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眸 鹿尧
编辑|桑明强
几个月前,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即刻上发了段感想:“科技发展曲线不仅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还有电动车,第一辆电动车产生于19世纪,之后100多年都是汽油车主导世界。”评论区里有人说曾有一场实验室大火,毁掉了福特与爱迪生的电车心血,随后历史转了个弯,电动车被燃油车全面取代。
然而,历史的转变不会这样武断,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道路的发展、石油供应变动、政策推动等因素,用电还是用油,中间又是几段潮起潮落。
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通用、福特等厂商都开发了电动汽车;十几年后爆发经济危机,为了应对丰田本田等进口车的冲击,美国政府推出零排放汽车方案。不过无论是早期通用的EV-1,还是丰田的RAV4 EV,是限制租赁还是开放销售,电动车厂始终难以盈利。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直到装载锂电池的特斯拉出现,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电车革命。但在此之前,铅酸蓄电池让第一辆电动车比汽油车早了十几年,等到19世纪末,电动车与燃油车甚至一度并驾齐驱。所以,如果从汽车本身来看,电池容量和高昂造价才是限制电动车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2010年,特斯拉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额达2.26亿美元。
之后一周内,特斯拉股价飙升40%,市值一度高达10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老牌汽车公司菲亚特和三菱。把时钟往后拨到2014年,那一年,马斯克在特斯拉官网发布了那篇著名的《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他说“昨天,在我们总部的大堂里有一面专利墙,但如今情况变了,为了推进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我们推倒了这堵墙。”
一个月后,乐视汽车成立,之后蔚来、小鹏、理想作为新势力接连冒出。成立之初,李斌说蔚来要在2030年跻身世界前五,成为一家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李想则在内部信中扬言,他的目标是在2025年达到国内市场份额第一,跻身世界前三甲;比起前两位,何小鹏更加直接,产品策略导向上几乎对标特斯拉。
根据早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报告,未来汽车将复刻手机的智能演进路径,从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例如手机在没有完全智能化之前,诺基亚存活了近50年,但苹果一旦出现,几乎只用5年就颠覆、瓦解了旧格局。
言下之意,这种因技术升级带来底层逻辑改变,将会在产业链上掀起极其惨烈的纷争。
所以2020-2021年这两年里,新能源汽车的秘密越来越少,不止有蔚小理,在各路新老玩家齐聚的赛道上,从产品性能、智能化配置,到车企打造的各类场景,围绕车的是一场全方位厮杀。面临掉队质疑,威马创始人沈晖当时给出的回应是“新能源是一个长期赛道,就像是踢足球,现在上半场头15分钟都没有打完,谁胜谁负还不知道”。
去年9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30%,市场整体增速下降的同时,各家车企仍然制定着相当激进的目标。现如今,他们又重新站在一个新起跑线上,新能源车渗透率增加的同时,玩家也变多了,退坡、加价、降价、消费低迷、组织动乱,让原本就水深火热的行业,按下了加速键。
01 为什么是智能汽车?
对于这个问题,何小鹏曾坦言,自从体验了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后,直觉告诉他,汽车要产生新的变革。“大家受到智能手机的冲击蛮大的,都认为苹果跟诺基亚的事情会在汽车领域重演。”
在那之前,2010年特斯拉上市,宝马开始研发纯电动汽车,国内也发布了新能源车的推广方案。有分析师认为,短期内,中国车厂在内燃机技术上很难赶超国外,随着电池、电机、控制器技术自主可控的不断提升,稍微有商业嗅觉的人都知道,想要崛起,就得靠新能源汽车这个弯道。
2017年,何小鹏空降到小鹏汽车担任董事长,重新规划了公司的第一款量产车G3 Beta版;与此同时,蔚来的首款车ES8亮相上海车展,李斌站在台上,从车身到车机,把对这辆7座纯电动SUV所有的市场信心,都融进了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表达里。
按照行业里的造车规律,一款已经面世的车要全新换代,从研发、实验再到上市,起码要5年时间。蔚来汽车从无到有用了3年;在何小鹏加入的1年后,对标特斯拉 Model 3的G3也顺利进入市场,补贴后价格13.58-16.58万元,这也是小鹏卖得最好的一款。
新势力玩家攫取成果速度更快,但潮水的声音却向两边倒去。
在小鹏的股东名单里,除了阿里和IDG,小米、春华资本、富士康等也都名列在内,蔚来的身后有百度、京东、淡马锡、红杉等投资巨头,理想的投资方包括了王兴的龙珠、字节跳动、源码等玩家。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火热,各路资本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但也有不少人保持怀疑。
虽然互联网大行其道,但作为大宗商品的汽车,无法轻易改变自己特殊的技术属性,在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和车架等研发生产上,各国都有严格规定,比如ES8产自江淮汽车,但无论是纯电动,还是中高级车市场,江淮自己都还在折腾。
事实上,蔚小理都是代工起步,他们分别找到江淮、海马和力帆,三家都不是主流车企,没有品牌背书的价值。不过蔚来、小鹏凑出一辆整车的周期比理想短得多,从2016年常州建分厂,到两年后收购力帆拿到生产资质,理想首款车型理想ONE,等到2018年末才正式量产。
据东吴证券研究,芯片方面,蔚小理都采用英伟达解决方案;传感器的毫米波雷达、制动等零部件主要是博世的产品;电池与宁德时代合作,座舱用高通芯片。一辆整车的诞生过程,蔚小理扮演的角色是设计研发,采购关键部件,然后再找工厂进行组装生产。
如果从盈利的角度来看,造车其实是个摊利很薄的行业,相比比亚迪拥有全套的整车制造产业链,蔚小理的堆料造车模式,零部件自主程度低,成本不占优势;另一方面,既然是代工,也就意味着它们在下游供应链上不具备绝对的话语权。
蔚来向江淮支付费用统计,图源国信证劵
据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说,感觉小鹏做了一款“可以开的智能手机”,这句话也透露了当时的无奈:基础制造层面不靠谱,才把移动KTV、远程控制等不成熟的功能做营销噱头,甚至诞生了何小鹏“汽车运营是核心,制造不重要”这样的笑话。
与此同时,自Model 3宣布量产以来,也开始深陷“产能危机”,当时的特斯拉每周甚至要花费1亿美元来推动产能爬坡,通用汽车前CEO甚至断言特斯拉即将倒闭,彼时仅过了第一季度,后者就亏掉了7亿美元。
虽然后来特斯拉依仗雄厚的资金,熬过了量产难题。但其它玩家还是没能躲过资本缺失的阴影,即使是被亚马逊寄予厚望的Rivian,也只能用更廉价生产的途径来实现规模化;强如大众这样的传统汽车厂商,也得用上3-5年,才勉强在电动车的成本与利润上和特斯拉持平,更不必说起步更晚的造车新秀们。
发布G3的第二天,何小鹏就在群访里承认,公司现在满足不了大规模交付。
同样的,整个2019年,经历了ES8自燃、电池召回、股价暴跌、大幅裁员、4年巨亏数百亿等打击后,蔚来全年净亏损飙升至113亿元,四季度虽然销量创历史新高,但毛利率仍是负数-8.9%,现金余额环比折半,仅剩10亿左右。融不到钱,那一年,李斌成了“年度最惨创业者”。
相对安稳的理想耗资6.5亿元购买力帆汽车的股权,但被遗留的债务问题所累,接连几次被列为执行人,主打的“增程式”并不被业内看好,性能宣传上也没能翻起多大风浪。加上补贴门槛的提高,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底更加雪上加霜。
02 缺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
摆在这些造车新势力面前的,其实是个很长期的问题。
当《晚点Auto》问及这场风暴,李斌用了“完美”这个词形容,他说:所有预期中、预期外的事情全都发生了,没有一件没发生。外部行业的竞争、资本市场的变化,内部的电池、ES8早期的产能问题等,确实都在同一个时间点暴露了。
然而,2019年的资金链危机后,紧接着是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上游扩产不足,全球汽车产业链缺芯,产能问题难以缓解;碳酸锂原材料成本上涨,有媒体透露,一辆车的平均成本要增加3、4万人民币,如果反映到售价层面,必须涨4、5万才能达到和去年同期的毛利水平。
但问题是,国内的消费场虽然对降价心存芥蒂,但更不乐意接受涨价。
李斌说,一辆车缺一个零件都不能生产。
在环环相扣的汽车行业里,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大部分的组装车企靠堆料,自由度很低,只掌握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配件的设计、生产,顶多加上最后的汽车组装环节,但像底盘这样的黑盒方案,即便堆满了全套高端硬件,也不一定能组合出一辆能与豪华配置单相符的好车。
前有特斯拉自主研发智能驾驶和座舱的软硬件,做到了整车OTA的快速迭代,自研的自动驾驶芯片也量产落地,算力达到144TOPS,是英伟达Xavier的近5倍,这也让特斯拉在技术和成本控制上,再次领先行业。
后来有新造车技术高管表示,“特斯拉已经跑出来了,大家抄作业就行。”
2020年,蔚来起死回生,股价从逼近退市红线,暴涨至28美元左右,成为国内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车企。蔚小理效仿特斯拉,纷纷展开对座舱和智能驾驶的自主研发。其中,小鹏最先搭建了中外研发团队,理想在IPO后,也开始招募人才,研发智能驾驶;蔚来除了智能驾驶的感知环节,对规划、控制算法、电池也展开自研。
芯片方面,对于这一需要大量资源和资金投入的硬件,李斌想两条腿走路,先采用供应商方案实现车型量产,但也建设自己的能力,同时蔚来采用高通的芯片方案。理想则表示,在1-10的阶段,不会自研芯片,和小鹏一样,两家都锁定英伟达的Orin,算力可达200TOPS,功耗45W。
特斯拉在最初与戴姆勒的尝试合作后,建立起如今遍布全球的超级工厂,自从在上海建好厂后,股价也应声上涨,市场很吃特斯拉这套玩法,只不过,它在提振市场对电动车信心的同时,也把和国内新势力蔚小理的差距越拉越远。
整个2021年,特斯拉中国共销售新车48.41万辆,其中,在华销售了32万辆。至于一旁的蔚小理,全年交付数据分别为91429辆、98155辆、90491辆。等到蔚来和小鹏与代工厂的合作协议到期,小鹏也已经转向了自建。
此时又有一个问题,就像蔚小理做直营不做4s店一样,前者得先建立一体化系统,才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大部分的直营店是开在商场里的,销售模式上的差距也抬高了进入门槛:前提是拥有较强的市占率,才有强大的议价能力。
放到建厂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家车型寥寥几款的电动汽车公司,加上市场整体表现不好,卖也不好卖,投了大笔钱在营销上进行市场教育,打价格战,这时候再同时大搞工厂,很容易得不偿失。特斯拉能实现高毛利,主要原因就是车型少,销量庞大、成本低,2017-2021年,特斯拉的全球整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54%,5年时间翻了3番,优势在于核心技术和品牌力。
特斯拉全系列车型的零部件通用率高达70%,比如Model S Plaid和Model 3上使用的电机是一样的,前者仅做了些优化:电机转子上加了层碳钎维的保护套,电池上又降低了贵金属含量和制造工艺的复杂度,除此以外,对芯片的弱依赖在控制了芯片价值链话语权的同时,还间接推动了面向代工厂掌握产能的谈判权利。
新能源汽车企业毛利率对比,图源申港证劵
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想象空间究竟来自于什么?
囿于长期的亏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一边亏损,市占率不断上升,那也还好;如果一边亏,一边投,一边市占率往下掉,结果可想而知。“可以小规模、小范围地去建几个工厂,尝试把一些东西收到手里,这才是大家应该做的事情。”有业内人士如是说,“但是这并不是完全的自主可控。”
03 发火没用,要解决问题
在技术层面向特斯拉看齐的小鹏,坚持走全栈自研、低价量产路线,但这并没有让它和特斯拉踏进同一条幸福的河流。
早期受政策限制进行代工合作,等达到建厂门槛后就在肇庆和武汉造厂。小鹏的打算和特斯拉用Model 3和Model Y两款中端车型迅速占领市场的策略很像。
小鹏汽车的投资人李学凌曾表示,在中国,造车得多关注拼多多的下沉用户,“He who wins a diaosi wins the world”。所以小鹏汽车的整体价位要低于另外三家,和同期理想one、蔚来ES8动辄30万起的售价相比,G3不到15万的平均落地价,这吸引了一些年轻人,也引来了大量受新能源政策补贴驱使的网约车车主。
但G3在市场的表现并不能说得上完美,小鹏还曾召回一批一万多辆逆变器有问题的产品,故障率达到七成。虽然后续推出的轿跑系列P7、P5定价上探到20万以上,但交付表现平平,价格上距离友商的中高端还是差了截段位。
实际上,小鹏的低线定位并没有影响到研发、销售网络、售后等费用的高企。2018-2022年一季度,小鹏累计研发费用达102亿元,占累计营收的27.8%,研发费用率在国产新势力中长期领先。不计代价“烧钱研发”的后果是,小鹏汽车收获了不俗的专利成绩、领先的研发费用率,以及落后于其他玩家的毛利率。
另一方面,抓住特斯拉中国区用户FSD服务长期无法更新的窗口期,小鹏俘获了一批需求辅助驾驶功能的车主,不过这样的智能化系统在当下的需求里,加上国内的使用条款限制较多,并不能成为用户的首选考量因素,同期交付量略低的蔚来,在营收上一度比小鹏高出几倍。
买车当然是要看品牌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力附加值所带来的溢价,成了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最显著的区别。关键是这样的影响,时效性还特别长。
蔚来走的路子就和小鹏原本就不一样。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会做产品,但我觉得,汽车这行业会做产品的人寥寥无几。”产品的问题需要被具体解决,不能发火着急,在李想看来,蔚来是不报太高预期的稳健保守派,李斌是他的老对家,也是他“寥寥无几”中的“之一”。
一直以来,人们对蔚来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它的自研和技术,而是越做越海底捞化的服务。
比如只要买车就能享受的权利,异地供电、终身保修、道路救援、车联网服务,适用于蔚来正在销售的ES8、ES6车型。蔚来的道路服务团队直营的“蔚来驾享服务”,工作人员可以称得上是管家级,不仅给用户提供代驾、代取送,还能接送孩子、老人看病陪护、陪孩子做作业,以及其他车企基本上不会费力投入的智能系统维护服务。
如果谈到续航问题,小鹏除了充电桩,还强调充电站;特斯拉虽然考虑过换电技术,但也没有推出过换电站,相反不断投入超充站和超充桩。隔岸观火的李斌,一直宣称蔚来“加电比加油更方便”,要给用户更好的驾驶体验,所以蔚来选择了成本惊人的“换电站+移动充电车”作为主要充电模式。
2022年,蔚来全国换电站布局新增528座,累计数量已达1305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 346座),目前蔚来用户累计换电超1500万次。除了产品本身比较能打,蔚来的服务也是企业能在高端纯电市场立足的重要支撑。
全栈自研、充换电、服务的这一整套东西,被蔚来称作是体系化能力。
人力、物力的大举投入,不断扩张的变数在于,蔚来的投入并不一定能转化成产品竞争力和市场的回报,李斌也意识到其中的风险,所以对员工强调,“如果时间、钱花出去了,到2025 年什么都不行,那就完蛋了”,到时蔚来可能掉到第二梯队苟且偷安。
蔚来季度净亏损,图源东吴证劵
那么问题来了,企业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做出来的服务效果,如果原本需要用户四五十万买辆车才能享受到,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随着造车企业的先发优势逐渐式微,过去的无忧服务变成了只要二三十万、甚至十几万也能享受的福利。成本端继续承压,品牌的竞争力或许会受到冲击,这种情况下,蔚来的服务还能继续保值、保质吗?
这是一个暂且不会有答案的问题。
据内部人士透露,蔚来打磨的子品牌将独立运营,价格会下探到20万以内,意图在新能源汽车红利期结束前进军下沉市场。
但同时也意味着,其实在品牌上,蔚来已经在差异化定位上做出让步了。
04 特斯拉、友商和自己
2021年,李斌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手机行业刚开始的时候五花八门,在iPhone之后逐渐趋同,汽车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他认为,等到2025年,智能汽车将找到终极产品,技术会慢慢收敛,而蔚来把希望压在了自动驾驶上。
“自动驾驶会改变车的外观、车内部的结构、数字座舱的形态。”李斌说,“如果你今天再去做手机,就有点无厘头。”
但这样的说法并没有持续很久,去年李斌改口,称蔚来会像苹果一样每年开发一款手机,他在车主群里解释,说蔚来用户50%以上用iPhone,后者相对封闭,不开放接口,“相当于家里的钥匙在对手手上”。他认为,车机互联是趋势,从用户隐私和体验出发,蔚来需要研究手机和以车为中心的智能终端设备。
蔚来造手机的逻辑,外界并不乐意买单,反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蔚来对用户增量越来越焦虑的气息。不过开头李斌的话说得没错,如今站在2023年的节点上,国内电动车发展了近十年,的确也临近了洗牌的时间。
1月份刚过去1/3,先是李斌在内部信中,提醒众人蔚来的交付量增速落后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整体,并痛批公司问题:供应链管理、质量问题、事故、用户反馈、内部组织效率,这些都是新造车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之后雷军给造车团队打鸡血,官宣小米汽车预计最快年内发布,并于2024年发售。
紧张的气息蔓延到特斯拉身上,去年四季度,特斯拉一共交付了405278辆车,但仍没能赶上分析师一再调降后的预期,全年131万的交付量也没兑现马斯克年增长50%的承诺,年底,特斯拉股价跌了37%。前不久,在新能源退补第六天,特斯拉的全系国产车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降价,除了Model Y降幅较大,Model 3更是触底国产特斯拉史上最低的入门价。
分析师预测交付量,图源彭博社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危机不同于以往的产能爬坡,而是特斯拉的订单储备不够了,供应远大于需求。据公开数据显示,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订单积压量,近月来一直在迅速减少。直营模式下,没有经销商背库存的能力,市场对企业产品和销售上的要求更高,背后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速,远低于特斯拉的产能。
特斯拉产能预测,图源东吴证券
特斯拉的降价,成为提高销量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另一边,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都陆续都公布了2022年的销量成绩单。从数据来看,蔚小理三家销量完成率分别为78.38%、48.30%和81.66%,绝大多数车企还是没能完成去年年初定下的年销量目标。
其中,去年小鹏一度连续五个月销量出现环比下滑,给予厚望的G9“失利”后,小鹏逐渐掉队,广汽埃安以27万辆夺得2022年销冠,第二梯队的哪吒从下半年开始逆袭反超,以年销15.2万辆的交付量位居第二。与此同时,比亚迪年交付量超过186万辆,超额完成2022年目标,并将今年销量目标提升至400万辆,虽然汽车的销量并不代表绝对意义上的超越,但也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根据乘联会官方的预测,2023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或将达到840万辆,增幅达30%。
随着市场刺激消费、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出,传统豪华品牌BBA之外,小米、华为、集度、极氪等新品牌的加入,不少车企陆续上调车型价格,来应对成本压力。
但如果竞争对手降价了,跟还是不跟?
不跟有毛利,丢市场份额,跟进能保份额,但会损失利润,总而言之,市场逐渐一片红海,电动车行业的淘汰只会更加残酷。
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何小鹏被问及和马斯克之间的差距,他不卑不亢:“现在他比我厉害,未来我可能比他厉害”。两年后,面对同样的问题,何小鹏的回答变成:“我觉得我们没什么差距,他在他的领域,我在我的思考逻辑里”。
2021年的他说:“我们当时对车不了解,觉得也许车的战争顶多 10年到15 年打完,现在看可能不止。 ”行业和市场的变化在他的预期之外了。
过去雷军、李想都认为行业的竞争最终会留下5家公司,并把自己都放在了里面。等到同样的问题抛给了小鹏,他说顶多7家,只有特斯拉确定其中,其他公司都还在路上,这里面,也许会有小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