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萄√娱乐官网正规吗知乎

正在阅读:

关于中国人口负增长,这些事实你要知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中国人口负增长,这些事实你要知道

“短期温和、逐步加速”将会是中国人口负增长重要特征之一。

2005年2月25日,浙江宁波,福利彩票发行现场,人群熙熙攘攘。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自1962年以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编者注:这里的全国人口是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国家统计局表示,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人口负增长。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建国以来首次跌破1000万,较上年下降106万人,连续六年下降。

从全国来看,截至2021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宁夏和西藏两地还保持着出生人口正增长,大多数省份出生人口都已负增长多年。

从死亡人数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死亡人口1041万人,较上年增加27万人,连续两年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近年来死亡人口逐渐呈上升趋势。

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按照国际标准,社会人群中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达到20%为超级老龄化社会。

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截至2022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比2012年下降7.2个百分点。

从长远来看,劳动人口减少,会造成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企业负担和社会抚养成本,削弱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因此,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生育,从“双独二孩”(2011年)到“单独二孩”(2013年),再到 “全面二孩”(2015年)、“实施三孩生育政策”(2021年),但效果有限。

事实上,由于我国育龄妇女人数长期性、规模性减少,导致出生人口持续回落,早有权威预测指出人口规模将进入负增长阶段。2022年8月1日,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发表《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一文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2022年1月,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发表文章称,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2020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受生育观念转变、初婚初育年龄推迟(10年推迟约2岁)等多方面的影响,2021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下降。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3。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此外,从社会层面看,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和养育成本提高也是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江苏省统计局在解释出生人数下降时提到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自我职业的期望越高,生育与就业的冲突越大,生育孩子的成本也越高,因此,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女性倾向于少生孩子。数据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中,生育一孩居多,接近70%;高中文化程度者生育一孩和二孩的占比相当,都在47%左右;小学及以下、初中文化程度者以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居多,占比分别为 63.42% 和 59.21%。在未生育的女性中,高学历者所占比重也超过了一半。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统计,“短期温和、逐步加速”将会是中国人口负增长重要特征之一。预计“十四五”时期人口年均减少80万,“十五五”期间人口年均减少230万,2031-2040年均减少370万,2041-2050年人口年均减少620万。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授、《老有所养》一书特邀推荐人原新上周在“人口负增长及其应对策略”研讨会上表示,全国人口负增长表明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会为经济社会系统带来新挑战,但也会提供相应的新人口机会。

“这种新人口形势会对国家发展带来经济社会负担持续加重、宏观经济潜在风险增加、城乡协调发展难度提升、社会各类关系矛盾凸显等新挑战,也会带来短期内劳动力供给充足、低龄老人社会参与增加、教育发展格局拓宽升级、家庭政策助力生育率提升等机遇。”他说。

原新指出,虽然劳动力资源稀缺性增强,但劳动力供给丰盈的数量型人口机会犹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劳动生产率提升,经济产出能力增强,劳动力数量需求弱化和质量需求强化同在。低龄老龄化特征开启了长寿机会窗口,为实施老年人经济社会参与创造了机会,如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老年人灵活、弹性就业、终身学习等,同时也为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志愿者、互助、社工等非正式参与提供了条件。老龄社会创新老龄产业新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构建文化、健康、宜居、服务、制造、金融等老龄产业新业态。

他强调,日渐雄厚的人力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人口质量替代人口数量是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人力资源大国正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质量型人口机会厚积薄发,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更加强劲和更加持久的新动力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动力源

  • 1至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运货物超64万标箱
  • 动力源:整机柜服务器电源系统已在国内AI智算中心批量应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中国人口负增长,这些事实你要知道

“短期温和、逐步加速”将会是中国人口负增长重要特征之一。

2005年2月25日,浙江宁波,福利彩票发行现场,人群熙熙攘攘。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自1962年以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编者注:这里的全国人口是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国家统计局表示,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人口负增长。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建国以来首次跌破1000万,较上年下降106万人,连续六年下降。

从全国来看,截至2021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宁夏和西藏两地还保持着出生人口正增长,大多数省份出生人口都已负增长多年。

从死亡人数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死亡人口1041万人,较上年增加27万人,连续两年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近年来死亡人口逐渐呈上升趋势。

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按照国际标准,社会人群中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社会,达到20%为超级老龄化社会。

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截至2022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比2012年下降7.2个百分点。

从长远来看,劳动人口减少,会造成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企业负担和社会抚养成本,削弱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因此,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生育,从“双独二孩”(2011年)到“单独二孩”(2013年),再到 “全面二孩”(2015年)、“实施三孩生育政策”(2021年),但效果有限。

事实上,由于我国育龄妇女人数长期性、规模性减少,导致出生人口持续回落,早有权威预测指出人口规模将进入负增长阶段。2022年8月1日,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发表《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一文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2022年1月,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发表文章称,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2020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受生育观念转变、初婚初育年龄推迟(10年推迟约2岁)等多方面的影响,2021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继续下降。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3。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此外,从社会层面看,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和养育成本提高也是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江苏省统计局在解释出生人数下降时提到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自我职业的期望越高,生育与就业的冲突越大,生育孩子的成本也越高,因此,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女性倾向于少生孩子。数据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中,生育一孩居多,接近70%;高中文化程度者生育一孩和二孩的占比相当,都在47%左右;小学及以下、初中文化程度者以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居多,占比分别为 63.42% 和 59.21%。在未生育的女性中,高学历者所占比重也超过了一半。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统计,“短期温和、逐步加速”将会是中国人口负增长重要特征之一。预计“十四五”时期人口年均减少80万,“十五五”期间人口年均减少230万,2031-2040年均减少370万,2041-2050年人口年均减少620万。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授、《老有所养》一书特邀推荐人原新上周在“人口负增长及其应对策略”研讨会上表示,全国人口负增长表明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会为经济社会系统带来新挑战,但也会提供相应的新人口机会。

“这种新人口形势会对国家发展带来经济社会负担持续加重、宏观经济潜在风险增加、城乡协调发展难度提升、社会各类关系矛盾凸显等新挑战,也会带来短期内劳动力供给充足、低龄老人社会参与增加、教育发展格局拓宽升级、家庭政策助力生育率提升等机遇。”他说。

原新指出,虽然劳动力资源稀缺性增强,但劳动力供给丰盈的数量型人口机会犹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劳动生产率提升,经济产出能力增强,劳动力数量需求弱化和质量需求强化同在。低龄老龄化特征开启了长寿机会窗口,为实施老年人经济社会参与创造了机会,如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老年人灵活、弹性就业、终身学习等,同时也为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志愿者、互助、社工等非正式参与提供了条件。老龄社会创新老龄产业新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构建文化、健康、宜居、服务、制造、金融等老龄产业新业态。

他强调,日渐雄厚的人力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人口质量替代人口数量是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人力资源大国正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质量型人口机会厚积薄发,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更加强劲和更加持久的新动力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