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中小微科技企业往往重知识轻资产,在进行质押融资时,经常得不到较高额度的授信,从而影响其持续投入进行技术研发。
2023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云建议,可通过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和体系,解决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和《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决策部署。在发挥知识产权价值和促进中小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便利程度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
朱云与委员曾凡一、常亮、苏良碧在联合提交的提案中指出,虽然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加大银行保险机构对知识产权运用的支持力度,但在操作层面仍然存在问题。
比如,知识产权评估具有覆盖行业广、专业性强、较为分散的特点,虽然知识产权部门已出台《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但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及量化标准,较难应对实践中的复杂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产权评估相关规范与方法应逐步完善。
此外,目前,上海市级层面已成立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开通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并在市知识产权局主页设置平台入口,但是区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和平台尚未成立。
提案指出,目前的政策单向传递,缺少和需求端的双向对接,大部分企业端的融资需求也难以及时有效反馈到上级部门。
此外,从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公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看,每家银行产品各有侧重,对融资端要求也不尽相同。企业需与银行深入沟通,选取适合的产品,再确定具体的授信额度等信息,无形间拉长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周期。
“评估难、变现难、交易难,其价值的体现就困难。”朱云指出。
因此,她建议,加大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人才培养力度。上海各区应针对辖区主导产业,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和引入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并在辖区银行、保险等单位培养相关评估人才。各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发挥人才优势,建立行业专家库,更好地服务知识产权评估工作。
“这一建议旨在解决‘评估难’的问题。”朱云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
针对“交易难”的问题上,朱云建议,各区应当参照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和平台模式,建立区级联盟和平台,充分运用市级“一网通办”功能,将区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与“一网通办”联通。同时,增加基层企业反馈机制,促进需求端信息与顶层设计的双向对接。
提案还建议,在相关政府认定项目中引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现有专利示范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认定中,均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有专项考核。一方面,可在相关项目评审中邀请评估机构、银行、保险、担保公司对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状况进行预评估,方便后续金融产品配套。另一方面,可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评审加分项,有助于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朱云在提案中指出。
提案建议建立中小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体系,对已经获得专利示范试点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以政府为背书,对企业知识产权及经营状况赋分,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体系,该授信额度作为各银行统一标准,企业可凭相关材料向任意银行申请,银行在额度内对企业予以放款。
同时,该提案建议对企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产生的评估费,政府部门可给予部分补贴,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后,政府可对评估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工作推动较好的园区,按年度给予一次性奖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