战略,甚至有一些大型运营商把自己最核心的云的基础设施,交给了其他第三方,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这些运营商未来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中国运营商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大家都下了决心,自主来掌握核心技术。”李正茂说。

由于云网融合在基础设施层面,非常适合运营商,一旦走出这条路,在IaaS层面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发展。过去两年,三大运营商在云业务方面都维持着高速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信云收入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80亿,超过了去年全年,预计2022年全年将会突破500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云收入也持续取得了翻番的增长,甚至引发了资本市场对运营商估值的修正。

对运营商来说,也许云网融合将是仅次于5G的另一个推动力。

三、展望2023

通信技术的发展存在“十年魔咒”,每十年移动通信更新一代,为什么十年?这可能是技术演进的速度,但也有可能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当运营商以十年为设备的折旧周期,那么期限到了才会投入下一代。

但5G以其2C和2B双管齐下发展的独特性,有可能打破这一魔咒。过去三年半,5G的快速扩张更多还是在2C领域,而未来三年,可能是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非常重要的三年,也是行业应用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年份。

5G相对WIFI等技术,在广域、人流,人流密集的场景,比如体育场馆等,还有需要快速大范围移动的场景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年,在交通、应急、消防、急救、公安、水力、环保、旅游等领域,5G在城市广域和移动场景下的应用案例数量,从2020年20%增长到2021年的41%,到2022年增长到56%,并产出了非常多的成功案例。

这也能推动5G摄像头、头显、AI、VR眼镜、执法记录仪、无人机、巡逻车等多形态终端的规模出货,进而促进5G的行业拓展。比如元宇宙,5G网络已经被认为是元宇宙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让AR、VR设备摆脱电脑真正在室外使用,设备也能够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而元宇宙业务如果被广泛使用,那么人均月流量会从目前的20G左右增长到超过100G,进而又推动5G网络的扩大。

通信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B2C的商业模式,变成了B2B2C的商业模式,未来会做更多的模式突破和行业拓展。在技术演进上,5.5G在原来的5G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6G也并非遥不可及。一些新型的技术在5G里面可能也会被引入,三大运营商在这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些实验的成功,而2023年开始的三年,可能是2B应用的爆发期,对全球运营商来说,也将会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也许不久后,我们就能看到5G的新面目,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衡量5G发展的新指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是时候为5G找到新的指标了

2023年,5G的2B应用将迎来爆发期。

文 | DoNews  小不董

编辑 | 李信马

用什么来描述5G的发展?是用手机测速,还是更多的基站,更多的用户?

“我们现在还没有新的指标,但是明显知道原来的指标已经不再适用了。”

这是不久前,在一年一度的GSMA创新论坛上,当DoNews采访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有关对5G进展的描述,是否应该使用新的指标时,斯寒给出的回复。

自2019年至今,5G商用已有三年半的时间,不过相对之前“2G看文字、3G看图片、4G看电影”,5G对个人用户消费体验带来的改变,没有太明显,也没有出现像移动支付、短视频等新应用场景上的爆发。另一方面,则是业界明显感受到的,5G在2B端发挥的价值,将要明显超过以往每一代的通信技术。

GSMA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刘鸿完整参与了5G的标准化工作,他回忆当时做标准的时候,就希望5G要走出2C的限制,更多拥抱2B广泛的应用场景。从全球运营商的表现来看,这一想法已经初步得到了实现。比如在中国,语音、短消息之外的“非传统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在国外,海外运营商也在使用不同的产品组合,“比如美国一家运营商,会去兼并其他的产业,它本身的属性就是非传统业务占的比重非常大。”斯寒说。

在采访中,斯寒认为,因为5G特别的属性,要真正评价5G是否成功,应该是2C和2B并驾齐驱,而且2B的成功决定了5G是不是真正的成功了。

5G目前,很可能在2C和2B两个方面,都没有实现真正的成功,在2C领域,5G并没有取代4G成为一种“刚需”,也没有带动某个应用场景的爆发,或者虚拟现实眼镜、头显设备的普及。而在2B领域,有一种大胆的假设,5G没有真正做到把网络能力带动起来,即使现在谈到的5.5G,时延更低,速率更快,带宽更大。

站在年底回顾2022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描述这一年5G的进展?展望2023年,又该怎么预测5G未来的发展呢?

一、回顾2022

目前,5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球已有88个国家/地区的233家电信运营商宣称开始提供5G业务(含固定无线和移动服务),5GSA(独立组网)网络数达到43张。全球5G网络已覆盖27.6%的人口,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地区41个国家/地区5G网络人口覆盖率已超过50%。

毫无疑问的是,2022年是5G在全球大发展的一年。中、美、日、韩,在5G网络建设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初期部署,印度等新兴市场,在2022年也开始了部署。具体推动的原因,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在当天的演讲中认为,主要有三个:

“第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数字化转型对5G的要求更加迫切了,网络的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非常重要的体现,世界各国都争相要建设5G网络。

第二,在中低端频段现在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很多国家在2021年开展了频率的拍卖,2011年完成拍卖之后,2022年大规模的开始建设,这也是一个原因。

第三,经过几年的实践,5G的网络设备和5G的终端设备都越来越成熟了。”

5G不再像以前的通信技术一样,被作为单个技术来探讨,而是联合了其他的相关技术,比如说物联网、云计算、AI、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还有AR、VR,去支撑更大的平台。从数据显示,现在的5G基本上实现了横跨40多个行业2万多个应用,在矿井、钢铁、野生动物保护、赋能乡村、赋能医疗等方面都有所应用,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比如中国联通在武钢打造的5G智慧钢铁,在机动操控中心远程控制热轧、冷轧,在具体的承销上,效益提升了19%,能耗下降了10%,人工成本下降了23%,在铁水的运输环节,节约了成本4000万。

2022年6月份,在3GPP全会第96次会议上,5GR17标准宣布冻结,标志着向R18演进方向逐步明确,全球5G商用迈向新阶段。一方面,R17标准优化了关键功能,完善现网应用。例如,支持移动状态下业务连续性,增强网络融合接入能力满足融合核心网演进。另一方面,提升关键指标性能,深化应用场景。例如,上行业务信道覆盖能力相比R16最大可提升6dB,室内工厂理想环境下的定位精度由R16的<3m提升至<0.5m。R18标准计划将于2023年12月完成,逐步向提升增强宽带能力、提升精细化设计垂直行业应用供给能力、开发新业务场景等方向演进。

值得一提的是5G独立组网,截止到2022年第三季度,目前全球已经有31个运营商,已经正式推出了5G独立组网商用网络,另外还有将近100家运营商,计划在未来近期会部署5G独立组网。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新概念和新ICT融合的发展,比如把AI技术引入到网络里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同时够降低网络的功耗。

而无论是算力网络还是云网融合,在5G的探索上,中国电信运营商都在领跑全球。

二、中国领跑5G

得益于政府的超前布局和政策支持,中国5G的发展在全球位居前列。

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建成了全球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独立组网5G网络。5G移动电话用户达5.1亿户,比2021年末净增1.55亿户,占到了全球5G用户总数的60%以上。

对比国外,中国5G发展有几个特点,首先就是政府的态度,比如频谱的发放,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拍卖,减少了运营商在网络投资上的巨额。第二个特点是中国运营商在5G组网上采用独立组网的形式,而海外采用非独立组网的形式,后者会导致后期网络应用上容易出现问题。第三个特点,中国运营商在各行各业应用场景的探索上更开放,也更激进。

从三大运营商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也可以看出,业绩表现都很好,也体现了中国5G发展的高质量。5G用于冬奥会的直播,还有中国商飞公司获得了5G专网的频率使用,也是5G在国内应用上很大的突破。

中国运营商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对云的重视,最早是由中国电信提出云网融合的概念,之后中国移动提出算力网络的构想,中国联通提出算网一体。目前这一概念被整合为云网融合,成为了业界新的共识。

中国电信原董事长李正茂回忆,大概从十年前开始,行业已经在探讨网络虚拟化的问题,亚马逊、谷歌、阿里云等厂商从互联网的角度推动了云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除了网络连接之外的大量的需求,5G、宽带都需要云的加持,云也包括了存储和计算,这样的联合会给运营商连接带来价值,但如果运营商仅仅变成管道公司,未来的前景就不太乐观了。因此,通信行业逐渐认为云和网络必然走在一起,从而提出了云网融合的理念。

对于云网融合具体怎么走,可能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中国电信当时定义的云网融合,有四个要素:网是基础,云是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李正茂认为,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自主掌握云的核心技术。

“现在全球运营商在云网融合这件事情上,我认为处在非常焦虑的状态。很多运营商,包括一些很大的,对要不要搞云,怎么样搞云,没有清晰的战略,甚至有一些大型运营商把自己最核心的云的基础设施,交给了其他第三方,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这些运营商未来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中国运营商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大家都下了决心,自主来掌握核心技术。”李正茂说。

由于云网融合在基础设施层面,非常适合运营商,一旦走出这条路,在IaaS层面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发展。过去两年,三大运营商在云业务方面都维持着高速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信云收入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80亿,超过了去年全年,预计2022年全年将会突破500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云收入也持续取得了翻番的增长,甚至引发了资本市场对运营商估值的修正。

对运营商来说,也许云网融合将是仅次于5G的另一个推动力。

三、展望2023

通信技术的发展存在“十年魔咒”,每十年移动通信更新一代,为什么十年?这可能是技术演进的速度,但也有可能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当运营商以十年为设备的折旧周期,那么期限到了才会投入下一代。

但5G以其2C和2B双管齐下发展的独特性,有可能打破这一魔咒。过去三年半,5G的快速扩张更多还是在2C领域,而未来三年,可能是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非常重要的三年,也是行业应用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年份。

5G相对WIFI等技术,在广域、人流,人流密集的场景,比如体育场馆等,还有需要快速大范围移动的场景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年,在交通、应急、消防、急救、公安、水力、环保、旅游等领域,5G在城市广域和移动场景下的应用案例数量,从2020年20%增长到2021年的41%,到2022年增长到56%,并产出了非常多的成功案例。

这也能推动5G摄像头、头显、AI、VR眼镜、执法记录仪、无人机、巡逻车等多形态终端的规模出货,进而促进5G的行业拓展。比如元宇宙,5G网络已经被认为是元宇宙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让AR、VR设备摆脱电脑真正在室外使用,设备也能够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而元宇宙业务如果被广泛使用,那么人均月流量会从目前的20G左右增长到超过100G,进而又推动5G网络的扩大。

通信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B2C的商业模式,变成了B2B2C的商业模式,未来会做更多的模式突破和行业拓展。在技术演进上,5.5G在原来的5G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6G也并非遥不可及。一些新型的技术在5G里面可能也会被引入,三大运营商在这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些实验的成功,而2023年开始的三年,可能是2B应用的爆发期,对全球运营商来说,也将会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也许不久后,我们就能看到5G的新面目,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衡量5G发展的新指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