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2022年12月1日以来,全国输入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已经有79种奥密克戎进化分支输入我国,其中比例比较高的前三位的是BA.5.2、BF.7和BQ.1.1。
陈操表示,从全球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从发现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全球已经进化出750多种分支。截至1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共享数据库中各个国家上传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全球流行前两位的毒株是BA.2.75和BQ.1.1。
据介绍,截至1月10日,全球已经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重组体有72种,其中主要流行的是XBB及其亚分支,这个变异株在一些国家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当中占比较高。XBB.1.5是XBB的一个亚分支,它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加,截至1月12日,已经在至少40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
“就我国而言,从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10日,我国从31个省份和兵团的感染病例中已经监测发现了19种奥密克戎进化分支,其中BA.5.2和BF.7占据绝对优势,两者感染人数加起来相当于这19种进化分支的97%。”陈操表示。
此外,“从2022年10月份到现在,我国累计报告了XBB本土病例16例,都是XBB.1的进化分支。到目前为止,暂没有监测发现XBB.1.5的本土病例。同期,我国监测到的本土BQ.1的病例是56例,这里包括BQ.1、BQ.1.1、BQ.1.2等6个进化亚分支。”陈操说。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中方一直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分享相关信息和数据,包括中国国内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毒基因数据。中方也始终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合作,我们跟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60余次技术方面的交流,最近一个多月就开展了5次相关技术交流。
对于中国可能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影响其他国家的言论,吴玺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月4日发布的消息,中国卫健委提供的病毒基因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主流毒株与其他国家提交的中国感染旅客病毒基因序列是一致的,没有发现新的变种病毒或者显著突变。
世卫组织欧洲区主任近日也表示,中国一直在向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根据世卫组织掌握的信息,中国的疫情不会对欧洲产生大的影响。此外,新加坡卫生部长1月9日在国会发表声明称,目前没有从自中国入境人员身上发现新的变异病毒,中国入境新加坡被检测出来的阳性人员数量只占新加坡总体输入很小的一部分,大概是5%,所以来自中国输入到新加坡的病例是远远低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可见,个别国家对我们的指责、对我们的妄加揣测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学的、没有依据的。”吴玺说。
吴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直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来因时因势动态调整政策,对所有的国家都是一视同仁。”中方宣布“乙类乙管”以后,有很多国家都表示欢迎,但是很遗憾,有少数国家枉顾科学和事实,单独对中国采取了入境限制政策,对此我们当然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希望有关国家能够尽早取消专门针对中国的歧视性措施,同中方一道确保双方的人员往来,确保两国关系的积极发展。”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1月8日实施“乙类乙管”以来,从监测情况看,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有序恢复的态势。1月8日到12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49万人次,较“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前上升了48.9%,是2019年同期的26.2%。海港、陆路、空港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分别为2.1万、42.4万、4.5万,较实施前各上升了13%、53.3%、33.2%,为2019年同期的36.4%、30.1%、11%。自新政策实施以来,外国人入出境10.5万人次,签发签证证件1.5万件次,比新政策实施前分别增长了38.9%、106%。
“我们认为各国的防疫管理措施应该科学适度,不应有歧视性的做法,不应影响国际间正常的人员流动和交流合作。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欢迎外国朋友来华学习、工作,从事商贸、科研、学术交流、创新创业等活动,国家移民管理局将适应出入境人员新期待、新需求,为外国人来华、在华、入处境及停居留停工必要的便利,保障中外人员正常的往来,更好服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刘海涛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